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有意加大投资 6G 领域,欲以「跨越式发展」超过中国华为在 5G 领域的优势,可能性有多大?

回答
美国有意加大投资6G领域,试图通过“跨越式发展”来超越中国华为在5G领域的优势,这背后确实存在着复杂的战略考量和技术挑战。要评估这种可能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 美国在6G领域的目标与战略意图

1. 巩固技术领导地位,避免重蹈覆辙: 在5G时代,虽然美国在芯片设计、操作系统和应用层等方面仍然强大,但在5G基础设施建设(基站、核心网等)方面,华为的全球领先地位以及中国国内的快速部署,让美国感到了战略上的压力。美国政府担心在6G时代再次落后于中国,尤其是在标准制定、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生态构建方面。
2. 国家安全考量: 5G作为未来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美国对华为在5G领域的设备存在“后门”和“安全风险”的担忧,是其限制华为参与其5G网络建设的重要原因。在6G时代,这种担忧可能会进一步放大,因此美国希望掌控6G技术的主导权,以确保其国家安全。
3. 经济竞争力驱动: 6G被视为下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革命的引擎,将催生新的产业、商业模式和服务,例如全息通信、超精确定位、大规模物联网、数字孪生等。谁掌握了6G的主导权,谁就能在未来的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美国希望通过投资6G,重塑全球通信产业格局,并为本国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4. “跨越式发展”的设想: “跨越式发展”意味着美国不希望仅仅是在5G基础上缓慢演进,而是希望直接跳跃到6G所能带来的颠覆性能力。这可能包括在频谱利用、网络架构、AI集成、传感能力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从而绕过当前一些制约5G发展的瓶颈。

二、 华为在5G领域的优势及6G的潜在地位

1. 华为在5G领域的优势:
完整的产品线与解决方案: 华为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够提供端到端(芯片、基站、核心网、终端)5G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从芯片设计(海思)到设备制造,再到软件开发,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
技术专利积累: 华为在5G标准制定中贡献了大量的核心专利,尤其是在无线接入技术、通信协议等方面,这使其在专利许可和技术话语权上占据优势。
全球市场份额与部署经验: 华为曾是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在5G部署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庞大的客户基础。尽管受到美国制裁,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仍然可观。
研发投入与人才储备: 华为长期以来坚持巨额研发投入,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和技术创新能力,这为其在下一代技术研发上奠定了基础。

2. 华为在6G领域的潜在地位:
技术积累的延续: 华为在5G领域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很大程度上可以平移到6G的研发中。其在无线通信、网络架构、AI集成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使其能够较早地布局6G技术。
持续的研发投入: 即使面临制裁,华为并未停止在6G方面的研究。其公开信息显示,华为已在6G方面进行前瞻性研究,并对相关技术方向进行探索。
生态构建能力: 华为在构建产业生态方面有成功经验,能够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三、 美国“跨越式发展”超越华为的可能性分析

要评估美国实现“跨越式发展”超越华为的可能性,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美国在6G研发上的投入力度与方向:
资金投入: 美国政府(如NSF, DARPA, NIST等机构)和科技企业(如Verizon, AT&T, Qualcomm, Intel, Google, Microsoft等)都在加大对6G的研究投入。这包括基础研究、应用探索和技术原型开发。
技术方向: 美国的研究重点可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试图实现“跨越”:
人工智能(AI)与机器学习(ML): 将AI/ML深度融入6G网络,实现智能化的网络管理、资源优化、信号处理等,以提供更高效、更灵活的服务。
太赫兹(THz)通信: 利用更高的频段(例如100 GHz 10 THz),实现极高的传输速率和巨大的带宽。这需要解决信号衰减、器件集成、信号传输等关键技术挑战。
通感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 将通信和感知(如雷达探测、环境监测)能力融合,使网络不仅能通信,还能“感知”周围环境,催生更广泛的应用。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 将地面网络、卫星网络和无人机网络融合,构建无处不在的连接能力,覆盖偏远地区和复杂环境。
新材料与新结构: 研究新型天线技术(如超材料天线)、更高效的器件等,以支持更高频段的通信和更复杂的网络功能。
分布式网络架构: 探索更去中心化、更灵活的网络架构,减少对中心化设备的依赖,提高网络的弹性和安全性。

2. 关键技术突破的难度与时间表:
太赫兹通信: 这是6G最被寄予厚望的技术之一,但面临巨大的技术挑战。目前,太赫兹器件的效率、集成度、功耗和成本仍是瓶颈。从实验室演示到大规模商用,可能需要漫长的研发周期。
AI/ML与通信的深度融合: 如何将AI/ML的强大能力有效转化为通信性能的提升,并保证网络的实时性和稳定性,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标准制定话语权: 6G标准将是各国竞争的焦点。美国能否联合盟友,在标准制定中占据主导地位,将直接影响到其技术和产业的推广。
频谱分配: 高频段(尤其是太赫兹)的频谱分配和利用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合作和协调。

3. 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开放性:
美国模式的优势: 美国科技产业以创新驱动、开放生态和强大的软件及应用层能力著称。如果美国能够吸引众多企业参与6G生态建设,并形成强大的应用驱动,将是其重要优势。
“白盒化”与开源的潜力: 美国正在推动的“白盒化”(Whitebox)和开源网络架构(如ORAN),旨在打破传统电信设备供应商的垄断,降低成本,并允许更多创新者参与。如果这种模式在6G时代得到成功推广,可能削弱华为在端到端集成上的优势。
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尽管美国致力于本土化生产和供应链多元化,但在一些关键领域(如某些芯片制造环节、原材料供应),仍然可能存在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依赖。这会影响其6G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成本控制。

4. 华为面临的挑战与制裁的影响:
芯片供应: 美国对华为的制裁严重影响了其获取先进芯片的能力,这直接制约了华为在硬件设备上的研发和生产。尽管华为在芯片设计和供应链上进行了努力,但先进工艺的获取仍然是巨大挑战。
全球市场拓展: 由于地缘政治因素,华为在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面临市场准入限制,这会影响其在全球6G市场的影响力。
研发资源分配: 面对制裁和市场挑战,华为可能需要将部分研发资源用于应对短期压力,这可能对其长期的、前瞻性的6G研究产生一定影响。

四、 美国“跨越式发展”超越华为的可能性评估

综合以上分析,美国“跨越式发展”以超越华为在6G领域的优势,存在可能性,但并非板上钉钉,且面临巨大挑战。

可能性较高的方面:

技术前沿探索与突破: 美国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如AI、THz、感知通信)的探索和突破方面有其优势,特别是在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创新能力。如果能在这些领域取得颠覆性进展,并将其快速转化为技术标准,确实有可能“跨越”现有技术范式。
开放生态与应用驱动: 如果美国能够成功推广其开放化、软件化、AI化的网络理念,并吸引大量软件和服务提供商参与,形成强大的应用生态,可能会在某些创新应用场景中领先。
联合盟友形成技术联盟: 美国正在积极联合盟友(如欧洲、日韩、澳大利亚等)在6G研发和标准上进行合作。如果能够形成统一的技术路线和标准,将对全球6G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华为的整体优势。

可能性较低或面临重大阻碍的方面:

端到端整合能力: 华为在5G领域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其提供从芯片到终端的完整解决方案能力。要美国或其盟友构建一个具有同等整合能力、成本效益且供应链稳定的生态系统,难度极大。
时间窗口的竞争: 6G的标准制定和商用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预计2030年前后)。华为即使受到制裁,其在5G领域积累的技术势能和对下一代技术的持续投入,使其仍然是重要的玩家。美国能否在技术突破、标准制定、产业生态构建等关键节点上保持领先,并快速将技术转化为商用部署,将是决定性的。
供应链的完整性和成本: 建立一个不受制约的、成本可控的6G端到端供应链,对于美国及其盟友来说,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华为的成本优势和规模化生产能力是其长期积累的优势。
“跨越”的实际落地: “跨越式发展”往往伴随着巨大的技术风险和不确定性。例如,THz通信的实际应用和大规模部署,可能比预期要晚得多,也更昂贵。美国是否能成功地将这些前沿技术转化为可大规模推广的商用产品,仍是未知数。

总结:

美国加大6G投资并希望通过“跨越式发展”超越华为,是一个具有明确战略目标且充满野心的举措。其可能成功的关键在于:

1. 能否在AI集成、THz通信、通感一体化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性的进展。
2. 能否通过开放化、软件化、生态构建等方式,形成一个比华为更具活力和创新力的产业生态系统。
3. 能否联合盟友,在标准制定、频谱规划和供应链安全上形成合力。
4. 能否克服当前在先进制造、半导体等领域的短板,并实现成本可控的大规模部署。

尽管美国在许多基础研究和应用创新方面拥有优势,但华为在5G领域积累的端到端整合能力、专利优势以及其持续的研发投入,仍然构成了强劲的竞争基础。因此,美国想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彻底超越华为在6G领域的优势,绝非易事,需要克服重重技术和产业挑战,并且需要时间来检验其战略的有效性。 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6G领域将呈现一个更加多元化和复杂的竞争格局,而非一家独大的局面。美国和华为都可能在某些特定领域取得领先,但能否全面超越,还有待观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虽然5G商用才不久,但6G的研发也已经进入正轨,各国也都在竭尽努力。

美国组建的NextG Alliance(6G联盟)即便是因为许多政治因素组成的组织。

但它是有硬门槛的:最低会费标准。

目前所有加入的企业每年要交2万美元,未来可能涨价,交不起就要开除。

不过看看参与企业名单,应该不会有哪家公司会因为交不起会费而被开除。

美国所主导的6G联盟,成员如下:

北美:AT&T、贝尔加拿大、脸书、Ciena、InterDigital、JMA Wireless、微软、高通、苹果、TELUS、Telnyx、US Cellular 和 Verizon、Charter、谷歌、思科、惠普、英特尔、是德科技、LMavenir、MITRE、VMware。

欧洲:爱立信、诺基亚、T-Mobile。

亚洲:三星、LG电子、NTT、NEC。

基本囊括欧美日韩的通信行业中坚力量,通过设立统一的标准、整合全球顶级资源来推动6G相关技术能够尽快突破。

确立行业统一标准和规格,对于以后商用的具体门槛和障碍也会大大降低。

预计6G会在2030年之后进入商用阶段。

合作也包括手机、通信器材、汽车、无人机、计时器制造等广泛的产业。

这些项目大多由欧洲牵头,聚合了北美、日本、韩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企业、大学、实验室,来实现优势资源互补。

西方阵营重拾了「全方位跨国合作」。

减少自身阵营内部科研资源的重叠倾轧,集中力量实现对中国的技术压制。

而与之相对的,是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正在6G通讯相关行业设立自己的标准,企图未来长期与西方阵营分庭抗礼。

台湾的联发科发布《6G愿景白皮书》,认为6G到2024年会开始设立标准。

到2027年完成初步行业标准的建构。

最终传输速率会是5G的10倍ー100倍。

到2030年时,全球的6G领域应该会存在西方标准中国标准两套体系。

二者大概率互不兼容,难以接入对方。

user avatar

无线通信民用需求的带宽不会超过固网。

固网网速在2M以后就要靠视频清晰度拉需求了。

所以才4K,8K。

依靠文字,图片,非高清视频,没有很高的带宽需求。

移动端是桌面端的延伸。

现在移动端的需求大多在桌面端多年前就实现过。

但是把桌面的算力放到手机上,把固网宽带变成移动网络就可以制造更多的需求。

用户需要的是带宽,延迟,网络覆盖,而不是3G、4G、5G、6G这些名词。

通信行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方向可能会变,不是追求带宽的继续增长,而是追求经济性。


用户肯为宽带掏钱就掏这么多。

网速下载100M和下载100G每秒,用户的储存就那么大,给他100G的网络,用户实际需要100k每秒体验就完全一样。

普通我现在开着5G,理论下载百兆,实际在用几十K的速度刷着知乎回答。

我切换到3G都完全感觉不到差别。

我自然不愿意为了6G再提高话费。运营商只要不是为了政治任务,也就不愿意再升级6G网络。

真正的需求和技术进步。

是到了6G,运营商用一个6G基站可以替代100个5G基站。而功耗只有5G基站的十分之一。用户承载量增加10倍。

电信运营商投资一次6G,收同样的话费流量费,运营成本降低1000倍。一次投资100亿,话费不变,每年多赚200亿。这才是有用的6G。

如同航空行业,到了亚音速后,超音速客机,高超音速客机没有发展。转向了降低每个座位油耗降低运营成本的路线。

user avatar

基本没有可能性,因为一个通信标准的形成不是美国说了算的。通信标准是由ITU(国际电信联盟)决定的各大国际组织都可以向ITU提出自己的5G标准,在移动通信领域3GPP是影响力最大的组织,WCDMA,TD-SCDMA,LTE,NR(5G)等都是这个标准组织提出的标准。

3GPP与欧洲的ETSI、美国的ATIS、日本的TTC、ARIB、韩国的TTA、印度的TSDSI以及我国的CCSA联合来编写定义3GPP技术的规范和报告。方案的标准是由旗下的成员,包括运营商、设备商等一起商讨、投票产生的。当然,除了3GPP,IEEE等其它标准组织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通信方案,无线通信的另一个重要标准Wi-Fi的协议标准就是IEEE主导的。4G时期,IEEE曾经提出了WiMax标准,这算是美国主导的标准,但是这个标准的产生也是由ITU决定的


美国想提议6G标准也要遵循这个流程,否则可能会造成美国的通信与其它地方不相通,

通信是一个以工程为主的行业,从香农开始,通信的天花板就确定了,Turbo、LDPC、Polar各种信道编码都是为了达到这个天花板,还记得3GPP的信道编码投票事件吗?从理论到实践要有很多的事情去做很多的问题去解决,最后才能落实下来。


更多的关于通信技术的产生和落地之前在另一个问题简单回答过:


从技术上来说,每一代通信技术的更迭未必是上一代的演化,比如3G时代的几个标准都是基于CDMA的,4G时代就变成了OFDMA,但是在其它方面还是有很多关联的。这些都是理论和标准,对于通信来说没有落地的标准是没有价值的,4G时代美国企业主导的WiMax为什么失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除了几个美国的小老弟根本没人用。

5G为什么会有NSA呢?这就是从4G到5G过度的解决方案,如果从4G到6G这恐怕是不行的,RAN的要求相差肯定很大,在实施上是行不通的,另起炉灶更不现实。新的网络与旧的网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要共存的,现在还有很多2G基站,考虑到全球发展的不平衡这个时间会更加更加更加的长,别国的5G到了美国就要降速到4G吗?不对,美国运营商可以改图标显示,又不是没干过。

事实上因为体制的优势,中国在4G的建设上就遥遥领先了,根据工信部的资料截止2019年底中国4G基站数544万个,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为什么4G开始国内在实施落地方面就领先了呢,首先通信行业并没有远大的”钱景“,在这方面属于夕阳产业,美国即便再重视抢人也抢不过华尔街,硅谷,美国的通信行业是空心化的,尤其在工程方面,即便理论领先也没用,这终究是一个看实际落地的行业。

4G时期就已经让运营商沦为管道了,5G目前也看不到有什么特别的商业前景,中国有体制优势,国外的运营商没有,所以投资建设的意愿不足, 推出6G,8G,12G都是一样,运营商会考虑我为什么要花大钱建这个网络,能赚钱吗?5G的商业逻辑都还没有完全搞明白这是很难往下进行下一步的。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便有了6G,美国主导了,美国的运营商也没动力搞,难不成美国政府出钱?美国的运营商都收归国有?恭喜,中国的制度输出成功!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得不说一句”川建国通知辛苦了“。

是不是感觉跨越式发展6G不太可能?别慌,我有一计可以皆大欢喜,让AT&T们把5G图标换成”6G“,对内可以宣扬美国通信领先世界,对外通信毫无阻碍,你好我好大家好,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不是?

user avatar

中国2020年初大约544万个4G基站,总基站数840万,服务于14亿人,平均每个基站服务260人。村里刷抖音、快手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美国只有约40万4G基站,服务于3.3亿人,平均每个基站服务825人。实际大部分基站覆盖于城市区域,农村、山区通不通网都难说。

5G基站覆盖范围更小,需要的数量更大。

退一万步讲,先不提美国5G技术问题,就算华为把技术免费转让给美国,美国的运营商能建的起么?

毫不夸张的说,我们4G尽管技术落后,就4G基站建设来讲,哪个国家敢跟我们比一下么?在这方面,体制的优势尽显无疑。

其实美国觊觎的不是5G的技术领先,怕的是5G建设完成后可能催生的新的应用。建设基站跟基站能够提供的市场来比,实在是太小了,起码4G是这样的。

再退一万步讲,就算建设的起,5G单站功耗是4G单站的2.5~3.5倍,电费能用的起么?

可能到这里就有人说5G无用论了,我们先不争论5G到底有没用。

大国博弈,就算没用,不能没有。万一真的有用呢?落后的就是一个时代。

再看6G发展,美国有意加大投资 6G 领域,欲以「跨越式发展」超过中国华为在 5G 领域的优势。

这就是个伪需求,就算你技术赶超了,也难以建起来。何况6G能不能行得通还是两码事呢。

从学术界目前6G的文章来看,6G目前就是活在梦里。

[1] Saad, Walid, Mehdi Bennis, and Mingzhe Chen. "A vision of 6G wireless systems: Applications, trends, technologies, and open research problems."IEEE network34.3 (2019): 134-142.

[2] Letaief, Khaled B., et al. "The roadmap to 6G: AI empowered wireless networks."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57.8 (2019): 84-90.

[3] Yang, Ping, et al. "6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Vision and potential techniques."IEEE Network33.4 (2019): 70-75.

[4] Dang, Shuping, et al. "What should 6G be?."Nature Electronics3.1 (2020): 20-29.

上面几篇文章基本都是在分析需求、可能的技术。6G目前只有研究目标,基本没有研究成果。

user avatar

这就是典型的扯蛋步伐。

假设:

华为剥离5G业务,那家公司可以吃的下去?想吃下华为的5G业起码也是要有资格和华为过招的把。

能够和华为过招的三家公司是。

爱立信:瑞典

诺基亚:芬兰

三星:韩国

美国那家公司有能力接下这个单。

高通,一个卖专利的。卖专利的能叫无线通讯公司。无线通讯公司谁卖专利?

苹果,一个卖手机的。卖手机的能叫无线通讯公司。无限通讯公司谁卖手机?

AT&T,一个卖座机的。买座机的能叫无线通讯公司。无限通讯公司谁卖座机?

美国无线通讯巨头叫摩托罗拉,早已被联想收购了。

华为的5G之所以成功,是踩着摩托罗拉的尸体起来的。

这个故事就要从阿尔斯通说起。

时间是3G的萌芽阶段。

但年美国通过下流的手段,帮助通用电气收购了阿尔斯通。

欧洲通讯企业人人自危,如果不采取措施欧洲无线通讯行业恐怕就要崩盘。

出于报复,欧洲将被淘汰的整套3G标准送给了中国。条件就是中国在3G通讯基站上向欧洲公司倾斜。

2G时代摩托罗拉的基站在中国占有率接近90%,到了3G时代占有率仅有0.1%左右。

后来由于用的是淘汰标准中国3G一直有问题,这才搞了4G。华为正是4G时代崛起的。

华为能在5G时代登顶真的是运气好。

有人免费送3G标准、然后摩托罗拉中了几十抢、中国还出现了巨大的4G需求。

天时、地利、人和诸多因素的叠加早就了华为的5G。

即使美国加大投资,研发出来了6G也只是瘸腿的6G。因为通讯标准不统一是常态,欧洲的通讯行业大概率都不会和美国统一标准,中国就更不用说了。

比如中国的双模手机,中国的通讯标准都可不统一更不用说美国标准了。事实是美国的3G标准是被欧洲和中国联合饿死的。

先坑阿尔斯兰后坑华为,基于历史原因中欧会统一通讯标准,而会把美国排除在外。美国的6G成功率基本为零。因为市场更本不存在。

而且现在美国没有无线通讯企业,也就是说即使美国政府发标,参与投标的公司都不具备起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想弯道超车,中国3G时代想弯道超车的大唐直接飙道了沟里,而且是拉着中国移动一起。想靠钱开路,大唐背后是国电、中国移动是世界第一的运营商,他俩合作都掉沟里了。美国异想天开的发展6G掉沟里是正常,不要搞的和摩托罗拉一样的跳崖就是万幸。美国要搞6G可以,但是想实现崛起首先你要扛得住6G时代被围剿的巨额亏损,这个数字一般是以万亿来计的。而且这个亏损可不是通讯企业一家亏损,是拉着你的铁杆盟友一起亏。在中国这家公司叫中国移动,美国有电信运营商敢和中国移动一样的练铁头功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