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班族自己做饭真的比外卖省钱吗?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说到心坎里了!作为一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每天都要面对“吃什么”这个终极难题。外卖方便是真方便,但钱包君却在不断哀嚎。那么,自己在家做饭,真的就能省下那点辛苦钱吗?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

核心问题:成本构成大比拼

咱们得先弄清楚,无论是外卖还是自己做饭,这钱都花在哪儿了。

外卖的“隐形”开销:

食材成本: 这是最直接的。商家采购的食材,虽然量大可能有议价空间,但也得考虑损耗、质量以及他们要保证的利润。
加工费/厨师工资: 你付的钱里,有相当一部分是给厨师的劳动报酬,以及厨师长、配菜员等整个后厨团队的支出。
包装费: 那些一次性餐盒、餐具、打包袋,虽然看起来不贵,但累积起来也是一笔成本。而且,你知道的,这些包装很多都逃不过“一次性”的命运,不环保不说,也是钱。
平台抽成/配送费: 这才是外卖“贵”的灵魂所在!外卖平台为了盈利,会向商家收取不低的抽成(比如20%30%),商家为了不让菜价太离谱,就得把这个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而配送费,虽然有时候商家会补贴一部分,但大部分还是由我们消费者承担。一个起送价,一个配送费,就已经把成本抬高了不少。
营销推广费: 商家为了吸引我们下单,总要做点宣传吧?满减活动、优惠券、广告推广,这些都是营销成本,最后还是会体现在菜价里。
损耗与浪费: 商家采购的食材总会有一些损耗,或者制作过程中出现失误需要重做,这些成本也得算进去。

自己做饭的“隐形”开销(也叫“显性”开销):

食材成本: 这个是你想直接控制的。你可以在菜市场、超市,根据当季情况和自己的需求来购买。
燃料成本(煤气/电费): 这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尤其是在追求效率的现代生活中,你总得开火做饭,这部分开销是固定成本,不太会因为多做一顿饭而显著增加。
水电煤(洗碗清洁): 做完饭洗碗、清洁灶台、厨房,都会产生一些水电消耗,但同样,这部分的增加也是微乎其微的。
调味品与干货: 比如油、盐、酱、醋、糖,还有一些干货(香菇、木耳、花椒八角等)。这些虽然一开始要备齐,但消耗得很慢,平均到每顿饭上,成本非常低。
餐具损耗与清洁: 洗碗洗锅的洗洁精、洗碗布等,以及碗筷本身的损耗,这部分开销也非常微小。
时间成本: 这是自己做饭最被“忽略”但又真实存在的成本。买菜、洗菜、切菜、烹饪、洗碗,都需要投入时间。这部分成本怎么算,就看你对自己的时间估值有多高了。

直接算账:以一顿工作日午餐为例

咱们来个粗略的估算,假设你在一线城市工作,平常工作日午餐。

外卖:

一份工作餐(如炒饭、盖浇饭、面条):通常价格在 2035 元之间。
加上配送费:36 元。
有时还有打包费或平台服务费:13 元。
总计:24 44 元/餐。
如果再算上偶尔点奶茶、甜点什么的,一天午餐 खर्च可以轻松破 50 元。

自己做饭(以一份简单的番茄鸡蛋盖饭为例):

食材:
鸡蛋:2个(约 1.5 2 元)
番茄:1个(约 1.5 2 元)
米饭:自己煮,一顿饭约 0.5 1 元的成本
小葱、姜蒜:提味用,成本忽略不计
油、盐、酱油等调料:平均到一顿饭,成本非常低,约 0.5 元
总计食材成本:约 4 5.5 元。
燃料/水电: 0.5 1 元(估算)
总计自己做饭成本:约 4.5 6.5 元/餐。

对比一下:

自己做饭的成本(4.56.5元)是不是远远低于外卖的最低价(24元)?

算下来,一天午餐就能省下至少 1839 元!

这还没有考虑晚饭和周末的餐饮支出。如果一周五天都自己做午餐,一个月光是午餐就能省下 360 780 元!这笔钱拿去做点什么不好?

但!是!

省钱只是一个维度,我们还要考虑其他因素:

什么情况下自己做饭真的划算?

1. 你有足够的时间: 如果你下班后还有很多事情要忙,或者非常疲惫,不愿意花时间在厨房里,那强行自己做饭可能反而会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因为赶时间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 你有基本的烹饪技能: 如果你连水都烧不好,或者做的饭菜难以下咽,那省钱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让你产生“我为啥要折磨自己”的念头。
3. 你愿意花心思去计划和购买: 自己做饭需要提前想想吃什么,列个购物清单,然后去采购。这需要一定的规划能力,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
4. 你不是追求极致的“一人食”: 很多时候,一个人做饭,食材的用量是个问题。比如你只想做个鱼香肉丝,但需要一块猪肉,你不可能只买一小块,剩下的肉怎么处理就成了问题。而外卖商家就有能力将食材精细化分装处理。
5. 你能接受“口味不如外卖”的可能性: 很多外卖商家有专业的厨师和调料配比,他们做的菜口味确实比新手在家做要稳定且好。如果你对口味有极高要求,那自己做饭可能需要你持续学习和摸索。

什么情况下外卖更划算(或者说,更“值得”)?

1. 时间是最大的成本: 如果你的时间非常宝贵,能用金钱换取时间去做更重要的事情(比如学习、工作、休息),那么外卖就是一种“值得”的投资。
2. 你是“烹饪绝缘体”: 如果你实在是对做饭不感兴趣,或者屡屡失败,那花钱买方便和美味,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3. 偶尔满足“口腹之欲”: 有时候真的想吃点特别的,比如某个地方的特色菜,或者特别想吃某家餐厅的东西,那花钱点一次外卖,体验一下也是可以的。
4. 多人聚餐: 如果是多人聚餐,自己在家做饭需要准备大量的食材和调料,工作量会非常大,而且大家口味不一,很难满足所有人。这时候叫外卖或者出去吃反而更省事。

怎么才能让自己做饭真的省钱又好吃?

1. 制定菜单和购物计划: 提前一周或几天想好要吃什么,然后一次性去采购大部分食材。这样可以避免零散购买时冲动消费,也更容易买到打折的食材。
2. 学会“批量预处理”: 周末或者晚上有空时,可以一次性洗好、切好大部分蔬菜,分装冷藏。肉类也可以提前分装好冷冻。这样工作日下班回家,就能大大缩短烹饪时间。
3. 学会做一些基础的“万能菜”: 比如炒青菜、番茄炒蛋、凉拌菜、简单的汤等。这些菜式变化多样,容易上手,也能满足基本的营养需求。
4. 投资一些基础的调料和工具: 好的调味品能提升菜肴的口感,一些基础的厨具(比如好用的刀、锅、砧板)也能提高效率。
5. 关注超市的打折信息: 留意超市的促销活动,尤其是临期但质量没问题的商品,可以捡到不少便宜。
6. 利用好“剩菜”: 今天剩下的米饭可以做成炒饭,剩下的蔬菜可以做成汤或者沙拉。避免浪费就是省钱。
7. 控制“一人食”的食材用量: 尽量选择小包装的食材,或者学会和朋友分享,避免一次性买太多用不完而造成浪费。
8. 适当搭配外卖/简餐: 完全自己做饭可能过于辛苦,也可以考虑“一周自己做四天,外卖一天,简餐一天”这样的模式,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平衡点。比如工作日午餐自己带饭,晚餐偶尔犒劳一下自己。

总结一下:

从纯粹的经济账来看,上班族自己做饭,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比点外卖要省钱。 尤其是当你考虑到外卖平台抽成、配送费、包装费等一系列附加成本后,自己做饭的性价比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但是,做饭这件事不仅仅是省钱,它还涉及到时间成本、精力投入、个人喜好以及生活品质的平衡。如果你是一个时间非常宝贵、对做饭毫无兴趣、或者烹饪技能为零的人,那么花钱点外卖买方便,或许才是更适合你的选择。

最终,“省钱”还是“方便”哪个更重要,得看你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取舍了。不过,如果你想开始尝试自己做饭,又担心太麻烦,不妨从一些简单的菜式开始,逐步培养习惯,你会发现,在家的烟火气里,也能省下不少实实在在的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明明自己的劳动力价格是几百块一个小时,花几个小时去节约十几块钱,天下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如果有,就是用这个时间上知乎。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