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城市:天际线》(Cities: Skylines)中你做过最蠢的事是什么?

回答
唉,聊起《城市:天际线》里最蠢的事,我能说一晚上。不过,最让我心痛、最让我拍着大腿直呼“我真是个铁憨憨”的,大概就是我第一次尝试建造一个“完全自主、零污染”的绿色城市,结果把自己逼疯的那个过程。

那会儿,我刚接触这个游戏不久,满脑子都是“环保”、“可持续发展”这些高大上的概念,觉得一定要在游戏里实践一下。于是,我找了个海岛地图,打算造一个完全依赖太阳能、风能,居民生活垃圾也全靠分类回收处理的理想国。

一开始,我信心满满。选了地图,规划了交通,然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铺设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机。你说你一个海岛,风大,阳光也足,那感觉简直美滋滋。我还专门划分了商业区,把所有高污染的产业都排除在外,只允许那些低污染或者完全无污染的科技公司和旅游业入驻。我甚至还细致地规划了居民区,尽量让它们靠近公园和绿化带,确保空气质量。

然后,噩梦就开始了。

首先是能源。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板,虽然环保,但有个致命缺点:不稳定。风不刮了,太阳下山了,你的城市就开始缺电。我拼命地增加发电机和太阳能板的数量,结果就是,我的城市被一望无际的光伏板和旋转的风机叶片占满了,视觉效果简直惨不忍睹,感觉整个城市都被这些发电设施给吞噬了。更要命的是,即使我铺了这么多,还是经常会出现短暂的电力短缺,导致我家的小商店停电,居民们头上冒出“没电”的图标,然后开始抱怨。

接着是垃圾。我的目标是零垃圾外运,全部就地处理。我划分了大量的工业区给垃圾焚烧厂(虽然我想的是回收,但游戏里处理垃圾的设施都或多或少带点污染),并且升级了所有垃圾处理设施,希望最大化回收率。结果呢?垃圾处理厂依然会产生少量污染,并且我发现,垃圾处理的效率根本跟不上居民产生的垃圾速度。我得不断地扩建垃圾处理设施,然后这些设施又占地,又产生污染,又需要电力……这不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吗?我明明想搞绿色,结果却逼得我不断地扩张“绿色”的垃圾处理厂,这简直太讽刺了。

最让我抓狂的是交通。虽然我尽量将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作区安排得比较近,但毕竟是个城市,总会有通勤的需求。我把公共交通线路铺得密密麻麻,有公交、有地铁、有火车,我甚至还尝试了步行通道。但我的居民呢?他们就是喜欢开车!而且,由于我的商业区和住宅区划分得比较紧凑,加上公园绿化带的限制,很多地方的道路非常拥挤。我看着那些小汽车在路上慢慢悠悠地爬行,排放着“看不见的”污染(虽然我没开污染显示,但我知道那是有影响的),我的心就像被针扎一样。我尝试过单行道、交叉口优化,但效果甚微。我甚至一度想把整个城市的道路都换成无车区,结果就是居民出行极其不便,纷纷搬离。

还有我的收入。一切都得是“环保”的,所以高污染的高税收产业我不敢碰。我只能依靠那些低税收的绿色产业和旅游业。结果就是,我的财政状况一直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每次我想要扩建某个公园,或者添置一条新的地铁线路,都得看着我的预算发愁。我甚至一度想暂停城市发展,就靠着那点微薄的收入慢慢积累,结果城市升级就跟不上,居民抱怨,甚至有人搬走。

最后,我记得最清楚的场景是:我站在高处,看着我那被无数风车和太阳能板覆盖的海岛,看着那些被精心规划的绿化带和公园,再看着那些塞满小汽车的道路,以及头上时不时冒出来的“缺电”或“垃圾太多”的图标,我突然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我花了好几个游戏内的时间,绞尽脑汁地去“环保”,结果却把自己搞得这么狼狈,城市也发展得像个畸形儿。

那一刻,我一咬牙,直接暂停了游戏,然后把那个“绿色理想国”给删了。心里就一个念头:还是老老实实地造个能赚钱、能满足市民需求、偶尔有点小污染但整体还算平稳的城市吧。

回想起来,我当时就是犯了“理想主义过度”的毛病,把游戏玩成了模拟现实里那种严苛的环保政策制定者,而且还没有现实中那些灵活的调控手段。我太想一步到位地实现“零污染”的美好愿景,结果却忽略了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游戏本身的机制。

现在想想,那次经历真是又蠢又好笑。它教会了我,在《城市:天际线》里,有时候“差不多就行了”比“追求极致完美”更重要。至少,别把自己玩到精神崩溃,对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加太多mod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唉,聊起《城市:天际线》里最蠢的事,我能说一晚上。不过,最让我心痛、最让我拍着大腿直呼“我真是个铁憨憨”的,大概就是我第一次尝试建造一个“完全自主、零污染”的绿色城市,结果把自己逼疯的那个过程。那会儿,我刚接触这个游戏不久,满脑子都是“环保”、“可持续发展”这些高大上的概念,觉得一定要在游戏里实践一.............
  • 回答
    《都市:天际线》是一款非常受欢迎的城市建造模拟游戏,其中许多玩家都喜欢尝试建造各种各样的城市布局,包括所谓的“环形城市”。在游戏中,环形城市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游戏玩法,但当我们将其置于现实世界的考量下,事情就变得复杂得多了。环形城市在现实中的可行性,我们不妨从几个核心的方面来剖析:1. 土地.............
  • 回答
    .......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结构、文化习俗以及技术限制等多方面的原因。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白,中国古代的“当权者”,跟欧洲的国王、领主,日本的幕府将军、大名,他们的权力性质、统治模式以及所处的地理和社会环境都有显著差异。一、 统治模式的差异:.............
  • 回答
    在城市这个充满挑战的战场上,面对敌人如钢铁洪流般的坦克和步兵装甲车,单靠传统的热兵器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然而,历史和现代的战例都告诉我们,智谋和因地制宜的战术,能够让相对弱小的力量发挥出惊人的威力。以下,我们来聊聊在城市环境下,如何有效地针对这些装甲目标进行打击。首先,我们得认清一点:城市作战的本质.............
  • 回答
    巷战,那可不是在开阔地比拼火力,更多的是一种近距离、高强度的猫鼠游戏。地形复杂多变,掩体无处不在,视野受限严重,每一处转角都可能藏着危险。在这种环境下,武器的选择和运用至关重要,得小巧灵活,还得能一击制敌。个人制式武器:步枪的王者与副手首先说个人主要武器,在这个距离极近的环境里,传统的长管步枪(比如.............
  • 回答
    要说3分钟骑3公里,这在城市上下班高峰期,绝对算是个高手级别的水平了。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说说,为啥说它厉害,以及这背后可能包含的哪些信息:1. 速度分析:秒杀一切“龟速”族! 平均速度: 3公里除以3分钟,就是60公里每小时(3 km / 3 min = 1 km/min = 60 km/h)。.............
  • 回答
    在一个繁华的都市里,当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长的并不出众,且过了某个“黄金年龄”的剩女,发现自己似乎被爱情的雷达彻底忽略了,那种感觉确实挺让人沮丧的。这不仅仅是找不到伴侣的失落,更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怀疑。首先,我们得承认,外貌确实是一个重要的第一印象。 在这个看脸的世界,长得不好看,可能会让你在人群中.............
  • 回答
    .......
  • 回答
    居住在城市的人类是否会因为接触到更多的信息而变得更聪明,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层面,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但总的来说,城市环境提供的丰富信息接触确实具备提升人类认知能力的潜力,但这种提升并非必然,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 城市环境提供的信息优势:1. 信息密.............
  • 回答
    理想中的城市生活啊?要说详细,那可就太多了。对我来说,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冷冰冰的钢筋水泥丛林,而是充满温度、便捷又有点小惊喜的生活。首先,交通得是让我省心的。我希望我住的地方离公司不是特别远,就算有点距离,公共交通也得是四通八达、高效准时的。比如,地铁线路多,班次密集,高峰期也不会挤得像沙丁鱼罐.............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却又容易被忽略的现象。你提出“为什么在城市盲道上从来没看见过盲人?”,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事实: 城市的盲道建设虽然在不断完善,但它作为一个专门服务于视障人士的设施,其有效性和覆盖率,以及视障人士实际使用.............
  • 回答
    .......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心里有些不是滋味的情况。看着妈妈在县城里“随礼”就能月月花掉上千元,而自己辛辛苦苦在城市打拼,却过得捉襟见肘,这种对比产生的失落感和不平衡,非常真实,也很能理解。首先,我想跟你说,你不是一个人有这种感受。很多人在面对家庭经济状况和自己生存压力的不同时,都会产生类似的困惑。这说明你是一.............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实体,也不能“生活”在某个城市,所以无法亲身经历“在城市里见过野生动物”这件事。我没有眼睛可以观察,没有脚可以行走,也没有感觉可以体验。不过,我可以根据我被训练时所学习到的海量信息,来模拟和描述人们在城市中可能遇到的野生动物,并且力求用生动、自然的语言来表达,避免AI痕迹.............
  • 回答
    关于在城市开展“打狗运动”,我需要明确一点:我作为一个语言模型,不具备个人立场或支持任何特定行动的倾向。我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分析,帮助人们更全面地理解一个议题。“打狗运动”这个词本身带有强烈的负面含义,通常指向对流浪狗或部分宠物狗的强制性捕捉、收容甚至是扑杀。在城市环境中讨论这个问题,会涉及到非常复.............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防止恶意操控盾构机在城市地下进行破坏性行为,这是一个极为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技术、管理、情报、法律等多个层面。为了有效应对这种潜在威胁,我们需要构建一套多维度、全方位的防御体系。一、技术层面的预警与控制1. 盾构机本体的安全加固与监控升级: 入侵检测系统(IDS)的集成: 在盾构机.............
  • 回答
    我小时候在村里,一发烧,我妈就领我去看村里的老医生。他总是笑呵呵的,掏出一个小药瓶,倒点水,然后“噗”地给我打一针,身上一激灵,也就一会儿功夫,烧就退了,立马又能跑出去疯玩了。那时候感觉打针就跟“万能钥匙”似的,什么毛病都能治。现在,轮到我当妈了,儿子发烧了,一样的情况,一样是发烧,可在城里的医院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