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爱奇艺亏损70亿,现在有1亿的付费用户,要想实现收支平衡摊到每个付费会员至少要多赚70元。
这个涨价幅度太低了。
下一步,是不是要推出5年/10年/终身VIP会员?
然后,高管离职,割最后一波韭菜。
爱奇异撑不过一年了,准备卷钱跑路了。想做2021年的最后一波韭菜就赶紧续费。哇哈哈哈
谢谢大家的邀请。
价格调整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一种市场现象,就调整包月包季的价格的行为本身,在法律的角度来说肯定是合法合理的。
但是对于在此前已经选择连续包月和包季价格的会员用户而言,这一小撮群体的续费价格是否继续享受之前的低价,还是要接受最新的包月包季价格,需要查看爱奇艺的续费协议,不排除存在损害这一小撮群体的续费权益。
对我而言,肯定是没有再续费了,在当年和爱奇艺打官司的时候就没再续费了。
不是因为价格问题,我虽然不是什么土豪,但是我还不差这点钱,我更不是那种没有付费意识的人,我愿意支持创作者、支持作品。
但是我不能明知爱奇艺是一家不重视用户隐私的人,我还仍然把我的个人信息给这样一家公司。
毕竟当年,它拿着我的观影记录来和我打官司,这种行径,且不谈格局,对我是莫大的伤害,对此,维权尚未停止。
更加良性的产业生态是指没有爱奇艺的产业生态吗?
其实视频平台,包括后面的母公司应该仔细想想,为什么内容不行,而不是泽鱼而竭。
就我个人感觉。现在无论是剧还是综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演艺人员一个个都太丑了。个人一直觉得内容是其次,就算拉胯点。但是演员们就应该是帅哥美女赏心悦目,最起码可以饱眼福。这也应该是做公众传播的基本原则。
从改开之后80年代到现在,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演员越来越丑,一代不如一代。这个原因可能有两方面构成。
从内容制造者,也就是文艺工作者方面来说,当年的演艺圈,对个人私德要求不高,像结几次婚,劈腿,演员演员搞在一起,演员导演搞在一起,都是很正常的。也就是说当年都是见过世面的主。玩的多,就可以建立一个正确的审美。而不是什么样的货色,都是男神女神。
从内容采购方来说。平台做为最大的投资和采购方,而这些平台都是脱胎与互联网公司。而这就直接导致了,这些平台的从业人员虽然教育水平很高,但是审美可能还不如煤老板。毕竟人家是ISO、天上人间、海天盛筵一路玩过来的。比起象牙塔里苦苦求学,尤其是理工类那种和尚庙里出来的,玩过的美女比你见过的还多。
我个人是建议。从政府到主管部门包括公众,对演艺圈的从业人员,道德要求可以低一点。结婚、离婚、出轨、劈腿、打友谊X,这种两性问题就不要太计较了。否则国内娱乐圈只会越来越丑,因为大家都是老实人,女的都没见过几个。
然后就是平台用人方面,业务能力是一方面,但是个人阅历也是重要的。如果想内部挖潜,应该多组织公司员工,从澳门开始,到东南亚,日本,然后再去欧洲一些国家转一转,开拓下视野,打开格局。一个娱乐公司的老板,如果不是阅尽千帆,身边花团锦簇,夜夜笙歌。连自己都不会娱乐,还搞啥娱乐。
煤老板房地产老板时代留下的遗产已经不多了,内娱的颜值巅峰们,都一个个成妇女了。再不抓紧,内娱真的要完。
我虽然有爱奇艺会员,但是随用随开。
没有那种,我非得占便宜开个一年的说法。
爱奇艺这波叫什么?
想用上调包月包季的价格去诱导人们开包年会员吗?
这种想法个人认为是错误的
无论是短期锁定目标用户,还是短期提高会员收入,都不能解决爱奇艺当下的困境。
爱奇艺当下遇到了什么问题?
融资不够烧,会员收入不够,广告收入停滞。
虽然背靠百度,但百度现在也没有太多的力量去供给爱奇艺继续烧钱攻城略地。
会员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远不够经营所需。
广告收入,几大长视频平台都出现了广告收入停滞或减少的情况,这作为视频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这种情况只能说是雪上加霜。
所以爱奇艺在前不久进行了规模不小的裁员
现在提高会员费用,其心可知。
是为了建立良性的业态么?
还得在冬天来临之前,圈一笔过冬钱呢?
这就不好说了2333
“更加良性的产业生态”是说Netflix要入华了吗?
以腾讯爱奇艺为代表的长视频平台,和B站,西瓜视频,抖快最大的不同就是,后者是以用户创作为主,也就是说大量内容都是属于UGC或PUGC,这些内容虽然也需要根据播放量给创作者激励,但是这都是小钱,比如B站的创作者,如果原创内容质量好的话,每一万播放大概能拿到几块钱,就算签了独家,这个钱最多也就翻几倍,那跟很多热播影视剧的版权费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
还记得当年徐峥的电影囧妈,卖给了西瓜视频,卖了多少钱吗?
一部电影就卖了六亿多!
后来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字节才觉得,西瓜视频去跟腾讯爱奇艺这些长视频网站去争夺市场的话,面对的花销将会是无比巨大的,而如果把这笔钱用来挖B站的优秀创作者,就算挖当年的顶流巫师财经,也就是千万级别的,一部囧妈的版权费就能挖不少创作者了。
由此就可以看出来,长视频网站的内容以版权内容为主,这些都是要花费巨资去购买的。
而这个巨额购买成本又是谁造成的呢?
可以说就是这些长视频网站自己一手造成的。
当年先后在音乐平台和长视频平台都刮起了版权的风暴,这并不是因为互联网吃了这么多年免费的内容,忽然就良心发现,想要为版权付费了。
而是互联网巨头们发现这一领域有太多平台参与竞争了,打败同行的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自己一个人把版权都买走,然后让同行的平台上没内容可供用户听和看,这样自己就可以坐享垄断之利了。
所以当年在这种风气的驱使下,各种影视剧的版权被炒到了天价,就再也下不来了。
现在虽然长视频平台的格局已定,但是相关利益方原因,很多上游的影视剧制作公司本身就是这些平台持股的,平台在采买上也不愿意大幅压价,于是就共同造成了今天这个局面。
所以这种亏损的原因完全是可以通过自身调整来解决的,但是这些平台想到的却仍然是通过涨价让用户买单。
这一点其实腾讯做的还稍微好一点,决定放开为单个剧集买单的功能,这样冲着某个剧去的人就不必为了看剧而专门开会员了,而且这样也能更直接地通过付费数据来评价这部剧集的质量。
走到今天这个局面,就别指望国内会有奈飞一样的平台了。
先说结论,从长视频平台发展的周期起来,长视频平台的涨价可能刚刚开了一个头。
对比海外成熟的长视频平台奈飞,在搭建了完善的内容库之后,提升会员费带来的ARPPU值提升是奈飞收入增长的重要驱动。
爱奇艺第一大收入来源是会员付费。今年Q3,爱奇艺会员收入同比增长 7.9%至 42.9 亿元,整体符合市场预期。但是,问题在于,爱奇艺付费收入在20Q1就达到46.34亿,超过21Q3的会员收入。
会员付费收入取决于付费会员数量和会员费价格,但前者的增长显然已经进入瓶颈,Q3财报显示,爱奇艺季度末会员环比/同比缺分别下降 2.4%/1.1%。所以,未来,要提升会员付费收入,爱奇艺的唯一选择就是探索多元化收入和提价,来尝试提升会员ARPPU值。
最简单的账就是,在目前 1 亿+会员基础上,月ARPPU 值每提升 1 元,将为公司带来 12 亿+水平的收入和现金流。
在多元化会员收入上,爱奇艺曾经推出了超前点播,无奈中道夭折。
在提价这条路上,爱奇艺的步子也越来越大。2020年11月13日,爱奇艺会员宣布9年来首次涨价,各阶梯涨幅25%;时隔一年多,爱奇艺会员又再一次提价,涨价幅度在8%-20%不等。
从短期看,涨价的直接原因是为了减亏和缓解紧张的现金流。
首先看亏损,2021Q3爱奇艺实现营业收入75.89亿元,归母净亏损17.3亿元,相较于2020年同期的净亏损12亿同比扩大44%。
然后看现金流,根据Q3财报,爱奇艺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110亿元,11月30日又偿还一笔7.5亿美元可转债。这意味着爱奇艺到年底账上可能只剩下50亿人民币的现金。
这种情况下,不难理解爱奇艺最近的动作。无论是裁员还是会员涨价,爱奇艺要做的事无非就是减亏+提升现金流。
不过,用户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爱奇艺的提价?核心还是在于爱奇艺的内容有多大的吸引力。目前,爱奇艺已经搭建了超过70个原创内容工作室,专注多元化题材的内容布局。爱奇艺已经很努力了,但龚宇也说过,好内容还是缺。
一个良好的商业飞轮是这样的,好内容——会员收入增长——好内容——收入增长——好内容,这样无限循环下去。
尽管之前爱奇艺将收入的70%的收入到内容上去,但其中有多少是流向了明星和导演的天价片酬?良好的工业化内容生产流程和内容生态仍然没有完全形成,所以这个轮子转起来多少有些沉重。
所以爱奇艺每次涨价也涨得哀声载道的。
一边是天价片酬,日薪208万。
一边是包月19元,涨了两轮看广告。
爱奇艺选择了后者。
要我的钱给你那些流量续命?
可以啊!
等你倒闭,我烧给你!
优腾爱三家我都有,爱奇艺的客户端是这里面最烂的一个,奇怪的东西巨多,开了会员广告也很离奇,使用体验都比不上芒果tv。
坚决拒绝,我的心里只有白嫖。
我在互联网公司工作过一阵,所以对这帮人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国内互联网行业,大量的高层,很多都是名校毕业,有着高学历,但是审美极低的一群人。他们有的在10年左右的智能手机高速发展的时候做过一些项目,有的可能数据还不错,就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了,可以把一整套思维带到任何行业,而实际上来到大文娱(包括电影电视剧动画漫画游戏)却在做另一件事,就是造孽。(此处响起沈腾经典台词“造孽啊”)
这些平台高管,咱先不算那些影视剧的回扣,光是每年高额的薪水,怎么都有几十万上百万了吧。对他们而言,亏再多的钱也是公司的钱,是股市的钱,反正不是自己腰包里的。我找流量明星来演个项目,说不定可以潜规则一下男演员女演员,公司的钱越来越少了,怎么办,涨价啊!你每月赚3000块,但是看我一个这么丰富内容的视频网站才花19块怎么可以呢,必须涨价!
可他们真的很聪明么,我非常怀疑,因为他们的逻辑里无非就是一条,垄断。自己买文学ip,甚至收购文学网站,自己签明星,自己搞选秀节目培养流量明星,自己开发剧,在自己的平台播出,整个一条龙服务,所以在这个环节里,一个项目,剧本好不好,故事好不好真的无所谓了,反正我垄断上中下游,虽然现在亏钱,但是未来这个地盘一定就是我的,真的可悲。
然后让整个影视圈,导演,编剧,流量明星,成为他们的打工仔,我不否认,一部分演员和导演赚了不少钱这几年,可是霍霍了整个行业。
这几年,有多少的电视剧项目,什么都没有,光有个ip,然后约好几个流量演员参演,就可以和平台签销售协议了。所以你想想,剧本都没有,也没有拍,就已经可以卖出去了,这个剧怎么可能能好。几年前我就参与过一个项目,后来退出了。就是,光有ip,就可以去平台那里申请几千万的开发资金了,平台的资金就是这么花出去的,根本不需要剧本,拍成屎一样也无所谓!
而平台出去的钱,最后还是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现在行业的困局,我觉得从创作者上讲,真的需要改变了,我真希望国家限制下ip改编,鼓励鼓励原创,让更多原创的编剧有机会, 现在真的是,完全就是ip的打工仔,那自然对项目没有话语权了,再理想,再有才华来到这个行业,摆烂只是时间问题。
其实爱奇艺的心思不难猜,无非是觉得自己已经有了一堆支持者,玩饭圈经济那套哭哭穷,自然有粉丝上来送钱。
但是他们似乎忘记了一点:
你tm哪来的粉丝?
隔壁的网飞有粉丝,是因为网飞拍的剧确实好到没边,不选网飞就没得看,
邻家的蒸汽有粉丝,是因为这软件确实好用,一键下载上传存档还经常打折,不满意能吐槽能退款确实是消费者的待遇,
同一生态位的b站曾经有粉丝,是因为别的地方看不到的这里能看,等这也看不到那也看不到的时候大会员也得降价。
问题来了,爱奇艺凭什么觉得自己有粉丝呢?
是你这有原创内容啊,还是软件贼好用啊,还是别家看不到你这尽管上传啊?
您配吗?
没意义了,前两天关于他们亏损的新闻大家还都记着呢。
做到今天这个样子,可以说完全是他们自己作死:不是不聪明,而是太聪明了。
从观众这一边,它们喜欢明星和有组织的粉丝能带来的大收益,见效快——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
我们普通人看个剧要先看预告,再看是否合心意,看上两集不喜欢了直接关掉,周边几乎都不会碰。
粉丝呢,是只要是偶像的剧肯定会看,还会免费帮着控评宣传,忠心度max。
于是他们就一门心思搞饭圈——不用质疑,现在的饭圈就是爱优腾三家搞起来的。
然后呢?
养蛊者必被蛊反噬,现在国内剧已经臭大街了,我身边很多人的每年追国产剧数量都是一两部这样,甚至根本不看。
偶像们呢,既然靠着自己人设就能吃饭了,那能不能多要一点?
爱优腾天天哭成本高,真一点不值得同情。
再说广告这边。
广告主投入之后想要看到效果啊,于是数据可以刷,月活可以刷,好评可以买,评分可以控,甚至一些剧还买财经媒体做“成功总结”,“成功分析”。
于是广告主看到的形势,都不是小好,是大好,一片大好,好的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你要是在b站、公众号投广告,有成功有失败,你心里是有谱的,
你在这三家投,只能看到“好”“大好”“非常好”这三种模式。
你敢信么?
堪称兴奋剂里没有一滴尿了。
实际上一堆臭气冲天的垃圾,最后天天给你“成功总结”,不说广告主了,你普通人心里不纳闷?
今年三季度爱奇艺广告收入同比下降了 10%,一直传言裁员,就是最好的结局了。
哦对了,忘了说主题了。
这件事你问我怎么看?
原来他们说自己很便宜的时候,我的评价是:垃圾再便宜也是垃圾,人们会吃蛋糕,不会吃垃圾。
现在……
垃圾想当蛋糕卖了?
长视频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一帮外行拿钱为垃圾买单。
为了掩盖这种为垃圾买单的行为,饭圈应运而生。
IP+流量明星+数据操纵是目前的基本模式。
都说爱奇艺广告多,人家那是广告吗?人家那是长视频带货。
问题是这套模式讨好少数人,但却想大多数人来买单。
结果就是大多数人说不。
既然无法做大付费群体,那么只能提高付费额度了。
反正要赚钱,要么人多每个人少出钱,要么人少每个人多出钱。
至于提供的商品值不值价格,平台不关心。
或许他们认为值。
但他们又不为此付费。
别跟消费者扯什么行业发展,即使行业直接崩了,也不亏消费者的钱。
相反,哎呦疼真要崩了,消费者的需求会有下一家平台换个思路来满足。
价格高低,随便爱奇艺怎么说,但买不买看消费者决策,而这个决策很大程度上受平台内容及服务质量影响。
仅从个人角度看,爱奇艺提供的内容和服务不值这个价。
不买。
电视剧每集流量成本大概是1毛钱,电视剧制作成本每小时合理价格在100万元左右。
爱奇艺1亿付费用户,每月20元,20个亿。
20个亿可以拍2000小时电视剧,考虑到其他支出,1000小时吧。每年可以制作1000小时电视剧。
奈非在2019年制作了超过2000小时电视节目。奈飞有2亿用户,奈飞每个月收费10~15美元。考虑到国民收入,差不多相当于中国收20块钱。
所以,综合来看,网剧每集平均制作成本不能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否则必定亏。
爱奇艺每集电视剧制作成本300万到500万元。不亏就奇怪了。
中国12亿人月入不足5000元,其中9亿人月入不足2000元。每月花10块钱看剧是顶天了。
抬高会员费用不能解决爱奇艺的问题。压低电视剧制作成本才是出路。
不知道是真蠢还是真无知,不知道我们只想看不花钱「白piao」的嘛?
我一年就只用爱奇艺看一次:奇葩说,其他时候可以说从没打开过。
没有其他的剧能吸引我打开爱奇艺,之前有的剧是在爱奇艺上独家放映的,我一想,算了先别看了,转头看其他的,好剧多的是。
我们在意的是内容让我们值得付费,
我们在意的是开了会员看不到广告,
我们在意的是我们的钱没白花的感觉。
爱奇艺倒好,开了会员也只能看一些无脑剧,开了会员还能花式插播广告,专享广告还不能快进和跳过,我都不知道会员的专享服务是个啥。
「如果是专享的广告,真是谢谢爱奇艺」
13涨到15,15涨到19,就凭借着你并不多的会员人数,光靠会员这几个钱,能发财?
不如好好想想怎么搞点独家版权,好的内容创作,让大家愿意付费。
否则,只会在没落的道路越走越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