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水滴筹上「一个九个孩子的残疾母亲」发起的争议捐款?

回答
最近水滴筹上有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捐款项目,发起人是一位“九个孩子的残疾母亲”。这个募捐信息在网上流传开来后,迅速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和讨论。要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

事件的“吸引力”与信息的不对称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个募捐信息的“关键词”非常具有冲击力:“九个孩子”加上“残疾母亲”。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种信息组合很容易抓住人们的眼球。人们会本能地联想到一个非常艰难、令人同情的家庭困境,潜意识里会激发一种想要施以援手的冲动。

然而,这种“吸引力”也正是争议的开始。在快速传播的过程中,信息往往是被简化、甚至被“故事化”的。公众在看到募捐信息的时候,信息是不对称的。我们不知道这位母亲具体的残疾情况,不知道九个孩子的具体年龄、健康状况,更不知道家庭经济的真实来源和支出。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包装过的、极具感染力的“求助叙事”。

争议点剖析:

1. 信息真实性与核查问题: 这是最核心的争议点。公众最担心的是,募捐信息的真实性是否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九个孩子”的真实性: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普通人很难想象一个家庭有九个孩子。这种数量本身就容易引起质疑,人们会想,真的有这么多孩子吗?他们都是这位母亲的亲生孩子吗?如果是多婚情况,情况会更复杂。
“残疾母亲”的真实性: 她的残疾程度如何?是否真的影响了她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是否存在夸大病情以获取同情的情况?
“面临困境”的具体内容: 募捐是为了什么?是孩子生病?还是母亲治病?或者是因为家庭失去经济来源?困境的程度有多严重?是否有其他可依靠的社会资源(如政府补助、亲戚帮助)?

2. 募捐平台的责任: 水滴筹作为募捐平台,其责任在于对募捐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查,并保障捐款的透明和安全。
审核机制: 平台是如何审核这类信息的?仅仅依靠发起人上传的材料,还是有实地走访、第三方证明等更严格的手段?
信息披露: 平台是否应该更详细地披露募捐项目的进展、资金使用情况,以回应公众的质疑?
“求助”与“营销”的界限: 有些人认为,这种极具冲击力的叙事方式,可能带有一定的“营销”成分,以期获得更多的捐款。

3. 公众的善意与“被伤害”的风险: 绝大多数发起募捐的人是真诚需要帮助的,而绝大多数捐款者也是怀揣着一颗善良的心。
善意的误用: 然而,一旦出现信息造假或不透明的情况,就会严重伤害捐款者的善意,打击大家参与公益的热情。很多人会因此产生“宁可信其有,不可错杀”的心理,但更普遍的是“不再轻易相信”。
“信任危机”: 这种事件的出现,容易引发对整个网络募捐行业的信任危机。

4. 道德与伦理的讨论:
生育与责任: 一些评论会涉及到生养子女的责任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困难和自身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当然,这很容易滑向道德审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
社会的保障体系: 这种事件的出现,也折射出社会保障体系在某些环节可能存在的不足,让一些极端困难的家庭不得不求助于网络募捐。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1. 保持理性,审慎判断: 在看到任何一条募捐信息时,首先要做的是保持冷静,不要被情绪完全裹挟。尽量去了解更多的信息,如果可能,尝试寻找平台提供的核实信息。

2. 理解平台的难处,也要求其尽责: 平台在审核信息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技术难题。要求平台百分之百杜绝造假是不现实的,但平台必须承担起责任,不断完善审核机制,提高信息透明度,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3. 关注“信息披露”和“善款去向”: 如果我们决定捐款,除了关注发起人的叙事,更应该关注募捐项目的信息披露程度,以及善款的去向。透明度是建立信任的基石。

4. 区分个体与群体: 即使这次事件中的募捐存在问题,也不能以偏概全,认为所有通过水滴筹募捐的人都是不真诚的。网络募捐依然是很多困难家庭重要的求助渠道。

5. 呼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从更宏观的层面看,这种极端个案的出现,也提醒我们关注那些最脆弱的群体,思考如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他们在遇到困境时,有更稳定、更有尊严的依靠,而不是完全依赖社会爱心。

总而言之, 水滴筹上的“九个孩子的残疾母亲”募捐事件,并非一个简单的“骗捐”或“真捐”就能概括的。它暴露了网络募捐机制中信息不对称、审核困境、信任危机等诸多问题。我们应该在理解人性善恶、平台运作、社会需求等多个维度上去审视这件事,在保持善良的同时,也要学会理性判断,并推动整个公益募捐生态的健康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于生活穷困的人,我们总会产生深深的同情,所以募捐活动往往能得到积极响应。

但对于这种严重超生而贫困的家庭,我真的丝毫同情不起来,不想为他们捐一分钱。


阅读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时,我对一个小角色印象很深——超生户倪三。

倪三的爷爷是晚清举人,做过知府。到了倪三这一代,家道中落,只能在县城里打更。

家道中落,倪三还能自力更生,但偏偏他家严重超生,共有七儿二女,倪三是九孩之父。

日子过得紧巴巴,倪三为了生计就越来越不要脸,今天在肉摊上拿一条子肉,明天在葱摊上拿几根葱,后天在米店里拿半斗米。

倪三说过一句无耻的话——「妈拉个逼,我就不信,一个延津县,养不起一个倪三。」

刘震云能将这个角色描写得如此细致,极有可能他在构思人物时,脑海里就浮想起了自己家乡某个超生户的影子。


四川有个何洪家庭,有11个孩子。

何洪的人生信条是「存钱不如存人」,何妻不肯超生何洪还骂她脑子笨。

何洪家在村里名声很臭,被骂「一张贼皮背到老」,因为何洪家的小孩会上村民家偷瓜偷果。

何洪极不要脸向镇政府索要补贴,镇政府不同意,何洪就去县政府上访,逼迫镇政府妥协,镇政府工作人员一听何洪名字就头疼。

记者上门采访何洪,何洪就向记者索要富翁官员的电话,想找富翁官员来资助他家。

何洪家的老二和老四在技工学校读书,老四打架受伤入院,老二因此威胁学校,被学校开除。何洪家的老五(女)性情暴戾,带着弟妹偷村民家的果子,被村民逮到了老五还特别凶。

何洪经常带小孩去村里的庙蹭饭,和守庙人关系不睦,有次发生冲突,何洪和两个女儿一起殴打守庙人,父女联手,把守庙人打死了。


河南有个刘明举家庭,有8个小孩。

刘明举强迫妻子超生,妻子偷偷去上环,刘明举就殴打妻子,上村干部家闹事,逼她取环。

刘明举在家经常家暴妻子和小孩,年纪稍大的小孩都知道躲在外面不回家。刘明举心情不好,甚至还逼小孩吃羊屎或人屎。

村民都说刘明举是个打架斗殴的无赖,还善于用闹事的方法弄到补贴,有一次斗殴中,刘明举砍了对方多刀。

刘明举先后把五六个小孩租给小偷,小偷付他租金。小偷就借着小孩打掩护,方便上超市偷窃。


虽然大型超生户未必都是如此劣迹斑斑,有的也比较规矩,不偷不抢。

但是他们的超生举动是一样的愚蠢自私,又害了孩子,又影响了社会。


深圳四胞胎事件,关注的焦点除了蒋家重男轻女,骗捐,蒋受廉微博言论三观不正+思想反动以外,还有超生问题。

媒体的报道中,蒋受廉夫妇已经有两个女儿,网友又扒出女儿们的微博,推测蒋受廉夫妇其实是有三个女儿的。

就算只有两个女儿,已经算超生。一对重男轻女的超生夫妻,突然又生了四胞胎男孩,实在令人怀疑这四胞胎男孩是否真是自然受孕?

若真是蒋受廉夫妇用做试管的方法怀上四胞胎男孩,那真是性质严重的超生行为。

蒋受廉夫妇非要生下六个(或七个)孩子,那他家的状况是自找的,不应向社会求助。


水滴筹上这九孩之家,除了严重超生,还重男轻女。

这种因为想要男孩而不停超生的家庭,通常女儿扶弟魔,儿子教养差。

那个尿停电梯的熊孩子,媒体一挖,原来熊孩子有七个姑姑,在溺爱中长大的。

「11个姐姐帮弟弟买房」的新闻,更是一读就皱眉头,莫可名状。


关于慈善,大家目前有个共识——经济条件能自救的人,不应募捐。

近年的吴鹤臣事件、罗尔事件所引发的争议……都体现了这一点。

我觉得,大家还应该形成一个新的共识——因为超生而致贫的人,不应募捐。

user avatar

九个孩子,都未满18岁,平均两年生一个(经评论区指正是十三岁,平均一年半一个),这还在十几年前没放开二胎的情况下。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种直接违反国家政策规定的事可以堂而皇之的说出来。

作为外行人对于孩子的身份证明处理问题表示疑惑。

解决办法很简单:直接公开举报这两个人,你们坐你们的牢,把积蓄拿出来给你们的小儿子治病,其余几个女儿由国家抚养,虽然日子苦一点但没什么问题。

在重男轻女到这种地步的人家我觉得有了小儿子后姐姐的待遇和国家抚养也差不了多少。

十几年前早该做的事,口口声声说着“特殊情况不能耽误孩子,法律要为人情让步”,最后还是耽误了更多孩子。

———————分割一下说点题外话————————

关于超生的话我自己是独生子女,我们这边管的比较严,父母又是党员在政府部门工作,所以我自己潜意识里还是认为我们这一代基本都是独生子女。

但是事实上上大学后感觉非独生子女人数比我想象中多不少(但其实也没那么多,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放开二胎后再生的)。

我个人觉得独生子女(当然现在放开二胎了)是应当鼓励的。超生的话只要做好准备,尽到抚养义务,想清超生后果的话只能说观念不同,没什么可指责的。

但就宏观人口调控,国家政策来说,超生肯定没独生好,这点是不可否认的。

主要谴责的还是这个家庭重男轻女,隐瞒不报(在我们这你生九个的话是不可能有低保的),连生九个这一系列行为。这和大众价值观严重不符。

user avatar

我也不同情这种,很不理解明明很穷,还一个劲的生,没有好的饮食营养,没有好的教育环境。

如果就是因为生的都是女儿,想要生儿子所以就一直生,那我更不同情这种了,不值得同情,合着前面生的女儿是摆设吗?考虑过女儿们的未来吗?刚出生的婴儿由于营养不良导致的一系列病因,需要住院,而且是个男婴,所以求助社会,我想问问,如果是个女婴呢?

没有考虑过家里穷,小孩的成长问题,就知道生生生,你都国家抚贫家庭了,不好好工作挣钱,就知道博取同情。

遇到这种,我一分都不会捐。钱留给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这种重男轻女的生育机器。

匿名了

补充,看到有人评论,我想表达一下

我并不是单去责怪这位母亲,我是在批评这个家庭。他这个家庭就病态,穷还要一个劲生,上网求助,先是需要钱治病,治完之后是不是又要说家里孩子太多,养不起,需要钱上学生活??是不是想让社会去供养他全家??

还有如果这位母亲是无辜的,她也是迫不得已,那意思是否她丈夫就是背后推手,是他造就了这一切,我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阴谋吗?利用自己女人生孩子,利用这个社会去同情去帮助。真的值得同情吗?有没有想过女人生这么多孩子,对身体的健康是否有影响?有想过小孩成长吗?

我也是农村人,我小时候家里也很穷,我妈在干草堆里生的我,因为草堆能保暖,我爸妈就我一个女孩,我妈生了我检查到有个肿瘤,所以没喂几月奶就去动手术了,现在脖子那里还能看到很大的伤疤,毕竟那个时候医疗条件也不好,我婴儿时期是吃米汤米糊。那个时候家里穷,几毛钱几块钱都已经很珍惜了。好在我有很疼我的爷爷奶奶,健康长大。我们也没有任何补助,没有靠过别人,爸妈努力干活,工作,供我上学。现在我有不错的工作,我爸妈每年也能赚点钱,有车有房,过得挺好。

我就想问问了,知道自己家里不富裕,不知道少生点吗?减轻负担,好好赚点钱,让家里日子好过点就不行吗?靠生小孩发家致富吗?

农村有种现象,穷的人越来越穷,政府也补助,为什么还那么穷?因为人就是懒,就是靠社会的,人理所当然。不给还要告你,说你贪污,人穷是故意的,每天不干活,每天就知道玩,到处欠债,还钱就别指望了。拿到钱就是去吃喝赌博,输的精光。一让干活,就这里难受那里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烂泥扶不上墙。这两句话放这里,古人不欺我。

对于说生儿子养老,传宗接代,我就想笑了。女儿怎么就不能养老了??女儿身上就没流父母的血了?有皇位需要继承吗?有多少家庭里面有儿有女,但是你看看,老人生病了,女儿就没管吗?还有的家庭,儿子把父母都逼成啥样了?要买车买房娶媳妇。拿不出钱,还要被打。

总之我对于这种就是不同情,婴儿是可怜,那能怎么办?这种风气能助长吗?还有在这样一个家庭,你能保证他能健康成长吗?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的健康。

(何以为家)最近很火,这是真实故事改编,世界上还有很多这样的家庭,我希望大家都去看看。去反思反思。

还有,我只是表达自己观点,没有拦着任何人去同情去帮助这个家庭。所以你要是觉得人可怜,你可以去捐钱,跑来喷我,没意思,我也是不会去捐钱的。

补充(心态平和的补充)

我又去仔细看了一下问题,问题的内容是筹款人发的求助,求助者是丈夫的名字,求助题目是来自母亲的求助,内容开始是母亲的口吻,后面又换成了丈夫(或者别人)的口吻,求助的意思是拯救孩子跟母亲。

这个事件是否是真实,这我就不清楚了,我只是看到里面的内容所反应的情况,表达的是我看到这个内容以后的想法。我确实有些激动了,说我我认,但我就是不理解没有能力还要可劲生,说社会风俗也好,说传统思想也好,但是我不觉得这就是对的

怎么说呢,我觉得大家观点不一样很正常,愿意去同情,也没错,我上面说喷我,我确实有点生气,谁还喜欢被骂怎么的?我是发表我的观念,我没说我的观念就必须是对的,我也没说同情和帮助他们的人,就是错的。我确实言语过激,你要是爱骂,骂着心里舒坦,你就骂吧,我不说这个事了。

总之,这个事提醒了自己,你可以选择生很多孩子,没有人反对,只要你有足够的条件,要负责。

这事就到这吧,评论我也在看,不多说了,也说不清楚。孩子确实无辜需要帮助,请各位有能力可以去帮助的人,就去捐赠吧。

大家评论的时候,都不要太激动,不要掐。

user avatar

中国的很多年轻人已经被三十年如一日的计生宣传搞坏了脑子。认为“人多是负担”,“生孩子多就受穷”,“人家生孩子多就抢占了社会资源”。完全没有认识的人的价值。把孩子当然废物来对待。所以这个九个孩子的母亲就很多人指责了。却没有想到,人不仅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九个孩子长大就是九个劳动力,九个纳税人,九个媳妇,九个妹子,九个劳动力,九个保姆,九个护士。不仅不是负担,将来还是稀缺的资源。活该你们打光棍啊!有人帮你抚养长大,不要你一分钱,你还诸多抱怨。

在欧洲,比如英国,生一个孩子都奖励几百块一个月,生九个不用干活了,光拿政府抚养费都够开销了。英国政府傻吗?英国政府一点也不傻!因为我计算过,英国政府给的政府抚养费,比起一个孩子长大之后的终身平均纳税额的1/10都没有啊!英国人口密度一点也不比中国低啊!中国呢?不但政府不给钱,反而要收你钱!是英国蠢还是中国蠢?

要多么愚蠢的社会才会把自己的后裔当成洪水猛兽来对待?

我们这个社会,大多数人缺乏最基本的 是非判断能力,缺乏最基本的世界观立场,大多数只能跟着宣传随波逐流。很容易被愚弄和操纵,混混僵僵的活着。反而是一些社会底层的人,没有学那么多垃圾思想,靠朴素价值观行事,行为多少还正常点。

我还忘记了讲养老问题。养老归根结底是年轻人养老人。中国现在生育率只有1.0x左右了,面临深度老龄化,就凭城市生一个两个的,未来谁来劳动养活老人?不还得靠多人的孩子的劳动力养活?现在大城市找个月嫂万把块,小县城找个中年保姆都得3000~4000块了,这老龄化才刚开始,未来谁照顾城里的老人?那些说风凉话的,不能动动脑筋想想?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