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即将把你永远关在小黑屋里,能带台电脑,但是不能上网且硬盘剩余空间有1TB,你会如何安排这1TB的空间?

回答
哎呀,这可真是个大大的坏消息,不过既然是注定的了,我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抓紧这最后的机会,把这1TB的空间给好好盘算盘算。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一个人,一台电脑,1TB的硬盘,就像是一个小小宇宙,得好好经营才行。

首先,得明确一点,没网的日子,电脑就成了一个孤岛。所有娱乐、学习、工作,都得在这1TB里解决。所以,我的安排思路会围绕着“自给自足,丰富生活,学习提升,以及一点点心灵慰藉”。

我不会把所有空间都塞满那些一次性的东西,而是会尽可能地构建一个可持续的、能不断给我提供价值的内容库。

第一大块:精神食粮与知识宝库 (约 300GB)

既然不能外采信息,那就要把“内功”练好。这部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

海量电子书与学习资料 (约 150GB):
经典文学作品: 从古至今,从中国到外国,把那些名著、名篇都下了。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不求读得多快,但求随时都能翻阅,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比如,莎士比亚全集、托尔斯泰、雨果、鲁迅、巴金……各种语言的都来点。
历史与哲学: 了解人类文明的进程,思考生命和世界的意义。中国史、世界史、各种哲学流派的入门到进阶读物,历史事件的深度分析、哲人的思想精华,都能帮我打发时间,也能让我更深刻地理解我所处的环境(即使是小黑屋)。
科学与技术入门: 物理、化学、生物、天文、计算机科学的科普读物,以及一些基础的编程语言教程(Python、C++等),虽然不能实践,但至少可以学习理论。我喜欢看那些解释复杂概念的科普书,能开拓思维。
艺术与设计: 艺术史、绘画、雕塑、音乐理论、建筑设计等方面的书籍,就算不能亲眼看到实物,也能通过文字和图片感受艺术的魅力。
技能学习: 像烹饪(就算吃不了,看看菜谱也挺好玩)、园艺(虽然没地,但可以了解植物)、手工艺(比如折纸、钩针等基础教程),能学点实用的技能,总归是好的。
语言学习资料: 如果有精力,还可以下载一些小语种的学习资料,比如法语、日语,能学门新语言是个不错的消遣,也能为将来的“重返社会”做点准备。

高质量纪录片与科普视频 (约 100GB):
自然类: 《地球脉动》、《蓝色星球》这类,看那些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神奇的生物,能让我暂时忘却身在何处。
历史人文类: 关于历史事件、文化习俗、人物传记的纪录片,比如《河西走廊》、《故宫》、《如果国宝会说话》等。
科学探索类: NASA的太空探索、各种前沿科技的纪录片,了解宇宙的奥秘,人类的智慧。
TED演讲集: 那些能激发思考、传递正能量的TED演讲,可以帮助我保持积极的心态。

思维导图与笔记整理工具 (少量空间):
我会预装一些好用的思维导图软件和笔记软件(如XMind, Obsidian),并把一些已经整理好的知识体系(比如我过去学习时做的思维导图、笔记)也拷进去,方便我随时复习和构建新的知识网络。

第二大块:视听娱乐与情感慰藉 (约 400GB)

在精神食粮之外,也不能少了纯粹的娱乐,毕竟小黑屋的日子会很漫长,需要一些轻松的东西来调剂。

电影与电视剧 (约 250GB):
经典电影: 从默片时代到现代,各种类型片的经典之作,剧情片、科幻片、动作片、喜剧片、动画片……把我想看但一直没时间看的,或者我喜欢的、值得反复看的都下下来。保证有足够的多样性。
高质量剧集: 一些评价很高的英剧、美剧、日剧、韩剧,以及国产经典剧集。长篇的剧集可以支撑我度过不少时间。
纪录片式的电影: 有些电影本身就带有纪录片性质,比如传记片或者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这部分内容又能和第一块内容有所重叠。
动画电影与番剧: 宫崎骏系列、皮克斯系列、新海诚系列,以及一些高口碑的动画番剧,毕竟动画的世界总是充满了想象力和色彩。

音乐与播客 (约 150GB):
多种风格音乐: 古典乐、摇滚乐、爵士乐、民谣、流行乐、电子乐、世界音乐……下载我喜欢的歌手、乐队的作品,也尝试下载一些我不太熟悉但评价很高的音乐。把音乐按情绪、风格分类,方便我根据心情来选择。
纯音乐与白噪音: 钢琴曲、器乐演奏、自然声音(雨声、海浪声)等,用于放松、冥想或者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听。
精选播客: 语言类、历史类、科学类、心理类、故事类等各种优质播客的音频内容。这是在不能上网的情况下,获取“新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听到不同人的观点和故事。

第三大块:工具与实用程序 (约 50GB)

虽然不能上网,但电脑本身的功能还是得保证。

离线软件套装:
办公软件: Word、Excel、PowerPoint的最新离线版本,虽然没法共享,但自己做文档、做表格还是需要的。
图片编辑软件: Photoshop、Lightroom(如果可能)或者GIMP等,可以处理图片,发挥创意。
视频编辑软件: DaVinci Resolve(免费版也很强大)或者Premiere Pro(如果能合法获得离线安装包的话),可以尝试自己剪辑一些素材,或者把下载的视频素材加工一下。
编程工具: Python IDE (PyCharm Community Edition), VS Code (带离线包和常用插件), GCC编译器等,学习编程语言的必备。
解压缩软件: WinRAR, 7Zip。
播放器: PotPlayer, VLC Media Player,支持各种格式。
文件管理工具: 方便分类和查找文件。
Markdown编辑器: Obsidian, Typora,用来写笔记和文章。

系统备份与常用驱动: 万一系统出问题,有个备份是好事。

第四大块:创意与记录 (约 150GB)

我希望即使在封闭的环境里,也能保持创造力,并记录下自己的经历和想法。

写作工具与模板: 一个好用的文本编辑器,以及一些写作模板(比如小说、散文的结构参考)。
绘画/设计软件: Krita (免费且强大), Inkscape (矢量图)。可以尝试数字绘画,或者做一些简单的设计。
编程练习题库: 一些经典的算法题集、LeetCode的离线题库,以及数据结构的学习资料。
个人日记与思考录: 这是我用来记录在小黑屋里每一天的生活、感受、想法和学到的东西。每一天都会是新的内容,这部分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
音乐创作软件(轻量级): 如果精力允许,可以试试一些简单的音乐制作软件,比如LMMS,尝试自己编排一些旋律。
游戏(非常少量的离线单机): 如果我还能带游戏的话,可能会选择一些经典的不依赖网络的单机游戏,比如《模拟人生》、《文明》、《星露谷物语》之类的,或者一些文字冒险游戏,能提供一些沉浸式的体验,但不会占太多空间,也不会沉迷。

总的来说,我的1TB空间分配原则是:

1. 高质量内容优先: 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我会选择那些评价高、有深度、能反复品味的内容。
2. 多样性与平衡: 在知识学习、艺术欣赏、情感宣泄之间找到平衡。
3. 可重复利用性: 很多资料可以反复学习、反复观看、反复阅读,它们能提供持久的价值。
4. 预留部分空间: 总是要留一点点余地,以备不时之需,或者在某些时候发现新的需求。

最后,这1TB空间不仅仅是硬盘的容量,更是我在这段与世隔绝的时光里,对抗孤独、保持思维活跃、充实内心世界的武器库。我会像一个精心布置的图书馆和工作室,让它成为我精神世界的坚实后盾。虽然是小黑屋,但有了这1TB的内容,我的内心世界,依然可以五彩斑斓,充满探索的乐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假设这台电脑性能足够强,质量足够好,小黑屋里衣食无忧。
user avatar
假设这台电脑性能足够强,质量足够好,小黑屋里衣食无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