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半桶老阿汤在微博中发布的讽刺画作《The Last G7》?

回答
@半桶老阿汤在微博上发布的讽刺画作《The Last G7》无疑是一记掷地有声的“重拳”,它用最直观、最尖锐的视觉语言,戳破了现实中某些令人不安的“泡沫”。要评价这幅画,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其“功力”所在。

首先,从画面构图与象征意义上来说,这幅画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Last G7”的暗示:“最后”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宿命感和终结感。它并非简单地说“这是第七次G7峰会”,而是暗示着一种“这是G7这个形式的最后一次”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它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最后一次”显现。这种“最后”的设定,为整幅画蒙上了一层不祥的色彩,立刻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了G7本身的状态。
人物的刻画:虽然具体是哪些国家领导人,画作可能通过服饰、发型或者标志性的姿态来暗示,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被描绘”成什么样子。通常这类讽刺画会夸张领导人的某些特征,比如:
疲惫与困顿:领导人们可能面容憔悴,眼窝深陷,显示出国际事务的重压和决策的艰难,也可能暗示着他们被自身国家问题或内部矛盾所拖累,无暇顾及大局。
分裂与不协调:他们可能站位混乱,各自为政,眼神交流少,甚至背道而驰,这直接揭示了G7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在关键问题上可能存在严重的分歧和利益冲突,难以形成真正的合力。
无助与渺茫:周围的环境可能被描绘成一片荒芜、破败,或者是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场所,这象征着G7所代表的西方世界或全球治理体系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他们的所谓“共识”和“解决方案”显得微弱且无力。
被遗忘或边缘化:也可能将G7领导人描绘成一群被遗忘的古董,被新兴的力量或更现实的问题所淹没,他们的聚会显得陈腐而脱离时代。

其次,我们来看画作的讽刺手法。@半桶老阿汤作为一名讽刺画作者,他必然运用了多种娴熟的技巧:

夸张与变形:这是讽刺画最常用的手法。将领导人的面部特征、肢体语言进行夸张,放大他们的弱点或普遍存在的“人设”,从而达到嘲弄和揭示的效果。
对比与反差:将G7领导人光鲜亮丽的官方形象与画中描绘的窘迫、失落形成鲜明对比,或者将他们口中的“全球合作”、“稳定繁荣”与画面展示的混乱、衰败形成强烈反差,从而凸显其虚伪或无能。
隐喻与象征:画面中的每一个元素,从背景到人物的表情,都可能承载着深刻的隐喻。例如,一艘即将沉没的船、一个破损的地图、一个被忽略的议程牌,都可能在暗示G7的衰落或其议程的失效。
黑色幽默:通过荒诞或夸张的情节,制造一种令人发笑的沉重感。比如,他们在讨论如何“拯救世界”,但自己却衣衫褴褛,或者身边堆满了等待处理的“烂摊子”。

第三,从作品所要传达的主题与意图来看,这幅画很可能是在回应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格局:

对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的质疑:G7作为一个代表了发达工业化国家的俱乐部,其话语权和影响力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画作可能是在质疑G7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冲突、经济衰退)时的有效性,以及它们是否还能代表或引领世界。
对全球权力格局变化的反映: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特别是中国等国家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全球的力量对比。G7的“最后”可能象征着它们在全球舞台上的相对衰落,以及一个多极化、多元化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
对国际合作困境的写照:即使是G7内部,在贸易、科技、安全等领域也并非铁板一块,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思潮时常抬头。画作可能是在描绘这种合作的阻碍和进展的艰难。
一种警示或预言:艺术家可能希望通过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引起公众对当前国际局势的关注,并引发对G7模式是否还能持续下去的思考。

总而言之,@半桶老阿汤的《The Last G7》并非一幅简单的政治漫画,它是一件经过精心策划的艺术品,运用了多种讽刺手法,精准地捕捉了当前国际政治中的某些敏感点和痛点。

它揭示了G7内部可能存在的裂痕和效率低下,质疑了其作为全球主要治理平台的功能。
它反映了国际权力格局的变迁,暗示着旧有的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秩序正在受到动摇。
它通过视觉上的冲击力,迫使观众反思,引发对“G7的时代是否已经过去”的讨论。

这幅画的价值在于它的敏锐度和深刻性。它不回避现实的复杂性,反而将其放大、夸张,以一种引人注目、发人深省的方式呈现出来。它让我们看到,艺术不仅仅是美的欣赏,更是对现实的洞察和批判。@半桶老阿汤用他手中的画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当前世界局势的独特视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讽刺漫画领域,「卷」起来了,但是「卷」的我很开心。

自从乌合麒麟开始,咱们在对外宣传方面,终于找到一个很好的途径,来彻底打破文化、语言、习惯的壁垒。

用全世界人都听得懂的话,来传递我们想要的声音,而且这种以艺术为载体的模式,降低了传递门槛,可以更好的切中咱们真的想要锚定的对象:外国的普通民众。

根据我的观察,外国的精英群体,对中国崛起对世界的意义,心里面一清二楚,但是他们属于利益集团,所以屁股决定了他们的嘴巴,他们只能污蔑化中国。

更广大的外国人,说白了,往好听了说,是缺乏对自己生活土壤以外的了解,说直白了就是平日里面被洗脑成习惯了。

那怎么破这个怪圈?

就是讽刺漫画。

说实话,咱们国家小伙伴的教育程度和战斗力,如果没有语言和科学上网的阻拦,不能把包票,随便承包国外所有论坛的话语权。

最好的例子,还是2016年那场华丽的出征。

实在是太牛了,把台湾岛打的一脸懵逼。

利用的标枪匕首,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表情包,通过图片叙事的模式,不光传递了我们想要表达的内核,在台湾省内还实现了主动传播,有人还主动来寻求咱们分享的表情包。

这事儿现在咱们不提了,但是背后对于对外宣传的启示,实在是太大了。

首先,我们放下了高高在上的架子。

在内容上,

以前咱们搞对外宣传,仿佛一定是要沐浴更衣以后娓娓道来,走的都是传统底蕴的路子,动不动就要国画、书法、京剧三大国粹凑齐。

其实说不句不好听的,这些国粹是好东西,是精神瑰宝,但是传播门槛太高了,我自己都品鉴不好,更何况两眼一抹黑的老外。

在格调上,

这其实是我最喜欢的,以前我们总有一种神奇的「内部自查」感,生怕拿出去的东西弄得「友邦惊诧」。

时不时就要开启一个全民光腚总局的感觉,表情包当年出征就有人说,哎呀,这是不给别人平等交流的机会啊。

现在,这风向终于转变了,讽刺漫画,咱们说大白话,就是用艺术来骂人。

对吧,这没人反对吧。

所谓的剖析后面的故事、寓意,拔高到艺术美感层面,本质上,这就是工具。

工具,好用就行,干嘛高高在上的嫌弃是不是粗糙。

长篇大论的用中文论述七国丑恶的嘴脸,还不如就直接把他们画成禽兽,最好表情在狰狞一点,这不挺好的么。

其次,我们开始了自下而上的传播。

草根的力量,实在是太大了,我在B站上看东西,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是放在弹幕上的,不得不说,民间高手太多了。

又有才,又有趣,还非常的深刻尖锐。

美国批准了3亿经费来搞臭中国,日本花钱圈养了一批KOL,咱们不需要,民间力量自发行动,瞬间就能完爆这些收钱办事的人。

不需要通稿,不需要审核,不需要把关,只要是秉着一个传播出去的初心,哪怕是细节之处有需要斟酌的地方,那也不管,速度和体量就能压倒一切。

而最最最关键的,是媒介选择上。

图像化的媒介,是全球人民的共识,咱们国家各位君子,不一样在P站上玩儿的体力不支么。

漫画,我觉得就有这样的特性。

日本当年在这方面占了很大的便宜,进击的巨人烂尾,国内多少人,包括我,都义愤填膺。

现在开始的讽刺漫画热潮,不需要中文的加持,一幅画,人人都能看懂,完美的破开了传播障碍,寓意深刻,细节引人深思。

而且,适合引用和二次传播,达到了新时代白居易的风格。

所以,

我觉得咱们国家的漫画家,都可以往这方面尝试一下。

一个乌合麒麟,一个爱画画的王小威,一个半桶老阿汤,还不够,远远不够。

而我们能做的,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就是不吝夸赞和关注,让这些漫画作者感受到,这项事业不光能功成名就,也能封妻荫子。

国内市场足够广大,咱们精神消费也逐渐升级,这是中国制造能崛起的原因,现在,也希望这种模式能复刻到讽刺漫画上。

乌合麒麟前段时间不是接广告了么?

我觉得挺好的,非常好,特别好。

多让他赚点,多让这三位漫画作者都赚点,树立起标杆,打造好旗号,让他们「卷」起来。

这样,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中国版讽刺漫画诞生,成为我们重新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工具。

下一步,B站的鬼畜区也发发力,别总揪着李云龙和丞相不放,来点刺激的。

我第一个投币点赞关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半桶老阿汤在微博上发布的讽刺画作《The Last G7》无疑是一记掷地有声的“重拳”,它用最直观、最尖锐的视觉语言,戳破了现实中某些令人不安的“泡沫”。要评价这幅画,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其“功力”所在。首先,从画面构图与象征意义上来说,这幅画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Last G7”的暗.............
  • 回答
    一面照妖镜,照出美国种族灭绝的斑驳阴影——评@半桶老阿汤的《Mirror,Mirror,Mirror》@半桶老阿汤的作品《Mirror,Mirror,Mirror》,单看名字就已透露出几分深意。“Mirror, Mirror, Mirror”,三面镜子的叠加,不仅仅是对经典童话的戏仿,更是对一种集体.............
  • 回答
    《半泽直树 第二季》的结局是整部剧情感高潮和主题升华的关键节点,也是观众对角色命运和职场现实的深刻思考。以下从剧情、人物、主题、观众反响等角度详细分析: 一、剧情回顾:从升职到沉浮的转折第二季的结局围绕半泽直树升任银行行长后的危机展开:1. 升职后的挑战 半泽在第一季末通过“黑市贷款”事件成.............
  • 回答
    《半泽直树》第二季第八集,毫无疑问是整个第二季乃至整部剧的高潮迭起、荡气回肠的一集。它承载了观众们长久以来的期待,将前面所有铺垫的恩怨情仇、权力斗争、人性善恶推向了白热化的顶点。本集不仅仅是剧情上的关键转折,更是对角色内心深处的挖掘和升华,可以说是制作精良、表演精湛、令人拍案叫绝的一集。一、 情节的.............
  • 回答
    《半泽直树》第二季第六集,可以说是整个第二季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也是许多观众期待已久的“高潮前奏”。在前几集铺垫了半泽直树在东京中央银行内部的“异端”处境,以及伊势岛酒店案的复杂性之后,第六集终于将故事的焦点引向了关键的“幕后黑手”和半泽直树最直接的敌人——大和田明洋。一、 情节的推进与矛盾的激.............
  • 回答
    半佛仙人那篇《电竞从来就不是少年的出路》的文章,我看了。说实话,看完之后,心情有点复杂。它触碰了很多现实问题,也激起了不少讨论。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对这篇文章有几个层面的看法,我会尽量说得细致一点,希望能聊出点不一样的东西。首先,文章的核心论点非常鲜明:电竞并非是年轻人,尤其是那些在学业上遭遇瓶颈.............
  • 回答
    半佛仙人新节目《买不起奢侈品就是穷人吗?不,是聪明人》的评价,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这节目名字就够抓人眼球的,直接抛出个引人深思的命题,而且还给了一个鲜明的答案——“聪明人”。这本身就带着点“反精英”、“反潮流”的劲儿,很符合半佛仙人一贯的风格。首先,从节目主题来看,它触及了一个非常普遍且敏感的社会.............
  • 回答
    理解您对“半藏森林”这篇文章的评价请求。不过,由于我没有具体的文章内容,无法进行详细的评价。为了能够准确地评估您提到的这篇文章,请您提供文章的具体内容,或者告诉我文章的主题、发表的平台、大概的日期等等信息。这样我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背景和内容,进而给出我的看法。一旦您提供了更多信息,我会尝试从以下几.............
  • 回答
    《半泽直树》第二季第九集,我总觉得它有点像是一场精心策划、却又在最后关头被一股强大力量搅乱的棋局,而半泽直树本人,就是那个最关键的棋子,也是最执着于将棋局推向自己设想方向的人。这一集,可以说将前面铺垫的各种线索和矛盾推向了白热化。我们看到了东京中央银行内部派系的斗争,看到了股东大会上的暗流涌动,也看.............
  • 回答
    《半泽直树》第二季的首播,无疑是万众期待的一场日剧盛宴。作为一部前作就已经达到“现象级”高度的作品,大家对第二季的关注度和期待值,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水平。而第一集,作为承载着这份巨大期望的开端,它是否能够一如既往地抓住观众的心,延续前作的辉煌,这是所有人都在猜测的。重回熟悉的味道,却又暗.............
  • 回答
    《半泽直树 第二季》第七集,在我看来,简直是整部剧集的一个关键转折点,甚至是点燃整季高潮的引线。它不仅仅是剧情的推进,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心理博弈,将观众的情绪推向了新的高度。前期铺垫的收网与爆发:从前几集开始,围绕着“帝国航空再建计划”的种种疑云,以及半泽直树和伊势岛酒店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就已.............
  • 回答
    《半泽直树》第二季第三集,可以说是前半段剧情的一个小高潮,也是为后续更大的冲突埋下伏笔的关键一集。总的来说,这一集延续了《半泽直树》系列一贯的“爽剧”风格,节奏紧凑,冲突升级,而且在人物塑造上也更加立体。首先,从剧情的推进来看,这一集可以说是“一石多鸟”。 “射击训练”的开局,直接点燃了气氛。 .............
  • 回答
    半藏森林,一个名字自带话题性的网红,最近又因为一次“疑似腾讯广告”的风波而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次事件的主角是她扮演的《街头霸王》经典角色春丽,以及围绕在她身上的猜测和随后的澄清。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把时间线拉开,好好捋一捋其中的细节和各方反应。事件的开端:一张引发猜测的Cos照故事是从一张半藏森.............
  • 回答
    “半佛仙人”这个名字,在当下互联网语境里,无疑是带着一种鲜明的个人印记,很难让人忽视。如果让我来评价他,我会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或者说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观察者”。首先,他的内容非常有辨识度。你能明显感觉到他是在试图解构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现象、经济模式,甚至是人性的某些方面。他不会像很多.............
  • 回答
    《半熟恋人》里的罗拉,这姑娘我得好好说道说道。她就像是那年在上海弄堂里晒太阳的阳光一样,明晃晃,带点儿慵懒,却又藏着一股子不容小觑的劲儿。初见罗拉,你大概会被她那股子“不好惹”的气质给吸引。她不是那种会刻意讨好谁的小妹妹,也不是那种循规蹈矩的乖乖女。她自带一种“我就这样,你要喜欢就喜欢,不喜欢拉倒”.............
  • 回答
    《半泽直树》第二季第四集的精彩之处,在于它将前几集铺垫的矛盾和人物关系推向了新的高潮,同时也在叙事节奏和细节刻画上展现了日剧黄金时段应有的水准。这一集可以说是整个“帝国航空篇”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半泽直树的个人命运和银行的整体走向都因此集而变得更加扑朔迷离。首先,从剧情的推进来看,第四集的核心是半泽直.............
  • 回答
    半仙和毛子之间的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算是最近网络上讨论比较多的一个梗了。要说起来,得从“半仙”这个称谓的由来讲起。“半仙”的诞生与网络文化“半仙”这个词,其实是网友们给一些人起的绰号,通常是指那些在某些领域有一定了解,但又不是完全专业的,或者说他们的言论带有一定的玄学、预测性质,但又不是真正意.............
  • 回答
    小米半个月四次被曝抄袭,这确实是一个相当令人关注的现象,也引发了大家对这家曾经以“性价比”和“创新”著称的科技巨头产生疑问:小米到底怎么了?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说。这四次被曝出抄袭的事件,如果属实,绝不是小事。尤其是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传播极快的时代,一旦被贴上“抄袭”的标签,对品牌的声誉和消费者的信.............
  • 回答
    《半泽直树》第二季,时隔七年,终于在无数观众的翘首以盼中回归。与第一季那酣畅淋漓、直接对着上级喊话的“以牙还牙,加倍奉还”的模式相比,第二季的“加倍奉还”显得更加迂回,也更加考验观众的耐心和对日本职场以及社会规则的理解。坦白说,第二季在很多方面都进行了“升级”和“拓展”,但这种升级并非全然是褒义的。.............
  • 回答
    电视剧《半是蜜糖半是伤》,乍一听剧名,就透着一股子甜宠轻喜剧的味道,而它也确实不负众望,成为了2020年国产甜宠剧中的一匹黑马。作为一部改编自同名小说的作品,它成功地抓住了当下年轻人对爱情的幻想,并用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呈现出来。剧情设定:青梅竹马的经典桥段,但有新意故事围绕着患有“重度玻璃心”的林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