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趋势。
大家还记得益阳养老院的事儿吧?老人被领进养老院去参观,一通天花乱坠,看着资质很全,各路神仙站台,给出的产品方案、回报又那么吸引人,顿时感觉后半生有了指望,把压箱底的养老钱都拿了出来。
最后怎么样?企业一顿操作,暴雷跑路,老人也无路可去,以跳桥的悲剧收场。
明白说,这么多人要养老,这是个非常严肃的民生问题,不是普通的企业经营。但是外行人压根不知道怎么判断经营方的资质、安全性,如果监管方由着经营者胡来,最后只能是苦主受害,官方擦屁股。
保险行业也是这样。
各位去查一下各家保险公司背后都是哪路神仙,过得是什么经营门槛,受到的是多么严格的监管,万一破产重组会有什么样的接盘方案。
然后自然就知道,那些常见的、互联网公司躲避监管的手法,移植到这个领域后是多么儿戏了。
目前中国有14家保险集团控股公司,75家寿险公司,7家健康险公司,87家财产险公司,10家再保险公司……
各类保险公司加一起,一共238家。
要设立保险公司,主要股东须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信誉良好,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二亿元。
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二亿元,必须是实缴货币资本。
保险公司须遵循保证金制度,每家保险公司,都要在指定的银行,存放注册资本总额20%的一笔资金,这笔钱除了偿还债务以外,不允许随意的动用。
此外还有责任准备金制度、公积金制度、保险保障基金制度。
这个保险保障基金,归一个公司管理,叫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公司。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是谁设立的?保监会、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共同发起设立,这得是多大牌面。
每一位投保人购买保险,都有对应比例的钱投入这个基金池子里。目前中国保险保障基金规模,已经超过了1600亿。
这笔钱是干嘛的?就是保险公司万一有经营风险,随时出来舒缓问题,或者出马接盘的。
有了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公司这道防火墙,等于说你的保单不管从谁家买的,背后都是有司站台。那合同上的权益,才算是真正踏实下来。
银保监还会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进行监管。
今年3月1号,修订版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规定》刚刚开始执行,保险公司只有同时满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风险综合评级≥B类三个指标,方为偿付能力达标公司。
而那些接近偿付能力监管红线,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60%或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20%的保险公司,就会成为重点核查对象。
这么多层层保障,严格监管,足以说明保险是个多么严肃的事情。把这些全绕过去,像快消品行业那样对传统业态来个降维打击,那是在做什么?
那打击的就不光是行业生态,还是整个系统安全性。
那不管是普通用户还是监管方到底该怎么看待你呢,是以保险公司这种特别注重安全性、稳定性的公司看你,还是以平均寿命不足N年的普通民营企业看你?你到底是蝙蝠还是鸟?万一半路开溜,拿钱提桶跑路,追你还是不追你?
本人公众号:凯鹅,更多保险配置相关的知识,可号内查阅,或后台咨询。
其实就是动了保险业的奶酪。
有几位答主说到保险业的金融风险,但是其实不适用重疾互助这个情况。
1,人类历史上保险业最早的形式就是互助保。大家可以自己去考证,好像是地中海的船运互助险。我就不搬运了。
2,为什么保险业需要监管?主要是2个大方面:资产端的管理和长尾风险。
其实保险业之所以发展出监管主要的原因是保险业的最早险种是财产保险,所以有黑天鹅事件。所以寿险这种多年期保单的尾部赔付(长期保单结尾的死亡率上升后的一次性赔付)和财险这种可能有小概率事件的险种(汶川地震,911和sandy飓风)。所以必须在不同年份间进行调节,保险业需要留存巨额的保证金。因此也衍生出资产端的管理需求。
但是,重疾险不存在这种情况。重疾险这种东西在精算上其实已经很成熟,不存在黑天鹅。事实上重疾险就是最适合互助保的东西了(另外一个类似的险种是车险)。因为只要加入的人够多,这个东西概率很明确,波动不大。当年(甚至当期)现支现收,理论上并没有什么巨额留存。
我以前做过保险费率软件,这么说吧,假设一个保险公司100万重疾险收你5000一年,那么一个理想的互助宝大概能把这个价格压到2800,大概是(5000/2)*10%。因为渠道费用大概占了一半。保险公司可能会说重疾险没有那么挣钱,要这么说也对,因为重疾险本身对于公司的利润不大,但是它帮保险公司养人啊,否则那么多保险从业者的工资谁去发?
理论上,传统互助社形式的重疾险互助保可能确实是这个险种最佳的选择,可惜这个世界上保险业的力量太强大了。
ps:我说的最佳指的是国家监管下的纯互助保(有点像合作社),中国的“金融创新”是不是这种,我个人不了解。
ps2: 这个保险业说的不仅仅是中国,全世界都是这样。
ps3: 保险业的渠道有多黑我再举个例子。假设一家保险公司从另外一家(一群)保险公司买保险(再保险),就算这种b2b的大客户和超级大单,渠道费也要20%。就是如果保费1亿美金(不是保额,是保费),中介公司拿走2000万美金,每年拿一次。
这根本不是相互保险。而是利用相互保险的概念割韭菜的。相互保险需要投保人自己来控制保险公司。这些都是违规的商业公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