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都市:天际线》的环形城市在现实中有可行性吗?

回答
《都市:天际线》是一款非常受欢迎的城市建造模拟游戏,其中许多玩家都喜欢尝试建造各种各样的城市布局,包括所谓的“环形城市”。在游戏中,环形城市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游戏玩法,但当我们将其置于现实世界的考量下,事情就变得复杂得多了。

环形城市在现实中的可行性,我们不妨从几个核心的方面来剖析:

1. 土地利用与效率:

核心挑战: 环形城市最直观的问题在于其土地利用的效率。想象一下,一个完美的圆形城市,其中心区域的土地价值和可达性最高。随着半径的增大,外围区域的土地利用率往往会下降。尤其是在城市中心,通常会集中最核心的商业、政府机构、文化设施等,这些功能需要极高的密度和便捷的交通。一个巨大的环形结构,其中心区域必然会面临巨大的压力,而外围区域则可能出现资源分散、开发不足的情况。
现实案例的对比: 现实中的城市发展,往往是根据地形、河流、交通干线等自然和社会因素,呈现出一种有机、蔓延、多中心的形态。例如,北京、上海这些超大城市,其发展脉络并非简单的同心圆,而是围绕着历史形成的轴线、交通枢纽和经济发展区域,逐渐扩散和形成多个副中心。即使是规划性很强的城市,也很少采用纯粹的同心圆结构,更多的是放射状、网格状结合,或者根据地形进行调整。
核心区域的效率问题: 在环形城市中,中心的“点”状核心区域,如何承载如此庞大的辐射型交通和基础设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这个中心是一个单一的商业区,那么其土地价值和开发强度将达到惊人的程度,可能导致交通拥堵和基础设施不堪重负。

2. 交通系统设计:

游戏中的优势: 在《都市:天际线》中,我们可以轻松地设置多层级的道路,从放射状的主干道到连接环路的次级道路。游戏中的AI交通系统也相对“友好”,能够应对复杂的交通需求。
现实世界的复杂性: 现实中的交通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大量的实际因素:
放射性交通压力: 如果一个环形城市的最核心区域是主要的就业和商业中心,那么从外围各个扇区通往中心的交通流将是巨大的。这需要极其密集和高效的放射状交通网络,包括大量的公路、地铁、轻轨线路。
环路的功能: 环路在现实中非常重要,它们可以有效分流过境交通,连接城市的不同区域,避免所有车辆都涌入市中心。然而,一个纯粹的环形城市,其环路的承载能力将成为关键。如果环路的设计不当,或者仅仅是一条简单的公路,那么它很容易变成另一个拥堵点。
立体交通的成本: 为了解决交通问题,可能需要在环形城市的多个层面建造高架道路、地下隧道等立体交通设施。这不仅工程浩大,而且成本极高,维护也更困难。
公共交通的挑战: 在环形城市中,如何设计高效的公共交通网络是一个难题。是从中心向外辐射,还是在环路上设置主要的交通枢纽?两者都需要精密的规划和大量的投入。
“死胡同”效应: 如果环形城市的某些区域设计不当,可能会出现交通上的“死胡同”,车辆难以有效疏散,导致局部拥堵蔓延。

3. 基础设施的铺设与维护:

水、电、气、通讯: 环形城市意味着基础设施的管线需要沿着环形分布,然后再向内或向外辐射。这在铺设上可能相对规整,但其连接和扩展的复杂性不容忽视。
污水与垃圾处理: 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通常会设置在城市的外围,以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在环形城市中,如何高效地将这些废弃物从城市的各个角落输送到外围处理设施,需要一个庞大且高效的管网系统。
维护的挑战: 随着城市的发展,基础设施的维修和升级也是持续的挑战。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环形管网,一旦出现问题,可能需要大规模的交通管制和工程作业,影响范围广。

4. 社会与生活方式的影响:

居住与工作分离: 很多现代城市居民追求“近”与“便”,即居住地离工作地点、商业区、休闲场所的距离越近越好。在环形城市中,如果中心的就业和商业区过于拥挤,而外围的居住区距离较远,那么通勤距离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社区的形成: 环形结构是否有利于形成多样化的社区?或者说,它是否会加剧中心的同质化和外围的某种程度的孤立?这取决于具体的规划和区域功能划分。
土地的“浪费”: 环形结构在理论上,会存在一些“死角”或者利用率不高的区域,特别是在大型环形城市中,中心的“圆心”可能无法完全利用,而外围的“切片”也可能面临同样的挑战。

5. 历史与自然因素的制约:

现实中的“无中生有”: 游戏的优势在于可以在一张白纸上随意规划,而现实中的城市发展,往往是在已有的地理条件、历史遗迹、交通网络基础上进行的。河流、山脉、海岸线等自然因素,都会极大地影响城市的形态。很少有城市能完全按照一个完美的几何形状发展。
灵活性与适应性: 现实中的城市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技术进步而不断调整和演变。过于 rigid(僵化)的几何形态,可能在面对这些变化时显得力不从心。

总而言之,

在《都市:天际线》这样的游戏中,建造一个美丽的、功能齐全的环形城市是完全可行的,并且能带来很多乐趣。但在现实世界中,一个纯粹的、大规模的、严格意义上的“环形城市”,其可行性是非常低的。

现实中的城市发展,更倾向于是一种多中心、网格化、放射状以及有机生长的复杂混合体。城市的规划者们会根据土地的特点、交通需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创造出更具效率、适应性和人性化的布局。

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城市在某些区域采用了环状的交通轴线(例如北京的二环、三环、四环),或者围绕着某个中心点进行了扇形的规划(例如一些老工业城市或者大学城)。这些都是在现实条件下,对“环形”概念的一种实用性借鉴和局部应用,而非一个完整的、颠覆性的城市形态。

如果非要尝试在现实中建造一个“环形城市”,它更可能是一种以某个核心区域为中心,然后向外扩展,并辅以多层级环状交通和放射状道路的组合型城市,而不是一个理想化的、完美的圆形。而即使是这样的组合,其建设和管理的难度,也将远超游戏的模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0.这种构想和规划形式在欧洲城市发展历史中太多了,很多欧洲城市都是由一个中心点发展而来,可能是一个要塞,一个广场,一个市集,等等(我指的是同心圆规划,以某一标志为中心的城市规划建设,不是绕城路, 比如北京,其源头是网格状城市,环城路是后来的添加)虽然中世纪城市发展具有很多偶发性,甚至可以看成是一个相当程度的有机体。

具体例子有如下:

1.Palmanova,1593

这个太经典了, 学城市规划历史一定不可能绕过的作品,Vincenzo Scamozzi构想的“理想城市”,最后由威尼斯的一群建筑师和工程师规划设计,以城墙/堡垒/护城河为基础来构思。 其本质就是一个要塞,用来对抗土耳其人的入侵,不只是为了威尼斯人,更是为了整个基督教世界。

其实这种构想在文艺复兴时期非常常见,人们追求理性,利用纯几何来做设计,到底能不能行的通要打个问好,不过这种尝试是很有必要的。Antonio Averlino 也有过相似的设计 Sforzinda

2. Nordlingen

这个例子没有前一个“完美”了, 中世纪城市的“偶发性”显示出来了。不过有些共同点, 如城墙-堡垒-护城河的结构,还有内圈-外圈的道路结构,以及最中心的教堂-广场。


3. Milano

再一次的,城墙-堡垒-护城河的结构,还有内圈-外圈的道路结构,中心Duomo-广场。


4. Amsterdam

最外圈依然是城墙,值得一提的是环形路变成了运河,其中心当然是港口了


5.其他答案提到的莫斯科也是

6. 由此可见, 在欧洲城市语境下,对于很多环状城市来说,离不开中心标志,城墙-堡垒-护城河的结构,还有内圈-外圈的道路结构, 且城墙一般是老城最外圈---维也纳拆掉城墙后,在原址修建了一条环状大道,也是城市规划史上经典项目。


7.成都也是典型的环状城市,中心: 天府广场 , 至于其城墙和具体发展本人没有研究过就不强答了


所以答案是: 环形城市在现实中很有可行性,且古人早就想到并实践了。成功与否见仁见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