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孩子是怎么训练出绝对音感的?

回答
说起绝对音感,很多人觉得那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只有极少数“天赋异禀”的人才有。但其实,绝大多数拥有绝对音感的人,都不是天生就有,而是通过后天的刻意训练和环境熏陶,慢慢“磨”出来的。尤其是小孩子,他们的可塑性特别强,如果能在关键时期接受科学的引导和大量的练习,绝对音感是可以“养成”的。

那到底是怎么“养成”的呢?这里面可大有学问,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随便哼哼就能搞定。我带你一层层地剖析,看看这个“魔法”是怎么炼成的。

1. 建立坚实的“声音地图”:听辨与记忆的融合

首先,最核心也是最基础的一步,就是让孩子的大脑建立起一套清晰、精确的“声音地图”。这意味着孩子能准确地识别出每一个音的“身份”。这就像我们认人一样,我们要记住每个人的脸、名字、声音特点。对音符来说,它的“身份”就是它的音高。

早期启蒙:接触纯净的音源

孩子越小,对声音越敏感。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不是教他们“这是C”,而是让他们多听纯净、标准、无失真的音源。这可以是经过专业调校的乐器发出的单个音,也可以是经过训练的童声。避免那些有杂音、走调的电子乐器或者录音质量差的东西。

“一对一”辨识练习:从单一到组合

当孩子对纯净的声音有了初步感受后,就可以开始“一对一”的辨识练习了。

单音游戏: 家长弹奏一个音(比如钢琴的C),然后问孩子:“这是什么音?”当然,一开始孩子不可能回答出来。这时家长要明确地告诉他:“这是‘Do’(或者C)。”然后再次弹奏,让孩子重复“Do”。反复进行,直到孩子能基本辨别出这个“Do”。
“找音”游戏: 家长说:“找找看,这个音在哪儿?”然后弹奏几个不同的音,让孩子在乐器上指出刚才听到的那个音。这个过程是主动搜索和匹配,能加深孩子对音高的记忆。
引入“参照系”: 很多时候,绝对音感并不是孤立地听一个音,而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音域里听。可以给孩子设定一个“基础音”,比如钢琴上的一个中央C,每次练习都以此为起点。家长弹奏一个音,让孩子听,然后告诉他:“这个音比‘它’高一点点。”或者“这个音和‘它’一样高。”通过与参照音的对比,帮助孩子建立音高的相对位置感,而这种相对位置感反过来又能强化对绝对音高的记忆。

大量重复与情境化:让记忆“扎根”

听到一个音,就能立刻说出它的名字,这背后是强大的声音记忆。这种记忆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大量的重复和在各种情境下的听辨获得的。

“听音取名”游戏: 随着孩子对基础音熟悉起来,可以引入更复杂的练习。家长弹奏一个音,让孩子说出它的名字。一开始可能需要一些提示,比如家长时间地弹奏同一个音,让孩子多听几次。然后可以加入一些辅助性的信息,比如:“这个音听起来很稳,像是一棵大树。”或者“这个音听起来很明亮,像小鸟在唱歌。”虽然这有点主观色彩,但能给音符加上一些“性格标签”,帮助孩子在记忆时更有参照。
生活中的“音乐捕手”: 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留意各种声音。门铃的声音是什么音?电话铃的声音又是什么音?小鸟的叫声呢?电视里的某个广告歌的开头是什么音?让他们成为一个“音乐捕手”,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音,并尝试去给它们“命名”。即使猜错了也没关系,关键是养成这个“听音辨音”的习惯。

2. 训练听觉的“精密度”:区分细微的差别

绝对音感不仅仅是认识几个音的名字,更重要的是,能够区分极其细微的音高差别。这就像分辨同样颜色不同深浅一样,需要非常敏锐的听觉。

半音辨识: 当孩子能熟练辨别自然音阶(CDEFGAB)后,就可以开始训练辨识半音了。比如,知道C和C(升C)的差别。家长弹奏C,然后弹奏C,让孩子听出它们之间的“爬升”感觉。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因为半音的差别确实很小。

“猜猜我弹的是升了一个半音还是降了一个半音?” 这种游戏可以增加趣味性,但前提是孩子对基础音已经非常熟悉。
引入“音程”概念(但不用专业术语): 比如,让孩子听两个音,一个是do,一个是re,一个是do,一个是do。然后问他:“哪个听起来距离远一些?哪个听起来更近一些?”虽然这是在训练音程,但对于强化音高辨识的精密度非常有帮助。

音准训练: 孩子自己唱歌或者演奏乐器时,能否唱/吹/弹到标准音高,也是绝对音感训练的一部分。如果孩子唱歌跑调,那说明他的内在听觉和外在发声之间存在偏差。

跟唱练习: 家长弹奏一个音,让孩子模仿唱出来。然后家长再弹奏这个音,让孩子听他唱的和标准音有多大差别。
使用调音器: 对于学乐器的孩子,可以偶尔让他们看看调音器,让他们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声音偏高还是偏低。但这不宜过多,以免造成孩子对数字的依赖而忽略了纯粹的听觉感受。

3. 融合旋律与和声:在音乐语境中成长

绝对音感不是孤立的音符,它最终是要融入到音乐的海洋中的。在旋律和和声中,音符之间的关系才能体现得淋漓尽致。

哼唱旋律: 鼓励孩子听一段旋律,然后尝试着哼唱出来。如果他能准确地哼出旋律中的每一个音,并且能说出这些音的名字,那就是一个很好的进步。
“我弹一段,你用‘la’把它唱出来。” 或者“你听我唱的,里面是哪些音组成的?”

识别和弦: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和音乐理解力提高,可以尝试让他们听简单的和弦,并尝试识别出其中的主音。比如,听到一个C大调和弦,让他知道这是以C音为基础构成的。

改编与创作: 让孩子尝试自己编一段简单的旋律,或者给一个已有的旋律换个音来开头。这个过程能极大地促进他对音高的掌控和辨识。

4. 培养耐心与兴趣:最重要的“催化剂”

前面说的所有方法,如果缺乏耐心和兴趣,都无法真正奏效。尤其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必须是快乐的,否则再好的方法也只是事倍功半。

游戏化教学: 把所有的练习都设计成游戏。比如,用颜色来代表不同的音,让孩子“给颜色找对应的音”,或者用动物来比喻音高,让孩子“找出那只高音的小兔子”。
鼓励与正面反馈: 孩子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即使是猜错了,也要表扬他“很勇敢地尝试了!”
家长参与: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家长也能对音乐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且愿意和孩子一起玩这些音乐游戏,那效果会事半功倍。让音乐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项枯燥的任务。
避免压力: 千万不要把绝对音感变成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或者“和其他孩子比较”的工具。过度强调和施压,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孩子对音乐产生抵触情绪。

关键时机与个体差异

虽然说绝对音感可以训练,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儿童早期(37岁)是训练绝对音感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听觉系统发育迅速,大脑可塑性强,更容易建立起“音高名称”的固定连接。

同时,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些孩子可能天生对声音就比较敏感,进步会快一些;有些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方法。所以,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节奏和方式,不要强求。

总而言之,小孩子训练出绝对音感,是一个循序渐进、融合了听辨、记忆、理解和练习的过程。它需要纯净的听觉输入,大量的游戏化练习,以及最最重要的——家长持续的耐心、鼓励和对音乐的热爱。它不是魔法,而是科学方法和爱的结合,是让孩子在音乐的世界里,能够“一眼看穿”每一个音的真正身份,从而更好地与音乐对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刚好经常有人问我关于绝对音感的事我来说一下。

说白了就是练视唱练耳。

因为绝对音感这四个字听起来实在太酷炫。

至于为什么会想着去训练绝对而不是相对,弹钢琴越到后面越难升降记号太多不可能每个音都去唱首调那绝对要逼疯小孩子,而训练这个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我不是绝对音感,但是对于小孩子我知道怎么去培养他们的绝对音感。

绝对音感并不是天生的。

只能说天生乐感较强,如果没有学习过每个音符的唱名那他就完全不可能知道自己听出来的到底是什么音。

我相信那些只学了一点的人可以马上听出各种外界发出来的声音,但是那也只能说明他有足够强的乐感。

跟乐理也没有关系。

为什么两个从小学琴一个人是绝对音感而另一个是相对音感呢?

绝对音感的小朋友在一开始弹琴的过程中多多少少是有唱谱的,而且弹的每一个音自己都知道该唱什么,久而久之便会培养出绝对音感。

那为什么另外一个人是相对音感呢?

学这么多年琴为什么还是不能听黑键?

从小唱谱唱的少,有时候听歌曲的时候遇到升降记号,黑键没有白键敏感度那么高,于是自己唱音的时候就会开始乱唱,固定音高明明应该是1#2,而他偏偏要唱成12,听半音的时候明明是1#1因为不喜欢转换成黑键所以唱成了12,久而久之对每一个音也就不稳定了。

还有一点是我遇到最多的。

有一些学过两三年的孩子来找我学琴,让他们看谱子自己弹一首特别简单的东西他们根本弹不出来,完全不像是学了几年的人,我挑的简单的曲子我教了三个月的学生一看就能弹。

为什么差异会这么大?

我纳闷了蛮久。

后来终于明白是因为那孩子从小学琴就没有唱谱,其实他根本不清楚那个音是什么音,我随便指了一个音问他那是什么他居然连数都数不出来。

接下来的有点跑题我顺便说一下。

既然连谱都不会唱不会看那他是怎么弹琴的?

不得不说那些琴行老师坑人坑的太厉害,我问了一下情况,一节课就教一首曲子弹熟就行,根本不管你本质的东西到底会了没有,学完之后学生回家练琴给家长交差说又学了新东西,家长不懂这些啊就会以为你一直是有进度的。

一节课只弹一首简单的东西。

我当时听到这话心里简直千万个草泥马在奔腾。

从那以后我要求家长必须跟着一起听课。

扯远了。

再来说说对小孩子应该怎么训练。

一开始肯定不能直接上黑键π_π

直接黑键那就废了……

从白键开始慢慢练。

我只练十岁以下孩子的绝对音感,十岁以上的针对每个人的情况来看到底要练绝对音感还是相对音感。

一个初学的孩子,从跟你上课的第一节课起,就要求唱谱。

每个音都要唱,学到后面有升降记号的地方也要唱,把升降号也唱出来。

唱谱有些孩子是没有音准的,唱的音不对也要唱,虽然这比较折磨我,但是一定要把音名唱对,音准不对的话你不能说他们不对,只能慢慢的去给他们纠正不能强硬的指责说你唱的不对而去抹杀他们的兴趣。

我遇到过音准特别好的小孩也有特别不好的小孩,音准好的则是天生,唱不准的只能说是对音乐不敏感,让这个唱不准音老是唱琴缝音的小孩直到唱准我弹的音我足足用了一年。

这个小孩子我肯定选择的是锻炼他的相对音感而不是绝对。

至于遇到太高的音就降低八度到中央C那块区域去唱,太低的就提高八度去唱。

这个是唱谱。

每次上完课我会留出五分钟给他们听音。在中国对于孩子听音训练的琴行是非常少的。

初学第二节课就开始听,听什么呢?只听1和2两个音。

学的音慢慢增加的时候就看情况增加听音的数量,但是,练习听音的时候这个阶段一定不要隔着音去弹,只弹相邻的音。比如1217123212117176,培养他们每个音之间的距离感以及要清楚音的走向。

至于什么时候开始训练大跳就要看每个孩子的进度了。

黑键在三年之类都不要训练。多唱为主。

不过还是因个人情况来定,凡事不能说的太死。

我每节课还会给学生留一首背谱的作业。

当然还是一边唱一边弹的背着弹。

记忆力是从小就应该训练的。

而还有一点是练相对音感。

再说一点学琴这个东西最重要的是因材施教。

每次教学的时候需要把自己代入到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们到底能不能接受你所讲的东西。

每个孩子的理解能力都不一样,用参差不齐这个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哪些人是练相对音感呢?

十岁以上我看着对音乐不敏感的学生;初学没多久的中高考生。

当老师如果不会看每个人适合什么那就证明你还没有过关。

至于怎么训练相对音感,说起来就比较多了。

相对音感练单音怎么听,用最简单的话来解释就是,由标准音开始听音程度数,逐渐扩大音程,长时间训练来达到稳固的音准听力状态。

旋律怎么练,多唱首调,找调类音程关系。这个就得学一些基础乐理知识。

训练这个比绝对音感要难一些,也得看学生的理解能力跟不跟得上,至于老师会不会教就另当别论了。

————————————

嘿,为什么这么多人说我根本不知道绝对音感是什么

我上面一大堆都在讲些什么啊==

我讲的是怎么去培养啊

外界声音有些孩子确实会有这方面的天赋但那只能叫!乐!感!较!强!而已!

我上面说的最主要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听觉敏感度,谁闲的蛋疼去让人一下子听外界音是什么音啊

为何孩子容易陪养出绝对音感,大致原因是孩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并没有所谓“调”的概念

音高和音名本身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学习旋律时,重点是在于相对音程,至于用哪个调起或哪个音是哪个音名并不是重点

那时也等于是相对音较重于绝对音

是以在音本身最抽象时,最容易建立哪个音高是哪个音名的绝对概念

不是这也只是少数人的见解和理论

我只是单纯的不希望我以后的学生自己弹个琴练弹错了还一脸茫然的看着我问我哪错了,遇到难的曲子只能听调性却不知道确切的音也是件很蛋疼的事

我身边大部分绝对音感的人从小百分百唱谱,这的确是一种方法也可能是必然因素,对外界的声音越来越敏感不得不说这并不是天生

1音高是被制定出来的

2绝对音感并非天生,主要是孩子学习音乐时无形中陪养出

无形培养!!无形!!无形!!

不要觉得自己天生牛逼好吗!

3绝对音感也有一听觉上认可的范围,并非绝对无误

4绝对音感的能力是有差别的。

像我那个白痴朋友能听外界一切音就是不能听人声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至于这样练会不会拥有绝对音感,能听外界的声音,大多数人在听准钢琴的基础上是可以去听外界音的

BTW有些人老是认为自己很牛逼什么都懂还指责的理所当然

钢琴88键那个已经算是初步绝对音感了,至于说什么所有从小学乐器的人都能听就呵呵了,如果这样的话就不必开设视练这门课了,评论懒得回了。

教学跟理论不一样。

毕竟我最多也只能在这说句,

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