第二天被当做“非国民”扔进特高课。
多图。日本有个动画片,叫《次元舰队》,题主不妨去A站看看。
日本人真人版的电影连续剧中二得很,奇怪的是动画片的世界观却往往都很宏大。这部动画可以回答题主的问题:不要说一个人穿越回去,哪怕是几百人带着一艘宙斯盾穿越回去,还把大庆油田的位置告诉日本人,都不可能改变二结局。
日本1930年之前的战略态势是很巩固的,占有并扎实整合了朝鲜半岛、台湾扼住了亚洲大陆势力的咽喉,实际控制了东北,解决的土地和资源(除石油外)问题。现在很多捧张氏父子的人,老是拿张作霖的一些抵制日本要求的行为说事,其实,日本对东北的渗透是全方位的,有效的,张氏父子土匪耍赖的那几招顶得了一时,还顶得了一世?更何况奉系本身就是日本扶持的,内外对于日本情报部门基本无秘密可言,能做的很有限。
但是,日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国内政治体制的畸形,说他是法西斯主义的国家吧,他的议会还是能够有效运作的,选举也不是走过场;说他是君主立宪的国家吧,偏偏一大堆元老、重臣、财阀在国内政治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当时的日本政治经济的寡头主义化很严重,甲午、日俄两场战争,收获的利益不可谓不大,但因为寡头主义占领的上层建筑,战争收益被军费占去一部分,财阀官僚们拿走大部分,真正落到老百姓手上的微乎其微,日本国内也称明治维新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段时间为艰难岁月,因为这个时间段里日本平均20年打一仗,民间其实是困苦不堪的,日本农民的女儿很多都到南洋、中国靠随身工具谋生,大儿子能继承土地还好,庶子只能从军或当报酬很低的血汗工人,改革开放后引进的第一批日本电影里有一部《望乡》,估计很多年龄大一点的人都看过,讲的就是这个时段。(广为流传的公知文就是日本把甲午战争清廷赔款都用于教育,再说一次,假的,甲午赔款对于日本最深远的影响就是用来建立了金本位储备金,在经济上更深的融入了世界市场体系,并确立了以财阀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对于在战争中流血流汗的日本普通民众来说,他们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实际上是恶化了。)
国内分配体系出了问题,要么革命改变分蛋糕方式,要么靠掠夺做大蛋糕(抢蛋糕),日本人走的就是后者,建设当时亚洲第一强军,目标瞄准中国。侵略中国,只能蚕食,切忌鲸吞,对这一点日本经济界和政治界是比较清醒的,从币原内阁对华大借款以来,日本政界的方针就是以金融手段引导中国走向开发农业和矿业的经济结构,使其主体部分成为日本工业稳定的原料来源,同时维持一定程度的弱中央、强地方状态,扶持地方分离主义的抬头,并有效控制东北,大力促进东北农业开发,使其成为日本稻米供应地。应该说,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这一方针是切合实际的,可行性很高,如果日本在一战后有足够的定力,按照这一方针坚持执行30年,中国会丢失东北和内蒙,按照现在中东的样子,分裂为3-4个中型资源型国家,整合进日本的经济体系中作为下游原料供应国。
那为什么日本最后走上了“鲸吞”的错误路线呢?这就不能不提到国内阶层结构固化对于国民心理的影响了。“财阀”不同于二战后日本“财团”的地方,就在于其家族性和封闭性,财阀的来源基本上都是明治维新后接收政府赎买武士年高的高级武士家族和幕府时期就经营商业的大商人,封闭性很强,而且财阀家族通常都是将一个地区的工商业从头吃到尾,连零售业也不放过,一般平民在经济上除了打工,基本没有什么出路。当时的日本社会,想要改变命运,只能考海兵、考陆士,当军官,特别是要当参谋军官。现代日语中围绕“参谋”发明了很多形容词,“昭和参谋”、“大本营参谋”,不过都是贬义词。昭和年代的参谋们,自视特高,权力特大,一般高级军事主官都是明治维新时期萨摩长州藩的军事世家、皇族担任(看看,又扯到阶层固化了),对现代战争心里没底,干脆垂拱而治,不正常的放权给参谋们,一般一个军以上单位,说了算的不是军长,而是先任参谋。一个农村孩子,凭着自己的艰苦努力(记忆力),好不容易人摸狗样的当了参谋,混进了决策层,长官又不管事,手中权力那么大,会心老老实实的混到到退役,再回去种地混个温饱?还会心甘情愿的看着姐姐妹妹去南洋?绝不会,铁杆庄稼种着旱涝保收那多舒服啊!他肯定是抓住这唯一的上升机会拼命往上爬,没有机会也要制造机会。昭和时代的决定性事件,九一八、卢沟桥、张鼓峰、进驻北印支、瓜达尔卡纳尔,几乎都有参谋集团们自作主张、歪曲上意、制造既成事实的影子(濑岛龙三,昭和三参谋之一,此公主管通信时,接到珍珠港前美国最后一封和平试探电报,居然敢擅自押后,等珍珠港事件后才拿出来)。
只有当参谋,当军官才能实现日本屁民们上升的愿望,只有打仗,打大仗才能实现军官们快速晋升,当”阁下“,彻底改变自己家族命运的愿望,那时的日本,就是这样一个扭曲的国家。题主说到穿越,其实没必要穿越,当时日本军界就有一个难得的聪明人,情报军官崛荣三,他以”麦克阿瑟的参谋”闻名日本,对美军、苏军的每一次行动判断得都非常准确,以至于战后被美军长时间扣押审讯,想看看他是不是掌握着盟军最高指挥部内的内鬼,结果发现他只是精于计算,针对美军每次行动前的物资准备情况准确计算,就能得出美军的战役目标而已。就这样的大神级人物,在日本参谋圈子里基本混不下去,诺门罕战役前,他从苏联回国,发现苏联铁路线上大量向远东运输大炮和坦克,说了一句一定要向关东军增援坦克和炮兵,不然打不过苏联,得到的回答是,回国后一定要闭上嘴,否则那帮参谋会把你砍了。
日本二战时期不是没有石油,珍珠港后占领的爪哇的巨港油田,荷兰人跑路时没有破坏油田设施,连图纸都规规矩矩的放好等待接收,怎么会落得联合舰队无油出港呢?因为运不回来,美军在珍珠港后立即对日本实施无限制潜艇战,按理说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装备更好,组织更好,但虽然前期给英国制造了很大压力,但盟军实施护航队制度后就止损了,日本和爪哇距离相比新旧大陆间更进,沿途岛屿众多,组织护航制的条件更好,为什么一直是让商船队裸奔呢?答案很简单:组织护航队,舰长、战队长们心里都不愿意去。护航队这玩意,哪有对美渐减战来得爽?我在这里辛辛苦苦护航,仗打完了说不定还是个舰长,其他人去参加对美决战,战后地位那可就差得远了,谁干?于是大搞不能分散兵力的舆论,到1945年护航队才组织起来,而且很低效。
这么个作死国家,作死体系,穿越是救不了的,省省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