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约是生而知之?
但是真正觉醒大约是高中时期吧。
有一次小圈子聚会,我认识了一个很厉害的姐姐,从此开始了对于刻板印象的反思。
我是个lo娘,入坑到现在得有七年了。
古早的lo娘们都知道有一种东西叫“茶会”,就是lolita爱好者们穿着小裙子一起吃下午茶,聊天的活动。
那时候,天津和北京的茶会只要不和考试冲突我基本上是都去的,也认识了很多同好。
不得不说,在茶会上我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姑娘,比如说接触过比我好看一万倍的女装男孩子QAQ比如说,有一次茶会认识的一个姐姐。
这个姐姐是皮划艇国家队的(就是好几个人划一个船那个学名叫什么?),他们还拿过世界级大赛的金牌。
我自认为我在女生中间已经算相当壮实了,而在我拖不动妆箱的时候,她轻而易举的帮我拖上了楼,而且还是单手…
于此同时,她是个甜娘。
而且还是搭配很得体的甜娘——只不过比大部分姑娘都高出一点点。
不知道大家对于古早lolita的甜系风格有没有印象,当时圈内有个词叫“甜呲”,还有类似于“甜到牙疼”,真的是各种可可爱爱的元素往身上死命堆。包包上挂满玩偶,裙子上印满各种可爱的图案。
当时的我惊异于这种反差萌,和姐姐微博互fo,然后偶尔也会围观她的日常。
其实他们国家队日常也就是训练,训练,训练。她的微博不是吐槽训练就是纠结买什么新裙子。
当然也曾有人质疑过她,而她的回应是,她喜欢什么风格,喜欢什么颜色,和她能不能好好训练并不冲突。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她真的是个非常非常优秀的运动员。
当年的lolita圈子里有着太多太多的大佬,竞赛佬,创业佬,甚至还有部队的姐姐们。
我也因为认识了这些人,突然就对这个世界有了新的认识。
我依然记得有一次茶会,大家抽签表演节目,一个部队的姐姐抽到以后格外纠结,想了半天说“那我给大家表演一下擒拿吧”
然后我就穿着搞死系,画着哥特妆被一个优雅的cla娘按在那里无法动弹QAQ
其实,就像是那个姐姐说的,我喜欢什么颜色,什么风格,和我是什么样的人并不冲突。
我喜欢粉红色,喜欢毛绒玩具,喜欢甜食的同时,也可以喜欢烈酒,喜欢游戏,喜欢拆机,甚至喜欢散打。
爱好这东西,本身就不该有什么冲突的,都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太多束缚了。
你看谦儿大爷不是又说相声又玩儿摇滚又抽烟喝酒烫头吗(x)
(谦儿大爷: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小时候我一直觉得自己喜欢粉红色,就应该像刻板印象里面喜欢粉红色的女孩子一样,说话温声细语的,娇气爱哭。甚至我小时候还因为喜欢洋娃娃喜欢裙子而让自己放弃了航模组。
(其实这事儿大约怪我自己,那时候的我总觉得小姑娘就应该要么可可爱爱要么当个假小子,从没想过还有另一种可能)
如果我能穿越到小学时代,我一定会做出来一个独一无二的粉色的船模。
然后再用最可爱的字体,写上我的名字。
其实不光是女孩子,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活的太压抑了。刻板印象就像是一个模子,我们似乎都习惯了按照这个模子生活。
但其实打破这个模子也没什么对不对。
那些取悦自己,释放天性的爱好,明明既不违法又不影响道德,为什么一定必须是非A即B,非黑即白。
我们就不能像玩乙女游戏一样,大胆的选择“我都要”吗。
说到这,我突然想起来我这种意识的萌芽来自于哪里了。
天津的孩子可能都知道,天津台有个“小神龙俱乐部”,我似乎很小的时候就天天盯着看小神龙俱乐部的动画片了(结果除了比克曼和艺术创想啥也没记住)
印象中有一个动画片里面有一集,他们学校里有个Emily俱乐部,名叫Emily的小姑娘都必须属于这个俱乐部,然后要穿粉红色的衣服,要像个大小姐。
而当时学校里的一个假小子其实名字也是Emily。
后来经过一系列的事情,假小子最后证明了,Emily不一定要穿着粉红色的衣服当大小姐,Emily也可以称霸校园。
可能小时候看过的东西都可能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不记得主角的名字,不记得动画片的名字(如果有谁知道欢迎提供线索。)
却记住了Emily也可以称霸校园。
然后时间慢慢发酵,那不经意间遗落的种子终于在若干年后的某一天变成了参天大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