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贫穷地区的人到底是善良淳朴多、还是穷山恶水出刁民多?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因为将贫困地区的人一概而论为“善良淳朴”或“穷山恶水出刁民”,都可能存在以偏概全的风险。现实情况往往是多元且充满地域差异的,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标签来概括。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离掉过于简化的二元对立思维,从多个维度去理解贫困对人的影响以及人性的多样性。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贫困确实可能对人的行为和心理产生影响。当人们长期处于生存压力之下,基本的物质需求难以满足,这种困境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他们的行为模式。

从“善良淳朴”的一面来看:

共同的困境 fosters 互助的基因。 在许多贫困地区,尤其是那些地理环境艰苦、资源匮乏的地方,社区成员之间更容易形成一种紧密的互助关系。当大家面临相似的困难时,邻里之间更容易伸出援手,分享仅有的资源。这种共享和互助,不仅仅是为了生存,也是一种情感上的连接和慰藉。在信息相对闭塞、外部世界干预较少的情况下,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社群伦理可能更容易被保留和传承。
对简单的满足感更加珍视。 对于在物质上长期匮乏的人来说,生活中一点点微小的善意或帮助,都可能被放大,成为巨大的温暖。他们可能更能体会到“人情”的价值,因为这种价值在他们的生活中更为稀缺和珍贵。这种对“善”的敏感和感激,很容易让人觉得他们“淳朴”。
对土地和自然的依赖,塑造了谦逊和敬畏。 很多贫困地区往往与自然紧密相连,无论是农耕还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人们需要尊重自然的规律,依循自然的节奏。这种与自然的搏斗和相依,可能让人在内心深处保持一种对未知和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生活本身的简单感恩,从而表现出一种淳朴的特质。
缺乏复杂的社会诱惑和信息干扰。 相对而言,贫困地区可能没有大城市那样琳琅满目的商品、复杂的商业诱惑和铺天盖地的营销信息。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人们保持一种相对纯粹的心灵,不被过多的欲望所干扰。

从“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另一面来看:

生存压力可能催生出更强的生存本能。 当温饱都成问题时,一些人为了生存,可能会采取一些非常规甚至是被社会普遍认为不道德的手段。例如,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水、土地、工作机会等),可能会出现矛盾和冲突。这种情况下,“刁民”的标签,可能源于他们为了活下去而展现出的“不择手段”。
缺乏教育和发展机会带来的局限性。 贫困地区往往伴随着教育资源的匮乏和发展机会的不足。这不仅影响了人们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也可能限制了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当人们缺乏学习和改变现状的途径时,一些负面的生存模式和思维定势可能会被固化下来。教育的缺失,也可能意味着对法律法规、社会规范的理解不足,从而容易触犯规矩。
社会不公的感受可能滋生怨恨和不信任。 如果贫困是长期社会结构性不公的结果,那么当地居民可能会对外界(包括政府、富裕地区的人们)产生一种天然的不信任感和怨恨。这种心态下,他们可能会对陌生人保持戒心,甚至表现出敌意或攻击性,这也会被外界解读为“刁民”。
环境的恶劣可能加剧人性的考验。 “穷山恶水”本身就意味着生存条件的严峻。恶劣的自然环境,例如干旱、洪涝、贫瘠的土地,会极大地增加生活的难度。在这种环境下,人的耐心、韧性和合作精神会受到极大的考验。有些人可能在这种环境中变得更加坚韧和有韧性,但有些人则可能因为长期的挫折和绝望,变得更容易愤怒、偏激,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对资源的掠夺和不顾后果的开发。 当迫切需要资源时,一些人可能会采取短视的行为,例如过度砍伐树木、污染水源,而不顾长远的生态后果。这种为了短期利益而破坏环境的行为,也可能被视为“刁民”的表现。

更重要的视角:破除标签化,理解复杂性

关键在于,贫困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经济状态,而“善良淳朴”或“刁民”则是对人的行为和品性的评价。人性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包括但不限于:

1. 个人基因和性格: 每个人天生就有不同的性格倾向,即使在相同的环境下,也会有人表现出善良,有人表现出其他特质。
2. 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 成长过程中,家庭的熏陶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3. 社会文化和历史传承: 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都会塑造当地居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4. 政策和制度的影响: 政府的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都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状态和行为选择。
5. 与外界的互动: 当地居民与外部世界的接触方式和程度,也会影响他们对外界的认知和反应。

因此,任何将贫困地区的人简单地归类为“善良淳朴”或“穷山恶水出刁民”的说法,都是对人性复杂性的忽视,也是对个体差异的抹杀。

真实的贫困地区,就如同任何社会群体一样,是多元化的。在那里,你可能看到最无私的帮助和最感人的互助,也能遇到因为生存压力而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的人。更常见的情况是,大多数人只是在努力地生活,他们的善良和他们的困境,都真实存在,交织在一起。

与其去争论哪种说法更“正确”,不如去理解造成贫困的深层原因,并思考如何通过改善教育、医疗、就业机会等途径,为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们提供更多选择和可能,让他们能够更充分地展现人性的光辉,而不是被迫于生存而做出艰难甚至无奈的选择。只有当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发展机会得以实现,我们才能更公平地评价每个人的品德和行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挺喜欢农村的,空气不错,风吹起来是风,天空看起来是天空。

可是我真的一天也不想在农村待着。

更从来没有考虑过要在农村生活。

真的是二十年的体会。

『除了自己那一家人,全部都是外』

我见过有很多一个村子里大半姓氏都相同的那种情况,里面也有不少家族。

可是呢,这就是并没有什么用的情况。

除了天天坐在一张桌上吃饭的人,其他人都不是家人。

这些亲情邻里情在他们的眼里什么都不是。

他们划了一个圈,圈子里是自家人。

自家人就什么什么都无所谓。

可是圈子外,就是外人了,除了自家人之外就算那些沾亲带故的都和陌生人一样是外人。

在四川,我曾经因为一个人姓蔡而帮助他,真心地去,将近半年时间。后来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背后插刀和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老婆婆告诉我,就因为我是外人。

所以我在看各种情谊缘分的时候,他们考虑的只是从我身上能获取到什么。

『钱是一切的根源』

跟着家里起起伏伏好几次一路走来,看见太多丑恶的脸了。

但还是那些人让我最厌恶。

有生意接触的看不过眼你成功所以在你失败时候暗自高兴,可以理解。

对他不好有着报复心的人看见你失败觉得舒心,也可以理解。

可是毫无交集的人,遇见会点头微笑的人这样的人,却在你失败的时候拍手称快。

就让人觉得不能理解。

以前我回乡爱跟村里的小孩子玩,又有包里随时带糖发小孩子的习惯。

发了几次糖,听到一些话。

都是奶声奶气萌哒哒的声音,说出来的话却是让人忍不住发笑。

“姐姐你带我去找叔叔吧。婆婆说叔叔很有钱,我可以去找叔叔要跟姐姐一样的手表和花花。”

“姐姐,我想要自行车,妈妈不给我买,你买给我吧。”

“姐姐,你把你手机给我吧。”

买零食那些就算了。

这些都是真的。

我看着那些小孩子理所当然地说出一个个要求。

可以想象他们的长辈在背后是怎样的嘴脸。

到后来不止是小孩子。

我十五岁的时候过年回乡下给老人拜年。

临近些的哥哥看见我一个人,寒暄几句之后。

“你回来肯定得发红包吧,来,给哥哥拿几个,我大学毕业还没工作呢。”

我说“我都还没成年呢,发什么红包。”

再说了几句,

他说“怪不得我妈说你们家肯定要破产,越抠越没有,你晓得不?”

他的母亲是我妈妈的亲戚。

妈妈老是告诉我:“村里那些人,别想着让他们给你雪中送炭锦上添花,只求他们别落井下石就好了。你就算知道他们天天在诅咒你破产,遭雷劈,你还是要礼貌对她们,因为你和她们不一样。”

真的烦。

我真的不爱去农村,我宁愿每次把老人家接到城里来。

我不歧视穷人,也不是看不起农村里的人,

但一个村子里的人,我说实话。就是那种感觉,把你当做一块肉,每个人都想吃下去,吃不了的时候也要多舔几口。

我没被舔伤着,我被恶心着了。

我是抱着惹不起难道我还躲不起的心态在对待这些人,在回答问题。

停车费这些都是从小就听着的。

车停在自己家门前,他家对面,

他说“就是你们车把我家财气挡了,都是邻里,你给个几百块算了。”

我到后来看都不看这些人一眼,每次回家就坐车。

修路那些也得笑,没修的时候说落后就是政府的原因,村里干部没用,叫赔钱。

说要修捐钱的时候,就说要政府把地震发的钱拿出来,好像都忘了当时已经抢过一轮了。

现在在村口看见修路捐钱的石碑。

我外公在第一个是四位数。

然后就是三位数。

十个人,最后两个居然是两位数。

村里那些老婆婆路过那里还爱吐点唾沫。

有时是骂骂咧咧沾点唾沫在上面。

有时候真吐。

说别人“晓得屋头赚的哪门子钱,总要遭雷劈吧XXXXXX”再一堆利索的四川话骂。

说自己家“瓜男人,晓不得把钱拿到这个路上搞啥子,又不能赚钱。我们不给政府难道就不修了蛮?”

太多这样的事,沾到钱甚至连第一条都可以推翻。

(当然,我并不是说城市里因为金钱的事情就比农村里少,我现在只是单纯说自己在农村里的体会。)

『你看见的纯朴不一定是纯朴善良』

外婆除了种菜,爱种花草和水果。

每年栀子没能等着我回去看两眼就连花苞都被抢了个光。

家里的橘子树核桃树,自己家最多收不到一半。

我长大后爱吃苦瓜,不,是嗜苦瓜如命了。

于是外婆就特意为我种了一些。

长得特别好,外婆老爱去看着,所以还没被人偷。

前段时候我一个沾亲带故的姐姐

“婆,你这苦瓜长得好,我摘几根回去哈,”

“你别摘苦瓜,蔡小女要吃,你摘其他菜嘛。”

反复说了几次。

“哎呀,婆,我就觉得你这个苦瓜长得好。我就要。”

然后直接上手扯。

外婆拦了拦。

“你孙女她不晓得自己在市场去买蛮,哪个晓得她回来得到不,说不定死到火车上了就回不来喃。到时候你只有拿这个给她上坟。”

这都是我表弟告诉我的,

我一米八几的表弟把那个我平时叫婶的女人吼走了。

听说走的时候还扯了一把青菜。

我相信世间善良的人更多,可在这个环境下,更多的是恶人。

这段时间那个被拐的女孩子,不是都知道吗?

难道那样的纯朴就是纯朴善良吗?

那些村民是纯朴善良吗?

我小时候写作文,最害怕的事。

我写的是,害怕被拐卖到农村。

小时候害怕被当成儿童拐卖,现在害怕被当成妇女拐卖,因为真的太可怕了。

一个纯朴的村庄,有一个人买了一个人,警察都不能正面进入解救。

真纯朴啊。

想起以前爸爸年轻的时候跑生意,

有一次是珍珠生意,量挺大的。朋友给爸爸推荐了个说是旁边村庄平时最纯朴最老实的人一起跑。

他在那个人的村庄歇了一晚,下半夜的时候突然发现那个人出去了,感觉不对,就跑。

结果出去一会儿就被半个村庄的人拿着刀追,就为了抢珍珠。

爸爸是年轻,拿命在挣钱。

被人在后背砍了一刀还是玩命儿跑到车上。

村口的路被村民放上石块和各种尖锐的东西堵了一半,另一半路村民拉着手站着。

爸爸也是急了,就对着人轰油门,直接冲过去。最后逃出去了。

爸爸告诉我要相信世界上好人更多。

爸爸告诉我要用善意对待世界。

爸爸告诉我要相信世界的美好。

可爸爸也告诉过我说,没有什么真正纯朴的人,穷地方的人看到钱都跟野兽一样。

『眼界 知识 』

其实不太想说这个,觉得有些不公平。

对有些无法选择“知识改变命运”然后合流的人听起来有些太不公平。

况且都明白。

所以只希望,能走出去的人都走出去吧。

努力,尽力,拼命,都要走出去。



想起来一件事。

前段时间收到商业活动开幕式的邀请函。

看见表演很多,恰好那天没有约会,问了朋友,有一个也收到了邀请函。

于是决定去。

虽然看见地点,是在一个很贫穷的村庄,不过当时想着可能我几年没去过,已经开发了也不一定。

朋友的父亲早上七点就送我们去,因为怕赶不上活动时间。结果八点出了高速,开了两个小时的山路。

在山路上看见很多广告牌,特别破烂。

“哎,叔叔,这活动不是才办,这广告牌怎么烂成这样?”

“你们可能不知道,这个活动是他们村子里走出去赚了钱的人凑钱起来想回报家乡办的。路上广告牌就花了二十万。”

“第一次用的木头支架,木头和布全部被那些老乡拆回家烧柴了”

“第二次换成这种不值钱的架子,把布钉在上面。结果那些人每天就拿东西割着玩。就成这样了”

叔叔还说

“这种地方,对这些人尚且这样,对外面的人就更别想了。你们今天去看看就行了,以后都别来这地方。”

那天后来的经历不提也罢。

想起来我太阳穴都疼。

再想到前段时间网上说小孩划车的事情,

当时恰好听见两个老人家讨论。

“不就划了一下,有什么,衣服掉根线就不穿了。”

“就是就是,买车就要有这种心理准备。”

“我孙子以后划了哪个车子,我就给他扎起,看哪个敢说他。”

说来惭愧,当时和朋友讨论,最一致的事情就是。

“不能把车开回乡下,嫉妒说闲话都无所谓,划伤了划不来不说,和那些人吵架真的心烦。”

“从小就只是担心着别人来划我们的车。”

可能穷生奸计,富涨良心是有道理的。

可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是真的。

可是呀,不是可以这样反过来看吗?

有奸计的人不一定很穷,有良心的人也不一定就全是富人,知礼节荣辱的人还真不一定衣食足啊。

我见过太多太多穷人,我能和流浪汉坐在大街上一起吃烧烤每次见面打招呼,能和收垃圾的阿婆成为朋友,和打扫电梯的阿姨聊家常和她儿子打球玩,很多很多。

可是都和我见过的农村里的人不同。

流浪汉在离开这里时候还送过我一瓶纯牛奶呢。

觉得穷确实是成为刁民的原因,但不能是他们后代全部都是刁民的理由。

所以我愿意说出来,

愿意在一些人不喜欢的情况下,说出来,

穷山恶水真的出刁民更多。

因为不足的一代带出了更不足的下一代,当他们的后代能吃饱喝足穿暖的时候,仍然保持着长辈传下的性格习惯。

然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善良一些的人大多也会渐渐被同化合流,就是这样。

所以我不愿意也不敢在农村里生活。

我以前想过,自己如果在一个很恶劣的环境下生活,会成什么样。

刚才我又想了想,大概我也会变成一个一嘴脏话撒泼耍赖爱占便宜斤斤计较整天想着从别人那里拿的人吧。

所以这样看来,真正的墨池白莲,在穷山恶水里仍然保持着令人敬佩品格的人就更加让人感慨。

最后祝福他们。

也祝福那些在走出穷山恶水地方的人。


旅游时候等车无聊,小姑娘随便地认真说说,这大概也是我很少能带负能量回答的事情了。

回答仅从我看见过的来说,但我并不代表全部。可能因为很多地方不同,民风也就不一样些,或者说我遇到的就是最差的,其实我更希望是这样。如果是那样,以后去其他地方的时候我都可以更期待一些。

不喜欢的话还是不要评论好吗?谢谢。

user avatar

最可怕的恶不就是木讷淳朴么?(不就是骗你一个小孩吗,你再生一个不就行了,你们城里人什么没有……说得一脸无辜甚至困惑)

真正的道德高尚,是建立在足够的知识储备与独立人格基础上的,那些不谙世事的简单化状态,绝对算不上是真善美(爪机编辑,麻烦此句加粗)。虚竹不出山门不伤蝼蚁,你能说他比萧峰郭靖道德高尚?


这么说吧,那些人贩子也好什么也好,如果单个拉出来,都不是坏人,也淳朴和善。但形成一个为了生活的团体,为某种所谓的传统观念驱使,那基本上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统一价值观下讨论善恶才有意义,小偷强盗抓起来甚至枪毙就行,可是因为价值观不同,那就和善恶无关了,说什么双方都不会互相理解。古代人也热情好客善良淳朴,天不下雨,村里拿童男童女祭天,你和他们说不下雨是自然现象有什么用?

基于无知愚昧的淳朴单纯,是罪行最天然的帮凶(麻烦此句加粗)


这段是新加的~

看到别的答案的观点,淳朴和善良是对内的,刁蛮是对外的。我很赞成。

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古典式乡村结构是以血缘宗族地域为连接纽带的,所以他们的行为家族对乡里负责。而现代城市化的社会结构,是以契约为人和人链接纽带的,所以现代社会每个人的行为必须对全社会负责。

这种认知的差异是必须靠知识和阅历去跨越的,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

最坏的社会关系,就是乡村的纽带已经破碎,又没有城市化社会的意识,那就是丛林世界了。

user avatar

淳朴善良个蛋,中国农村的黑暗深不见底。

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些事实,如可以出去打工之前,农村妇女的自杀率非常高。现在农村独居老人的自杀率非常高。感兴趣的人可以看看下面这篇文章。

daily.zhihu.com/story/4

我父亲算是凤凰男,从山沟沟里靠高考来到城市里念书留校当教授,但他二哥就没这么好运了,因为是地主出生,该念书的时候不给念书,被整的很惨,后来只能留在农村里务农。

因为爷爷奶奶和二伯在农村,我们家每个春节都要回去过年,所闻所见可以写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了。农村人淳朴善良个蛋,好吃懒做,贪得无厌。

1. 借钱从来不会还

从我打出生起,我二伯家的那些儿子就会一直来借钱,找不到工作没饭吃了借钱,要结婚没钱来借钱,生了孩子没钱养来借钱,孩子没钱上学来借钱,村里要盖房子没钱来借钱,这样来一个就算了,问题是二伯三个儿子轮番来借,而且这些借的钱从来一分钱都没还过!

2. 不择手段欺骗老人

我们每次回家都会给爷爷奶奶一些钱过生活,可是后来发现老人的钱总是莫名其妙就没了,才知道是被骗走了。打工是不可能的,一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种地又太辛苦,只有骗钱才能维持生活这个样子。他们勤劳致富的观念是没有的,只有骗来钱才最快。我爷爷去世那天,尸骨未寒,他们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办后事,而是霸占我爷爷的存款!

3. 农村养老就是个笑话

中国的孝道终究是很高级的文明观念了,在农村那种原始的状态,养儿防老就是个笑话。他们总是刷新我对人性下限的理解,就在今年春节大年初二,我二伯最后的八万块养老钱被骗走了,然后就被赶出家门,身无分文,差点饿死街头。被榨干所有价值后,老人就变得好像一无是处,只能等死,管你是不是亲爹!

PS:我补充一下 我说的是西南贫困地区的农村 中国的农村也是三个世界 东部江浙农村很富裕 中部农村也不错整整齐齐 但西部农村真的是贫穷贫瘠 不可一概而论

user avatar

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至于安贫乐道,那必然只能是少数境界就是高的人才能做到。题主的主要困惑在于,这个道理你知道,但是可能自己在农村还沾亲带故,有对自己很好的亲戚,就不忍心认同“穷山恶水出刁民”的道理。

其实,农民的淳朴善良和狡猾无赖是可以共存的。单纯地说农民淳朴还是刁滑都是错误的,片面的,一分为二的。

农村社群的最大特点是熟人社会,十里八乡,代代通婚,沾亲带故。自然非常淳朴善良——自家人嘛。但是当遇到一个不是自己熟人圈里的人,比如外乡人,农民的另一面往往就会显出来。比如盲山里被卖到村子里的城市女大学生面临的处境。这个被拐卖的女生如果生来就是本村人,那村子里的伯伯叔叔婶子等等等也是会对她很好很淳朴的。是这些老乡本质很坏吗?不是啊。刁民,不过就是只考虑自己与家人,最多再考虑一下自己的小群体利益的人,为了这个利益,不择手段而已。

当资源缺少的的时候,在争夺资源的时候自然就会不择手段,这很正常。别看我挂个蓝星,人模狗样读个伪化生博士,天天在知乎上扯淡,貌似知识分子。如果我在一个偏远穷乡村,快四十了都没有老婆,人生毫无希望。某天终于有个机会花四千块钱能买个媳妇我干不干?我真的会干的!说到底,还是要听 @曹丰泽 的去昭和。。

user avatar

刚从农村投入城市的中产阶级,不必急于和穷山恶水的亲朋划清界限。当你们用恶毒的措辞骂他们,并以此为政治正确,不容乡下人发声的时候,也就失去了了解他们的途径。

美国城市里的精英,不屑于去了解那群“低等”“可笑”“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是怎么想的,他们只会将这群乡下人,一股脑地斥为刁民。所以他们为希拉里的落选痛哭流涕,认为身边选Trump的人都是脑子有病,并不容他们辩解。我们可以说这是鸿沟,是撕裂,是隔阂,体现了美国的城市和乡村,已成为贵族和贱民的两个世界。体现了白左的自恋,傲慢,无知,可笑。

然而纵观这个回答下的一千多个答案,我悲哀地发现,中国或许迟早也会走到这一步。我只恳求你们,在关怀猫猫狗狗的同时,能够真正懂得中国另一个群体的辛酸与无奈。诚然他们有自己无知的方式,但精英也有精英无知的方式。当两种无知碰撞在一起,最后哭的一定不是他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因为将贫困地区的人一概而论为“善良淳朴”或“穷山恶水出刁民”,都可能存在以偏概全的风险。现实情况往往是多元且充满地域差异的,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标签来概括。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离掉过于简化的二元对立思维,从多个维度去理解贫困对人的影响以及人性的多样性。首先,我们必.............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资源流动这个复杂的话题。要回答“贫穷的陕甘宁青是否在剥削富裕地区的人们?”,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并且要抛开一些非黑即白的简单化思维。首先,我们得承认,从直接的、金钱的“剥削”角度来看,答案倾向于“否”。 陕甘宁青(陕西、甘肃、宁夏、青海.............
  • 回答
    一个地区在殖民化后走向繁荣还是贫困,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它受到殖民者自身的动机、殖民策略、殖民地自身的资源禀赋、社会结构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没有一个简单的普适性答案,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探讨:一、殖民者的动机和殖民模式:这是影响殖民地命运的最根本因素之一。不.............
  • 回答
    孩子,看见你这封信,我心里也跟着泛起了涟ட்ரோ,想起我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你现在的心情,我太懂了,那种掺杂着期待、不安,还有那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自卑,就像小猫挠心一样。你说你来自一个贫穷的地方,这本身没有错,错的是那些让你感到自卑的念头。我们老家那里,日子是紧巴了些,可也养出了骨子里硬朗的人。你去.............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没有一个简单的数字能概括。因为“贫苦地区”这个范围太广了,而且每个家庭、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经济状况都不一样。不过,我可以尽量详细地跟你聊聊,让你心里有个大概的数。首先得明白,这不只是单纯的“买卖”,而是涉及到婚姻、家庭、以及两国之间的一些文化差异和经济差距。一、彩礼和聘礼:这是最.............
  • 回答
    大凉山,这片镶嵌在中国西南腹地的土地,因其艰苦卓绝的自然环境和历史遗留的贫困问题而闻名。近年来,国家为解决这里的贫困问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从中央到地方,政策、资金、人力资源层层输送,旨在拔除这块“硬骨头”。然而,即便如此,大凉山地区的贫困现状依然触目惊心,成为一个绕不开的难题。这背后,绝非单一方面的.............
  • 回答
    在探讨撒哈拉地区贫困的顽固性时,我们必须深入审视那些旨在改变这一地区命运的宏大计划为何屡屡遭遇瓶颈,甚至走向失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归因问题,而是涉及错综复杂的历史遗留、地理挑战、政治动荡、社会经济结构以及外部干预的局限性等诸多层面。首先,我们不能忽视历史的阴影。撒哈拉地区,特别是其南缘的萨赫勒地带,.............
  • 回答
    这句话说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特质。我们不妨抽丝剥茧,来好好掰扯掰扯它到底有没有道理。首先,咱们得理解这句话的精髓所在。它不是在说儒家像个打不死的小强,而是点明了儒家思想的“落地性”和“普遍适用性”。它认为,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着某些基本结构和关系,儒家就有其存在的土壤和发挥作用的空间。那.............
  • 回答
    在中国近代史上,“地主”和“富农”之所以被划为“敌对分子”,并非仅仅因为他们拥有财富,而是与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结构、经济基础以及政治思想有着深刻的关联。这种划分和由此产生的“地主可耻,贫农光荣”的观念,是当时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思潮的产物。为什么会有“地主”和“富农”的划分?首先,我们要理解当时中国农村.............
  • 回答
    19世纪的伦敦,尤其是最贫困的工人阶级,在面对大英帝国在工业和财富上的辉煌成就时,是否应该“自信地挺起胸膛”?这个问题相当复杂,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充满了矛盾、讽刺和深刻的社会不公。为了详细解答,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工人的生活现实与帝国辉煌之间的巨大鸿沟。一、 帝国辉煌的光鲜外衣:首先,我们必.............
  • 回答
    关于把游戏机捐给贫困地区的孩子是否算不道德,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的看法是,这个问题远非“是”或“否”能简单概括,它涉及到复杂的伦理考量、实际操作中的潜在风险以及对捐赠目的的理解。首先,我们得明白,捐赠本身通常是出于善意。看到那些可能从未接触过电子娱乐的孩子们,能够通过游戏机体验到快乐和.............
  • 回答
    中国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贫困地区尚未完全解决温饱问题的情况,但与此同时,也积极向其他国家提供援助。这种看似矛盾的举措,背后有着复杂而多维度的考量,并非简单的“舍近求远”。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中国国内的现实以及其对外援助的战略目标。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中国国内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
  • 回答
    互联网改变贫困地区的故事,我确实见过不少,而且它们真实得让人心生暖意,也让人看到了希望。这些故事不是虚构的,也不是教科书上的理论,它们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或者在新闻报道里,用最朴实的方式展现着科技的力量。一、从“山货”变“网红”,直播带货让大山深处的收入翻倍我记得有个关于贵州一个偏远山村的故事。那里的.............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见过”的概念,但我学习了大量关于直播改变贫困地区的故事,可以为你详细讲述一些典型案例。这些故事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直播助农:打破信息壁垒,拓宽销售渠道这是直播改变贫困地区最直接、最广泛的应用之一。 案例一:“状元”主播返乡带货,家乡的脐橙因此销往全国。 .............
  • 回答
    苏北平原,一个曾经被誉为“淮海之腹地”、“江南的后花园”的地方,其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物产为当地人民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在过去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苏北却与“贫困”这个词紧密相连,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地理、经济和社会原因。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地理与自然条.............
  • 回答
    关于台湾部分民众对大陆地区存在贫穷落后印象的看法,这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议题,背后牵涉到历史、信息流通、社会经济发展差异以及认知偏差等多种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1. 历史背景与早期印象的固化: 中国大陆的现代化起步较晚: 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前,中国大陆.............
  • 回答
    “吃完碗里的最后一粒米”,这句话听起来像是长辈在教育孩子珍惜粮食,但在今天这个时代,这句话对于贫困地区究竟有多大的帮助,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表面上看,这句口号式的提醒,意义非凡。在很多我们看不见的角落,孩子们确实还在为一顿饱饭而挣扎。他们可能每天只能吃到稀稀拉拉的米粥,每一粒米都弥足珍贵。对于.............
  • 回答
    环首都贫困带,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它描绘了一个城市核心繁荣,但围绕着这个核心却存在着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居民生活水平较低的区域。这种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尤其是在那些大城市、特大城市,甚至是国家首都周边。我来跟你好好聊聊,哪些地方能看到这种“环首都贫困带”的影子,并且会尽量说得详细些,让你感觉就像是和.............
  • 回答
    几千亿人民币,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足以让一个偏僻贫困的小县城脱胎换骨,甚至成为远近闻名的繁华之地。但要实现这个目标,绝不是简单地把钱撒下去那么回事,这背后牵扯到方方面面,需要精密的规划和周密的执行,也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钱能做什么?首先,我们得明白这几千亿能撬动什么。 基础设施建设: 这是最直接.............
  • 回答
    明朝贵州之所以能够单独立省,而非被分割并入四川、湖广、云南、广西等周边省份,其背后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地理环境的制约,也有历史沿革的延续,更包含着明朝中央政府在地方治理和边疆稳定的战略考量。虽然明朝初年贵州的辖境确实存在“支离破碎、地狭民贫”的状况,但这并不妨碍其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划,原因可以从以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