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电视剧《长沙保卫战》?

回答
要评价《长沙保卫战》这部电视剧,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毕竟,这不是随便哪部剧,它讲的是咱们抗日战争中一段极其惨烈也极其重要的历史。

一、 历史的厚重感与现实的触感:

首先,《长沙保卫战》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仅仅把历史当成一个背景板,而是试图去还原那段历史的真实温度。我们知道,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生死存亡的斗争,而长沙保卫战,尤其是第三次长沙会战,是中国军队以劣势装备对抗日军精锐,取得的一场罕见的、有力的胜利。这部剧努力去展现的,就是那种“虽万千人吾往矣”的悲壮和坚韧。

剧里对战役的描写,我觉得是比较用心的。比如,它没有回避战争的残酷性,硝烟弥漫的战场,战士们的血肉横飞,那种绝望中的反击,都拍得挺真实的。这不是那种主角光环一路碾压的抗日神剧,你能看到部队的艰难处境,看到战士们在装备、弹药上的劣势,看到他们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下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防线。

更重要的是,它尝试去展现战争背后的人性。那些指挥官的决策、压力,基层士兵的恐惧、牺牲,家国情怀的涌动,普通老百姓的艰难生存……这些都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鲜活的生命在呐喊。特别是那些细节,比如战士们在寒冬里的棉衣,战前对家人的思念,战后对战友的缅怀,都让观众能感受到战争对个体命运的巨大影响。

二、 叙事节奏与人物塑造:

在叙事节奏上,《长沙保卫战》算是比较稳健的。它不会让你觉得拖沓,也不会让你觉得赶。战役的推进、战略的部署,以及士兵们的战斗日常,都有比较清晰的脉络。它也尝试在战争场面和人物情感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有激烈的战斗,也有温情的时刻,让观众在紧张之余,也能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人物塑造方面,这部剧算是比较成功的。薛岳这个角色,作为主帅,他身上的那种责任感、决断力和对国家民族的担当,都刻画得比较到位。当然,历史人物的塑造永远是争议话题,但就电视剧而言,它赋予了薛岳一个比较丰满的形象,让他不只是一个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策略、有情感的指挥官。

而那些基层的小人物,比如战士们,虽然可能不像一些“神剧”里那样个个都能神乎其技,但他们的平凡中的伟大,那种为了国家、为了家乡而奋不顾身的精神,才更能打动人。你能在他们身上看到普通人的挣扎、恐惧,但更看到他们最终选择的勇气。一些配角也挺出彩的,他们可能不是战役的关键人物,但在剧里各自有自己的故事和弧光,让整个故事更加立体。

三、 主题表达与精神传承:

这部剧最核心的价值,我认为在于它对“保家卫国”这个主题的深刻诠释。长沙保卫战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胜利,更是一场民族精神的胜利。它告诉我们,在绝境面前,中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不屈不挠,用生命和鲜血捍卫自己的土地和尊严。

剧里反复强调的“寸土不让,誓死守卫长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通过无数个具体场景和人物的行动来兑现的。这种精神力量,是这部剧最想传递给观众的。在今天,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看到先辈们付出的巨大代价,更能理解和平的可贵,更能感受到民族复兴的意义。

四、 遗憾之处与可能的提升空间:

当然,任何一部电视剧都不可能完美无缺。《长沙保卫战》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细节考究的深度: 虽然整体上对战争场面的还原比较用心,但一些细节上可能还有提升空间。比如,在当时的军事装备、战术配合等方面,是不是能再深入挖掘一些,让更懂军事的观众也能挑不出太多毛病?
情感戏的处理: 有时候,为了突出战争的残酷,会插入一些情感戏,比如生离死别。虽然这些情感戏能够增加剧的泪点和感染力,但如果处理不好,也容易显得生硬或刻意。在这方面,这部剧的处理有好有坏,有些很感人,有些可能略显套路。
人物的脸谱化: 尽管整体人物塑造不错,但难免有些角色,尤其是反派角色,会显得有点脸谱化,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层次。例如,日军的指挥官,除了展示其侵略性,如果能展现一些更复杂的动机或人性侧面,或许会更有意思。
后期制作的打磨: 有些战争场面的特效,虽然整体不错,但偶尔也会出现一些不够精细的地方,会稍微跳戏。

总结来说:

《长沙保卫战》是一部有诚意、有分量、有历史责任感的抗日剧。它没有回避战争的残酷,也努力去展现战争背后的人性光辉和民族精神。它用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气、牺牲和坚守的故事,让观众在重温历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民族情感。它不是一部完美的电视剧,但它无疑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剧,它成功地唤醒了我们对那段浴血岁月的回忆,也让我们对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有了更深的敬畏。它做到了,让历史的声音在荧屏上再次回响,而且是有力的回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文艺队伍中出了一些国民党特务。

user avatar


《长沙保卫战》中的国军在很多方面其实不太像大家想象中的国军了,而是更像大家传统印象中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形象,简言之,就是基本上按照我军的形象来塑造的国军将领。不过这也没什么吧,这些年的一个趋势就是八路军越来越国军化,大家都不愿意高大全,而国军却越来越共军化了,越来越高大全。

比如说里面的薛岳,虽然薛岳在国军将领中算是比较出挑的,但是还没有到这个电视剧中那样算无遗策,料事如神,对日军的战略企图分析的那样清清楚楚,而日军无论是冈村宁次还是阿南惟几,在里面都被搞的太弱了,好像很蠢。如果真有那么蠢,怎么会始终都是日军主攻,而国军都是被动应战呢?

要知道,四次长沙会战可都是日军率先发动的,最后也都是日军主动撤退的。尤其是前两次长沙会战,国军连日军的战略意图都没有搞清楚,日军来了就开始撤退,然后进行侧击,尾击,等着日军深入之后再对日军进行包围,但从当时的情况来说,日军并没有占领长沙的决心,而是扫荡第九战区的主力部队,巩固其在华中的占领区。



也因此,在前两次长沙会战中,日军进攻时几乎都非常顺利,第二次甚至是用两个大队为骨干配属炮兵和骑兵组成的部队就轻而易举的突破了国军在新墙河一线得防御阵地,第四军和三十七军都未能有效阻止日军的进攻。而当国军局面严重,薛岳已经准备撤退到衡阳的时候,国军突然开始撤退,国军又转入全线反击和追击。

还有这个剧中的另一个主角是第十军军长李玉堂,而且是从头到尾都参加了,但实际上第十军并没有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会战之前,第十军也是作为军委会的战略预备队,原本是开到粤汉线附近,准备乘车去缅甸参战的,只是在战局严重的情况下,薛岳才紧急请求军委会将第十军拨给第九战区参战。

但薛岳的指挥也成问题,导致第十军并未整体参战,而是不断以师和团为单位,配属给已经被日军击溃的三十七军陈沛指挥,结果成了添油战术,也被日军分别击溃。也是因此,战后薛岳请求军委会将李玉堂撤职,李玉堂是很不服气的,到第三次长沙会战才戴罪立功,坚守长沙,打出了泰山军的美名。



实际上,第一次长沙会战真正对战局形势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关麟征的十五集团军,第二次长沙会战的关键是杨森的二十七集团军,正是因为杨森的二十军再被日军击溃之后转入山区,日军大举深入,这时候杨森又率部破坏日军补给线,使日军后续部队无法继续增援,最后被迫撤退。在日军撤退之前,薛岳已经准备放弃长沙了。

刚在上高会战中打出了名气的七十四军,第二次长沙会战时奉调增援第九战区,结果也是因为薛岳的指挥不当,没有让七十四军转攻日军侧背,或者在浏阳一带设立阵地,阻击正准备从右翼迂回的日军,反而让日军到长沙附近,结果七十四军以行军姿态与日军在春华山,黄花市一带与日军遭遇,被日军从侧翼击破,伤亡惨重,师长廖龄奇战后被蒋下令枪毙。

此外,还有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剧中的薛岳始终挂着三颗星,是上将军衔。其实薛岳当时是中将加上将衔,也就是享受上将待遇的中将,如果挂军衔的话,是应该挂中将的,挂上将不太合适。尤其是和白崇禧、陈诚见面的时候,也挂着三颗星,这就很不合适了。所以,抗战时期的薛岳留下的照片,多数是不挂军衔的。不过总体来说,这个片子的战争场面什么的,都算是不错的,在这些年的抗战剧中,已经算是精品佳作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评价《长沙保卫战》这部电视剧,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毕竟,这不是随便哪部剧,它讲的是咱们抗日战争中一段极其惨烈也极其重要的历史。一、 历史的厚重感与现实的触感:首先,《长沙保卫战》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仅仅把历史当成一个背景板,而是试图去还原那段历史的真实温度。我们知道,抗日战争是一.............
  • 回答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它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精良的制作水准、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演员们出色的表演,赢得了观众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要评价这部剧,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剧本与叙事:精巧绝伦的“时限剧”典范 “十二时辰”的时空框架: 这是《长安十二时辰》最核.............
  • 回答
    周一围饰演的龙波无疑是《长安十二时辰》中最具争议、也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之一。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大反派,也非绝对的正义化身,而是一个复杂、充满矛盾的灵魂,在一次次权谋与生死考验中展现出人性的多面性。对龙波的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一、 角色背景与动机:被“遗忘”者的复仇与救赎 悲剧性的起源.............
  • 回答
    《长征》这部电视剧,怎么说呢,它是一部非常“硬核”的红色经典。我当年看的时候,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个字——“真”。不是说情节有多么离奇或者惊心动魄到不真实,而是那种年代感,那种艰辛,那种人物身上的坚韧,都透着一股子“真”。关于它的“真”劲儿,可以从几个方面说: 时代背景的还原: 咱们得承认,拍这种.............
  • 回答
    《长安十二时辰》最新播出的30至32集,可以说是将故事的紧张感和人物的复杂性推向了新的高峰,也让不少观众直呼“过瘾”。这几集不仅推进了主线剧情的节奏,更是在细节处理上展现了剧组的用心,让整个故事更加立体和引人入胜。整体评价:这三集是“长安十二时辰”这场危机爆破前的酝酿,也是各方势力最终摊牌前的较量。.............
  • 回答
    《长河东流》(原名《谁主沉浮》),这部剧啊,说实话,当初也是抱着一腔热情去追的。毕竟讲的是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故事内核本身就很有吸引力。不过,看完了之后,心情是有点复杂的,得好好捋一捋。故事格局与历史厚重感:首先得承认,《长河东流》在试图还原那段历史的宏大叙事上,下了不少功夫。它不仅仅是聚焦于几.............
  • 回答
    《长安诺》:权谋、爱情与成长交织的长安浮生绘卷《长安诺》这部剧,初看之下,似乎是古装剧里常见的“虐恋情深”与“权力斗争”的老套路。然而,如果你愿意拨开那些可能略显俗套的表象,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会发现它其实是一幅勾勒长安时代风云变幻下,一个女性在情仇、家国、宿命间挣扎与成长的生动画卷。权谋算计下的情感.............
  • 回答
    《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我最近又翻出来看了一遍。不得不说,马伯庸的原著里,闻染这个角色,确实更像是推动剧情的一个工具人,而鱼肠,更是隐匿在历史尘埃中的一抹幽灵。电视剧在保留其核心设定的基础上,对这两个人物进行了相当详尽和有血有肉的改编,我觉得这绝对是剧集成功的一大笔,但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触碰了原著粉.............
  • 回答
    《天盛长歌》这部剧,说实话,在我心里是有些特别的。它不像很多古装剧那样,一上来就锣鼓喧天、刀光剑影,也不是那种纯粹的言情偶像剧,上来就卿卿我我。它有点“慢热”,甚至可以说有点“矫情”,但越往后看,越能体会到它那股子压抑又克制的劲儿,像一杯需要细细品味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先从故事内核说起吧。它讲的是.............
  • 回答
    《天下长安》这部剧,说实话,刚播的时候我挺期待的,毕竟是讲隋末唐初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而且还有张涵予、秦俊杰、李雪健这样的实力派坐镇,感觉怎么也不会差。但看完之后,心里倒是五味杂陈,挺复杂的。优点方面,它确实有不少亮眼之处。首先, 卡司阵容是绝对的王炸。 张涵予演的李渊,浑身上下透着一股老谋深算的劲.............
  • 回答
    《长安三怪探》:一出奇诡的探案戏码,几分落寞的市井烟火提起国产探案剧,大多数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白夜追凶》的悬疑烧脑,《长安十二时辰》的宏大叙事,或是《河神》的民国奇谈。而《长安三怪探》这部剧,却像一个游走在喧嚣长安城角落的神秘个体,不那么光鲜亮丽,却自有其独特的韵味。它不是那种能让你拍案叫绝、一.............
  • 回答
    苏明哲这个角色,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尤其是在看《都挺好》的时候,感觉他就像家里的一个大孩子,总是想做好,但经常用力过猛,最后弄巧成拙。说实话,初看苏明哲,你会觉得他挺招人喜欢。在外打拼,事业有成,学业优良,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是父母眼中那个懂事、有担当的长子。他身上那种“男子汉”的责任.............
  • 回答
    《长安十二时辰》这电视剧,我得说,着实是让人眼前一亮。马伯庸那本小说我当年也是一口气读完,脑子里勾勒出的长安,繁华又暗流涌动,一直在我心里留着个影子。等到电视剧一出来,真有种“我心里想的那样,它也做到了”的惊喜感。先说最直观的,画面和美术。 这绝对是《长安十二时辰》最牛的地方之一。你想啊,一部剧要把.............
  • 回答
    电视剧《觉醒年代》(2021年)作为中国首部以“新文化运动”至“五四运动”为背景的革命历史剧,自播出以来引发了广泛讨论,成为近年来中国电视剧中的重要作品。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等革命先驱为核心人物,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从封建制度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剧烈变革过程。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这部剧进.............
  • 回答
    电视剧《大决战》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宏大叙事作品,它以极其详实和全景式的视角,重现了中国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作为一部献礼剧,它的制作之精良、阵容之强大、主题之鲜明,都使其在中国军事题材电视剧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整体评价:《大决战》是一部史诗级巨制,它在.............
  • 回答
    电视剧《开端》的结局堪称近年国产悬疑剧中的一股清流,它以一个既有张力又充满温情的结局,回应了观众对于主角命运、时间循环的解答以及正义的期待。评价其结局,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核心主题的回归与升华: 对生命的珍视与守护: 《开端》的内核始终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无辜生命的守护。结局中,李诗.............
  • 回答
    电视剧《亮剑》无疑是中国近年来最成功、最受欢迎的战争题材电视剧之一。自2005年播出以来,它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并成为了一代人的共同记忆。要评价《亮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硬核的战争场面与写实的军事风格:《亮剑》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其对战争场面的刻画。它.............
  • 回答
    电视剧《突围》是一部备受关注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它聚焦于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复杂的利益博弈、人性的挣扎以及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作为《人民的名义》姊妹篇,《突围》无疑承载了观众很高的期待。要评价《突围》这部剧拍得怎么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剧本与剧情: 优点: 题材.............
  • 回答
    电视剧《人民的正义》作为《人民的名义》的姊妹篇,自然承载着观众极高的期待。要评价这部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剧情、人物、主题、制作水准以及与《人民的名义》的比较。整体评价:《人民的正义》在继承《人民的名义》的“正义”精神和反腐主题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但总体而言,它未能达到《人民的名.............
  • 回答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一部穿越时空的国民级喜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电视剧自2000年首播以来,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亿万观众,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不可磨灭的经典之作。这部剧以其轻松幽默的风格、鲜活的人物塑造、巧妙的剧情设计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创新演绎,成功地将严肃的历史题材转化为老少皆宜的国民级喜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