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假设你穿越成为汉献帝,正逢郭汜李傕之乱逃离长安。献帝能够脱离曹操的挟持,那么之后要怎么才能中兴汉室?

回答
穿越到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成为汉献帝,真是比演一场鸿篇巨制还要惊心动魄。更何况,我这刚穿越过来,就被郭汜、李傕那一帮豺狼虎豹追得满长安跑,这日子可比我想象的要惨烈多了。不过,既然老天爷给了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我可不能就这么认怂。曹操那厮虽然暂时强大,但我汉室的江山,凭什么要落到他手里?

脱离曹操的挟持,这第一步绝对是关键中的关键。毕竟,我现在手里不过是个傀儡皇帝,谁都想来咬一口。

第一步:周全的脱身之策——声东击西,借力打力

首先,我得摆脱掉那些监视我的人。不能硬碰硬,那是以卵击石。我得利用我皇帝的身份,给自己制造一个“合理”离开的借口。

利用对曹操的“信任”做文章: 曹操挟持我,最怕的就是我跑到别人那里去,尤其是他的敌人。所以,我可以表现出对他的“忠心”和“依赖”,让他放松警惕。比如,主动提出要为他调集粮草,或者要“巡视”周边地区,为他的势力巩固出谋划策。
选择合适的“替罪羊”: 郭汜和李傕的乱事,正是我的机会。我可以派人偷偷联系一些对曹操不满,但又不敢明着反抗的将领或者士族。告诉他们,我虽然身在许都,但心系天下苍生,愿意与他们一同平定叛乱,恢复汉室。这些人为了自身利益,自然会想办法帮我“脱身”。
制造一场“意外”: 在某个时机,比如曹操出兵征讨其他地方,或者内部出现其他危机的时候,我会利用那些被我收买的宫廷侍卫或者御林军,制造一场“突发事件”。这场事件不能是针对曹操的,而是要制造混乱,让我有机会“被卷入其中”,然后趁乱逃脱。比如,可以在宫廷里放一把火,或者制造一场“刺杀”的假象,让曹操的注意力转移。
选择一个可靠的接应者: 在逃亡之前,我需要一个绝对可靠的接应者。这个人不能是那些野心勃勃的军阀,也不能是那些摇摆不定的士族。最好是那些忠于汉室,但又深处曹操势力之外的官员或者家族。比如,一些隐居在偏远地区的清流士人,或者一些曾经与曹操有过节的旧臣。

一旦脱离了曹操的直接控制,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稳住局势,重塑汉室的权威。

第二步:稳固根基,重塑权威——从零开始的帝王之路

脱离曹操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挑战。

建立一个“忠汉”的根据地: 我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跑。我需要选择一个相对安全、能够聚集力量的地方作为我的新据点。这个地方,最好是远离各路诸侯争霸的前线,并且拥有一定的资源和人口。比如说,可以选择一些远离中原战乱的地区,比如益州(虽然刘备在那里,但我需要想办法与其周旋,甚至争取其支持)、荆州(虽然被曹操和孙权瓜分,但仍有一些汉室遗老遗少),甚至是一些相对稳定的南方地区。
收拢人心,重振汉室声望: 我的皇帝身份,是最大的政治资本。我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向天下宣告我的存在,并呼吁各地有识之士前来相助。
发布“讨贼檄文”: 这是必不可少的。我要明确指出曹操挟持皇帝,破坏汉室秩序的行为,号召天下忠义之士,讨伐曹操,恢复汉室。
重用汉室宗亲和旧臣: 在我逃亡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流离失所的汉室宗亲和忠心耿耿的旧臣。我要不遗余力地拉拢他们,给予他们官职和权力,让他们成为我重建汉室的核心力量。
展现仁德和担当: 混乱时期,人们最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带来秩序和希望的领导者。我需要通过一些实际行动,展现我的仁德和担当。比如,赈济灾民,惩治贪官污吏,恢复一些被破坏的礼仪制度。即使我手里兵少粮缺,但只要我能表现出足够的气魄和远见,就能赢得一部分人的支持。
利用现有力量,平衡各方势力: 在我站稳脚跟之前,我不能直接对抗任何一个强大的诸侯。我需要学会“借力打力”,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为我争取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联吴抗曹”或者“联刘抗曹”: 根据我落脚的地点,我会选择与相对较弱的势力结盟,共同对抗强大的曹操。如果我在南方,我会主动寻求与孙权建立联系;如果我在西北,我可能会尝试与刘备的势力接触(虽然他占据了益州,但名义上仍是汉臣)。
扶持地方力量,制衡大军阀: 在我控制的区域内,我会扶持一些地方上的中小势力,让他们成为对抗大军阀的屏障。同时,我也可以在曹操势力内部,策动一些对曹操不满的将领或者地方势力,制造他的内乱。

第三步:恢复汉室,再创辉煌——千年帝国的延续

在我拥有了一定的实力之后,我就要开始真正的“中兴汉室”计划了。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全面复兴。

整顿朝纲,重建中央集权: 一旦有机会回到洛阳或者长安,我的第一要务就是彻底整顿朝纲。
清洗腐败势力: 对那些在乱世中趁机作乱,或者依附于军阀的官员,进行严厉的清算。我需要建立一套高效、廉洁的官僚体系。
恢复三公九卿制度: 虽然这些制度在东汉末年已经名存实亡,但我要尽力恢复其应有的职能,并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改革,让中央政府重新拥有强大的执行力。
恢复礼乐制度,凝聚人心: 礼乐是国家秩序的基石。我要恢复和推广儒家思想,通过礼乐的教化,让百姓认同汉室的正统性,增强国家的凝聚力。
发展经济,恢复民生: 汉室的强大,最终还是要靠经济基础。
鼓励农桑,兴修水利: 连年的战乱导致民生凋敝,我需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修建水利工程,保证粮食供应。
恢复商业贸易,促进流通: 鼓励商业发展,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全国范围内的商品流通,活跃经济。
减轻赋税,安抚民心: 避免过度搜刮,减轻百姓负担,让他们感受到汉室的关怀,从而支持我的统治。
加强军事,恢复边疆:
整编军队,提高战斗力: 我不能依赖其他军阀的军队。我要组建一支效忠于汉室的中央军,并对军队进行严格的训练和管理。
招揽贤才,发展军备: 寻找有军事才能的人才,鼓励他们钻研军事技术,发展先进的武器装备。
收复失地,恢复汉室荣光: 在时机成熟时,我会主动出击,收复那些被割据势力侵占的土地,恢复汉室在全国的统治。特别是边疆地区,要加强防御,恢复汉朝的威慑力。
政治改革,适应时代: 我不能守着旧的制度不放。汉室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治僵化。
选贤任能,打破门阀: 虽然我需要拉拢一些旧的士族,但我不能让他们垄断权力。我要建立一种新的选拔人才的机制,打破门阀的限制,让有能力的人才有机会施展才华。
平衡各方利益,化解矛盾: 经过几十年的混乱,各种势力盘根错节。我需要用智慧和手腕,平衡各方利益,化解矛盾,避免新的动乱。
加强对基层社会的管理: 汉室的统治最终要落实到基层。我需要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建立有效的基层治理体系,防止豪强坐大。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真正的路,充满了未知和艰辛。我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学会权衡利弊,做出最有利于汉室的选择。我手中的“天子剑”,不只是一个象征,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我必须相信,只要我能坚持汉室的正统性,展现出足够的智慧和勇气,收拢人心,重振国威,那么,即使是从最艰难的境地开始,我也能让这摇摇欲坠的汉朝,重新焕发生机,让它再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这不是为了我个人,而是为了这片土地上亿万的百姓,为了那传承了四百多年的汉室江山! 我,汉献帝,绝不会让它在我手里灭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自己的功课要自己做

自己的江山要自己打

user avatar

很难,李郭之乱之后,汉献帝可以选择的就是做谁的傀儡,中兴汉室几无可能,除非他自己是天生的将才。


首先,这个时间点稍微晚了一点,董卓废掉少帝,迁都长安,这两件事情都是动摇国本的大事,对朝廷的权威性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是刚杀了董卓之后,那个时候汉室还有一些残存的威信,收服大部分董卓的手下作朝廷的御林军,然后利用这些御林军制衡、拉拢和分化山东诸侯。纵然恢复不到汉灵帝时期,但是学中晚唐的时候,天子和诸侯共治天下,续一段时间的命还是很可能的。



但是自从李郭之于汉献帝,正如韩健、王行瑜之于唐昭宗。朝廷的尊严和神圣性遭到了不可逆的损坏,一句话,就是汉朝朝廷的「天然合法性」,诸侯们不认了。


别小看这个天然合法性,这往往需要从开国皇帝之后好几代不出昏君才能做到,无数小朝廷都栽倒这一步。做到的结果就是天下人,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升斗小民,都「自然而然的」的认为当今天子的家族是这个天下的主宰。有了这一点之后,统治和命令会变得容易许多。轻飘飘一纸诏书,就可以让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将,比如皇甫嵩、卢植束手就缚,丝毫没有反抗的念头。


而天然合法性一旦失去了,再拿回来就非常难了。因为其实这需要皇帝建立巨大的功业来挽回。而在王朝末路的时候,基本上很难靠文治来做功业,其实就只能靠武功。而当皇帝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能力亲自带兵。真正的军头,像曹操、袁绍、陶谦这样的,要么就是自己招自己带的兵,要么就是趁自己做刺史、州牧的时候把郡兵和义勇之类逐渐的化公为私。而皇帝除非做太子的时候有过从军经历,否则是没有办法天天和手下的军将亲密接触打成一片的,所以必然只能任命代理人,而一旦任命了代理人,麻烦事就来了。在有天然合法性的时候,基本上没什么问题;而一旦天然合法性消失了,那么皇帝反而会被自己任命的代理人所控制。


汉献帝其实就有这个问题。无论后人吹的汉献帝多么像花一样,像「天性慈爱」,「天资聪颖」之类的,事实上因为隔代修史,很多史官对末代小皇帝总是不乏溢美之词,汉献帝,晋恭帝等等都是如此。但是事实上无论给汉献帝找多少理由——比如一直做傀儡,手里没实力,但是就说这个人而言,除了面折董卓那几句话,历史上献帝并没有表现出多么惊艳的政治或者军事才能。而董卓之乱之后的汉朝,难度大的就是得需要皇帝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神童才能逆转。乱世天子,功勋威望这些都不是天上掉的,而是要靠自己挣来的。


世界上并不是没有这样的天才,耶路撒冷王国的国王鲍德温四世16岁的时候参加蒙吉萨战役,当萨拉丁的几万大军排山倒海的压来的时候,患有麻风病的鲍德温四世身总共就带了几百名在绝望中保护他的骑士。本来这些骑士都决定听天由命,大不了为主献身。但是结果却就是在这一战中,鲍德温四世充分利用了真十字架的激励,大败萨拉丁,消灭了九成以上的萨拉丁的军队,包括号称精锐的马木留克近卫军。这一战也打出了耶路撒冷王国之后十余年的国运。

如果汉献帝车驾东归的时候,面对李郭的追兵,手下诸将束手无策的时候挺身而出,披甲执锐,亲率少数精锐大破李郭联军,一举收复长安。那这就接过了军队的直接指挥权,同时还能招降李郭手下的一部分的军队,天下真的会因此而改变,没准还能捞一个汉烈祖之类的庙号。


但是奇迹之所以是奇迹,就是因为它基本不会发生。汉献帝并不是这样的天赋奇才,就算是手里有点兵,恐怕也会落入董承等真正带兵的人手里,不会听汉献帝的指挥。所以就算完全没有人抢汉献帝,让他能够在洛阳无拘无束的发展,那么无非是诸侯里面多了一个司隶校尉董承。


其实汉献帝的爹倒是曾经埋下了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宦官典御林军。在宦官、外戚、士人三角关系中,只有宦官是皇帝忠实的支持者和爪牙。汉灵帝建西园八校尉,以上军校尉宦官蹇硕为元帅,位在大将军何进之上,这就是绕开现有体制,建立皇帝直属的,由宦官统领精锐军队的尝试。可惜宫门一把火,宦官被杀绝了,汉献帝再想依靠宦官也没了。


士人和军阀自然不可依赖,那么外戚呢?远的不说杨坚怎么得来的天下,就说曹操的女儿也不是外人,是汉献帝的皇后啊……曹操是国丈,曹丕是国舅,他们俩又怎么对待汉献帝的呢?


可以说,两把火烧绝了汉朝的未来:袁绍在宫门烧的一把火,烧掉了汉献帝可能依赖宦官的后路;而李郭在长安的一把火,烧掉了汉帝最后的尊严和神圣性。炎汉炎汉,始于火,终于火,不亦宜乎!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