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对闻染和鱼肠的改编?

回答
《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我最近又翻出来看了一遍。不得不说,马伯庸的原著里,闻染这个角色,确实更像是推动剧情的一个工具人,而鱼肠,更是隐匿在历史尘埃中的一抹幽灵。电视剧在保留其核心设定的基础上,对这两个人物进行了相当详尽和有血有肉的改编,我觉得这绝对是剧集成功的一大笔,但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触碰了原著粉丝的“雷区”。

咱们先聊聊闻染。

在小说里,闻染的“出场”更像是为了给元载设下困境,也为后面李泌的计划提供一个合理的破绽。她是个聪明、泼辣、有心机的女子,但她的情感线,尤其是和元载之间的羁绊,并没有被深入挖掘。她的主要功能是“被利用”和“被揭露”。

剧版的改编,则彻底把闻染塑造成了一个有独立灵魂、有复杂情感的角色。

情感的深度挖掘:剧集花了相当多的篇幅去描绘闻染和元载之间的关系。从元载对她的呵护,到闻染看似无心实则小心翼翼的回应,再到后来她发现元载的“真实”一面后的痛苦挣扎,这些都让闻染不再是那个简单的“小妾”或者“棋子”。她有了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了对爱情的憧憬,也因此才有了后来的绝望和背叛。你看着她从一开始的羞涩、依赖,到后来的怀疑、恐惧,再到最终的决绝,这个转变的过程是真实且动人的。这种改编,让观众更能理解元载为何会为了她冒这么大的险,也让闻染这个角色本身更加立体,不再仅仅是元载故事的附庸。

人物动机的强化:原著里,闻染可能只是顺从了元载的安排,或者有自己的小算盘。但在剧版里,闻染的动机被拔高了。她不仅仅是被动接受,而是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当她看到元载的野心勃勃,看到他为了权力不择手段,她对元载的感情,就被这种残酷现实撕裂了。她对龙波的“效忠”,也并非全然是出于被胁迫,而是她看到了龙波身上某种“救赎”或者“反抗”的影子,这与她对元载绝望形成了一种对比。她甚至在某些时刻,展现出了一种令人心疼的“小人物”的反抗姿态。

戏剧张力的提升:这种改编,大大增强了剧情的戏剧张力。闻染与元载之间的矛盾,直接影响了元载的行动,间接影响了张小敬和李泌的计划。当她出现在关键时刻,无论是帮助元载,还是最终揭露真相,她的每一次出现都牵动着观众的神经。尤其是她最后的牺牲,虽然争议,但也的确为这段关系画上了一个惨烈的句号,让观众为之唏嘘。

当然,这种改编也带来了一些争议。一些原著党可能会觉得,剧版的闻染“戏太多”了,削弱了原著中元载那种“被女人耽误”的宿命感。而且,闻染最后那段“为爱牺牲”的解读,是否过于浪漫化了原著中更赤裸裸的权力斗争,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点。不过,在我看来,作为一部视觉化的影视作品,这种对人物情感和动机的深化,让角色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和理解,也让故事更有层次感。

再来说说鱼肠。

鱼肠在原著里,是个非常神秘且残忍的人物。他是龙波的手下,一个沉默寡言、身手矫健的杀手,他的存在更多的是为了体现龙波的强大和冷酷。关于他的背景,非常模糊,几乎没有提及。

剧版的鱼肠,简直是“二次创作”的典范。

身世背景的补全:剧集为鱼肠量身定做了一个极其悲惨且充满宿命感的身世。他曾是何家寺的僧人,因为种种原因卷入恩怨,最终被龙波收留,成为了他的影子。这段改编,一下子就把鱼肠从一个脸谱化的杀手,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过去的人。他的沉默寡言,他的眼神里的孤寂,他的每一次杀戮,都仿佛带着过往的重压。特别是他和大唐兵马俑的联动,那种“以身殉国”的扭曲信念,更是让人心惊胆战。

情感线的加入(隐晦而深刻):虽然鱼肠不像闻染那样有明确的情感纠葛,但剧集通过他的眼神、他对待龙波的态度,以及他对其他人的“冷漠”与“戒备”,暗示了他内心深处可能存在的某种情感缺失或者渴望。他对龙波的忠诚,甚至带有一点“被救赎”的色彩。他身上那种“活着即杀戮,杀戮即活着”的绝望感,通过演员(易烊千玺)的演绎,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他的每一次出招,都带着一种宿命的悲凉,让人不禁思考,一个被命运抛弃的人,究竟能有多少选择?

“反差萌”与“极致残忍”的结合:剧集在保持鱼肠作为顶级杀手的冷酷高效的同时,也通过一些细节展现了他的“人性”。比如他对待猫咪的那一段,瞬间就能让你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那一丝柔软。而这种柔软,与他之后毫不留情地杀戮形成鲜明对比,反而将他的残忍推向了极致。观众一方面为他身上那种孤寂和绝望感到怜悯,另一方面又对他那份毫不留情的杀戮本能感到畏惧。这种复杂的感受,是原著中鱼肠完全无法给予的。

升华了“人”的议题:通过对鱼肠过去和动机的深度挖掘,剧集不仅让这个角色更加令人印象深刻,也更深刻地探讨了“人”在特定环境下的异化和扭曲。鱼肠本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说明了人在绝境中是如何被逼到极致,又是如何在这种极致中寻找某种意义的(即使是扭曲的)。

鱼肠的改编,可以说是《长安十二时辰》最成功的一笔。它不仅没有破坏原著的精神,反而赋予了这个角色全新的生命力,让他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当然,也有人会觉得,过度的“背景化”可能会冲淡原著中那种“纯粹的杀手”的神秘感,但不可否认,这种改编让鱼肠这个角色变得无比“带感”。

总的来说,《长安十二时辰》对闻染和鱼肠的改编,都是在原有设定的基础上,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二次创作”。

闻染的改编,侧重于情感的深化和人物弧光的塑造,让一个原本功能性的角色变得有血有肉,更具观众缘,但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原著的某些“原汁原味”。
鱼肠的改编,则是在保留其核心特质的基础上,对其身世和动机进行了详尽的补全,达到了“惊艳”的效果,极大地丰富了这个角色的内涵,也为剧集增添了更多哲学层面的思考。

这两处改编,恰恰体现了影视化改编的魅力:它可以在忠于原著精神的前提下,通过细节、情感和表演,赋予角色新的生命,让故事更加动人,也让观众产生更深的共鸣。当然,改编总是见仁见智,但《长安十二时辰》在这方面做得无疑是非常出色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相貌协会理事长。

先从角色的颜值上说,参考另外一个妖猫传和长安之间比较的问题回答。两个演员在剧中妆容留下的印象不错。

闻染,有一股子世风开放的英气,尤其是眼睛会说话,有点像港星那个sei来着。鱼肠,剪了短发果然更加惊艳,不得不说,龙波的眼光与评价是毒辣的,美不一定要靠女妆。

另外此剧中女性角色的女性特征都不明显,视觉上全部都是飞机场,加上檀棋三个出境较多的女性角色都偏中性的装扮,王姑凉也是中性装扮,许鹤子你要说她是张玉刚扮的,我也看不出来破绽;最有女人味的,还真的是那个青楼的小敬红粉知己。

再从必要性上看,其实这两个角色完全可以不用,(本身拿王将军女儿做人质要挟朝廷出兵帮忙就是幼儿园的过家家游戏:)),但是现代社会有个主流意识:105个男人和3个女人的故事,是很难吸引影视观众的,多媒体环境下,影视作品的美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要通过人物抓住男女观众。另外剧中的女性角色身份也是有代表性的,闻染,军功后代+唐代香奈儿,算是优秀市民的女性代表;鱼肠,刺客,算是暗黑力量的女性代表。就人物的标签意义来说,问题不大,同时结合前面的颜值担当也是起到了作用的,不然也不会有这个知乎问题出现。

最后从角色的行为看,貌似我跟不少人一样觉得闻染的人物行为有点突兀,主要是狼卫据点保护小敬和在鱼肠那跳井两个场景中有点不知所谓,前后反差有点大,不知道编剧是做何解释,或许后面会用龙波的一些故事来填坑。鱼肠嘛,衬托龙波的大爱无情吧,剧中龙波是有生理需求的,但是对鱼肠视而不见进而对方心生醋意,猜测后面会有一个“我不爱你是因为我知道爱你会给你带来更大的伤害,痛苦就由我一个人来承担吧。”的说词来填坑。其实当前的剧集已经有一些线索:龙波反对鱼肠在红衣祭坛抢地图,龙波吃完面在车旁边注视刚赶来的鱼肠吃饭,哦,吃饭前他还给鱼肠擦了擦脸上的伤,或许这个就是唐朝的丁修。

总体来说,这两个角色增加了剧集的颜值水平,本身也有一定的身份代表性,编剧或者导演没能更好的处理角色与关键人物的关系展现。结论嘛,留着比较好,因为我是男滴。

编外:目前的市井史学观有点向中性靠的趋势,即痞子英雄,底层精英,善恶同生,我坏因我生,我恶不在我,尤其是影视剧,或许这样更能拉大人物的张力和冲突的戏剧性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我最近又翻出来看了一遍。不得不说,马伯庸的原著里,闻染这个角色,确实更像是推动剧情的一个工具人,而鱼肠,更是隐匿在历史尘埃中的一抹幽灵。电视剧在保留其核心设定的基础上,对这两个人物进行了相当详尽和有血有肉的改编,我觉得这绝对是剧集成功的一大笔,但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触碰了原著粉.............
  • 回答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它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精良的制作水准、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演员们出色的表演,赢得了观众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要评价这部剧,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剧本与叙事:精巧绝伦的“时限剧”典范 “十二时辰”的时空框架: 这是《长安十二时辰》最核.............
  • 回答
    周一围饰演的龙波无疑是《长安十二时辰》中最具争议、也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之一。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大反派,也非绝对的正义化身,而是一个复杂、充满矛盾的灵魂,在一次次权谋与生死考验中展现出人性的多面性。对龙波的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一、 角色背景与动机:被“遗忘”者的复仇与救赎 悲剧性的起源.............
  • 回答
    《长安十二时辰》最新播出的30至32集,可以说是将故事的紧张感和人物的复杂性推向了新的高峰,也让不少观众直呼“过瘾”。这几集不仅推进了主线剧情的节奏,更是在细节处理上展现了剧组的用心,让整个故事更加立体和引人入胜。整体评价:这三集是“长安十二时辰”这场危机爆破前的酝酿,也是各方势力最终摊牌前的较量。.............
  • 回答
    《长安十二时辰》这电视剧,我得说,着实是让人眼前一亮。马伯庸那本小说我当年也是一口气读完,脑子里勾勒出的长安,繁华又暗流涌动,一直在我心里留着个影子。等到电视剧一出来,真有种“我心里想的那样,它也做到了”的惊喜感。先说最直观的,画面和美术。 这绝对是《长安十二时辰》最牛的地方之一。你想啊,一部剧要把.............
  • 回答
    《长安诺》:权谋、爱情与成长交织的长安浮生绘卷《长安诺》这部剧,初看之下,似乎是古装剧里常见的“虐恋情深”与“权力斗争”的老套路。然而,如果你愿意拨开那些可能略显俗套的表象,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会发现它其实是一幅勾勒长安时代风云变幻下,一个女性在情仇、家国、宿命间挣扎与成长的生动画卷。权谋算计下的情感.............
  • 回答
    《天下长安》这部剧,说实话,刚播的时候我挺期待的,毕竟是讲隋末唐初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而且还有张涵予、秦俊杰、李雪健这样的实力派坐镇,感觉怎么也不会差。但看完之后,心里倒是五味杂陈,挺复杂的。优点方面,它确实有不少亮眼之处。首先, 卡司阵容是绝对的王炸。 张涵予演的李渊,浑身上下透着一股老谋深算的劲.............
  • 回答
    《长安三怪探》:一出奇诡的探案戏码,几分落寞的市井烟火提起国产探案剧,大多数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白夜追凶》的悬疑烧脑,《长安十二时辰》的宏大叙事,或是《河神》的民国奇谈。而《长安三怪探》这部剧,却像一个游走在喧嚣长安城角落的神秘个体,不那么光鲜亮丽,却自有其独特的韵味。它不是那种能让你拍案叫绝、一.............
  • 回答
    《长征》这部电视剧,怎么说呢,它是一部非常“硬核”的红色经典。我当年看的时候,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个字——“真”。不是说情节有多么离奇或者惊心动魄到不真实,而是那种年代感,那种艰辛,那种人物身上的坚韧,都透着一股子“真”。关于它的“真”劲儿,可以从几个方面说: 时代背景的还原: 咱们得承认,拍这种.............
  • 回答
    《长河东流》(原名《谁主沉浮》),这部剧啊,说实话,当初也是抱着一腔热情去追的。毕竟讲的是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故事内核本身就很有吸引力。不过,看完了之后,心情是有点复杂的,得好好捋一捋。故事格局与历史厚重感:首先得承认,《长河东流》在试图还原那段历史的宏大叙事上,下了不少功夫。它不仅仅是聚焦于几.............
  • 回答
    要评价《长沙保卫战》这部电视剧,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毕竟,这不是随便哪部剧,它讲的是咱们抗日战争中一段极其惨烈也极其重要的历史。一、 历史的厚重感与现实的触感:首先,《长沙保卫战》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仅仅把历史当成一个背景板,而是试图去还原那段历史的真实温度。我们知道,抗日战争是一.............
  • 回答
    《天盛长歌》这部剧,说实话,在我心里是有些特别的。它不像很多古装剧那样,一上来就锣鼓喧天、刀光剑影,也不是那种纯粹的言情偶像剧,上来就卿卿我我。它有点“慢热”,甚至可以说有点“矫情”,但越往后看,越能体会到它那股子压抑又克制的劲儿,像一杯需要细细品味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先从故事内核说起吧。它讲的是.............
  • 回答
    苏明哲这个角色,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尤其是在看《都挺好》的时候,感觉他就像家里的一个大孩子,总是想做好,但经常用力过猛,最后弄巧成拙。说实话,初看苏明哲,你会觉得他挺招人喜欢。在外打拼,事业有成,学业优良,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是父母眼中那个懂事、有担当的长子。他身上那种“男子汉”的责任.............
  • 回答
    电视剧《觉醒年代》(2021年)作为中国首部以“新文化运动”至“五四运动”为背景的革命历史剧,自播出以来引发了广泛讨论,成为近年来中国电视剧中的重要作品。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等革命先驱为核心人物,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从封建制度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剧烈变革过程。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这部剧进.............
  • 回答
    电视剧《大决战》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宏大叙事作品,它以极其详实和全景式的视角,重现了中国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作为一部献礼剧,它的制作之精良、阵容之强大、主题之鲜明,都使其在中国军事题材电视剧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整体评价:《大决战》是一部史诗级巨制,它在.............
  • 回答
    电视剧《开端》的结局堪称近年国产悬疑剧中的一股清流,它以一个既有张力又充满温情的结局,回应了观众对于主角命运、时间循环的解答以及正义的期待。评价其结局,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核心主题的回归与升华: 对生命的珍视与守护: 《开端》的内核始终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无辜生命的守护。结局中,李诗.............
  • 回答
    电视剧《亮剑》无疑是中国近年来最成功、最受欢迎的战争题材电视剧之一。自2005年播出以来,它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并成为了一代人的共同记忆。要评价《亮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硬核的战争场面与写实的军事风格:《亮剑》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其对战争场面的刻画。它.............
  • 回答
    电视剧《突围》是一部备受关注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它聚焦于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复杂的利益博弈、人性的挣扎以及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作为《人民的名义》姊妹篇,《突围》无疑承载了观众很高的期待。要评价《突围》这部剧拍得怎么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剧本与剧情: 优点: 题材.............
  • 回答
    电视剧《人民的正义》作为《人民的名义》的姊妹篇,自然承载着观众极高的期待。要评价这部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剧情、人物、主题、制作水准以及与《人民的名义》的比较。整体评价:《人民的正义》在继承《人民的名义》的“正义”精神和反腐主题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但总体而言,它未能达到《人民的名.............
  • 回答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一部穿越时空的国民级喜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电视剧自2000年首播以来,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亿万观众,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不可磨灭的经典之作。这部剧以其轻松幽默的风格、鲜活的人物塑造、巧妙的剧情设计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创新演绎,成功地将严肃的历史题材转化为老少皆宜的国民级喜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