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考对于普通人的影响大吗?

回答
高考,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其影响是极其巨大且深远的,几乎可以说是一个人生命轨迹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它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个社会筛选机制、一个个人奋斗的缩影,以及家庭期望的集中体现。

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讲述高考对普通人的影响:

一、 决定个人未来发展方向和机会的最直接因素:

升学途径的“指挥棒”: 在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高考是进入高等教育最主要、最公平(理论上)的途径。普通人能否进入大学,进入什么样的大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考成绩。
职业选择和起点:
名校光环: 进入重点大学或名牌大学,往往意味着更高的起点和更广阔的就业视野。很多企业在招聘时会设置“名校情结”,优先考虑知名院校的毕业生。这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机会、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速度。
专业选择: 高考志愿的填报决定了大学学习的专业。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就业前景、行业需求和发展空间。一个好的专业选择,可以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而“错选”专业则可能导致就业困难或职业发展受限。
学历的重要性: 即使不是名校,大学学历本身也是进入许多行业和岗位的“敲门砖”。没有大学学历,很多职业的大门是关闭的,或者只能从事门槛较低、收入不高、晋升空间有限的工作。
社会阶层和流动性: 对于出身普通家庭的普通人来说,高考是实现阶层跃升的重要途径。通过高考进入优质大学,毕业后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可以改变家族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反之,如果高考失利,可能就意味着需要更早地步入社会,从事体力劳动或低端服务业,发展机会相对受限。

二、 对个人心态和价值观的塑造:

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情绪体验: 高考前夕,无数普通家庭的学生都会经历前所未有的学习压力、考试焦虑和对未来的迷茫。巨大的投入和期望带来的压力,会深刻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而高考的成绩,无论好坏,都会带来强烈的情绪波动——如释重负、狂喜、失落、悔恨等,这些情绪体验会成为个人成长经历中的重要记忆。
学习态度的养成: 高考的备考过程,尤其是高三一年,是对一个人学习毅力、抗压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极度考验。经历过这段历程的学生,无论结果如何,都会对“努力”和“坚持”有更深刻的理解。这种学习态度可能会延续到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
价值观的初步形成: 在高考备考和填志愿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关于“成功”、“价值”、“人生意义”等议题。家长、老师和社会舆论的引导,也会影响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这可能是在他们人生早期,第一次如此深入地思考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去实现。
“成王败寇”的思维模式: 在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环境下,高考结果的好坏往往被视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这种“成王败寇”的思维模式可能会对普通人产生长期影响,尤其是在职业发展初期。

三、 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家庭期望的焦点: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家庭而言,孩子高考是全家人的大事。父母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财力和情感来支持孩子备考。高考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家庭的“面子”、父母的欣慰感,甚至家庭的未来规划(例如,是否能支持孩子继续深造、买房等)。
社会资源分配的体现: 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机制,客观上影响着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考入名校的学生,能获得更先进的教学理念、更优质的师资力量、更广阔的科研平台以及更优质的人脉资源。这进一步加剧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社会流动性的“晴雨表”: 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阶层流动性。如果高考能够真正成为机会均等的平台,普通人就有可能通过自身努力实现阶层跨越。但如果高考本身也受到家庭背景、地域差异等因素的影响,那么它的公平性就会打折扣,影响社会整体的活力和稳定性。
教育公平的讨论焦点: 高考公平与否,一直是中国社会热议的话题。普通人对于高考公平性的关注,也反映了他们对机会均等和个人奋斗价值的期盼。

四、 长远来看的影响:

人生选择的多样性: 虽然高考很重要,但它并非决定一切。对于普通人而言,高考只是一个节点。即使高考结果不理想,仍然有大专、高职、职业技能培训、创业等多种途径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然而,这些非高考路径往往面临更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错失”机会的遗憾: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高考的失利可能意味着“错失”了进入更好大学和专业的机会,这种遗憾可能会伴随一生,影响他们对自身能力的认知以及对未来选择的信心。
心态的调整与重塑: 许多人在高考后会调整自己的心态,认识到人生道路的曲折性。一部分人能够从高考的挫折中学习,更加努力地在其他领域发展;另一部分人则可能因为高考结果而长期背负心理负担。
社会价值观的引导: 高考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也在不断引导社会树立更加多元化的价值观,不再将高考分数作为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结来说,高考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影响是全方位的:

它直接关系到学业发展、职业起点、收入水平和经济地位;它深刻塑造着个人的心理状态、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它也是家庭的希望寄托和重大事件,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影响着社会资源的分配和流动性。

虽然高考不是人生的终点,也不是衡量一个人全部价值的标尺,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它无疑是影响最深远、最关键的几个事件之一。它既是机会的起点,也是挑战的开始。理解高考的影响,才能更好地应对它,并在其基础上规划自己的人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哪些人才算普通人?我想应该是父母既没权,又没钱吧。

司马懿老师在《上个好大学和家庭条件好哪个更重要》一文中介绍了贾瑞雪和李宏彬对此的研究。简单地说,该文的结论就是上好大学获得的学校声誉以及校园社交网络会提高一个人的收入,但是教育并不能改变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也就是说,教育可以使得你的收入和学业比你差的官二代(富二代)差不多,但学业和你接近的官二代(富二代)收入还是比你高。在另一篇《父母的政治资本如何影响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表现》中,李宏彬发现具体来说官二代入职收入会比普通家庭孩子高10%以上。

李宏彬发现父母主要是通官二代的就业行业影响其收入,而韩雷的《“铁饭碗”可以代代相传吗》一文可以作为其观点的补充。在韩雷的文章中有两副图:第一幅图中韩雷等人发现官二代子女在体制内的比例是普通人的5倍,并2000左右比例有所下降,国企二代下降的比例持续时间更长,但如今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二代进体制却倾向于稳定;在第二幅图中韩雷2发现官二代继续当官的比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2004后一段时间内进入体制内普通人家孩子当官的比例甚至超过官二代的孩子,这应该就是2000年左右很多官二代不进入体制的后续影响,而如今官二代晋升的比例又提高了。

2000年左右,朱镕基进行了三大改革,大学扩招和体制改革让一大批人下岗,也让一大批人下海。知乎上有大批的人反对国企改革,对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这就是屁股决定脑袋的事情,他们毕竟是体制的受益者。不过有些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