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娱乐业的蛋糕
娱乐业,一开始是销售娱乐产品,换取金钱的行业。
商业模式是,歌手出道,我们买歌手的专辑听歌,演员出演影视剧,我们买票在电影院看,获取娱乐。
这种直接销售的模式很古老,类似于以前天桥卖艺,戏园子看戏。
只是,技术的发展,把受众大大扩展,以前娱乐明星只能给戏园子买票的人表演。
后来有了体育馆,可以卖几千张票。而电影可以一块荧幕一场就是几百人,荧幕数量一算乘法就多了。
网络影视可以全球几亿终端一起播放。这样明星可以覆盖更多的人,获取更多的收入。
在录音带,光盘的时代,一个明星的专辑销售收入远远高于戏园子时代的明星。
广告业与娱乐业结合,是科技发展的结果。一个戏园子的观众数量太少,广告价值低。但是电影荧幕,电视,网络就多了。
在电视时代,观众就可以不为内容付费了。广告厂商付费,给观众提供内容,观众看广告就可以了。
电视缺乏直接收费的渠道,但是网络可以,所以网络把广告与内容一起收费。
你在爱奇艺看个独家电影要买票,看其他内容要打包买会员,这是内容收费,你在爱奇艺看广告,这是广告收费。
这些钱支持着平台的运行,支持着明星的天文数字片酬。
这是娱乐业的传统蛋糕。
二、宗教化的饭圈经济
当娱乐业发展到互联网时代,有了方便的支付途径以后,饭圈经济开始崛起。
其实,早在戏园子时代,已经有饭圈的雏形。我喜欢梅兰芳,你喜欢谭鑫培也是一种饭圈。
这种饭圈经济表现在票房上面。当时已经有原始的媒体炒作,舆论捧明星。红演员可以卖更贵的票,有更多的人看。
到了演唱会阶段,媒体已经非常发达,这个时候已经有宗教化的雏形。当年张国荣和谭咏麟的粉丝争夺,比今天的饭圈毫不逊色。当年冲突是肉体打击,不是虚拟网络的打击。
而宗教化可以带来新的收入模式,信仰收入。以前你得先有作品,卖掉作品提供娱乐才能赚钱。后来,广告厂商可以给你钱。
而宗教化完成以后,你可以以教主的身份挣信仰的钱。为什么有人会搞一个新创宗教?因为用信仰可以直接卖各种宗教产品。这是独家销售,利润率不用竞争。
饭圈经济,实际很类似于宗教。制造偶像崇拜,然后利用崇拜去收割,看偶像崇拜卖产品,做广告代言一本万利。
因为饭圈的偶像多,要崇拜的偶像比宗教多太多了。所以需要竞争,饭圈冲突,其实是网络版的宗教战争。
而组织这种战争,是可以卖军火赚钱的。这个钱甚至比卖产品,代言广告还多。
所以有人推波助澜。搞各自偶像投票支持,氪金追星。
最近几年,资本发现了这个金矿,所以饭圈经济崛起。选秀制造偶像,互联网炒作偶像崇拜,地下组织搞偶像的宗教战争,投票打榜。已经很成熟了。
而这次爱奇艺和蒙牛的事件,就是冰山一角。
被倒掉的牛奶,就是饭圈宗教战争的军火消费。
但是,这次被传播出来的视频,正好与国家反食品浪费的政策冲突,这才引发监管部门的关注。
三、监管的铁拳
爱奇艺和蒙牛倒牛奶事件的曝光,引发了全国的关注,也引发了对饭圈经济的关注。
从国家角度,放任饭圈经济,等于在部分人群中制造新宗教,新信仰,这是非常危险的。
饭圈完成的新教主。对饭圈内的人群有影响力。而且会随着信息茧房不断增强。
从商业角度,制造这种信仰可以获取无竞争的垄断利润,通常来说,粉丝对爱豆的贡献是价格不敏感的。你不能因为追这个爱豆太贵,去追一个便宜的。
而跳出商业角度,这种信仰分流控制是非常危险的。国家对宗教有管理部门,而把饭圈交给资本,资本为所欲为后,很容易产生高昂的社会治理成本。
这是资本涉足到社会管理的权力,所以最近几天,各个官方媒体都在疼批饭圈经济,这是铁拳监管的前奏。
饭圈经济的基础,是网络新媒体和各种互联网服务。如果要打击饭圈经济,只要给互联网企业断网一年就足以让任何互联网企业死亡。
所以,监管对于饭圈经济有绝对的话语权。只要重视是完全管得了的。
而饭圈粉丝对这次事件反应越强烈,资本制造野生宗教的负面效应就越明显。而监管层就会越坚决。
所以,未来一段时间饭圈经济会被规范和打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