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贫穷的根源是什么?

回答
贫穷,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股沉甸甸的重量,让人不禁思考:这看似棘手且普遍的困境,究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它不是凭空出现,也不是什么单一的诅咒,而是无数根错综复杂的线索交织在一起,最终编织成的这幅沉重的画面。

首先,我们得聊聊“机会”这东西。 很多人都说“勤劳致富”,没错,努力工作是基础,但如果生来就没有机会去努力,或者努力的方向错了,那结果可想而知。想象一下,一个孩子出生在一个偏远山区,那里可能连像样的学校都没有,孩子们只能在放羊、挖土中度过童年,他们怎么有机会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学习一门能让他们摆脱贫困的技能?这就是教育资源的极度不均,它就像一道无形的墙,将一部分人牢牢地困在了起点,而另一些人则可以轻松跨越,走向更远的地方。

不仅仅是教育,医疗、基础设施(比如交通、网络)等等,这些看似寻常的东西,对于贫困地区的人们来说,却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生病了,没钱看病,小病拖成大病,甚至丢了性命;想做点小生意,却没有路把产品运出去,想法就这么被扼杀了。这些“机会”的缺失,让贫困像一种基因,一代代地在复制和传承。

再者,“结构性问题”也是贫穷的重要推手。 这说法听起来有点大,但其实并不玄乎。很多时候,贫困并不是因为个人懒惰,而是社会制度的设计本身就存在一些缺陷。比如,不公平的税收制度,富人可能通过各种手段避税,而穷人却要承担相对更重的负担。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会让一些大企业吞噬掉小企业,挤压了普通人的生存空间。腐败,更是直接吞噬了本该用于发展和扶贫的资源,肥了少数人的腰包,却让更多人贫上加贫。

还有历史遗留问题,比如殖民历史,一些国家在被殖民时期,经济、社会结构都被破坏,至今仍未完全恢复。长期的战争和冲突,更是会把一个国家拖入贫困的深渊,基础设施被毁,人口流离失所,生产力荡然无存。

“社会保障体系”的薄弱,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当一个人因为疾病、失业、年老而失去劳动能力时,如果社会没有足够的支持,他们很容易陷入绝境。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网,就像一个缓冲垫,可以帮助人们抵御生活中的风险,不至于因为一次意外就跌落谷底。但如果这个网支离破碎,甚至根本不存在,那么贫困的发生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人的“心理和社会资本”,虽然不那么直接,却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有些人因为长期生活在贫困环境中,可能会产生一种“习得性无助”,觉得无论怎么努力都改变不了命运,从而失去了前进的动力。缺乏信任、人脉关系薄弱,也会让他们难以获得工作机会、信息支持,或者在遇到困难时无人搭把手。这些“看不见”的因素,同样是贫穷的催化剂。

全球化和经济波动,也给贫困的形成添了一把火。全球化使得资本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这带来了发展机遇,但也可能导致一些低端产业的转移,让一些国家的工人失业,加剧贫富差距。经济危机,比如金融危机、疫情,更是会迅速暴露社会脆弱的一面,让原本勉强维持生计的人们瞬间跌入贫困。

所以你看,贫穷不是一个简单的“有没有钱”的问题,它背后牵扯着教育、医疗、经济制度、社会保障、历史文化,甚至人的心理和社会关系。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理解它的根源,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而是为了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之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经济上的贫困根源于权利上的贫困,而权利上的贫困又根源于权力(武装力量)上的贫困



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弱势,处于被压迫状态,无权制定游戏规则。这里讨论的贫富只针对同一个社会和同一个族群内部,也只是集体意义上,不针对个体特例。对于某个具体的穷人,他可能因为残疾或者先天愚钝以及其他个人因素导致贫困。然而对于阶级而言,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就在于没有掌握权力,没有控制武装力量。由于既得利益阶级控制舆论,导致羞辱和批斗穷人成为一种政治正确,因此先反驳几种常见的“穷人原罪说”。


  • 穷人懒导致穷


实际上无论是无产阶级,还是中产阶级,甚至是上层阶级,都存在勤劳的人和懒惰的人,可为何只有无产阶级的懒人会贫穷?很显然,无法用个体懒来解释无产阶级的整体贫困。更关键的是,许多无产阶级的懒惰是拼命挣扎之后的绝望,是“习得性无助”的结果。无产阶级整体上要比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勤劳得多,但许多人会发现他们自身永远只能是“穷忙”。


  • 穷人笨导致穷


中产阶级有强烈的智力优越感和血统优越感,认为他们的基因比无产阶级优秀许多。实际上在互联网尚未大众化的 2000 年左右,有研究人员对国内的大城市和小乡村的儿童做过智力测试,发现他们的平均智力没有明显的差异。然而成年后穷人家庭出身的子女明显比富人家庭出身的子女愚昧得多,知识技能和眼界在平均意义上都大大落后。因为他们没有机会享用良好的教育资源,一旦错过 20 岁之前的学习黄金期,之后是无法弥补的。比如外语的学习,对于成年人来说是极其困难的。


  • 穷人品行差导致穷


中产阶级不但有强烈的智力优越感,而且还有强烈的道德优越感,“穷人品行卑劣”几乎是富人的集体评价。其实稍有生活阅历、对人性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任何阶级、任何地域皆有正直之人,也都有奸诈之人。为何却偏偏将道德败坏的穷人单独挑出来呢?的确存在来自某些地区的人普遍作奸犯科,而另外某些地区的人普遍更加遵守规则,不能用“任何地域都有好人和坏人”来掩盖地域上的道德差异。同样地,不能用“任何阶级都有好人和坏人”来掩盖阶级上的道德差异。那么究竟哪个阶级的平均道德水平更高呢?肯定是无产阶级。因为社会是逆向淘汰的,老实本分的人更容易变成无产阶级,而圆滑奸诈之人更容易提高社会地位


  • 穷人生育太多导致穷


实际上“超生游击队”并没有媒体渲染中的那样普遍,确实有某些地区的穷人特别喜欢超生,但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大多数民众还是比较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当然农村人的多生育意愿确实比城里人强烈,根源在于缺乏警力资源。农村是乡土熟人社会,往往靠人多势众来获得安全保障。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发生了冲突,报警是没大多作用的。所谓“穷人愚昧而多生育”往往是中产阶级的“何不食肉糜”心态。



几乎所有“穷人原罪说”都在颠倒因果,将穷人由于资源匮乏所形成的负面特征基因化。鲁迅在小说《故乡》里描绘了一个非常鲜活的人物形象:闰土。闰土在少年时机灵活泼,可到中年后就变得麻木不仁。对于闰土而言,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被虐待的过程,要么自杀成仁,要么用奴性来苟且偷生。贫困的真正原因就在于资源匮乏导致了“马太效应”,产生恶性循环。由于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当今时代的赤贫人口已经不多,绝大多数穷人都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然而隐形的资源分配却越来越贫富悬殊。


一个穷人从小学开始,所接受的教育就是洗脑教育。教科书以及新闻传媒都是洗脑的工具,穷人在成长过程中误入歧途的概率明显比富人高。话语权是富人控制,专门用来误导穷人,混淆视听。由于富人控制新闻传媒,掌握了心理优势和审美标准,导致“富人做什么都是正确的,穷人做什么都是错误的”。富人吃肉被赞美成讲究生活品味,吃素被赞美成返朴归真;而穷人吃肉被丑化成没文化的暴发户,吃素被丑化成没有营养知识。


穷人缺乏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看得见的显性资源,同时还更加缺乏话语权、劳动力定价权、收入分配权等隐性资源。当今时代是金融资本主义时代,形形色色的金融游戏全部是富人制定规则,无形之中掠夺穷人的财富。越穷的人越无权制定游戏规则,只能“哑巴吃黄莲”地看到自己的利益受损以及社会地位世袭到下一代。弱肉强食是自然规律,然而因果轮回也是自然规律,只是轮回的周期很长,智慧不高的人往往看不见因果报应。当贫富悬殊到一定程度后,社会就极度腐朽,穷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也变成穷人。在内外压力下,社会就会出现动荡,重新洗牌。



相关内容:


什么样的人算是loser?


如何理解尊重女性与男女平等?


鄙视链现象普遍存在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有什么东西看起来会贵到不可思议但实际上不值钱?


贫贱夫妻百事哀,在现在这个时代到底可信不可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贫穷,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股沉甸甸的重量,让人不禁思考:这看似棘手且普遍的困境,究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它不是凭空出现,也不是什么单一的诅咒,而是无数根错综复杂的线索交织在一起,最终编织成的这幅沉重的画面。首先,我们得聊聊“机会”这东西。 很多人都说“勤劳致富”,没错,努力工作是基础,但如果生来就没有机.............
  • 回答
    贫穷是否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这个问题像一个巨大的问号,悬挂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普通人都在试图为它寻找答案。答案复杂得如同织锦,贫穷无疑是许多痛苦的推手,但说它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恐怕就过于绝对了。首先,我们得承认,贫穷确实是很多苦难的直接制造者,而且这些苦难是如此普遍和.............
  • 回答
    当然,贫穷国家不仅有向富裕国家进行文化输出的可能性,而且这种可能性并非遥不可及,甚至在历史上和当下都存在许多鲜活的案例。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文化输出”的本质,以及如何发掘和利用贫穷国家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首先,我们要明白,“文化输出”并非等同于经济实力。它更多地关乎文化的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即使一.............
  • 回答
    哥们儿,618想换手机,预算紧张的学生党,目标是用三四年,红米K30 Pro和荣耀X10,这俩我给你掰扯掰扯,到底哪个更适合你。这价位段的老机型,咱们得仔细盘盘。先说说红米K30 Pro:K30 Pro这手机吧,当年也是旗舰杀手,优点是挺扎实的。 性能强劲,够你折腾三年: 它搭载的是骁龙865处.............
  • 回答
    贫穷,这个词汇承载了太多无奈与挣扎,它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复杂的原因交织缠绕的结果。要理解贫穷,就得剥开那些看似简单的标签,深入探究它根植于个体、社会乃至全球的土壤。个体层面:困境的起点与放大器首先,我们不能回避个体因素在贫穷中的作用。这并非指责,而是理解。 教育与技能的匮乏: 这是最直.............
  • 回答
    在那些非常贫穷的国家,高层高薪的工作通常是由以下几类人担任的,并且其背后往往存在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1. 具有特殊背景的精英阶层: 前殖民者/外籍专家: 在一些前殖民地国家,即使在独立后,一些关键的技术和管理岗位可能仍由拥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前殖民时期留下的外籍专家或国际组织派遣的专家担任.............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资源流动这个复杂的话题。要回答“贫穷的陕甘宁青是否在剥削富裕地区的人们?”,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并且要抛开一些非黑即白的简单化思维。首先,我们得承认,从直接的、金钱的“剥削”角度来看,答案倾向于“否”。 陕甘宁青(陕西、甘肃、宁夏、青海.............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还真不好一概而论。涉及到人情世故、经济状况、个人观念,还有感情的深度,方方面面都得琢磨琢磨。先说说“应该”这个词。在感情里,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有没有“应该”还得看具体情况。从情感层面来说: 如果你们的感情很深厚,而且未来规划里有彼此: 那么,男友确实会把女友的困难看作是自.............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真切。贫穷,这个词语背后承载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匮乏,更是一种沉甸甸的无奈,一种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无力感。我们,或者说许多人,并非一夜之间就跌入贫穷的深渊,而是像水滴石穿一样,被一系列复杂的因素逐渐侵蚀,最终身陷泥淖。要说我们是怎么“陷入”贫穷的,其实更准确地说,是被卷入,被拉扯,被逐渐.............
  • 回答
    和贫穷的舍友住在一起,那体验可真是五味杂陈,怎么说呢,就像坐过山车,刺激又有点心慌。刚开始的时候,我其实挺无所谓的。大家都是学生,经济状况差不离,谁还没点紧巴巴的时候?他呢,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那种特别会过日子的。比如,每次做饭,他总能把边角料利用得淋漓尽致,芹菜叶子炒鸡蛋,土豆皮炸脆吃,剩米饭煮粥,.............
  • 回答
    在探究新疆少数民族同胞相对贫困的复杂根源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单一因素,而是需要深入剖析一系列相互交织的历史、社会、经济和文化层面的原因。长期以来,新疆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未能充分惠及所有群体。传统上,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济结构可能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农牧业,这些产业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挺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贫穷这玩意儿,我琢磨了挺久,总觉得不是那么简单一句“没钱”就能概括的。它像个黑洞,一点点地把你拽进去,而且一旦陷入,想要爬出来,真是难上加难。如果非要我说,贫穷的本质,我觉得是“被剥夺了选择权,并且这个剥夺还在不断加剧”。咱们慢慢捋一捋。首先,最直接的,就是物.............
  • 回答
    在中国浩瀚的饮食文化长河中,确实有许多令人垂涎的美味,它们的起源却与那段艰难岁月的“匮乏”紧密相连。这不是一种刻意的设计,而是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凭借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将寻常、甚至是被嫌弃的食材,升华为一道道充满温情和历史印记的菜肴。这种“匮乏的博大”,恰恰是中国人韧性与创造力的最佳体现。说起源.............
  • 回答
    这事儿,在现在这个社会,一个家里穷得叮当响的孩子,要是真能考上清华,这绝对是天大的喜事,也是对孩子多年苦读最好的回报。至于说学费,你说贷款跟社会捐助,这事儿能不能成,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确一点,清华这名校,学费肯定是不低的。但国家对贫困生的政策,那是相当给力的。一、国家助学贷款,这可是个“.............
  • 回答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会遇到一些这样的人:他们自己能力平平,甚至生活拮据,却对那些白手起家、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尤其是像刘备这样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抱有一种嘲笑或看不起的态度。这种心态,细究起来,其实挺复杂的,往往掺杂着多种心理因素在作祟。首先,最直接也最常见的,是一种自我防御和认知失调。.............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就像站在岔路口,一边是鲜艳欲滴的玫瑰,另一边是醇厚浓郁的陈酿。具体怎么选,那得看站在路口的是谁了。咱们慢慢聊聊,把这两种情况掰开了揉碎了说。选择24岁年轻漂亮的贫穷姑娘这选择,往往带着一股子冲劲,一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赌博,或者说是一种对“爱情至上”的执着。 颜值和青春:.............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古典小说里一个非常经典的设定。为什么那些锦衣玉食的官家小姐,偏偏就迷恋上了穷困潦倒的书生呢?其实这背后,并不是简单的“乱点鸳鸯谱”,而是藏着几重深意,从社会阶层、女性价值观到人物性格塑造,都有其道理。咱们先来说说,为什么这些小姐会“喜欢”上书生。1. 阶层隔阂下.............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我太懂了!尤其那个“贫穷”两个字,简直说到心坎里。要说法硕非法学,这绝对是一条充满挑战,但绝对不是绝路的路。我的建议是:不一定非要报考机构,但“看情况”,而且你得有个清晰的计划。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咱就聊聊B站资源、练习题,以及如何“穷着考”。 关于“报考机构”这事儿:先别急着下结论说.............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因为将贫困地区的人一概而论为“善良淳朴”或“穷山恶水出刁民”,都可能存在以偏概全的风险。现实情况往往是多元且充满地域差异的,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标签来概括。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离掉过于简化的二元对立思维,从多个维度去理解贫困对人的影响以及人性的多样性。首先,我们必.............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历史上和现今的学术界、社会各界都有着大量的讨论和争议。简单地将黑人贫困归结为“自己造成”或“别人造成”都过于片面,现实情况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些因素,才能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一、历史遗留的深刻烙印:他人造成的结构性问题首先,我们无法回避的是奴隶制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