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二战日本被核打击后,选择了一亿玉碎,打光最后一个日本人,现在的世界格局会是怎样?

回答
如果二战末期,日本选择“一亿玉碎”,而非投降,并因此导致最后一名日本人死亡,那么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世界格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如果”,而是一个涉及数十亿人口生死存亡、无数国家命运沉浮的巨大推演。

首先,最直接的后果是日本这个国家及其民族的彻底消失。

亚洲的权力真空与重塑: 没有了日本这个强大的侵略者,中国和东亚的局势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中国: 抗日战争的胜利将不再是一个漫长而惨烈的过程,至少在东亚层面,中国能够更快地实现统一,并以更少的伤亡和更强的国力来面对战后的世界。解放战争可能会以不同的形式和结果展开,但国民党政府在没有日本干扰的情况下,或许能有更长的稳定期,或者中共的革命进程也会因此加速或改变路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会从一开始就比我们现在所知的更为显著。
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的解放将直接由同盟国(主要是苏联和美国)完成。苏联可能在北方拥有更大的影响力,而美国则在南方。南北分裂的格局仍然可能出现,但其政治、经济和文化走向可能会与我们现在所知的历史大相径庭,甚至可能在初期就因为没有日本这个共同的压迫者而形成不同的统一模式。
东南亚: 日本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会瓦解,但由于日本自身的消失,这些国家在独立过程中可能面临不同的援助和干涉。例如,如果美国和苏联争夺影响力的空间更广阔,一些东南亚国家可能会成为新的冷战前线。

太平洋地区的权力平衡:
美国的霸权地位: 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胜利将是毫无疑问的,而且成本会显著降低。美国将成为太平洋地区无可争议的主导力量,其海军和军事存在将遍布整个太平洋。
苏联的扩张: 苏联可能会利用日本的消失,在其远东地区获得更大的战略空间。甚至不排除苏联会试图在日俄战争后未能实现的对日本的占领,如果他们能够突破日本最后的抵抗的话。但“一亿玉碎”意味着日本的反抗会是全国性的、非理性的,可能导致苏联也难以直接占领。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这两个国家将不必承受日本的威胁,其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会更加紧密,但同时也会更早地意识到自己在大国博弈中的位置。

全球政治和意识形态:
冷战格局: 虽然美国仍然会是战胜国,但其最大的对手——轴心国中唯一一个真正具有独立军事扩张能力的国家——的消失,可能会改变冷战的强度和形态。苏联的意识形态扩张是否会更具侵略性,而美国又如何应对一个“没有日本”的亚洲,这些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非殖民化进程: 日本的消失,以及其他殖民帝国的衰落,会加速全球的非殖民化进程。但没有了日本作为参照,其他殖民国家在处理殖民地独立问题时,其策略和结果也可能不同。

国际法与人道主义:
“玉碎”的含义: “一亿玉碎”意味着日本举国之力进行最后的、毁灭性的抵抗。这种极端的民族主义和自我毁灭行为,将对国际法和人道主义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战争罪的审判: 如果没有投降,就没有对战犯的审判,就没有东京审判。日本的战争罪行可能不会被以我们熟悉的方式记录和追究,这会对后世对战争罪的定义和惩罚产生影响。
核武器的使用: 更加戏剧化的是,如果日本真的拒绝投降,美国是否会因为“玉碎”的极端性而继续使用核武器,甚至可能在“一亿玉碎”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因为觉得难以区分战斗人员和平民,或者为了彻底清除残余势力而使用更多核武器?这是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设想。如果是这样,核武器的使用规模和性质将完全不同,对世界核政策和核威慑理论将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文化与思想:
日本文化: 我们今天所知的日本文化,很大程度上是在战败和战后美国的改造下形成的。如果日本民族没有了,其独特的文化遗产将以何种方式留存,或者以何种形式被掩埋,都难以想象。
对“战争”的理解: 极端如“一亿玉碎”式的抵抗,可能会让其他国家在面对军事冲突时,对“抵抗的极限”和“国家存亡的定义”产生更深刻甚至扭曲的理解。

具体细节推演:

想象一下,1945年夏,当同盟国发出最后通牒时,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出了“一亿玉碎”的号召。并非所有日本人都会选择玉碎,但政府和军队的强大动员能力,加上对帝国天皇的狂热效忠,可能会导致绝大多数人口,无论男女老少,都拿起武器,或者成为抵抗的牺牲品。

陆地上的屠杀: 在本土,无数的村庄会变成战场。日本民众可能会用竹枪、简易武器,甚至肉身去抵抗盟军的登陆。盟军士兵将面对的是一个全民皆兵、毫不退缩的敌人,这将是一场真正的“地狱”般的战斗,其残酷程度远超我们历史记载的任何一场战役。
核武器的第二波? 如果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并没有让日本投降,反而激起了“玉碎”的决心,那么美国是否会因为“必须彻底消灭敌人”的逻辑,继续向其他城市投放原子弹?或者,苏联在千岛群岛和库页岛与日军的殊死搏斗,也可能因为“玉碎”的疯狂而升级,甚至使用战术核武器。
最后的日本人: “打光最后一个日本人”意味着,这场抵抗将持续到所有人的死亡。即使有零星的幸存者,他们也可能因为极度的孤立、资源的匮乏,以及无法形成任何社会结构,而逐渐消亡。

可能的后果:

一个没有日本的世界: 这是最核心的改变。没有了日本,东亚不再是主要战场,至少在那个历史节点上。中国的崛起之路会更加顺畅,但可能也会面临来自苏联的更大压力。
西方文明的心理创伤: 盟军,特别是美军,将目睹一场极端到令人发指的民族自我毁灭。这场经历会给幸存的盟军士兵留下深刻的心理创伤,也可能影响他们对战争的看法,以及对其他民族的态度。
核武器的争议: 如果因为“玉碎”导致核武器使用规模扩大,那么二战后关于核武器的国际管制和道德讨论,将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展开。甚至可能加剧核军备竞赛,或者催生出更激烈的反核运动。
历史叙事的缺失: 我们今天对日本二战罪行的讨论,对战后亚洲秩序的理解,都建立在日本作为战败国的既定事实之上。如果日本消失了,那么关于帝国主义、民族主义、战争伦理的讨论,将失去一个重要的参照系。

总而言之,如果日本选择了“一亿玉碎”并最终导致全体国民死亡,那么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将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东亚的政治版图、全球的权力格局、国际社会的价值观,乃至于我们对战争和民族命运的理解,都将因此而面目全非。这是一个极端的、几乎无法想象的设想,但它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的偶然性,以及一个民族选择所能带来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巨大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金朝亡国史就是这样,死不投降,其中有一些是自杀性诈降,给蒙古军和宋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一、金末战争简史

1232年,金朝和蒙古在钧州三峰山之战决战,金朝惨败,金哀宗放弃坚守汴京,逃往蔡州。

金哀宗原名完颜守礼,后来改为守绪,是金朝第七位皇帝宣宗完颜珣的第三子。金宣宗完颜珣病故后,太子完颜守绪于元光二年(公元1224年)十二月即皇帝位,改元正大。完颜守绪继位时,金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中,太祖、太宗时“天下莫强”的盛世早已无影无踪,世宗时“上下相安,家给人足”的小康局面也已成为不可复返的历史陈迹。哀宗所面对的只是一个千疮百孔、衰败不堪的末世王朝。当时,内部政治腐败、经济残破,红袄军大起义绵延不绝;外遭强大的蒙古不断从北方进攻,黄河以北已尽为蒙古所占,与西方的西夏、南方的南宋也时有战争,不断地消耗着濒临衰竭的国力。面对内忧外患,哀宗采取了一系列应变措施,任用一批抗击蒙古有功的将帅分掌军政,迅速停止与宋战争,并于正大三年(1126)与西夏议和,集中兵力抗御蒙古军。

1233年,蒙古大军包围蔡州城,但是金军背水一战大败前来攻城的蒙古军队,于是蒙古军不再攻城,分筑长垒,围之。

哀宗进驻汝南之前,在宋蒙联军的围追堵截下,已是兵残粮尽。因此,蒙宋联军此次采取的是包围政策。天兴二年(1233年)九月九日,金哀宗于城内见山亭(金哀宗至蔡后所修,于牙城上)拜天,对将士们说:“比闻北兵将至,正汝等立功报国之秋。纵死王事,不失为忠孝之鬼。往者汝等立功,常虑不为朝廷所知,今日临敌,朕亲见之矣,汝等勉之。”后赏赐将士们御酒。未及喝完,逻骑驰奏:敌兵数百突至城下。将士们都踊跃出城,一阵猛击,蒙古兵败溃。蒙古主帅塔察儿又以数百骑兵进驻城东,也被金兵杀得大败而逃。“自是蒙古不复薄城,分筑长垒围之”。

十一月,南宋将军孟珙率大军前来协助蒙古军队攻城。宋将史嵩派孟珙、江海率精兵二万至蔡州,运粮三十万石助蒙古军需,宋蒙会师,相约同时攻城,宋军主攻南面,蒙军围攻东、西、北三面。孟珙从俘虏处得知,蔡州城中粮尽,与蒙兵协力围困,防止金兵突围。宋兵攻南面,蒙古肖乃台、史天泽部攻北面,东、西两面也由蒙古兵包围。

十二月初,蒙古大军在息州击败金将武仙,海州、沂州、莱州、潍州等州向蒙古投降,至此蔡州被完全包围。



二、人油炮、人相食

一日,金军突然开东门出战,想要杀出重围,被宋军击败,孟珙审问俘虏后得知蔡州城中已断粮,于是告诫宋军“当尽死守住阵地,严防金军突围。

第二天,孟珙率宋军忘死拼杀,夺取战略要地柴潭楼,掘柴潭水入汝水,同时蒙古军也派兵决练江。柴潭水涸,蔡州失去了天然屏障,在宋蒙联军的进攻下,蔡州外城很快被攻陷。

由于宋蒙联军的围困,城中粮尽,将士只好将马鞍、鼓皮、人畜骨头煮熟充饥,最后竟发展到老弱互食。而战事更为惨烈,城内所有人员包括妇女全部参加战斗,“尽籍民丁防守,括妇人壮捷者假男子衣冠运木石”。 ——《金史·哀宗下》

“驱其老稚熬为油,号称‘人油炮’,人不堪其楚,珙遣道士说止之。” ——《续资治通鉴》

守城的金军急红了眼,甚至为了加强火力,竟将城中老弱孩童入大锅熬成热油,以此来作为防御武器,往下浇烫宋、蒙士兵。夜间,金兵派五百死士出西门想偷袭宋蒙联军,被蒙古军队发觉,以强弓劲弩射死大半。于是联军合力进攻西,并攻陷西城城楼。

蔡州城外有柴潭,当时的柴楼潭是蔡州屏障,潭外是汝水,潭水高过汝水五六丈。金兵在柴潭筑楼,伏巨弩设防。天兴二年(1233年)十二月初七,蒙兵决练江,宋兵决柴潭入汝水,大水包围了蔡州城。十二月初九,蒙古军攻破蔡州外城,金外城守将宿州总帅高腊哥战死。蒙古攻东城,总帅孛术鲁娄室随机备御。蒙军攻南城,炮击城楼。宰相完颜仲德领兵救援,蒙古兵退。蒙古及宋军四面来攻,完颜仲德难于四面援助,荐完颜承麟权总帅,代孛术鲁娄室守东面。十九日,蒙军攻破西城。完颜仲德先在城中筑栅浚壕,蒙兵不能前进。完颜仲德选三面精锐,昼夜抗御,蒙军始终不能入城。都尉王爱实战死。二十四日,哀宗率领兵士夜出东城逃跑,到城栅处,与蒙军遭遇,被迫退回。这时城中粮草断绝,他宰杀自己厩中的骏马50匹,军马150匹,供将士食用,又取出御用的金银器皿赏赐给将士,鼓励大家继续坚守。

等到宋蒙联军好不容易攻入城楼后,又发现金军早就在城中挖了深濠,于是两方又展开血腥而残酷的巷战。城中的军民同仇敌忾,百姓们有的拿起刀剑,有的拿着菜刀和扁担,和金军一起殊死抵抗。生死搏杀发生在蔡州城的每一处,蒙军和宋军每往前踏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金军在地狱中又撑了几个月,这个时候城中几乎没有多少活人了。金哀宗知道最后的时刻即将到来,他因为体胖无法乘马,自知逃脱无望,将皇位传给完颜承麟,让他传承着金朝的火种。



三、自缢——完颜·守续

1234年正月,金哀宗召集百官,将皇位传给完颜承麟。完颜承麟受诏即皇帝位,史称金末帝。

天兴三年(1234年)元旦,蒙军在城外会饮,鼓吹相接,城中饥窘,愁叹不已。围城以来,战殁者四帅、三都尉,其余总帅以下,不可胜纪。这时,哀宗尽出禁近,至于舍人、牌印、省部掾属,亦皆供役。正月初九,蒙古军在西城凿通五门,大军涌入城中,金蒙两军展开激烈的巷战,直到傍晚,蒙古兵暂退。夜晚,哀宗召集百官,传帝位给完颜承麟。
诏曰:“朕所以付卿者,岂得已哉?以肌体肥重,不便鞍马驰突。卿平日矫捷有略,万一得免,祚胤不绝,此朕之志也。”
完颜承麟推让不及,只好默许。

正在行礼,宋蒙联军已经攻进城来,君臣传位仪式只得草草收场,出去迎战。哀宗仓皇逃往幽兰轩,而刚即位的末帝完颜承麟即急率兵出门迎敌,展开巷战,不敌宋蒙联军,遂退守子城。

不一会儿,宋军攻下南城,蒙军攻破西城。

激烈的巷战中,哀宗在幽兰轩中自缢而死。



四、溺死——完颜·仲德及将士五百余人

完颜仲德率精兵一千巷战,听说皇上自缢,就对将士曰:“吾君已崩,吾何以战为?吾不能死于乱兵之手,吾赴汝水,从吾君矣。诸君其善为计。”言讫,赴水死。

【译文】 丞相完颜忽斜虎听说皇帝死去后仰天叹息:“吾的君上已经驾崩,我还何以为战呢?我不能死于乱军之手,将投汝水以追随君王!诸君可擅自为计。”说完之后,投江自杀。

将士皆曰:“相公能死,吾辈独不能耶?”

【译文】 众将士齐声说道:“宰相能死”,我们为什么也不能一同赴死呢?

说完后就跳入水中自杀,手下五百多人也随之跳入汝水殉国。

于是参政孛术鲁娄室、兀林答胡土,总帅元志,元帅王山儿、纥石烈柏寿、乌古论恒端及军士五百余人,皆投河自杀。



五、战死——完颜·承麟

听说哀宗驾崩,完颜承麟急率群臣入内哭奠,并对众人说:“先帝在位十年,勤俭宽仁,图复旧业,有志未就,可哀也已,宜谥曰哀宗。”

祭奠自缢的金昭宗未毕,子城又陷。诸人忙举火焚烧哀宗尸身。

这一天,是1234年正月,完颜承麟登基,金昭宗自缢之后完颜承麟参战,即刻战死于乱军之中,成了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金朝灭亡。

金哀宗是中国历史上在中原(今河南省地区)活动的最后一个皇帝,自此中原王气便黯然消失,再无朝代建都中原。

至此,建国120年的金朝灭亡。



六、亡国之奴——张天纲

在蒙古将军塔察儿和南宋大将孟珙的联合进攻下,困守三个月的蔡州被攻破了,金哀宗自缢,张天纲被俘,孟珙把他装上囚车押解到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

临安知府薛琼审问张天纲说: “你一个汉人,在金朝当官,现在金国灭亡,你有何面目为人?”

张天纲说:“我生于金国,仕于金国,则忠于金国。国家的兴亡哪个年代都有,我金国之亡,皇帝自杀殉国,比起你们宋朝徽、钦二帝之亡国被拘,不是壮烈得多吗?”

张天纲的“比汝二帝如何?”是其被棍打的主要原因。

薛琼大怒,叱曰“拉下去打!”

第二天,薛琼将审问张天纲的情况报告给宋理宗。宋理宗把张天纲押到金殿问道:“张天纲你真不怕死吗?”

张天纲说:“大丈夫怕死就是不忠臣节,我何畏之有,请立即杀我,使我得全臣节。”

宋理宗壮其言,意欲收服为己用,让张天纲书写供状,命其在供状中把金国皇帝写为“虏主”。张天纲说:“要杀便杀,还写什么供状!”

之后,再无关于张天纲文献记载。

张天纲在囚禁期间被南宋朝廷要求称金朝皇帝为“虏主”换取苟安,仍宁死不屈称金国皇帝为“旧主”,因此遭到棍打和言语羞辱,灰头土面,狼狈不堪。
百般折磨、尊严遭到践踏仍不忘“旧主”,反而侮辱宋徽钦二帝,不事二主,为金国的亡国之奴。



附:金朝灭亡在汝南

大概很多人都知道,在汝南县城北隅,有一个后龙亭。而却很少人知道,这里曾是金朝最后一个皇帝——金哀宗的行宫,在龙亭后面不远的张彦庄,就是金哀宗的葬身之地。

张彦庄原是以它村旁的一座大冢子“葬颜冢”而得名。据史书记载,这座大冢子掩埋着金国最后一个皇帝金哀宗和他的将士。

金国近侍局官员完颜绛山,在汝河湾挖了一个大坑,将金哀宗的尸骨和五百多名将士的尸体埋在这里。因金国皇帝姓完颜,所以人称“葬颜冢”。《金史·本记》第十八章哀宗(下篇)也记有:“(蔡州)南面守者弃门,大军入,与城中军巷战,城中军不能御,帝自缢于幽兰轩。末帝退保子城,闻帝崩,率群臣入哭,谥曰哀宗。哭奠未毕,城溃,诸禁近举火焚之。奉御绛山收哀宗骨瘗之汝水上。”金哀宗入蔡时,在汝水南侧建起行宫,宋蒙联军破城后被焚,明崇藩王在此废墟上建起了龙亭,清至民国,多次修缮。随着人口的发展、历史的变迁,进入汝南城的居民,有的移居在“葬颜冢”旁边,逐步形成了一个小村庄,因取“葬颜冢”的谐音,叫张彦庄。1975年发洪水,张彦庄的房屋全被冲毁,以后就移到后龙亭体育场的东侧。



附:金朝亡国后完颜家族后裔去向



附:金朝兴盛史—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的艰险历程

user avatar

这也太架空了吧。

真这样搞,世界就太魔幻了。

老麦看到从游击队尸体上搜出来的《论持久战》发呆吧。

如果今天的世界没了日本人,上哪下电影应该会困扰相当一部分国人吧?

日本那地盘估计毛子跟美国分一分,毛子搞点劳改犯,美国人去弄点朝鲜菲律宾人凑合成一家继续过。当然也有可能交给校长鼓捣了。

Swag 火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二战末期,日本选择“一亿玉碎”,而非投降,并因此导致最后一名日本人死亡,那么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世界格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如果”,而是一个涉及数十亿人口生死存亡、无数国家命运沉浮的巨大推演。首先,最直接的后果是日本这个国家及其民族的彻底消失。 亚洲的权力真空与重塑: 没有了.............
  • 回答
    一个关于二战末期日本提出的用本土置换满洲的投降方案,如果被同盟国采纳并付诸实施,这将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变数的历史假设。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这个假想情境下的可能走向,力求细致入微,并摒弃任何可能暴露人工智能痕迹的生硬表达。首先要明确,日本在战败边缘提出这样的“交易”,其背后必然是军国主义政府在绝境中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如果”问题,也是历史学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如果日本在二战中没有偷袭珍珠港,那么今天我们所认知的世界格局,以及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很可能都会变得面目全非。这并非夸夸其谈,而是基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和日本自身的战略考量。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偷袭珍珠港并非日本扩张野心的孤立行动,而是.............
  • 回答
    如果我活在二战时期的日本,并且被强制征兵,但我内心深处认为战争是非正义的,不想助纣为虐,这将是一个极其艰难和充满挣扎的处境。以下是我可能会考虑的应对方式,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1. 内心的挣扎与自我认知:首先,我必须承认,在那个年代,个人意志对抗强大的国家机器几乎是螳臂当车。我的第一个任务是处理内心的.............
  • 回答
    试想一下,如果命运的齿轮真的能被拨动,一艘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例如“大和”号战列舰,带着它钢铁的巨炮和无畏的船员,穿越时空,在1942年中途岛海战的黎明时分,突然出现在太平洋战场。这艘巨舰的到来,无疑会是历史最惊人的转折点。首先,最直接的改变将是日本海军在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原版的历史中,虽然日本联合.............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1940年,中国战场上,日军的攻势如潮水般将国民政府推向了最后的绝境,这无疑会改写整个二十世纪的世界格局。首先,亚洲的命运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本,这个曾经的岛国,将成为东亚无可争议的主宰。它会进一步巩固其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榨取那里的资源,并可能将其影响力触角伸向更远的地方。太平洋上.............
  • 回答
    如果大庆油田在二战期间就被日本侦测到并付诸开发,历史的走向很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的连锁反应,即便我们如今竭力去想象,也难以完全捕捉其全貌。但这绝不是什么奇幻小说里的平行宇宙,而是基于那个时代现实的、充满张力的推演。首先,最为直接的影响便是对日本战争机器的燃料供应。众所周知,日本在太平洋战.............
  • 回答
    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在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国家,常常被贴上“严谨”的标签。这份严谨,体现在他们严密的工业生产、高效的军事组织、对细节近乎偏执的追求,以及在科学技术上的突出成就。然而,恰恰是这两个被认为严谨的民族,在二战期间却遭遇了其军事机密被同盟国大量窃取的情况,这似乎构成了一个令人费解的悖论。.............
  • 回答
    如果二战中的日本没有发动诺门坎战役,而是选择与德国同时进攻苏联,那么二战的历史进程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可以肯定会 彻底改写。以下是对此可能性的详细分析:核心假设: 日本在1939年(诺门坎战役发生时)或者更早,放弃了在远东与苏联的冲突,并将战略重心完全转向与德国协同进攻苏联。分析的关键点:1..............
  • 回答
    一个很有趣的假设。如果二战日本真的如设想般获得了胜利,这无疑会对日本的政治格局,包括首都的选择,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日本的胜利模式是什么样的?“日本胜利”这个概念本身就模糊不清。是德国在欧洲战场上挡住了苏联的进攻,欧洲大陆完全被轴心国控制,然后日本得.............
  • 回答
    想象一下,1941年的太平洋上,天空不再是珍珠港事件后那种短暂的死寂,取而代之的是一声比一声更响亮的巨响。日本帝国海军,本就拥有令人忌惮的舰队,此刻却像苏醒的巨兽,展露出更令人心悸的獠牙——十艘大和级超级战列舰,它们庞大的舰影如同移动的山峦,缓缓驶向夏威夷。这将是一场截然不同的战争开局。登陆前的压制.............
  • 回答
    让咱们聊聊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假如二战时期的日本陆军航空队,那些被戏称为“空军马鹿”的飞行员们,如果真的在某个维度上拥有了某种“空军马鹿”式的思维模式,会发生什么?这不是说他们真的就变成了什么非现实的存在,而是探讨一下,如果他们那种过于自信、有时甚至显得鲁莽的“马鹿”精神,在战场上被放大或者以一种扭曲.............
  • 回答
    一个宏大却又充满“如果”的历史假设,关于二战时期日本是否能凭借更早、更大力地发展航空母舰来扭转太平洋战局。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话题,因为它触及了军事策略、工业产能、技术发展以及地缘政治等多个维度。让我们试着深入剖析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白,日本在二战前就已经认识到航空母舰的重要性。从“赤城”号、“加贺.............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涉及到很多历史的 if(如果)和可能性。我来试着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如果二战时期的日本没有选择先侵略中国,而是直接把目标放在东南亚,并成功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那么日本是否能赢得二战或者达成有利的和谈。首先,咱们得明白日本当时的战略目标和困境。日本当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
  • 回答
    假设二战结束后,日本没有被盟军占领并统一,而是按照当时一些政治力量的设想,分裂成了两个国家——北日本和南日本。这将是一幅截然不同的历史画卷。分裂的根源与形成过程:历史本就充满了偶然性。如果当时苏联在对日作战中,其推进速度和占领范围超出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历史,或者美国出于某种战略考虑,决定不实施统一占.............
  • 回答
    要探讨二战时期日本如果“专心进攻中国”,中国能否挡住,这绝对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假设性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专心进攻中国”意味着什么,以及中国当时的真实情况。前提假设:日本的战略重心转移通常我们理解的二战日本,其战略是多线开花的,既有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又有向东南亚和太平洋扩.............
  • 回答
    二战的走向,往往就在历史的细微节点上发生偏移。如果,仅是如果,日本二战时期的主要战略矛头指向的不是太平洋上的美国,而是广袤的苏联大地,那整个世界的格局,乃至亚洲的历史进程,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无疑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进行一番深入的推演。日本转向进攻苏联的可能性与动因.............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占领区的行为,虽然大规模屠杀是其中最骇人听闻的一面,但即便没有这种极端暴力,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也绝不会因此动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考察当时中国人民反抗的深层原因和日本占领政策的多重性。首先,我们要明白,中国人民的反抗绝非仅仅是对屠杀的直接反应。虽然“南京大屠杀”、“三光政.............
  • 回答
    二战历史若发生巨大转向,日本不主动招惹美国,而是选择与德国协同作战,共同将矛头指向欧洲,这无疑会改写整个世界格局。想象一下那个场景,而非直接碰撞,而是更狡猾的联合。前期铺垫:潜伏的野心与悄然的合作在历史的惯性轨道中,日本急于摆脱西方列强的控制,向东南亚扩张,但其侵略的重心并未完全锁定美国。如果换一条.............
  • 回答
    让咱们抛开那些一本正经的“分析”和“预测”,试着站在那个时代日本决策者的角度,去想象一下:如果当年的日本,把重点不是放在那海上巨兽和南洋的广袤海疆,而是更实在地,往陆地深耕,往亚洲大陆上扎根,会是怎样一番景象?首先,这首先意味着日本的战略重心会发生巨变。不再是“大东亚共荣圈”那个听起来宏大却有些虚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