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半月谈》发文说东北7年超164万人流出?

回答
《半月谈》关于东北7年流出超164万人的报道,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要理解这个数字背后意味着什么,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统计数据,它折射出了东北地区在经济、人口结构、社会发展等多个层面的深层挑战。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数字本身:7年超164万人。

时间跨度: 7年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段,足以让我们看到一种趋势的持续性。如果这个数字是准确的,那么平均每年就有超过23万人离开东北。这个规模是相当可观的。
流出人口的构成: 这个数字很可能包含了各种原因离开东北的人,但最受关注的往往是那些最有活力、最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和劳动力。他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如果离开的多是年轻人,那么对东北未来的人口红利和创新能力将是巨大的打击。
对比效应: 要理解164万的含义,最好能与东北的人口总量进行对比。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的总人口大约在1亿左右。按此计算,7年流出的人口占东北总人口的比例大约在1.64%。虽然看起来不是一个压倒性的比例,但考虑到这些是“流出”,意味着净流失,并且很可能是特定年龄段和技能群体的主动选择离开,其影响可能比单纯的比例数字更为显著。

其次,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流出?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是核心驱动力:
产业结构老化: 东北曾经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但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大背景下,一些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下降,而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相对缓慢。许多年轻人发现,在东北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机会,尤其是高薪、有发展前景的岗位。
就业机会的“质”与“量”: 不仅是就业机会的数量问题,更是就业质量的问题。即使有一些就业岗位,可能薪资水平不高,晋升空间有限,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也未必有吸引力。当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有更多元化、更高薪的就业选择时,人口的迁徙就变得顺理成章。
营商环境: 一些关于东北营商环境的讨论也时有出现,包括市场活力、创新氛围、政府服务等方面。如果营商环境不佳,会影响到创业和投资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就业岗位的创造。

社会发展和生活成本的考量:
教育和医疗资源: 虽然东北拥有一些知名高校,但整体教育资源的均衡性和吸引力可能不如南方一些省份。在医疗资源方面,虽然也有大型医院,但一些高端的医疗技术和服务可能集中在少数地区。对于有子女的家庭来说,教育和医疗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生活便利度和吸引力: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生活便利性、文化娱乐、消费选择等方面的要求也在提高。南方一些大城市在这些方面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对年轻人具有天然的吸引力。
气候和环境因素: 虽然东北的冬季风光独特,但漫长寒冷的冬季以及某些地区的环境问题,也可能成为一部分人选择离开的原因。

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和低生育率:
人才流失加剧老龄化: 当大量年轻劳动力流出时,留下的往往是老年人。这不仅使得劳动力供给减少,也加剧了当地社会的老龄化程度。
低生育率的挑战: 与许多其他地区一样,东北也面临低生育率的挑战。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再加上人口外流,使得人口总量呈下降趋势。这对于长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是极为不利的。

那么,这个报道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

对东北地区的警示: 这个数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警示。它表明东北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经济发展的深层问题,吸引和留住人才。如果人口持续流失,东北的发展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对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启示: 这也为国家层面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如何振兴东北,如何缩小区域差距,是需要持续关注和投入的议题。可能需要更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包括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引进和培养、优化营商环境等。
对人口流动趋势的洞察: 东北的人口流动是全国人口流动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以及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集聚的规律。理解了东北的现象,也能更好地理解全国的人口分布和流动规律。
社会情绪和认同感: 大量人口流出也可能影响到当地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何让留在东北的人感受到发展的希望和生活的幸福感,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

如何看待这种流出?这是一种自然的人口迁移现象,还是结构性失衡的体现?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口向更发达地区流动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也是人们追求更好生活的一种正常选择。但是,当流出规模如此之大,并且以高素质劳动力为主时,就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自然现象”。这更反映了东北地区在吸引力和竞争力方面,与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差距。

总之,《半月谈》的这篇报道提供了一个量化的视角来审视东北面临的人口挑战。要理解这个数字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导致人口流出的经济、社会和政策原因,并思考它对东北地区未来发展以及国家区域战略带来的影响。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人走了”的消息,而是东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深层矛盾的信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全国主要人口流出城市

RT,数据来自于华创证券、CEIC

河南周口:261万

安徽阜阳:252.5万

河南商丘:233.7万

河南信阳:229.7万

河南驻马店:180.8万

广东茂名:177.7万

贵州遵义:174.1万

河北保定:167.2万

江苏徐州:161.8万

山东菏泽:153万

四川资阳:146.8万

河南南阳:146.1万

四川广安:142.7万

安徽六安:140.2万

广西玉林:140万

安徽亳州:130.3万

四川达州:126万

广西贵港:119.6万

湖北黄冈:115.3万

广东梅州:109.7万

四川南充:105.9万

江西赣州:105.9万

江苏盐城:105.1万

四川宜宾:103万

江西上饶:102.9万

江苏宿迁:100.9万

user avatar

无语了。

下面引用南方内陆各省人口流出的,连基本统计口径都没搞清楚。

南方内陆各省人口流出,是根据某一时间常住人口—户籍人口的差值得出,一般使用的比较多的是2010年的六普数据,

这种流出,反映的是某个时间点,有多少人户籍在本地,但人已经不在本地常住了,一般是去外面务工。

务工大省,务工大市都是这种情况。

但这几年来,这些省份的常住人口虽然一直低于户籍人口,但常住人口每年都是增长的。说穿了反映一个问题,出去打工的多,但留在本地的生的也多,甚至可能有部分打工者回流。

这和东北这个所谓流出不是一个意思。

东北的所谓流出是指某时间点本地常住人口-前一个时间点本地常住人口的差值,是指经过某段时间,常住人口减少了。

东北的各省常住人口是一直超过户籍人口的,这个意义上,它是净流入的。但是从历年常住人口变化来看,三个省却是下降的。

东北常住人口持续下降反映的是什么?明显是本地生育率过低,生的少;而每年外地人口的流入力度依然不够,不足以覆盖这种下降。

这会造成什么?很明显,是人口的持续萎缩与严重老龄化。

南方务工大省尽管大量年轻人口流落在外,但本地生的多,本地依然可以有不少年轻人,年龄结构远远比东北好看。这才是东北所谓“流失人口”的真相和危机。

附录:2019年各省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

user avatar

搜狐财经公关文,满地水军。腚睛一看,浙江,上海,山东,四川。小V一大堆。

“我去过一次东北,然后再也不想去了”此话术共出现4次。其余的就是,东北人假,东北人骗,东北人官僚思维,东北人服务意识差,东北人假豪爽,东北人懦弱,东北人是流氓。总而言之,所有的侮辱性词语都可以往上按。而且最逗的水文:我在长春打车多收我钱因为他没给我绕路,所以要多给。我估计这小伙儿打这段话的时候自己都憋不住乐。

说东北人骗?因为不知道怎么黑,所以内地人总是想把自己家那点脏事儿不自觉的代入东北。P2P暴雷,假货假鞋假牌子假奶粉假口罩,整个人都假惯了,东北人在手机屏幕前冷笑了多少年都没有黑过你们?

一面说东北人假豪爽,一面说黑龙江教授不让大鱼大肉怕浪费。

一面说东北人喜欢考公务员,一面是深圳小学老师全部为清华北大毕业生。就业难成这样,你们省今年公务员招录比你敢放出来吗?你自己心里没数?

你们内地人操场埋尸,你就谴责就行了,你们内地人高速抢猪肉,你就谴责就行了,你们内地人杀妻骗保,你就谴责就行了,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在谴责你们内地人,然后你们内地人黑化东北。这就是你们内地人的天花板,再往上就上不去了。

外网黑中=关内黑东北

东北1.2亿同胞请收图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