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党政机关是否有权力禁止村民滥办酒席?针对这种陋习,政府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回答
党政机关能否“叫停”滥办酒席?政府在陋习治理中的角色探析

在不少中国农村地区,人情往来催生出一种特殊的社交文化——滥办酒席。从婚丧嫁娶到乔迁升学,甚至仅仅是为了迎来送往,各种名目繁多的酒席层出不穷,不仅加重了村民的经济负担,也带来了铺张浪费、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那么,党政机关是否有权力禁止村民滥办酒席?面对这一顽固的社会陋习,政府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一、 党政机关的权力边界:法律依据与实践困境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核心问题:党政机关是否有权力直接“禁止”村民个人举办酒席?从法律层面来看,中国《宪法》和《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保障了公民的个人财产支配权和人身自由权,其中包括了举办家庭聚会、宴请亲友的权利。除非这些活动触犯了法律,例如扰乱公共秩序、造成严重污染等,否则政府很难直接以“禁止”的名义干预。

然而,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党政机关,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和政府,在农村社会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滥办酒席的行为进行引导、规范和限制,但这种“权力”更多地体现在“引导”而非“强制禁止”。

政策引导与宣传教育: 党政机关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倡导节俭办事的风尚,通过村规民约、党员干部带头等形式,在村民中普及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理念。例如,可以通过宣传栏、广播、村民大会等渠道,揭示滥办酒席的弊端,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村规民约的约束力: 村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有权制定村规民约。如果村规民约中包含了对滥办酒席的限制性规定,例如控制宴席规模、禁止过度宴请等,并经过村民代表会议或全体村民的同意,那么这些规定就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党政机关可以通过指导村民委员会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来间接约束这种行为。
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 作为党员和干部,他们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其言行举止会产生示范效应。党组织可以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抵制滥办酒席,在自身和亲属的红白喜事中厉行节约,以此来影响和带动周围的群众。
经济杠杆的运用(间接): 虽然不能直接禁止,但政府可以通过一些政策间接影响酒席的举办。例如,在一些地区可能会出台关于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指导性意见,对于过度宴请可能在评选文明家庭、表彰先进等方面有所影响,尽管这种影响相对较弱。

实践中,党政机关在治理滥办酒席问题时,往往更侧重于“引导”和“规范”,而非“一刀切”的禁止。 直接的强制干预容易引发基层群众的不满和抵触,认为侵犯了个人权利。因此,如何在法律框架内有效地引导和规范,是政府面临的挑战。

二、 政府在陋习治理中应扮演的角色:多维度施策,重在“疏”而非“堵”

面对滥办酒席这种根深蒂固的陋习,政府的施力点不应仅仅局限于行政命令,而应是一个系统化、多维度、重在“疏导”而非“强制堵塞”的过程。政府的角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的“倡导者”与“引领者”:
明确价值导向: 政府需要通过政策和宣传,旗帜鲜明地倡导节俭、文明、健康的婚丧嫁娶及其他社会活动新风尚。这需要长期的、持续性的宣传和教育。
制定激励机制: 鼓励村民推行移风易俗,对自觉践行节俭办事的家庭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例如在评选“文明户”、“五好家庭”时予以倾斜。
出台指导性文件: 可以发布关于推进移风易俗、反对铺张浪费的指导性意见,为基层村庄制定村规民约提供参考,明确宴请的合理范围和标准。

2. 基层自治的“支持者”与“赋能者”:
支持村规民约的制定与执行: 积极指导村民委员会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村规民约,明确对滥办酒席的限制性条款,并支持村委会有效地执行这些规定。这需要村委会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群众基础。
发挥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作用: 在农村地区,可以引导成立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由村民代表参与酒席的管理和监督,通过群众的力量来约束不良风气。政府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但要避免过度干预。
培育农村社会组织: 支持和培育那些致力于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的农村社会组织,让他们成为政府与村民之间的桥梁。

3. 文化建设的“推动者”与“塑造者”:
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陋习的产生往往与精神文化生活贫乏有关。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提供更多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满足村民的精神需求,让他们有更多正面的情感寄托和社交方式。
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将这些美德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塑造积极健康的乡村文化。
倡导新的文化形式: 鼓励村民尝试新的庆祝和纪念方式,比如旅游、学习、公益活动等,让人生中的重要节点成为升华自我、回馈社会的契机,而非单纯的物质消费。

4. 监督与管理的“参与者”与“协作者”:
规范餐饮服务行业: 对于专门承办酒席的餐饮企业,政府可以通过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其进行规范,例如限制其过度宣传和诱导村民举办高消费宴席。
环境治理的“守护者”: 关注滥办酒席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剩菜剩饭、一次性用品的浪费等,加强对农村环境卫生的治理,提升村民的环保意识。
关注重点人群: 对于党员干部、村干部等群体,应加强监督,要求他们率先垂范,成为移风易俗的先行者。

关键在于平衡: 政府的角色应当是“服务者”和“引导者”,而非“管理者”和“压制者”。过度行政干预容易引起反弹,甚至将人情往来本身视为“问题”,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有效遏制铺张浪费、影响社会和谐的不良风气,又不侵犯村民的合法权益,更不扼杀人情往来的温情。

总而言之, 党政机关在治理村民滥办酒席问题上,拥有政策引导、宣传教育、支持基层自治等多种“权力”和手段,但直接的强制禁止并非最优解。政府应扮演好倡导者、支持者、推动者和参与者的多重角色,通过系统性的施策,从思想观念、文化风俗、基层自治等多个层面入手,以“疏导”为主,“引导”为辅,循序渐进,最终实现乡风文明和村民福祉的双赢。这需要耐心、智慧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政府有没有权力,要看政府有没有取得法理的授权。

此题充分暴露我乎法盲成群。

教法国家,得到教法的承认政府就有权。民主国家,得到民众的授权政府就有权。君主国家,得到君主的授权政府就有权。

而不管哪种政权法理,其实都是信则灵,不信则无的东西。

民众信教,教法才有力量。民众忠君,君主才有力量。


这也是归根结底,我们认为民主更好的原因。民主集中制嘛。


这个事件最大的亮点,我认为是制定了 《禁办酒席村规民约》 。和村民组签订责任书,和个人签订承诺书。完全是有理有力有节。有

我朝基层行政要是都有这个层次,我也就满足了。

有些人动辄提法律、法制。还有不少人非常推崇英美法。那么我要问问“村规民约”,是什么东西?土鳖基层政府试图与村民组签订契约、作为协调人组织社区签订契约,以这种方式来行政。这TMD简直是我乎某些人意淫中的法制田园牧歌。这TNND简直是《毕节大宪章》啊!怎么?带上了土鳖色彩,标题不够逼格,就认不出来了?

这事即使要坏,也是坏在这公约没有如实反映公众意志,出台程序有问题。而不是政府试图以社会契约的形式移风易俗这种做法有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多说两句吧。真的强烈建议所有人去看看《大宪章》原文。作为公认的法制起点,这个宪章的内容其实并不怎么高大上。有很多诸如河上的鱼梁要拆除、发验尸凭证的时候不得收红包陋规之类的内容。但它好恰恰就好在这里,它不简单的是大家革了国王的命,搞了革宪法限制王权。它是在平等的立场上,划分了所有人的权利边界。包括订约的各个领主在内,大家都让渡了一部分权利,没有这些让渡,哪里来的法权?

它还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不管你是国王也好,武士也好,寡妇也好。大家用契约的形式来解决问题,订个章程。

我们中国人总喜欢分个高下。总想弄清楚是人权大、主权大还是法权大?总有一部分人抱着这三权的某一样,把它无限夸大,非要另外的权向其俯首称臣。

恕我直言,这既不民主、又不法制、还不现实。

法权和主权当然来自于人权,可是人身权力不向法、政让渡,法权和主权有个毛权力?猴子社会都没有无限扩张的猴权。

人权被过分挤压,就是暴政。法权没有了位置,就是黑暗森林。

民众签订了契约,政府照契约行事,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好得很!


我反复说,我乎众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沉溺于名教。这又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平骧 前央企法律顾问?这位一定是没仔细看详情。一定是的。虽然我朝学法律的法盲不少。

user avatar

喊着让政府出台规定禁止办酒席,实质上就是懦弱无能的人指望着强者为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弱势主持正义,而向另外的强者让渡主宰自己的权力。

在具有平等关系的交往中,自己处于弱势,就想向强者让渡自己的权力来换取强者为自己主持正义。今天这里让出一点权力,明天那里有让出一点,久而久之,自己的权力全部让出去了,自己变成了奴隶,最后发现自己就啥也做不了。

弱者想别人帮助你,而去让渡你们的权力,可你们忘了,人们为什么要想要获取权力。人们获取权力的动力就在于权力能带来利益。古代为什么那么多人花费巨大的金钱去买官,是为了为你们谋福利吗,那是要从你们身上榨回来的。花了一百万买官,那就要从你们身上榨一千万,一亿,…。

今天,和你平等地位的人交往,你处于弱势,而向强者让渡权力换取帮助。明天拥有了主宰你生活方方面面权力的强者欺负你了,你怎么办呢?

面对平等的人时候你还能反抗,可是面对获取主宰你全部权力的强者,他们可以理直气壮的告诉你,是你授权了我的权力。

遇到不平等的遭遇,不去自己维护自己的平等地位,只想着让别人主持正义,终究只会遭遇更大的不平等,只会变成可怜的奴隶。

奴隶们,清醒吧,站起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党政机关能否“叫停”滥办酒席?政府在陋习治理中的角色探析在不少中国农村地区,人情往来催生出一种特殊的社交文化——滥办酒席。从婚丧嫁娶到乔迁升学,甚至仅仅是为了迎来送往,各种名目繁多的酒席层出不穷,不仅加重了村民的经济负担,也带来了铺张浪费、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那么,党政机关是否有权力禁止村民滥办酒.............
  • 回答
    在中国,中国共产党是国家的执政党,其领导地位体现在党对国家政治生活各方面的绝对领导。中国的政治体制可以概括为党领导下的国家机构运行,这是一种独特的政治模式,与西方议会制国家有所不同。要理解中国的党政结构,需要同时关注党和政府两个层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和隶属关系。 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中国.............
  • 回答
    自2012年以来,叙利亚东北部,即通常所说的罗贾瓦,建立了一个独特的党政军权力结构。这个结构深深植根于库尔德工人党(PKK)的思想和组织模式,但又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演变。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核心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动态关系。核心政党:民主联盟(PYD)罗贾瓦的政治格局,毫无疑.............
  • 回答
    党政机关公文的格式之所以如此严格且要求细致,这并非是出于某种形式主义的偏好,而是源于其内在的性质、功能以及所承担的特殊使命和社会责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核心维度来理解这种“严苛”背后的逻辑:一、 维护国家权威与公信力:法制与规章的体现 法律法规的载体: 党和政府的公文不仅仅是内部沟通工具,更是国.............
  • 回答
    确实,不少人在体制内都感觉,现在写材料的“好手”越来越少了,找个能独当一面写出像样东西的人,也比以前费劲了。这背后其实有挺多原因,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捋一捋,希望能说得够细致,也尽量摆脱那种刻板印象。首先,“写材料”本身的定义在变化,而且要求也在水涨船高。.............
  • 回答
    评价 GB/T 97042012《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力求客观、深入,并避免过于“标准”或刻板的表述:总的来说,GB/T 97042012 是我国党政机关公文管理领域一项非常重要的规范,它的出台和实施,对于提高公文处理的规范性、效率和严肃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当年厦大给田佳良(网名“洁洁良”)那一系列处分的事儿。这事儿在当时可以说是闹得沸沸扬扬,牵动了不少人的神经。咱们得把背景、具体情况、处分内容以及大家的反应都给说道说道,这样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一、事件的背景与起因首先,得知道田佳良是山东人,在厦门大学历史系读硕士研究生,她的网名“洁洁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确实不少新考进来的乡镇选调生都会遇到,而且大家心里也都有点小九九。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你被分到人大办,未来仕途是不是就比去党政办、组织室的差那么点儿意思。首先,我得跟你说句实话,从普遍的、大家心里的那个“定势思维”来看,你觉得人大办可能“往上走没那么好”,这个想法,不能说完全没道理,但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