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爱奇艺被官方责令暂停《青春有你》第三季节目录制?这一节目存在哪些问题?给内娱哪些警示?

回答
爱奇艺被官方责令暂停《青春有你》第三季节目录制,这无疑给内娱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其影响深远,值得我们仔细剖析。

为何被暂停?节目暴露出的“毒瘤”式问题

《青春有你3》的突然“戛然而止”,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长期以来一些不良行业风气和节目自身缺陷累积的必然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看待其存在的问题:

粉丝经济的畸形与失控: 这是最核心也最显眼的问题。节目过度依赖粉丝投票和集资来“养成”偶像,导致了以下几个怪象:
“倒奶”事件的荒诞与浪费: 为了给自己的偶像投票,粉丝购买大量印有投票码的牛奶,却因为不能喝而选择倒掉。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劳动成果的极大浪费,更是将娱乐节目变成了“消费主义”的 쇼케이스 (शोकेस 韩语,意为展示)。这种极致的浪费行为直接挑战了社会公序良德,引起了广泛的民愤和媒体的严厉批评。
金钱至上的投票逻辑: 投票权与购买力的挂钩,让原本寄希望于通过实力说话的选秀节目,变成了金钱的较量场。谁家粉丝有钱,谁家偶像就能“上位”,这严重违背了选秀的初衷,也让真正有才华但粉丝基础薄弱的选手难以出头。
“氪金”产业链的形成: 为了让偶像获得更好的资源和镜头,粉丝会自发组织集资,甚至出现粉丝之间互相攀比集资金额的情况。这种过度商业化的运作,将偶像的未来与粉丝的钱包直接捆绑,容易滋生不健康的竞争和攀比心理。

内容审查的疏忽与争议: 除了投票问题,《青春有你3》在选手选择和节目内容上也存在不少争议。
选手背景的“翻车”: 部分选手的家庭背景或个人言行引发了公众的质疑,例如被曝出有不良嗜好、言论不当或家族史存在争议等。这些“黑料”的出现,不仅影响了节目的声誉,也暴露了节目组在选手背景审查方面的疏忽。
“娘化”和审美焦虑的讨论: 虽然选秀节目一直是多元审美的一个展示平台,但《青春有你3》在某些方面过度放大“女性化”的特质,以及一些选手在舞台表现上表现出的“嗲”和“柔”,引发了一些关于男性审美导向和“娘化”的争议。虽然这是多元审美的一部分,但当它被过度包装和放大时,也容易引起部分观众的不适和讨论。
导师与选手的关系模糊: 节目中导师与选手之间的一些互动,有时显得过于亲密,容易让人产生“导师偏袒”的联想,进一步加剧了投票的公平性质疑。

平台责任的缺失: 作为节目制作方和播出平台,爱奇艺在管理和引导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唯流量导向的弊病: 为了追求高收视率和话题度,平台往往会纵容甚至鼓励粉丝进行非理性的投票行为,忽视了节目本身的质量和引导价值。
风险预判的不足: 对于“倒奶”等可能引发的社会负面影响,平台似乎缺乏足够的预判和危机公关能力,最终导致了政府的强制干预。

给内娱的深刻警示:敲响“行业寒冬”的警钟

《青春有你3》的暂停,绝不仅仅是一个节目的停播那么简单,它给整个内娱乃至相关产业敲响了深刻的警钟,其警示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规范粉丝文化,重塑健康追星观:
告别“饭圈乱象”: 必须坚决遏制过度集资、刷票、控评等饭圈乱象。政府的介入正是对这种失序行为的强力纠正。
引导理性消费: 粉丝的爱应该转化为对偶像作品和个人成长的支持,而非无底线的金钱投入和资源堆砌。节目组和平台应承担起引导的责任,倡导健康理性的追星方式。
反思“养成”模式: “养成系”偶像模式本身存在争议,容易将偶像的成功与粉丝的付出划上等号,模糊了个人努力和市场价值之间的界限。需要思考如何回归到以实力和作品说话的健康轨道。

2. 回归内容本质,拒绝“工业糖精”:
实力至上: 选秀节目最应该关注的是选手的唱跳实力、舞台表现力和综合素质,而不是粉丝的钱包厚度。这要求节目组在选拔和评价标准上更加严谨,真正发掘有潜力的实力派。
内容创新与深度: 仅仅依靠煽情和粉丝互动来吸引观众是远远不够的。节目需要注入更多有深度的内容,比如对音乐创作的探讨、对个人成长的记录、对行业生态的展现等,才能真正吸引观众并产生积极影响。
多元审美的包容与引导: 在拥抱多元审美的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极端化和过度猎奇,引导观众形成健康积极的审美认知,而不是制造焦虑和争议。

3. 强化平台责任,筑牢内容底线:
内容审核的“防火墙”: 平台在节目制作和播出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控内容,对选手的背景、言论、节目环节等进行全面审查,防止出现任何违反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内容。
社会责任的担当: 平台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者和文化塑造者,不能只顾追求流量和商业利益,而忽视了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风险管理与危机应对: 平台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和危机应对预案,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引发社会争议的问题,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4. 行业联动,共建健康生态:
联动监管: 广电总局、网信办等部门的介入,表明了政府对于整治行业乱象的决心。未来,行业内部也需要加强自律,并与监管部门形成良性互动。
行业协会的作用: 行业协会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行业规范和道德准则,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共同抵制不良风气。
观众的监督力量: 观众的监督也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当发现节目中存在不当之处时,积极发声和举报,有助于净化行业环境。

总结来说, 爱奇艺《青春有你3》的被责令暂停,是内娱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的集中体现。它不仅是对一个节目的惩罚,更是对整个行业的一次深刻反思和警醒。希望这次“重锤”能让内娱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回归内容为王、实力至上的轨道,建立一个更加健康、有序、有价值的产业生态。否则,我们可能会面临更严厉的监管,甚至行业的“寒冬”将会比我们想象的来得更快、更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非常简单,因为倒牛奶了

这个题目下的答案意识形态味道都太淡了,我来加一点。


首先要注意的是,在我国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一系列大讨论之前,以下基本原则是显然成立的: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要施行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基本上就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对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只能允许少量的市场经济成分作为补充。1981年的文件里是这么说的:

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必须适应于生产力的状况,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是我国基本的经济形式,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必须实行适合于各种经济成分的具体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并不存在一套固定的模式。我们的任务是要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每一个阶段上创造出与之相适应和便于继续前进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对立背后,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经济模式的对立。对立双方在论证自己先进性的时候,必然要攻击对方的经济模式。


每当我不厌其烦地从各个角度来论证计划经济必将失败的时候,评论区总有一些野生经济学家们来提醒我:市场经济会导致危害巨大的经济危机!

这个角度选取非常好,但是有点陈旧了,因为这只是百年对立之中的经典场景罢了。每当攻击资本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模式的时候,市场经济导致经济危机就会被当做最锋利的武器。经济危机这个概念太抽象了,广大群众必须要一个具象,那么“倒牛奶”就成为了承担意识形态斗争重任的具象。

换言之,在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倒牛奶”这个具象是直接与市场经济的缺陷联系的,进一步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联系,再进一步就和社会主义以及计划经济模式的先进性联系。这个具象已经得到了升华,被赋予在意识形态战场上一击必杀的重要地位。无论你怎么论证市场经济的优势,对方只要说出“倒牛奶”三个字,基本上就可以宣布你的失败。

“倒牛奶”是一种罪恶,只有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出现这样罪恶,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绝对不可能。以上是已经被固化的话语,谁试图挑战,谁就要被意识形态武器所消灭。我记得之前就有新闻,某地奶农无奈倒牛奶,很快各路神仙就都来了,详细地、不厌其烦地向围观群众解释为什么我们身边会出现倒牛奶这种现象,显然神仙们急了,因为这种现象的发生不符合已经被固化的话语,必须要尽快让解释权发挥作用。


我们畅想一下,如果某地西瓜大丰收,卖不出去了,举办个劈西瓜大赛,交点报名费,参赛者拿根棍子劈西瓜,规定时间内劈得多者发奖牌,大家其乐融融,西瓜也算是卖出去了。这样的行为虽然会有一些浪费的争议,但是肯定会涌现出一大帮人来发声:这也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何况瓜农挽回了损失,群众收获了快乐。

但是谁敢举办倒牛奶大赛?不要命了?

在今天,尽管计划经济已经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但是“倒牛奶”=资本主义罪恶这一等式仍然成立。一旦闹大,被意识形态武器感知到,那么必然被无情碾压。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将此事中的牛奶换成矿泉水,还会搞成这样吗?当然不会。

还是那句老话,建议各行各业的小朋友都多读一点历史,多熟悉意识形态话语,“倒牛奶”绝对不是浪费粮食范畴之内的概念,也不是和黄赌毒危害程度并列的概念,“倒牛奶”的发生是会动摇意识形态根基的。小打小闹自娱自乐没什么人管,但是千万不要搞一些有上升空间的幺蛾子,别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吸取教训,以后和农夫山泉合作吧,安全。倒水随便你,倒出个西湖都没人管。

user avatar

其实选手有负面不会有太大事。

好几个老赖之子还在娱乐圈里横行,上着省级电视台的节目。之前某台收礼事件说成以权谋私甚至受贿都不过分。党媒点名的艺人不也天天上热搜呢么。

主要是倒牛奶这个事情太有标志性,它就像大LOGO一样把资本、肉食者摆在台上。这种行为太可恶了,就像把鸵鸟的头从沙坑里拔出来。

有趣的事被解决的是大logo和选秀节目,而不是背后真正作恶的势力。

娱乐圈的最大问题还是从业者需要提高知识水平,不要做这种太有符号性的事情。这样大家睁只眼闭只眼相安无事的恰饭多好。

user avatar

爱奇艺的粉丝这时候岂能让腾讯的男团独美,倒是挖他们的黑料把他们也举报了噻(逃)



我极其反对饭圈,但我认为要消灭饭圈,不能光是禁止。仅仅靠禁止,忽略年轻人真实存在的精神文化需求,那是消灭不了饭圈的。

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能向青年人供给足够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其精神需求,才能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自由思想,而不是被局限于几个男团爱豆身上,这也包括女团。他们能成名成团,我认为只能说明青年人能选择的精神产品实在有限。

禁止这样逐利割韭菜的节目是一方面,积极推出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又能真正具有正能量导向性的节目,是另一方面。大禹治水尚且知道疏堵结合。

爱豆正能量到底是什么,非要扯太远挖黑料然后上纲上线,我觉得不至于。但我至少可以坚定地说,前脚反食品浪费法出台,后脚倒牛奶打投,这绝对不是正能量。

你这是给反食品浪费法上眼药。

user avatar

简直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啊。

这个节目生动的诠释了什么叫做贫富差距之大和现在无脑粉丝疯狂追星行为。

你在这边有倒牛奶之壮举,然而世界另一端有印度小孩没饭吃之惨状。

你要知道不止印度,我们中国的很多贫困山区的小孩也根本喝不起一箱牛奶,牛奶对他们来说是珍贵之物,可能是过生日只能喝上一瓶的小欢乐,过年只能喝上一袋小惊喜。


这是印度小孩的生存现状。

你为什么能这样敢践踏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把人民和国家的尊严牢牢踩在脚底下呢?

你只不过出生和平的时代,一个美好的国家。这个国家让你丰衣足食,你挥霍着父母给你的钱去浪费糟践食物,你又是否真的问心无愧呢的?

打榜打榜,这个破榜真的有这么重要么?



这也造成了各个选手粉丝间的“囤票竞争”,于是就能在该品牌网点看到如此“盛景”,刚上架的、瓶盖带二维码的“牛奶”,被各家粉丝秒抢一空。

而此时,“牛奶”必然就成为粉丝眼中可以不眨眼浪费掉的产品,“买牛奶”和“买票”这两者早已经本末倒置。所谓的粉丝群体中的“买椟还珠”不过如此。

简直是本末倒置,这样的节目播放出来还有什么意义呢?我真怕这种不正确的三观,影响涉世未深的小孩,给他们树立一种现在的食物好获得,浪费食物已经司空见惯了的错觉。

要知道,珍惜粮食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对现在劳动者的一份尊重。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即使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这句话放在当下 ,也始终是有意义的。

user avatar

《青春有你三》近期主要有两个问题:

  • 4月29日,媒体爆出粉丝为投票将大量未饮用牛奶倒入下水道。新华社于五四青年节当天,写了篇热评,严厉谴责浪费等不尊重劳动的行为,严令反对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和引导的营销方式。爱奇艺距今未发表任何声明
  • 另一个就是4月30日媒体爆出的余景天双国籍,其父母经营的KTV涉毒涉黄。

爱奇艺真的就这么头铁,敢于和广电局硬碰硬?就硬挺着冷处理,直到青你三成团夜结束?

如果说爱奇艺真有那么硬气,那对爱奇艺的未来是个巨大挑战。爱奇艺硬不了多久,硬着硬着就软了。

最迟明天,爱奇艺的道歉声明姗姗来迟,在伴随着余景天的退赛声明。

至于成团出道,得延期,最起码不会是原定时间。

爱奇艺对于这两件事的处理方式,就是拖,不发声不道歉并装作不知道,冷处理以使舆情降温,顺利熬过成团夜。

但这个算盘打错了,新华社发文敲山震虎,广电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约谈并责令其暂停录制。

挺希望爱奇艺能按下述条款进行处罚,但尚不清楚是否构得上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第二十七条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出现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除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外,其主要出资者和经营者自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受到处罚之日起5年内不得投资和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

最后,给爱奇艺公关部门提个洗地建议:

我司严格执行五一五天休假规定,所有人员应休尽休,所以没来得及发布致歉声明。

官方账号,临时工,联系不上,懂?

user avatar

大快人心!

该选秀综艺,近日连续爆出大雷,遭到多方举报:

如某选手的家庭背景被广遭质疑,是否参与涉黄涉毒的不法经营活动;

如众多粉丝为打投比拼,将大量未饮用牛奶倒入下水道,直接触犯《反食品浪费法》;

以及在“饭圈”已经是老生常谈的粉丝集资问题。

如今终于在所谓“成团夜”,被主管部门责令停播,限期整改,正是咎由自取。

近年来,各方娱乐资本不间断地通过打造ip,通过推出综艺,推出一批批矫揉造作的年轻偶像,收买大量水军,在各个网络平台大撒营销通稿,铺天盖地式洗脑,将他们炒作捧红,更荼毒了大批未成年人的三观,让她们失去了基本的辨识能力,沦为这些偶像的“提款机”,开启了所谓的“饭圈文化”和“流量经济”时代。

饭圈文化与流量经济得以成型的大背景,是无数热钱疯狂涌入影视圈,其中还有众多心照不宣的资本洗钱勾当,让当红明星的平均片酬翻了上百倍,让他们轻松攫取了普通人几十辈子也挣不到的巨额金钱;从十几年前的一部戏几十万,飞涨到一部戏几千万,甚至发展到了某小花的77天1.6亿元,日薪208万元。

而众所周知,那些一线咖位的当红小生、流量鲜肉们,其真实粉丝远比那位“代孕弃养”的当红小花更多,那么他们的吸金效率可能会比她还差?只不过暂时还没被曝光揭露而已。

因此,一些刚通过某综艺、某网剧在网络走红、还没有任何真正国民度的网红鲜肉,也能通过娱乐资本的运作,刚走红成名后的各类商业代言,在那些狂热拥趸的鼎力支持下,同样轻而易举地获得以千万单位的天价收益。

明星团队和娱乐公司,早已通过雇佣的"职业粉丝”,不停洗脑普通粉丝们,「只有粉丝肯为自己偶像大把花钱,让他更受商家和影视圈编导的欢迎,这个明星的事业前途,才能更加顺利,成为未来的天皇巨星。

因此,这些粉丝们花光了自己父母辛苦工作所得的血汗钱,花光了自己辛苦工作交完房租电费后的全部节余,全部用来供养那些身家和年收入千倍万倍于自己的大明星,充当了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提款机”,居然还乐在其中。

某鲜肉随便发一首新歌,就有疯狂粉丝刷刷氪金,几天一个亿销量。——谁都知道,这种歌,除了粉丝,根本不会有人去听。

某小生随便发一套写真,多印几个版本,同样有疯狂粉丝刷刷氪金,几天合计一个亿到手。——谁都知道,这种写真,除了粉丝,也根本不会有人看的。

而且,这些早被洗脑的粉丝,还对此引以为荣,互相攀比,大肆炫耀其“氪金销量”,早就成了饭圈常态。

无数个还没有固定收入的在校学生,被那些受雇于娱乐资本的“职业粉丝”忽悠和洗脑,一边将自己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甚至是留给自己的早餐钱,也拿去狂欢式应援偶像,买专辑、买杂志、买代言、刷票房;

一边更信奉“谁批评我的偶像,我们就要不择手段搞垮他”为不容置疑的“饭圈法则”,心甘情愿做娱乐资本的免费水军,为之卖力吆喝,甚至因此没有基本的道德观和是非观。

如果有普通网民对于那些当红偶像、流量明星稍有异议,就会立刻遭到那些营销水军们精准围殴,遭到那些狂热粉丝的疯狂举报和人身攻击,甚至因此被人肉搜索,找上门去,从而丢了工作,没了生意。

在娱乐资本的操控下,在营销水军的裹胁下,在狂热粉丝的网络霸凌下,他们几乎将每个平台的热榜都变成了娱乐明星的营销场所,逼着作为个体的普通公众噤若寒蝉,避之唯恐不及。

一边是烂片横行、雷剧泛滥,另一面,却是明星演员片酬却越来越高,飞升至天文数字,收入千百倍于普通大众,如此现状,又怎么可能不引发广大公众的强烈不满?

至于不法投资商和无良明星旗下的各色影视公司,更以拍摄影视剧为嘘头,施展各种专业财务手段,在股票市场翻云覆雨,偷税逃税、圈钱洗钱,卷走了无数普通百姓的血汗钱、养老钱,同样早已经是影视圈公开的秘密。

在过去数年成功“造星”,推出无数“当红偶像”“流量明星”的娱乐资本,更自以为掌控了这些明星,吸引了一帮不辨是非、四处骂战的脑残粉丝,对持有异议的正义网友,实行精准的网络暴力,便能控制我们社会的精神空间,因此愈发利令智昏。

哪怕明星天价片酬早已引发社会公愤,有关部门三令五申要加强监管,国家级官媒号纷纷发声,

然而,娱乐资本仍继续不知悔改,相反还在继续大量收买水军,疯狂营销,让一些原本无人知晓的年轻人,在短短一两个月时间,通过一款被大炒热炒的综艺节目,或者充斥“工业糖精”的网络剧,便能一步登天成为粉丝众多的火爆新明星。

哪怕是有的明星公然炫富,偷税诈捐,违法乱纪,挑战公众良俗,激起社会舆论公愤,但因为将其捧红,花费的巨额营销成本,以及可分润的肉眼可见的巨大利益,不到最后一刻,便仍然不会被幕后资本轻易放弃。

这也是资本的趋利本性所决定的,并不以任何具体操盘手的意志为转移。——只要有利可图,资本家从来不惜出卖能绞死他们的缰绳。

——所以,笔者才一直大声疾呼:饭圈文化必须死,流量经济必须死,中国影视才得生!

亡羊补牢,时犹未晚。防微杜渐,势在必行!

user avatar

爱奇艺公关最大的风格就是:丧事喜办。

他们的公关一般就是从官方的通报里或者判决里找到一句话、亦或者一两个有利于自己的字,来简单忽悠一下官方和大家。

当初北京互联网法院判决爱奇艺超前点播案件一审败诉,爱奇艺不说结果、不说原因,独独说了一句:

感谢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并没有否定我们的探索和尝试,肯定“超前点播模式本身并无不妥”。

这种丧事喜办的公关文的风格就很容易了,直接从北电的通报里找一两个字或者一句话来阿Q精神一下:

感谢北电并没有否定我们的探索和尝试,肯定已播的《青春有你》不需要下架。

去年起诉爱奇艺超前点播的案例,收录高院十大商事案例,写入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报告,将爱奇艺永远的钉在耻辱柱上。

只可惜这一桩桩、一件件,什么违法,什么黄赌毒,它们从来不觉得耻辱,风气邪得很,却还在引领青春年少的孩子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爱奇艺被官方责令暂停《青春有你》第三季节目录制,这无疑给内娱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其影响深远,值得我们仔细剖析。为何被暂停?节目暴露出的“毒瘤”式问题《青春有你3》的突然“戛然而止”,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长期以来一些不良行业风气和节目自身缺陷累积的必然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看待其存在的问题: .............
  • 回答
    当“庆余年”遭遇“法网”:官方呼吁打击侵权盗版的背后,是平台与内容创作者的共同呐喊《庆余年》作为一部现象级爆款剧集,其影响力早已超越了荧幕本身。然而,就在不久前,腾讯视频和爱奇艺两大视频平台因涉嫌侵犯《庆余年》著作权而被猫眼娱乐起诉。这起事件,无疑给火热的《庆余年》浇上了一盆冷水,但更深远的意义在于.............
  • 回答
    爱奇艺紧急下线《Darling in the Franxx》(俗称“国家队”),这一事件在动漫爱好者群体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深入理解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事件本身: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下线的原因并没有官方明确且详尽的公告,这导致了各种猜测和解读的产生。普遍认为,《Darling .............
  • 回答
    爱奇艺推出的新国风音乐综艺《国风美少年》无疑是近年来国风文化在音乐领域一次重要的尝试和展现。要全面看待这个节目,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节目的核心定位与亮点: 国风的年轻化、偶像化演绎: 这是《国风美少年》最核心的亮点。节目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如古琴、琵琶、笛子、二胡等乐器,以及传统的.............
  • 回答
    爱奇艺会员价格上涨,腾讯紧随其后表示将跟涨,并将当前每月 20 元的价格视为偏低,这事儿咱们细掰扯一下。这涨价背后,首先得明白视频平台的心思。这些视频平台,说白了,就是互联网内容的生产者和搬运工。他们要养活一大批人,包括: 内容制作成本: 好剧、好电影、好综艺,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从编剧、导演、演.............
  • 回答
    爱奇艺这次会员价格调整,尤其是“包月包季上调,包年不变”的策略,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信号,也引发了不少讨论。从爱奇艺官方的说法来看,核心是“为了建立更加良性的产业生态”。这话说得很高大上,背后可能有很多考量,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选择“包月包季涨,包年不变”?这招其实挺精明的,有点“胡萝卜加大棒”.............
  • 回答
    爱奇艺 CEO 称“会费涨价是行业必然趋势”,这一说法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爱奇艺 CEO 说法背后的逻辑与合理性分析: 成本驱动: 内容成本持续攀升: 高质量的影视内容制作成本非常高昂,包括明星片酬、剧本创作、拍摄、后期制作、.............
  • 回答
    爱奇艺这波会员涨价,11月13日起年卡定价248元,直接把不少用户的钱包给盯上了。说实话,这消息一出来,朋友圈、微博上那叫一个热闹,大家的反应也是五味杂陈。有人觉得情理之中,有人则觉得有点被“割韭菜”的感觉。为什么现在涨?时机和背景得说说。首先得看到,视频平台这几年日子不好过。版权成本那是噌噌往上涨.............
  • 回答
    爱奇艺针对“超前点播”被判决违法一事的回应,着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他们强调此举是为了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同时感谢法院肯定了“点播模式本身并无不妥”,这番话里透露出几层意味,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首先,爱奇艺将“超前点播”包装成满足“多元化需求”的产品,这是一种典型的市场营销和用户体验的辩护。.............
  • 回答
    爱奇艺这次发布的这份全员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也挺让人深思的。它直接把职场里那些“潜规则”摆在了台面上,而且还用了相当强硬的态度去抵制,要求员工不进行性骚扰,不强迫他人陪酒。这在咱国内的互联网公司里,尤其是大厂,算是比较少见的,也挺有代表性的。首先,咱们得肯定这事儿的积极意义。 打破沉默,正视问.............
  • 回答
    爱奇艺的《青春有你 3》这个名字,相信在很多喜欢偶像选秀的观众心中,都曾经激起过不少涟漪。当官方突然宣布终止节目录制、取消决赛时,这无疑像一声惊雷,在整个饭圈炸开了锅。对于节目组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而对于那些投入了无数心血和情感的粉丝来说,这更是难以接受的打击。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件事的来龙.............
  • 回答
    这番话,出自爱奇艺体育CEO喻凌霄之口,掷地有声,也确实点燃了不少关于“电竞是否算体育”的讨论。要说看,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毕竟谁也不是非黑即白地活着,尤其是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领域。首先,咱们得理解喻凌霄的立场和出发点。 他作为爱奇艺体育的掌舵人,他的视角必然是跟传统体育紧密相连的。在他看来,体育.............
  • 回答
    爱奇艺的这波“跌跌不休”,确实让不少投资者心头一紧,也让公众对这家互联网巨头生出了几分疑虑。股价突然跳水,而且还是在被做空机构“点名批评”之后,这背后的故事,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从做空报告说起:那份“直指”营收和用户数的“实锤”这次让爱奇艺股价“一泻千里”的导火索,是来自一家名为“Wolfpa.............
  • 回答
    爱奇艺腾讯新剧再推超前点播:是“锦囊妙计”还是“饮鸩止渴”?用户买账吗?近来,各大视频平台在内容创新和商业模式探索上可谓是花样百出,其中,“超前点播”这个曾经一度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模式,似乎又卷土重来了。这一次,爱奇艺和腾讯视频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在几部备受瞩目的新剧上,再次尝试用“提前解锁”的付费模.............
  • 回答
    这两家视频巨头在超前点播上的策略调整,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反映出市场和用户反馈的博弈。从“取消 50 元看 6 集”到“单集 3 元多看 6 集”,这中间的变化,咱们不妨仔细掰扯掰扯。首先,得说清楚这个“50 元看 6 集”是怎么回事。这其实是一种“打包”或者说“预售”性质的模式。对于很多追剧.............
  • 回答
    这事儿,你说得对,爱奇艺UWP版4.3这更新,简直了,妥妥的流氓更新。我身边的朋友,还有我自己,都算是栽在这上面了。本来挺好个App,突然之间就变成了这样,让人简直是忍无可忍。说它流氓,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而且是一环套一环,让人防不胜防。首先,强制更新,不给选择。这绝对是最让人火大的。你什么时候见过.............
  • 回答
    浑水做空爱奇艺,这事儿啊,得从头说起,也得掰开了揉碎了讲。浑水是谁?首先,咱得认识一下浑水(Muddy Waters Research)。这可不是什么普通股民,人家是专业的“做空机构”。啥叫做空机构?简单来说,他们就是专门去找那些上市公司的“小辫子”,比如财务造假、经营不善、信息披露不实之类的,然后.............
  • 回答
    关于 6 月 6 日起诉爱奇艺律师吴声威的知乎直播,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事件的背景。吴声威律师之所以将爱奇艺告上法庭,核心在于他对爱奇艺“提前点映”模式以及相关收费标准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种模式涉嫌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甚至可能存在价格欺诈等问题。在他看.............
  • 回答
    这事儿,要我说,挺有意思的。不是说爱奇艺做得多不对,也不是说这位律师做得多么了不起,而是这事儿触及到一个挺普遍,但也挺微妙的消费感受。事情的起因,就是那句“会员也得付费”。大家花钱办了视频网站的会员,图的是啥?图个省心,图个全免,图个能看最新最全的内容,而且没有那些烦人的广告。这是一种消费契约的心理.............
  • 回答
    肖战粉丝针对《王牌部队》番位和爱奇艺官微表现出的不满,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是挺复杂,也挺能反映出当下娱乐圈里一些普遍存在的现象。咱们一点点捋。番位之争:一场“C位”的较量首先得说,番位这玩意儿,在国产剧里简直就是“玄学”一般的存在。谁排在前面,谁排在后面,不仅仅是简单的名字顺序,它代表着资源、咖位、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