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同学,和媳妇两地分居。
元旦前一晚,跑我们家来了(我们离不到200米)。说路过,坐会就走。
哥们好喝酒,我屋里正好一瓶75度老白干。
大过年的,我说别干坐,叫两菜,整两盅。
哥们说:我就坐会,不整了,就抿两口。
得了,整上了。两个一两的杯子,他满上,我半杯。这酒太冲,我是喝不动。
我们正好这几天在好外面吃饭,明天回老家呢,冰箱里啥吃的都没有。只有半包榨菜。
哥们抽着榨菜,聊着聊着把一杯喝下去了。
我脸已红,喝不下去了。我不由自主给他又倒了半杯。然后准备打电话叫菜。
哥们把我拦下,说不用,就喝完这杯就走了。然后我就没叫。
然后就这么反反复复,一瓶老白干叫他给喝完了!9两半!
那晚吓死我了,送他回家。
哥们不急不忙洗了个澡,然后睡了。
第二天早上,我守在他家门口。哥们还活着。
酿希匹,吓死人了。幸亏这货每天至少三瓶啤酒的底。
1、我爷爷:粗盐粒子。
下农田干活归来,到村里小社要一粒粗盐,打一端子60度白酒。
粗盐放嘴里吧唧吧唧。
酒倒进碗里,咕咚咚灌进去。
抹抹嘴。
然后悠哉悠哉回家吃饭。
此事发生在六十年前。
父亲说酒量可以遗传,以此举例。
2、我三叔:空气。
父亲结婚办酒席,三叔小,捞不着上桌陪客人,还得跑腿干活。
烧火、燎水、烫酒都得有人干,他主动要求烫酒。
烫酒并不在酒桌前,在房外用水煮。
他把烫酒壶倒满。
热了,酒就从酒壶口向外漾。
漾了不能浪费,他边端着酒壶向房内走,边用舌舔。
一趟一趟又一趟,客人没醉他先醉。
此事发生在五十年前。
三叔说自己酒量小,以此举例。
3、我父亲及俩同事:鸡蛋+花生米。
在他自己的职工宿舍里,炒了个鸡蛋,炸了一盘花生米,和同事喝酒。
不知喝了多少,把身边的白酒喝空,仨人都醉。
父亲从床底又找出一瓶,每人倒满一杯,大喝:”干!“
喝干之后,抿抿嘴,意犹未尽。
此事发生在三十五年前,我亲眼目睹。
而且当时闻到味道不对,喊道:”爸,爸,你们怎么喝火油?!“
4、同事父亲和工友:耗子。
晚上同事父亲和工友约着喝酒。
没有电,懒得掌灯,懒得炒下酒菜。
喝酒需要仪式感。
于是同事父亲说:”喝酒怎么也得有滋味。“
便把咸菜缸搬到两人身前。
咸菜缸里腌的是芥菜疙瘩,每个芥菜疙瘩拳头大小。
他们懒得切开,本来也不打算吃,只是尝咸味而已。
喝一口酒,从咸菜缸里拿出来芥菜疙瘩舔一舔;喝一口酒,从咸菜缸里拿出来芥菜疙瘩舔一舔。
长夜漫漫,俩工友无话不谈,大饮三百杯,直到东方显出鱼肚白。
天亮了,俩醉鬼坐在凳子上酣睡。
同事母亲过来了,发现咸菜缸最上面是一只死老鼠。
他们俩把老鼠当成芥菜疙瘩舔了一夜!
此事发生在四十年前,喝醉了酒的同事说的,并说此事成为当时县里的笑谈。
补充自己喝酒的事儿
5、我和同事甲:八宝豆豉+蝎子
正月初四晚上,同事甲的媳妇带着孩子回娘家去了。
难得母老虎不在身边发威,同事甲可以自由放纵一次。
他在家闲极无聊,便约我去喝过年酒。
从厨房咸菜罐里,叨了几筷子八宝豆豉,盛在巴掌大的小碟里;从冰箱里取出十来个蝎子简单油炸,也盛在巴掌大的小碟里。
两人对坐。
先是喝了一瓶低度的宋河粮液,俩人平均喝。
不过瘾,于是又开了一瓶,也喝上了。
下酒菜吃了不到一半。
两瓶喝了,觉得需要来点啤酒清醒一下。
便开了一箱青啤易拉罐,两人对瓶吹。
喝了两三瓶吧,同事甲对门邻居老李过来串门。
过年嘛,来串门,怎么也得喝点。
甲便给老李打开一罐啤酒。
老李吃了饭,便推辞道:“吃饱了,喝不下去了。”
甲有了酒劲,嚷嚷道:“饭后酒,常常有。啤酒喝不进去,就喝白的。”
老李要走,甲硬把他按在椅子上。
接着打开白酒,低度小老虎。
我们两人一口一个李哥叫着,老李也就半推半就。
基本没动筷子,不到半个小时,两瓶小老虎喝下去了。
同事甲要再开一瓶白酒,老李死活不喝,起身,晃晃悠悠跑回家。
我们俩便继续喝啤酒,直到干掉一箱。
第二天,听人说老李回家后,被媳妇一顿痛骂:“没个死数,过去拜年,让两个醉汉弄醉了!”
上世纪90年代初期, 俺有个死党在双鸭山卖底裤读书。
每次聚在一起的时候, 俺都到游泳池旁边的小卖部买两罐豆豉鲮鱼罐头,两瓶蓝带啤酒,加上一斤咸干花生 。 穿过校园回到第一食堂旁边的宿舍楼,坐在楼顶的围栏上, 居高临下围观下边的帅哥美女打排球 ,还可以对过路往来食堂的佳丽们品头论足。 对面楼的摇滚乐队演绎着黑豹的《无地自容》伴奏, 楼下来楼顶串门的女生和咱一起轮流拿起望远镜当评审。双鸭山卖底裤的女神有种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的高冷, 和华师、广外的校花相比,多了种距离美。
现在的人也许难以想象鲮鱼罐头、啤酒和咸干花生这个搭配可以吃好几年。嚼着这堆东西可以有种君临天下的快意。
这道鹰金钱豆豉鲮鱼就是俺樸實無華枯燥的青春唯一值得回味的美食。
“豆豉鲮鱼是一道粤菜, 做成罐头是方便保存和携带,是以豆豉、鲮鱼为主要原材料做成的,开盖香气四溢能促进食欲,健脑健脾,健胃益肝等功效,富含蛋白质又美味。”
“豆豉鲮鱼罐头是盛行于南方沿海城市的美食,经过腌制的豆豉鲮鱼有嚼劲,吃起来香浓清爽。豆豉鲮鱼还可以打发午餐,营养价值也相对丰富,可以说是懒人菜,十分下饭。”
补充一个东西。
酸藠头
以前是不会打这个字所以没敢推荐。花生吃多了以后, 第二天拉屎会很难受, 最好配泡菜吃。增加一点纤维。
油水不够的话, 吃吃香肠也是不错的
当然, 万一喝高了, 香蕉 是解酒的一个东西。
~~~~~~~~~~~~~~~~~~~~~~~~~~~~~~~~~~~~~~
附录:
乙醇/酒精在人体内代谢主要靠两种酶,主要在肝脏中进行,一种叫做乙醇脱氢酶(ADH),另一种叫做乙醛脱氢酶(ALDH),两种酶共同作用。
乙醇脱氢酶先把酒精(乙醇)氧化成乙醛;然后乙醛脱氢酶再把乙醛氧化为乙酸,乙酸就是醋精。乙酸会参与到体内的其他多个代谢途径中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乙醇/酒精会对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奇妙的是浅度的中枢抑制变现为额叶脱抑制。额叶脱抑制以后,有的人就会胆大包天作奸犯科,当然绝大部分人是胡言乱语或者敢于表白,当然也可能长时间沉睡甚至昏迷。乙醛是“喝酒有害健康”的直接罪魁,乙醛会伤线粒体,抑制肝细胞内谷胱甘肽的合成,使肝细胞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减弱,宏观表现为肝功能损害。乙醛还会舒张浅表毛细血管,表现为脸红。严重的中枢抑制会打乱脑干功能造成心跳呼吸停止,窒息死亡。
人体内两种脱氢酶的活性和量,有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和遗传有关。如体内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和含量均较高,就能较快地代谢酒精。中枢神经系统(大小脑脑干延髓等)受影响较小。一般人的酶量和活性是比较平均的,但也有相当部分人有乙醛脱氢酶缺陷。华人体内的乙醛脱氢酶数量和活性比高加索人低。所以酒量一般比不上毛子。
酒精是脂溶性的, 因此体内脂肪含量高的人,例如女性就相对更耐受酒精。女性分解及代謝酒精的速率比男性快10%~20%。
酒喝多时多喝水以及单糖及能快速吸收糖类,能加速酒精(乙醇)转化和排泄。从而起到所谓的 “解酒”作用。
如果因为呕吐丢失电解质, 吃香蕉也能帮助 “解酒”。但是严重的中枢抑制以及电解质紊乱需要及时就医才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另外醉酒者容易吸入自己呕吐的胃内容物, 引起窒息死亡。万一情况不妙, 应该及时就诊或者拨打急救电话。
//////////////////////////////////////////////////////////////////////////////////////////
个人简介
俺没啥文化, 初中毕业,大伙都知道。散文很散,敬请海涵。
“老麦, 大家都说你是‘笑话’、‘论坛孤儿’和‘神棍’。”
“没错。 只有不到万分之0.5的读者赞同俺的观点。”
** 知乎阅读总量仅0.7亿,远未跨出一小步 (n<1亿)。盐值低迷900+,时常草地匍匐500米单膝跪求关注。
大学时候的一位舍友,一个蒙古汉子名字叫巴图鲁,长的人高马大,声音洪亮,为人豪爽大气。
一二年国庆节放假巴图鲁是因为路途远留宿,我是因为要带课(兼职)留宿,国庆节那天晚上,巴图鲁神秘兮兮对我一笑,从他的皮箱里取出来两酒袋酒(蒙古族那种毛皮袋子能装水或者酒的),把我从床上拽下来,要我一起喝点儿,当时已经十一点了,宿舍出不去,我告诉巴图鲁等一等我去别的宿舍搜刮点儿民膏民脂回来,因为放假人也少,最后拿回来两袋儿麻辣花生和一大袋儿豆干,我告诉巴图鲁豆腐干与花生米同嚼,有火腿滋味,巴图鲁表示全世界只有锡林郭勒肉最好吃,我俩花生米豆干就酒,喝完两袋酒已经一点多了,期间边说边笑,巴图鲁喝高兴了,还拿着晾衣架给我演奏马头琴,当然是用他的喉咙配的音,我量浅只喝了大半袋子,巴图鲁把剩余全部喝光,喝高兴的巴图鲁,用力拍打着我的后背,大声说着蒙话,参杂着一句我能听懂的汉语:好兄弟,感谢你,我好想家。巴图鲁脱掉上衣,露出壮硕的上身,跳起舞来,要和我比试摔跤,我连忙拒绝他的好意,最后这货睡倒在桌子上,我废了好大的力气将这个二百多斤的蒙古汉子,拖到床上,看着他懵懵呓语,双腿夹着被子,像是骑着骏马,我也爬上床睡觉去了,那段日子很是美好,那天晚上也成了我大学时期美好的回忆之一。
评论区里有很多兄弟议论巴图鲁的名字,我觉得很好大家现在对少数民族文化有个基本的认识了解,不像我刚认识巴图鲁的时候老把他叫成巴特尔,那货五大三粗的老是瞪着我极不情愿的答应一声,并悠悠说出:我叫巴图鲁。巴图鲁的父亲是蒙古族的,母亲是满族人,祖上也算是贵族之后,毕竟家里牛羊成群真的给我看傻了。还是新生的时候,学校给巴图鲁贫困补助,巴图鲁告诉导员,他有少数民族补贴,并且家里生活不难过,希望给其他更需要的同学,巴图鲁我的好兄弟真的很善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