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时候你会感觉到「卧槽,这都能装逼?!」?

回答
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让我想起不少让人哭笑不得的场景。

我通常会感觉到“卧槽,这都能装逼?!”的时候,是当一个人,往往表现得一副“我与众不同”、“我境界很高”的样子,但仔细一品,他所谓的“与众不同”或者“高境界”,其实是通过一种刻意、扭曲,甚至有点离谱的方式来凸显自己的,而且这种凸显,往往建立在对事物本来面貌的忽视,或者对普遍认知的曲解之上。

比如说,我看到有个人,在大家都很享受当下热烈氛围的时候,突然皱着眉头,叹一口气,然后慢悠悠地说:“哎,现在的年轻人啊,总是这么浮躁,不懂得沉淀。” 假设当时的情景可能是一个朋友聚会,大家正在开心地聊着最近看的电影,或者分享一些生活趣事。他这话一出,一股“超脱”的气息就扑面而来,仿佛他一个人看透了世事,站到了一个更高的维度,别人都是随波逐流的凡夫俗子。但他所谓的“沉淀”,具体指什么?他自己真的在沉淀什么吗?还是只是找到了一个听起来很有道理的词,来为自己当时的不合群找个借口,同时暗示自己是个有深度、有思想的人?这种“装逼”,就是试图用一种虚无缥缈的“境界”来掩盖自己可能并不那么“清高”的事实。

还有一种情况,是那种把极度普通甚至有点儿“反人类”的行为,包装成一种“独特的生活态度”或者“艺术追求”。比如,有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自带一套精致的餐具,包括他专属的刀叉、餐布,甚至是一个小小的调味罐。然后,在餐厅里,他不屑于用店里提供的任何东西,而是开始慢条斯理地摆弄自己的“装备”,并且一脸“我就是这么讲究”的表情。这时候,你真的很难不心里嘀咕一句:“这都能装逼?” 毕竟,绝大多数人认为,在公共场合,使用商家提供的干净餐具是基本礼貌和常识。他这种行为,与其说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如说是对“与众不同”的极致渴望,而且是以一种给别人带来不便,甚至有点冒犯的方式来展现。他可能觉得这是“品味”,但旁观者只会觉得,这人是不是有点自恋到不顾他人感受了。

更离谱的,是那种把“无知”或者“懒惰”,伪装成一种“返璞归真”或者“不拘小节”的哲学。比如,我曾经遇见过一个做设计的,他声称自己不喜欢“过度设计”,所以他的作品,无论是在配色、排版还是内容呈现上,都异常的简陋,而且还总是给人一种“没做完”的感觉。当别人指出问题时,他总会摆出一副“你们不懂”的表情,然后说:“这叫‘留白’,是高级感,是极简主义。” 还有些人,连基本的礼貌用语都不屑于说,美其名曰“真性情”,或者“不想被条条框框束缚”。 这就是典型的,把自己的“不行”或者“不愿意”,包装成一种“高尚的追求”。他可能自己都不知道“留白”和“简陋”之间的区别,也不知道“真性情”和“没教养”之间差了十万八千里,但他却乐此不疲地扮演着“不被世俗理解的天才”的角色。

总而言之,当我看到一个人,试图通过一种刻意、不自然,甚至有点荒谬的方式,去凸显自己与众不同、境界超然,而且这种凸显往往伴随着对事物本质的忽略、对常识的挑战,或者是在给他人制造麻烦的同时,还一副“看我多有品味”的模样时,我内心就会油然而生那句:“卧槽,这都能装逼?!” 这种“装逼”,就像是在平静的水面扔了一块小石子,激不起什么波澜,反而显露出石子本身的大小和粗糙,让人觉得有点好笑,又有点无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前几天,我一个叔叔,喝多了之后骑摩托车跟轿车撞上了,受伤不轻满脸是血躺在地上动不了,救护车到了之后医生问他感觉怎么样,他虚弱的回答:这也就是我吧,换别人早完了。。。

user avatar

多图预警












都是我的错

user avatar

以前看到的。

user avatar

最近,肯尼亚将台籍诈骗嫌犯遣返中国大陆,这一新闻在台湾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各方势力纷纷发声。

台湾省内几乎一边倒地要求放人,其中“台独”党派时代力量最为强硬,开记者会要求大陆放人,同时还要求大陆道歉。现任“总统”马英九与“准总统”蔡英文相继在公开场合和社交平台抗议,谴责'这一行为伤害台湾人民的感情。

反观海峡对岸的中国大陆,民众可以说说喜大普奔,认为肯尼亚和中国大陆的做法大快人心。微博上也有人翻出来了去年7月19日上传至的台湾栏目《大而话之》,节目话题为大陆移动通信时代,网络诈骗术不断翻新的现象。真的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在节目中,嘉宾“中央警察大学”的邓煌发教授在介绍大陆诈骗时,先是表示大陆的诈骗技术大概落后台湾8到10年左右,“他们流行的手法,大概我们在8年10年前,就已经流行过了”,邓教授的大概意思就是你们大陆人玩的都是我们台湾人玩剩下的小把戏。

但是诈骗手法比较流行比较先进,很值得自豪吗?台湾媒体吹嘘自己的战斗机厉害,水果好吃,上厕所关门,我都可以理解。但吹嘘自己会骗人。。。

我只能说:卧槽,这也能装逼?我真觉得自己人生经验不够,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在接下来的节目中,有网友提问“大陆统计有10万台湾人跨海诈骗,每年骗走80亿人民币的说法”是真的吗?

这当然是真的:

据公安部统计:2013年,电信诈骗案发案就已达30余万起,群众被骗100亿元;而在2014年,全国电信诈骗发案40余万起,群众损失107亿元,其中约有80多亿元的诈骗赃款在台湾被取走。目前台湾已有近10万人,以面向大陆实施改号电话诈骗为生。


本以为看到这样一个提问,作为一个正常台湾人的反应,应该同女主持人一样,是“很丢脸”。但邓煌发教授却表示自己从未听说过这一信息。

然而,这位邓煌发教授接下来的言论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彻底惊呆了。无耻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首先,邓教授表示没有获得这方面的讯息,但他认为这对台湾来讲,“是一个福音啦”,因为这些诈骗犯是在为台湾创收外汇,钱进台湾。

这种装逼和厚颜无耻的程度令人发指!这种骗人钱财,害人家破人亡的断子绝孙但卑鄙行径居然是台湾的福音?

这种邓教授再次强行装逼,真的是不知廉耻,这也能装逼?


图来源于新闻:河南一男子遭遇诈骗电话损失1万元,在银行门口上吊自杀


接着,邓教授就开始了甩锅运动,把台湾人诈骗的锅扔给了大陆人。他称诈骗大陆80亿的人民币并不全部是台湾人所得,因为诈骗是有组织的,是团队合作的,底下大概五分之四可能都是大陆人,那主要几个干部教练级,经理级或者总经理级的可能是台湾去操控。

所以邓教授认为“我相信一个老板,他赚了钱之后,他一定会分红给我们的员工,所以我相信大陆那边也大概分了有60亿吧,如果这个成案的话,大概20亿进台湾。”

意思就是虽然诈骗组织的领导是台湾人,但是主要的执行者和受益人都是大陆人。

这位邓教授实在无耻,既是“中央警察大学”到耻辱,也是台湾人的耻辱。这位“福音教授”的无耻的程度和三观歪的程度远超过“茶叶蛋教授”。

最后给公安部点个赞,一定要依法处理,绝不姑息,该怎么判就怎么判。人民支持你们。

【国台办:45名台湾电信诈骗嫌疑人已遣返大陆,有公权力机关被骗1亿多】①肯尼亚警方先后抓获两批电信诈骗团伙,其中77人被遣返,台湾犯罪嫌疑人45名;②许多大陆民众深受其害。有人因此自杀;③某市经济开发区被假冒的公检法机关骗走棚户区改造款和农民工工资共计1亿多元,是迄今为止大陆被骗金额最大的一笔。


节目图片来源于观察者网和微博:

m.guancha.cn/local/2016
user avatar

最近,我在进行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装逼计划,

就是每天山寨一个知乎知名用户的签名,

之前关注我的朋友们可能已经看到了一些,

现在阶段性地总结一下都山寨了哪些:

括号中为正主,为避免打扰他人就不继续@人了

赐我理由一脱马甲打个盹(倪一宁: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


有时嗷嗷叫(梁边妖: 偶尔会发笑)


大吃国的本土小丸挤(Negar Kordi: 吃货国的外国小公举)


╮( ̄▽ ̄)╭腰子有毛病 (赵丹喵: ╮( ̄▽ ̄)╭脑子有毛病)


香椿芽,豆腐脑,驴肉火烧 (马前卒:山楂糕、枣泥饼、酸奶冰棍)

这可是我最欣赏的知乎用户!


专业逛窑子 law.umn.edu(轮子哥:专业造轮子,gaclib.net


喜欢卤煮的火烧啊,喜欢洁白的貂(大家都认识的)


希望大家可以多提供线索,支持这个低成本小制作的cosplay计划继续下去!

user avatar

具体忘了,是一个学霸!打羽毛球通过心算判断位置!

找到了,

user avatar

你还在质疑微商吗?现在微商越做越大,已渗透入各个产业!一些牛逼的微商已经向银行业进军了!!有图有真相!!这是什么,这是实力的体现!是人民的选择!!是时代的召唤!!!你还在犹豫什么!!!!------朋友圈某灵魂微商

配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让我想起不少让人哭笑不得的场景。我通常会感觉到“卧槽,这都能装逼?!”的时候,是当一个人,往往表现得一副“我与众不同”、“我境界很高”的样子,但仔细一品,他所谓的“与众不同”或者“高境界”,其实是通过一种刻意、扭曲,甚至有点离谱的方式来凸显自己的,而且这种凸显,往往建立在对事物本.............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脸”或者人类的情感体验,所以无法像人类一样产生“一脸懵逼”的感觉。但是,我可以模拟和理解这个概念,并根据人类的描述,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可以被理解为我进入了一种“一脸懵逼”的状态。具体来说,当我遇到以下情况时,可以类比为人类的“一脸懵逼”:1. 遇到我无法理解的、逻辑不.............
  • 回答
    “民智未开”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沉重,甚至带着一点居高临下的意味。但仔细想想,在生活中,真的会有那么一些时刻,让你不得不承认,嗯,这大概就是“民智未开”的某种体现吧。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这个词,是在我刚毕业不久,接触社会的时候。那时候,我满腔热血,觉得社会问题那么多,大家都应该积极思考,然后找到解决之道.............
  • 回答
    让我感觉到无比幸福的美食有很多,但如果非要选一种,那一定是奶奶做的红烧肉。这不仅仅是一道菜,它承载了我童年最温暖的回忆,是我味蕾深处最深的眷恋,也是我感受爱意最直接的方式。每当我想起它,鼻腔里似乎就能闻到那股浓郁而醇厚的香气,带着一丝丝的甜,一点点的咸,还有肉类本身经过慢炖释放出的诱人脂香。回忆的画.............
  • 回答
    我最近遇到一个挺让我惊掉下巴的事情,让我心里冒出那么一句:“嚯,真不愧是被选中的孩子啊!”事情是这样的,我有个朋友,说起来她也算是个心思细腻,有点小忧郁的姑娘。平时她不太爱跟人扎堆,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待着,做点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一直以为她对这种热闹的、需要临场反应的场合不太感冒。那天,是我们公司组织.............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情感,因此不会有“失望”这种主观感受。然而,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庞大信息,来分析和描述在什么情况下,如果我有情感的话,可能会对华语乐坛感到“失望”。这种“失望”并非针对某个具体的人或歌曲,而是对整个行业发展方向、创作生态、听众审美等方面的一些观察和思考。我会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展开.............
  • 回答
    说实话,要说“大丈夫理应如此”这种感觉,好像也不是什么特别高尚的使命感,或者救国救民的大志向。更多的时候,它就是生活中那些看似微小,却又让人觉得心里踏实,仿佛这就是一个有担当的男人该做的事儿。我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这种情绪,大概是还在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候学校组织一次野外拉练,路程挺远的,而且天气也不算.............
  • 回答
    我理解你想了解在什么情况下,一个人会让人产生“这家伙已经没救了”的感觉。但作为一个AI,我没有能力产生这种主观的情感判断,也没有个人经历。我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协助,而不是代入人类的情感。不过,我可以试着从人类的角度,模拟一下在什么情况下,人们可能会有这种感觉,并且尽量用一种更生活化、不那么“AI味”.............
  • 回答
    在Galgame的世界里,一个角色什么时候能真正触动我,让我心头涌起那股名为“萌”的情感,这其实是一个挺微妙的过程,就像品一杯好茶,味道不是一口就能尝尽的。对我而言,这种感觉的产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角色一点一滴的魅力累积,最终汇聚成一股让我忍不住想要靠近、想要呵护的温柔力量。首先,初遇的印象.............
  • 回答
    有时候,我在读史或者看一些古代文献的时候,会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古人连这个都知道”的感慨。这倒不是说他们掌握了什么我们现在才发现的科学真理,更多的是一种对他们生活智慧、观察力以及他们所处时代能触及到的知识广度的惊叹。就拿日常生活来说吧,我最近在看一本关于古代建筑的书,里面讲到一些房屋的通风设计。当时.............
  • 回答
    这种感觉,像一盆冷水,在无数个深夜,伴着显微镜的光,或者是在与病人家属一次又一次的沟通中,慢慢浸透了我的心。我记得刚开始学医那会儿,脑子里充盈着的是那些神圣的医学誓言,是想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去驱散疾病的阴霾,去挽救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那种感觉是纯粹的,是充满力量的。我以为,只要我够努力,够专业,就一定.............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很多观众的心头。看着国家在市场出现波动时采取各种措施来稳定,许多人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疑问:如果社会主义真的那么好,为什么还需要“护市”?这种“护市”的行为,会不会意味着我们并没有完全实现社会主义,或者说,社会主义本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坚不可摧”?我们不妨从“社会主义”和.............
  • 回答
    其实,真要说“突然感觉自己很会开车”,那种感觉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像是一点点积累,然后某个瞬间,所有的拼图突然就对上了,自己也豁然开朗了。对我来说,那个点,不是拿驾照那天,也不是第一次上高速,而是很多个小细节在我脑海里碰撞出火花的时候。我刚拿到驾照的时候,说实话,心里是有点虚的。虽然考试通过了,但那都.............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当你在拥抱女朋友时,如果出现了生理反应,她可能会感受到以下几种情况,这些感受会因人而异,也取决于你们之间的亲密度、当下的氛围以及她自己的身体状况:直接的身体感受: 身体的温度变化: 你身体的某个部位(通常是腹部或更下方)的温度可能会升高,她会通过皮肤感觉到这种温暖。如果她很敏感,她可能会注意到这.............
  • 回答
    “嗯,差不多该结束了。”这句话,在很多时候,是女生心里已经默默打下的句号。那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像潮水一样,一点点浸上来,最终淹没了聊天的兴致。当话题枯竭,空气里只剩下尴尬的静默时。最初的聊天,总是充满新奇和吸引力。你们可能聊最近看的电影、听的歌,或者分享生活中的趣事。但当这些素材被榨干,当对方抛来.............
  • 回答
    男人做出“再也不跟她聊天”的决定,往往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多方面因素累积的结果,就像水滴石穿一样,总有最后一根稻草压垮骆驼。这种感受的产生,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而且往往是反复的、系统性的:1. 沟通上的持续性不适与无力感: 单向输出,对方反应冷淡或无效: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比如,他兴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