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字节HR「坑」过两次的来表达自己看法:其实字节HR写的,和你实际面的可能没关系。
疫情期间新加坡锁城了两个月,让我想回国,当时字节跳动招聘势头正猛,于是投了字节。来讲讲我的感受,本回答并无恶意,仅仅是基于事实谈谈个人见解,也希望如果字节跳动HR能看见,可以考虑下如何优化招聘流程。
我短时间内面过字节跳动两个岗位。两次给我的感觉是:字节跳动的招聘流程不规范,HR对公司业务的缺乏足够的理解。(校招不知道如何,至少社招给我感觉是这样)
我第一个次投的是岗位是风控数据挖掘工程师,base是深圳的。当我浏览字节跳动其他岗位时,发现有一个职位名称不同,但JD一模一样。头条的小伙伴说,这种事情在头条常有,懒得写JD,直接抄别的岗位。
当然,这只是一个并不影响面试的小插曲。不得不说,字节跳动真是求贤若渴,第二天一个北京的电话打过来约我面试(当时疑问:咦,怎么是北京的号码,可能是总部亲自出马吧),anyway, 给我安排了面试官,远程面试很快开始。
首先是技术面。面试方式是online coding,面试官出的问题很好,当然我也思维很清晰,顺利的做出了题目。面完技术了,到了我问面试官问题的环节,才发现,咦,对方是广告部门的,且岗位base在北京,而我投的是深圳风控部门。但技术面已经过了,此时按照流程,我马上就要第二面了,此时我和对方才发现,HR给我们撮合错了。anyway,我想着,广告部门也试试吧,反正技术相似,看看有没relocate的可能。 然后继续第二面,部门大佬说确实base在北京,很难给我安排去深圳,而我并不想离家太远。于是这次面试到此结束。
这一次面试我的印象:HR并没有尊重求职者意愿。我投了某个岗位,在HR看来,仅仅是我的简历进入了人才库,至于我和什么岗位匹配,他来看。但事实是HR对岗位的需求并不明确,导致面试官和候选人的时间都被浪费了
过了一个月,字节跳动的第二个HR来联系我了(不是之前那个HR了),让我面试深圳的一个「数据分析师」岗位,说在人才库看到我的简历,觉得我非常符合。此时我是有顾虑的,因为数据分析师这个岗位名称听起来不太像技术岗位,根据我在国内互联网有限的从业经验,这个应该是产品运营相关的岗位。 但我看他发给我的职位描述,要懂python,懂建模,感觉,也不算不技术吧,而且base深圳,离家近。那就试试呗。
好了,然后我再次面试字节跳动了。
一面开始第5分钟,我和面试官都觉得不对劲了。我介绍完自己,面试官说,你...是做技术的吧,我们这个数据分析师是产品岗。我们面试官面面相觑了一分钟后,我们知道,我们都被HR坑了,所以剩下的时间都是垃圾时间了,但可能他们有面试时间要求,或者仅仅是面试官怕尴尬,那就硬着头皮面吧。面试官就问了我一些如果xxx产品是你设计,你会如何设计xxx功能,如何分析数据之类的,基本属于闲聊了。问着问着,干脆聊起各自的职业经验了,人生经验,甚至疫情期间如何回国如何工作等等。然后闲扯了几分钟,他说:『你干了这么多年技术,让你从头开始做产品也不现实是吧,要不今天先到这里?』。这次面试到此结束。
这一次面试我的印象:HR对很多岗位做什么的可能都不了解。HR可能单单看到我简历有关键词「数据」,就给我简单的匹配了一个关键词类似的岗位,实际差得很远。
从张一鸣的话可以看到,JD是HR写的;从我面试字节的经验看,HR和部门老大之间并没有足够的沟通,并不清楚对方要求的人才。但HR天然的和业务不贴近,所以很经常出现HR写JD时会复制一些自己都不太明白的要求。所以我建议:
虽然HR要背一定的锅,但招聘流程的优化,需要各部门配合HR才行,仅仅问责HR是很难把招聘这件事做好的。
不知道提问题的是不是字节的人(毕竟内部讲话内容都发出来了),是不是想通过提问来寻找招聘流程优化的方法,但如果是,那么可以认真考虑下我写的,尤其是建议那节。虽然我写得不够客气(用你们内部话来讲,是「坦诚清晰」),但我这个人一直认为,直白叙述不遮遮掩掩,才能有效沟通并从中有所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