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以内赚钱,说的是应聘、或者说守业,这种情况下你需要了解过去这个生意每个细节都是怎么做的,这样的情况下,还需要你非常熟悉每个环节可能出错的地方,然后才能把这个事情交给你。
如果所有的场景都套用这句话,就会变成套套逻辑,tautology。
有一些 tautology 很容易识别,比如说 四条腿的动物四只脚、嘴张的大的是大嘴。
有一些就难以辨别,而这些难以辨别的tautology ,其中相当一部分,变成常说常有理,甚至至理名言级别的描述。
但是tautology 至少还有不少是一个等式,只是换一种表达方式,如果用数学来表达,还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就像 速度乘以时间等于距离 ,用作等式可以解一些未知问题。
而 ”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以外的钱”就完全是一句常用常灵,但是没有什么清楚定义,也没有指导作用的,有道理的废话。
如果 一个命题为真,那么他的逆否命题也为真。
逆否命题是什么?
如果你赚到钱了,那么赚这些钱所需要的认识肯定是你具备的。
你的认知是不断迭代的,行业每天都在变化,哪里先来那么多认知?
这就好像一道增长的曲线,你说曲线增长不到哪里,就怎么怎么样,现在转来关心斜率。
可问题是斜率也会变化,斜率变化的规律,你要不要关心一下?
中彩票的认知,要不要关心一下。
认知和赚钱之间的执行,以及执行之中的各种因素被吞掉了。
这就好像学了烤猪肉,就可以开烤肉店赚钱,或者说学了热力学就可以造锅炉赚钱。即使是买股票,巴菲特早年就买了比亚迪,当时国内的人都知道,多少人一边鼓吹价值投资,一边观望不买,中间欠缺的可不仅仅是认知的问题,还有魄力。
这样按照tautology的做法,运动明星的肌肉记忆 、明星的习惯动作和观众缘 都要浓缩成“认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执行和经验突然就要被这样浓缩,好像每个人知道了就会做一样,而且会做了还能赚钱,赚不到是因为没有认知……
这两年专家的讲解不吃香了,劈头盖脸一通说的社会话吃香了,但是拿来当真就没必要了。
看到一个鲜活的案例,加给知行合一 如探囊取物的高手。
这年头,谈过恋爱的人,谁还信永远?
赚钱这事儿,早就给大家总结过N次了。
重要性即贡献度,第一梯队,运气;第二梯队,高欲望、低节操和高偏执;第三梯队,天赋、认知和勤奋等等。
(运气包括原生家庭出身、父母的秉性气质、原生家庭把你送进的天然同僚圈子,以及纯粹的狗屎运/命运随机,等等)
这世界到哪儿基本上都一样,纯靠认知和勤奋,上限就是个高薪打工仔。再往上,当事人将越来越不可控。直到财富真的实现,才去事后诸葛亮地给你编一堆解释,即所谓成功学,仿佛你按此方法论去执行,就能复制似的 — 伊们本人也无法重新来过。
就算是打工仔,核心要素也依然是选择,而选择也少有是基于理性认知的,更多仅是随机。好比说同样的两个高中生,各方面都一样,A去北邮读码了,毕业去大厂996拿高薪;B去北师学心理学了,至今依然等同于没收入。谁的认知高?谁高考选专业真的称得上是认知出众,而不是随机抓阄?是吧。
人群中有那种纯靠逆天的天赋和认知就飞升的么?有,极少,且人人都看得出来,因为这类人大概率打小就头脑不正常。
而从富有到极为富有呢,个人认知的参与度,也确实又有提升,但显然本题问的也并非此范畴,且那基本上也是集体智慧 + 顺势而为了。
那么 “你永远也赚不到你认知以外的钱” 这话是干嘛的呢?
就只是为了忽悠。
具体忽悠的典型场景,好比说,富人对自身狗屎运财富的事后诸葛亮式的自我正名;穷人建构这么一套 “题” 来给自身现状进行仿佛合理的解释,同时建构一个仿佛可控的希望 — 继续做题;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典型的传销局、赌局、庞氏骗局等等的经典话术......
所以你看,在今天,“你永远也赚不到你认知以外的钱” 这句话后面,通常会跟着什么呀?
对,对方很可能要忽悠你去买币了。
最后,同意北方提到的,用金钱来衡量认知,本就是很low的。认知就是认知,值得所有有追求的人,去纯粹且独立地追求,并收获自我满足和喜悦。
这句话很容易证伪。
请听题:
1,游戏学院的老师会做专业游戏吗?
2,建政大V懂政治经济学吗?
3,陈平老师懂经济学吗?
4,心理咨询师懂抑郁症吗?
5,袁腾飞懂历史吗?
6,蒋中正懂后勤吗?
以上影响他们赚钱了吗?
只要他们的客户更不懂就行了。
1.多劳多得。我的成都本地女同事除了本职工作,还打了几份工,到处跑来跑去。我特别欣赏她们,脚踏实地的,每次跟我聊天都扯实际的,都是跟钱跟前途有关的,比如我同事师姐想开培训班晚上把她们召唤去开会,她第二天就会跟我们说好薪酬。我有的同事则是读大学的时候就自己开过培训班了。还有的当时在和妹妹合开实体店,大清早自己去荷花池带货,卖衣服没赚钱,她转让店铺还赚了,赚没赚到无所谓,就是希望积累社会经验。
2.提高认知,既然我赚不了目前认知以内的,那我就不断提高认知。
我不断跳槽去见不同的人,等级越来越高
我没事儿就查一些就业论坛招聘信息,读圈内的消息,我在成都,我也要了解北京上海的情况,了解其他行业的人工作方法,甚至不同行业薪酬和工作模式,我从来不给我自己定型,我可以换行业,只要可能
我认同我成都女同事说的,我们需要丰富的社会阅历
3. 即便失败了,也是经历,总比不尝试好。
比如我之前投了一个项目,根本不是p2p,而且由地方政府国企银行联合背书,现在一拖再拖,拖了三年,我在某个维权群里,看到这群人天天说去现场维权,最搞笑就是他们去了之后签署的协议是他们自己的签名,对方根本没签名,去了压根没用
我就说我不想自己去现场,我会直接请律师起诉平台,群主立马阻止我,说诉讼没用
你自己试过吗?你说没用?
混社会就是这样的,我愿意交学费,我自己试了没用是我一手经验,属于我认知的提高
永远道听途说二手经验,前怕狼后怕虎,这样的人生意义何在?
一个人的认知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自己每天主动去提高
只有付出代价,才会有所收获
我的其他高赞答案:
当然是假的,难道广州杨箕村、深圳水贝村的村民因为拆迁一夜暴富,赚的不是“认知以外的钱”吗?
说这句话的人,居心叵测。
你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你之所以这么焦虑,归根到底你赚得不够多,想要赚得多,你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认知。来来来,充一波智商税,买下我的财商课。不要999,也不要888,只要666!
普通本科生实现买房买车最可靠的路径,就是考上仍然有房价洼地的二线城市的公务员,比如无锡、常州、南通、宁波(评论区知友反映宁波房价这两年已经翻倍了)、佛山、东莞,然后精打细算,省吃俭用,存几年钱,把首付攒够了,先买房,再买车。因为你的收入基本上是确定的,而且没有失业的风险,首付给多的话,公积金还可以覆盖房贷,生活质量不会因为买房而降低,你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去完成你的计划,买房买车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某种程度来说,以赚钱为尺度衡量认知,这个认知就高不到哪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