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以一己之力毁掉了中国健康码和疫情风险区域划定体系的公信力。上海本轮疫情累计感染者已达三万多例(截止今天),但上海内部至今没有高风险区域,从上海出来的感染者健康码居然还是绿色。即便是上海内部疫情已经遍地开花,从上海外溢出去的感染者也遍布全国各地。但近日一些在上海被查出阳性的感染者居然还能在不受到上海管控的情况下,从上海坐高铁离开。
昨天一位还在上海的朋友给我发的图,是他周边的感染者数量及轨迹。他住在上海郊区,他那里的感染者在上海内部相对来说还算少的
魔都确实很魔幻
下午更新:根据网友统计,截止3月31日上午11点,上海疫情已经外溢到全国26省超过一百个城市
下午更新:虽然因为上海有关部门初期防疫不利,导致疫情遍地开花后,很多上海居民的正常就医需求得不到满足,需要在网上奔走呼告求救。但在3月疫情期间上海集中医疗力量打赢了这场外籍人士的“丁丁保卫战”,保护了外国友人的健康。果然是包容不排外的魔都。
更新:在这里统一回复想要截图里疫情地图APP的网友们。我那位朋友用的疫情地图,我当时没问是什么APP。但今天我搜索了下,他用的应该是微信小程序“测查地图”
市卫健委今早(4月1日)通报:2022年3月31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58例和无症状感染者4144例,其中20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8例确诊病例和3710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7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作图
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58例和无症状感染者4144例,其中20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8例确诊病例和3710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
日净新增 4482例,其中 3718例隔离中发现,剩余764例(17%)为社区发现。
目前浦西才刚开始大规模筛查,浦西地区底数不清,需要看实际筛查情况。
另外,只有实现了感染者和密接者的“应收尽收”,疫情才能真正好转,但目前隔离点不足,这个工作还有难度。
這下是真的香港劇本了。。。
说明封控措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现在要全城封了,再封个几天如果下降趋势明显,这一波估计离过去也不远了。奥氏的轻症来得快去得也快,短时间内压力会很大,但是熬过顶峰之后过去得也快。
你以为的魔都封城医疗资源紧张和实际中的魔都医疗资源现状,六院之前的也没有后续了
六院前面院内感染爆发打架的事情才过去。。。
最新梗
精准防控不适合Omicron,这个结论没什么悬念了。
既然现在Omicron已经是优势毒株,那现在的策略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立马大区域封控,直接上最强措施,不要层层递进了。
封控不彻底 = 彻底不封控。
你只要给Omicron一点点空隙,比如放出去买个菜,马上给你指数级传播埋下隐患。
大规模流调已经失去意义,等下游有症状的时候,源头可能已经痊愈了。
这一波还给上海的基层管理、公共卫生体系、应急处理机制来了个全方位压测,重压之下,很多平日看不出的缺陷都暴露出来了。
基层工资普遍偏低,相比其他城市的平均收入,上海的基层收入其实相对更低,所以组织、动员能力相对更弱;
基层没有组织过大规模核酸检验,很多社区连基本的间隔距离、口罩检查、少聚集、按楼栋依次组织这些基本的都做不好;
后勤保障跟不上,针对独居老人,社区没有统计,也没有及时调配;
更关键的,防疫策略一直在变,社区也是一直在等通知,很多时候都是看到上海发布的新闻了,才知道下一步要怎么做,手忙脚乱。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那么问题来了,大规模封控的策略能用到什么时候?
方舱一直修,然而追不上新增无症状的人数;
医疗资源持续挤压,原本的慢性病得不到应有的资源,甚至120都无法满足时效;
工厂、制造业停工几天了,有的设备一关一开就是巨大的损耗,成本还要空耗,利润全部吃光。
封城的后果,未来几个月会逐步体现,更多的企业生存困难了,影响更多人的生计。
借一张朋友的图,看看这空无一人的魔都,希望她早日恢复往日的喧嚣。
3-31再记录下魔都街景
浦西静态前几个小时,南浦大桥依稀有车辆通过,每一辆车都要拦下盘查
对面没人
内环高架畅通无比
这地方还没放白色小方块
八万人体育场,华亭宾馆旁边
还没开发起来
浦西市中心,市民继续抢菜,洋人继续喝酒吹逼
又红又粗的胡萝卜就是硬通货啊
绿叶菜买了也没啥意思,也就吃2天
各种商贩转职卖菜
水果店,超声都转型卖菜
还有排队买咖啡的,咖啡不能少
这是应有的样子
大黄牌摩托车主聚会,配色一致,远看像一群顺丰小哥
人在花木,正被隔离。
群里的聊天:
A:大白来送菜了~
B:太好了,大白菜来了!
C:想大白菜想出幻觉了
……
大前天买的蔬菜盲盒还没到,原来所谓的盲盒,就是连有没有盒子都是未知的。
因为我们小区封的比较早,已经基本上适应了足不出户的生活,终于可以静下心来把之前囤的书看完。
花木社区送了蔬菜大礼包,抢不到菜的手残党有救了。
讲一个刚刚看到的冷笑话。
A:浦东解封了,但是还有12个街道和24个镇继续封控管理。
B:浦东新区一共多少街道和镇?
A:12个街道和24个镇。
查了一下疫情地图,发现距离我一公里内,有58例阳性,看来解封又遥遥无期了,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最后,确诊数据已经连续两天小幅度下降了,希望这是一个拐点。
我昨天在朋友圈评论说,上一个和上海一样拉跨的城市还是西安。
我现在收回我这句话,西安不如上海。
西安政府没有祸害全国人民的勇气。
所以,划定高风险区的权力为什么要给地方?
这玩意就应该和死刑核准权一样中央说了算。
只要中央说上海高风险,上海也不可能梗着脖子说自己中风险吧,
同等道理,只要中央不觉得某个地区需要这种防疫,那么某个地区也不能擅自提升自己的风险等级到高风险。
甚至于为什么只设计三级风险制度,就不能设计更多风险等级,然后划定死每一等级具体情况和处理具体方案么?
上海的能人很多,防疫政策分歧很大。
我记得去年广州也爆发过一次疫情,而且是第一次面对变异的病毒。
但是,广州处理得真的很好,疫情很快就控制住了,也没有出现外溢的情况。
对于上海防疫政策,我也不想吐槽什么。上海目前的政策,就突出两个字混乱。按理说,上海的资源应该是全国最好的,但很可惜完全没有体现出劲往一处使的感觉。
简单的说,就是没有目标。今天这样明天这样,防又不防,拖而不决,让人心里反而烦躁不安,闹着玩呢。
目前的情况是整个长三角都基本被玩得瘫痪了,这个时候,就不要再写什么小作文,发通稿,什么救了洋人的丁丁都要发个稿子,医院宣传科闲得慌?
如果是为了保护上海的经济,防疫政策有变,那其他的地方的经济不是经济?其他地方的防疫政策要不要一起变?
科学,我还是相信科学,这个时候,需要国家组建权威的医疗专家团队,结合真实世界的数据,对疫情进行科学的研判,更好的指导人民的生产生活,我们不需要华而不实的新闻发布会,也不要天天加油。
我们需要告诉我们病毒的危害,告诉我们防疫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不是天天形势严峻,今天封城,明天封城,今天捅核酸明天捅核酸。
但愿我们能早日过上正常的生活,有一点点隐私,有一些自由,有更多的快乐。
我们本省好几个城市本来从2020年3月解封之后,岁月静好了两年。
然后上海的客人一来。马上纷纷沦陷只能封城了。这下梦回2020艰难岁月了。
有的人封在家里出不去,有的人在外面回不来,本来何至于此,何至于此。
上海肝病网红及其幕后主使想共存,能不能别把全国其他兄弟城市都拉下水啊。
上海这波疫情
越来越给人的感觉就是
整个上海仿佛还活在2019年
整个城市从过去穿越而来的
大数据防疫?隔离了怎么买菜?疫情之下对医疗资源的挤兑的问题?
这些明明已经有答案的问题
他们全都不知道
虽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其他没经过疫情的大城市,也都经历过懵逼阶段,但至少经历过后马上就走上正轨了,我当时觉得西安已经算做的很差了
没想到上海更是重量级
上海从上到下仿佛这两年疫情和他们无关
该吃吃该喝喝,健康码形同虚设
仿佛只要防住外地人进入就可以高枕无忧
然而时代变了,再强大的奥秘克隆面前
上海3000优秀流调团队构筑的防线像大清国的骑兵面对列强的火炮一般不堪一击
对大面积传染所带来的最坏情况,可以看出上海没有一点准备,更别说做好各种预案
像极了当初跌跌撞撞被迫进入近代史的旧中国那样狼狈不堪
管制流出?呵呵
周围一圈的兄弟朋友全遭罪了
浙江江苏如临大敌
人在杭州,我清明节回老家的高铁车票一次又一次的被取消了
原因是什么呢?
本来还在想杭州停高铁是不是又是防疫过度了
早上起来看到新闻,上海又漏阳性跑出去了
上的还是高铁
对不起,是我眼界小了
上海给全国人民带来最大的危害就是不确定性
因为不确定,所以一切只能按照底线走
只要有可能导致疫情泄露的车次就全部停了
估计要到五一节上海才能降到两位数以下
真正正常要到六一以后了
谢天谢地
本该四个星期前就应该到的严格离沪要求
终于来了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希望上海赶紧好起来
事实证明,清零和躺平间没有中间值
而半躺平几天的代价都已经让人无法承受
清零政策保护的正是那些弱者,他们中有家在医疗不发达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
该支援还是得支援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