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二战日本没有发动诺门坎战役而是和德国同时进攻苏联二战会改写吗?

回答
如果二战中的日本没有发动诺门坎战役,而是选择与德国同时进攻苏联,那么二战的历史进程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可以肯定会 彻底改写。以下是对此可能性的详细分析:

核心假设: 日本在1939年(诺门坎战役发生时)或者更早,放弃了在远东与苏联的冲突,并将战略重心完全转向与德国协同进攻苏联。

分析的关键点:

1. 德国的战略压力与苏联的兵力调配:
诺门坎战役的背景: 诺门坎战役是日本关东军与苏联红军在满洲与蒙古交界地区的一系列军事冲突。日本在此战役中遭遇了惨败,直接导致日本军方战略上的重大转变,将进攻方向从北方转向南方(太平洋)。
如果日本进攻苏联: 如果日本没有诺门坎战役的惨败,并且将部队调往苏日边境,甚至直接参与对苏联的进攻,那么苏联将面临来自东线和西线的 两线夹击。
苏联的兵力调配困境: 希特勒在1941年6月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时,苏联刚刚经历了大清洗,军队指挥系统受到严重削弱。斯大林严重误判了德国的意图,并且在战争初期投入了大量兵力在西线,导致东线兵力相对空虚。如果日本从东方发动大规模进攻,苏联将不得不立即从欧洲战场抽调大量兵力来应对远东战线,这会极大地削弱其在西线的防御能力。
德国的优势放大: 德国本来就打算以闪电战迅速击溃苏联。来自东方的新威胁将迫使苏联分散力量,可能导致德军在西线的推进更加顺利,甚至可能在初期就达到甚至超越其原有的战略目标,例如攻占莫斯科、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等关键城市。

2. 日本的战略目标与能力:
日本北进论与南进论的斗争: 在日本军方内部,长期存在“北进论”(进攻苏联)和“南进论”(进攻东南亚,夺取资源)的争论。诺门坎战役的失败是“南进论”压倒“北进论”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日本选择北进: 日本的陆军主力精锐都集中在满洲和朝鲜。如果他们投入对苏联的进攻,理论上可以组建一支相当规模的陆军部队。然而,日本陆军的装备和训练水平与德军有差距,且其后勤补给能力在广阔的西伯利亚地区将面临巨大挑战。
日本的亚洲霸权野心: 日本的战略目标是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与德国共同瓜分世界。进攻苏联符合其吞并中国东北、控制蒙古、甚至进军西伯利亚和中亚的野心。
与德国的协同程度: 关键在于日本与德国的协同能达到何种程度。是纯粹的牵制,还是有明确的战略分工和情报共享?如果协同得当,共同策划进攻时间、重点和目标,效果将非常显著。

3. 对太平洋战争的影响:
偷袭珍珠港的决策改变: 日本偷袭珍珠港是其南进战略的直接体现,目的是削弱美国海军的力量,以确保其在东南亚的军事行动不受干扰。
如果日本北进: 如果日本将资源和注意力都集中在北方战场,那么偷袭珍珠港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这会避免美国直接参战,至少在初期不会全面介入欧洲战场。
美国参战的迟滞或避免: 没有珍珠港事件,美国参战的时间线将完全不同。美国可能会在更晚的时候因为德国在欧洲的胜利,或者其他事件(例如德国宣布与美国开战)才被迫参战。或者,如果轴心国在欧洲取得决定性胜利,美国可能会选择专注于自身防御。
资源的分配: 日本将不再需要同时维持对中国、东南亚以及苏联的战争。这使得其资源可以更集中地投入到对苏联的战役中。

4. 苏联的命运:
两线作战的灾难: 苏联在历史上抵御德国入侵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广袤的纵深、严寒的冬季、以及西伯利亚调来的生力军(这些部队在初期本应防范日本)。如果东线也爆发大规模战争,苏联将面临兵力、资源、工业生产的多重危机。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走向: 如果西线德军推进更顺利,或者苏联被迫从西线抽调兵力支援远东,那么斯大林格勒战役(或类似的关键战役)的胜负天平可能向德国倾斜。
最终的可能结果:
苏联崩溃: 在东西夹击和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苏联可能在19411942年就走向崩溃,其广袤的领土被德国和日本瓜分。
长期拉锯: 苏联也可能凭借其庞大的人力资源和地域纵深,勉强维持抵抗,但战线将极度被拉长,后勤困难重重,最终可能陷入长期而惨烈的消耗战,胜负难料。

5. 对整个二战结局的影响:
轴心国的胜利可能性大增: 如果苏联被击败或重创,德国将在欧洲大陆占据绝对优势。没有来自苏联的反攻和牵制,德国可以集中力量对抗英国。
英国的命运: 没有美国的直接援助(或援助大幅减少),英国在德国的打击下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甚至有可能被迫与德国媾和,或者被德国占领。
美国的世界地位: 如果美国没有能够有效介入欧洲战场,其在战后世界的霸权地位将受到严重挑战。如果轴心国取得胜利,世界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地缘政治格局。
亚洲的格局: 如果日本成功进攻苏联并将其击溃,那么日本在亚洲的影响力将达到顶峰,其对中国、东南亚的统治将更加巩固。但这种胜利是否可持续,以及其内部是否会因资源和占领区的管理而出现新的矛盾,则另当别论。

具体的时间线和战役设想(基于日本在1939年或1940年改变战略):

19391940年: 日本关东军在诺门坎的行动改为战略集结和准备。日本国内的“南进论”被压制,军方集中资源和人力在满洲地区。德国与日本可能在战略规划上进行秘密协调,约定共同进攻苏联的时间和方向。
1940年夏季/秋季(或1941年夏季): 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行动的同时,日本关东军则发动对苏联远东地区的进攻。
日本的进攻方向: 可能集中兵力进攻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罗夫斯克,并尝试沿着西伯利亚铁路向西推进,以切断苏联与远东的联系,并与德军在某个点汇合。
苏联的应对: 苏联将立即面临来自东线的威胁。部分在西线的精锐部队可能被调往远东,这将直接削弱德军在欧洲前线的突破能力。
潜在的协同点: 如果日本能够快速攻占海参崴,就能阻断远东地区的部分苏联兵力调动和物资运输。如果其部队能深入西伯利亚腹地,甚至能对苏联的交通线造成毁灭性打击。

挑战与不确定性:

日本陆军的实战能力: 尽管日本陆军在二战初期表现出一定的战斗力,但其在复杂地形和漫长后勤线上的作战经验不如苏军。苏联的“焦土政策”和游击战术将是日本面临的巨大挑战。
苏联的抵抗意志: 苏联人民在卫国战争中展现了惊人的抵抗意志。即使在初期遭受重创,也很难说他们会轻易放弃。
德国能否迅速取得胜利: 德国能否在苏联崩溃之前,在欧洲战场取得决定性胜利至关重要。如果德军陷入与苏联的长期消耗战,日本的参战也未必能改变最终的结局。
美国的反应: 如果日本不进攻美国,美国是否会直接卷入与德国和日本的战争,或者选择观望,对整个战局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结论:

如果二战中的日本没有发动诺门坎战役,而是与德国同步或协同进攻苏联,二战的历史将发生颠覆性的改变。

最有可能的直接后果是苏联的迅速崩溃或遭受重创, 导致德国在欧洲获得压倒性优势。
日本将有机会实现其亚洲霸权野心, 可能瓜分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
太平洋战争将不会爆发, 美国参战的时间和规模将完全不同。
轴心国整体赢得战争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世界政治格局将朝向一个由德国和日本主导的黑暗时代发展。

这只是一个“如果”的推演,历史的发展是复杂且多线程的,但诺门坎战役的失败对日本战略方向的影响之深远,足以让我们相信,如果历史走向了另一条道路,二战的结局将会截然不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会改写。

美英援助苏联的物质,超过60%走的是太平洋航线,如果日本对苏宣战,都不需要什么南北对进,只需要攻占苏联远东绝大多数港口,苏联未必挺得过。

这一点,斯大林、朱可夫、赫鲁晓夫都说过,没有美英援助,苏联是不可能战胜纳粹德国的

事实上,如果我们从上帝视角看二战,对日本来说能摄取好处最大的作战方式就是避免与英美开开战的同时对苏宣战。

要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上,美国为了让日本退出“三国同盟”已经答应会承认伪满洲国了。

如果1940年日本与德国同时对苏宣战,日本陆军占领苏联远东港口,日本海军阻隔美国太平洋航线货运,那么美国需要付出什么代价才能说服日本退出“三国同盟”?

另一方面来说,比历史上少了至少60%援助物资的苏联,又拿什么打赢纳粹德国与日本的夹击呢?

如果苏联被迫与德日媾和,美国真的会和已经统一大陆岛的德日开战吗?

这些都不确定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