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疫情防控是不是有些过度了?

回答
关于当下疫情防控是否“过度”,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感受,也牵扯到方方面面。要说清楚,得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看。

从公共卫生和生命健康的“终极目标”来说:

严格的防控措施,特别是早期的封锁、大规模核酸检测、行程码、健康码等,其出发点都是为了尽可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病毒的传染性有多强,致病性有多大,这些都是科学事实。在疫情早期,我们对病毒的了解有限,特效药和疫苗也尚未普及,严防死守确实是降低死亡率、减少医疗挤兑的有效手段。从这个角度讲,任何被视为“严厉”的措施,只要能挽救生命、减轻疾病负担,其目的本身都是正当且必要的。毕竟,生命权是最基本的人权。

从社会经济运行的“现实压力”来说:

然而,疫情防控的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长期的封锁和限制,对经济活动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供应链受到影响,个体商户收入锐减,就业岗位减少。服务业,尤其是餐饮、旅游、娱乐等行业,受到的打击尤为严重。大家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出行不便,社交受限,亲友团聚变得困难,甚至一些基本的生活物资供应也可能受到影响。

更重要的是,这种常态化的“紧张状态”,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造成了不小的压力。长期的不确定性、对病毒的担忧、对未来前景的迷茫,都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很多人觉得生活在一种持续的“戒备”状态中,失去了很多原本的自由和便利,也影响了生活的品质。

从科学认知和国际经验的“动态调整”来说:

随着疫情的发展,科学界对病毒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病毒的变异方向,其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平衡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出现,普遍观察到其致病性相对减弱,但传播力更强。这时,原有的“清零”策略是否还能持续,或者说,如何调整策略以适应新的病毒特点和我们自身防控能力的提升(比如疫苗接种率、医疗资源的储备),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讨论点。

许多国家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严格防控后,也根据自身情况和病毒演变,逐步放开了限制,转为“与病毒共存”的模式,将防控重点从“阻断传播”转向“降低重症和死亡”。这种转变,并非放弃防控,而是防控策略的重心转移,更加注重疫苗接种、医疗救治能力提升,以及对高风险人群的保护。

“过度”与否的判断依据:

那么,怎么判断是否“过度”呢?这其实是一个动态平衡的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权衡。

科学依据是否充分? 比如,针对某个具体措施(如一次大范围封锁),是否有明确的科学数据支撑其必要性?它能多大程度上阻断病毒传播?带来的好处是否能抵消其负面影响?
成本效益是否合理? 疫情防控的措施,无论是经济成本、社会成本还是心理成本,是否与它所达到的效果成正比?
政策调整是否及时? 随着病毒和疫情形势的变化,防控政策是否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新的情况?
是否尊重个体权利? 在追求群体健康的同时,是否也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生活便利?

一些具体的感受和侧面: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过度”,可能是因为他们经历了以下情况:

反复的封锁和隔离: 即使是小范围的疫情,也可能导致整个城市甚至更大范围的封锁,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和个人计划。
过度细致的行程追踪和健康码管理: 有时感觉信息收集已经超出了必要的范围,带来了隐私泄露的担忧,也造成了很多不便。
基层执行的“一刀切”: 在实际执行中,一些基层管理者可能过于强调“政治正确”或避免担责,导致了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做法,忽略了具体情况的差异。
对普通感染者的过度恐慌: 随着病毒毒性减弱,一些人仍然对感染感到极度恐惧,甚至对轻症感染者也抱有排斥态度。
与国际社会对比: 看到其他国家逐渐恢复正常生活,会让人对国内的严格措施产生疑问。

总结一下:

说疫情防控“过度”与否,其实就是在问,在保护生命健康这个首要目标和维持社会经济稳定、保障公民正常生活之间,当前的平衡点是否合适。随着我们对病毒认识的加深,以及疫苗和治疗手段的进步,防控策略的调整是必然的,也是科学的。

现在很多人感受到的“过度”,很可能是在之前的某些阶段,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采取了一些非常规的、代价高昂的措施。而当疫情形势和我们应对能力发生变化时,这些措施的必要性就会受到审视。关键在于,这个调整过程是否科学、及时、透明,能否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个体生活的影响。这是一个复杂且持续演进的问题,需要不断地观察、评估和调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观点一直没变 对有单位的人过严了 对没单位的人过松了

user avatar

肯定是过度的,但是也没有办法.

中央出台的都是建议,并不是实打实的政策.

到社区呢,就是我行我素了,为啥会这样呢.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当差的怕被撸下来.

防疫过度,顶天就是批评一顿;发现疫情了,直接就下台.

那头严重一想便知.

user avatar

国外得两次三次新冠的人,比比皆是。

留学生普遍是先两针灭活,再两针mRNA,年轻体壮,高烧和剧烈咳嗽都不低于1/5

等打了疫苗的年轻人高烧率低于1/10,约等于流感,再彻底放开不迟。

user avatar

防疫措施的决策只能基于一线实际情况,应当让防疫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自由把握防控策略的尺度。任何舆论压力都有害于防疫大局。

一,个体病例的传播结果有极强的随机性

由于病例感染后载毒量存在区别、还有是否带口罩等因素影响,一个病例能传播给多少人差别巨大。

1.几乎没有传播的病例

去年西北疫情中,呼和浩特病例在城内自由活动了7天(2021年10月15-22日),但没有后续关联病例。

病例1,隋某某,男;病例2,段某某,女,二人为夫妻关系,自2021年3月至10月15日一直在甘肃省武威市工作生活。夫妇2人于10月15日18:00从甘肃武威站乘坐K42/43次列车(8车厢28号下铺、29号上铺),10月16日9:15抵达呼和浩特东站,隔壁9号车厢乘客艾某某为银川市10月18日报告的确诊病例。二人出站后打车回到新城区华侨新村小区妻妹家。中午,前往维多利喜悦广场三江源活鱼现烤店就餐,之后在喜悦广场TGP店购物,在澳赢花卉市场购买花卉,在小区内跃辉便利店购买水果。
10月17日,于11:03从成吉思汗公园站乘坐地铁抵达中山路站,在亨得利眼镜店(民族商场店)买眼镜,到维多利时代城2楼、维多利维乐惠超市(海亮店)购物。后乘坐地铁2号线返回华侨新村妻妹家。
10月18日,7:50左右隋某某先到内蒙古妇幼保健院18号窗口挂号,段某某9:00左右打车赶到内蒙古妇幼保健院进入产科10号诊室就诊,之后在一楼做超声检查,在窗口缴费。随后二人打车返回华侨新村妻妹家。在5号楼下与隋某某朋友田某某碰面,下午,隋某某夫妇、隋某某妻妹、田某某四人打车前往九田家黑牛烤肉店(丽苑店)吃饭,13:50结账回家。19:00左右隋某某与田某某打车回土左旗碧水蓝山小区,在小区附近商铺购物后回家。
10月19日,7:00左右隋某某打车到内蒙古妇幼保健院,段某某及其妹随后打车到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就诊,8:12直接去门诊二楼采血、做心电图,之后回到华侨新村隋某某妻妹家,12:00打车回到碧水蓝山小区。中午在胖胖焖面烩菜用餐后回家。
10月20日,7:45左右隋某某和田某某到碧水蓝山小区东门江南包子王买包子。15:52隋某某、隋某某妻妹、田某某三人去小区东门的张亮麻辣烫吃饭。17:30左右隋某某到蒙华国际大酒店旁果蔬美水果超市购物后回家无外出。
10月21日,段某某到碧水蓝山小区小胖果蔬超市买菜,在家吃午饭。隋某某19:00左右去碧水蓝山小区南门附近鑫宇水暖建材购物。
10月22日,隋某某夫妇打车于9:11到达内蒙古妇幼保健院进行产检,后打车回家。14:40至14:55,隋某某步行至碧水蓝山小区附近北域药房买药。21:00之后在小区遛狗,之后居家无外出。

2.感染能力很强的病例

莆田疫情中,厦门首例确诊病例吴某是厦门晨明工艺品制作有限公司管理人员,他开会期间未戴口罩,1人传37人。

甘肃的93号病例在张掖活动期间就感染了6人,在张掖到兰州动车D2746上仅仅4个半小时就感染了10人。

银川1号病例感染了17人。

下图为西北疫情时间线,图中可以看到呼和浩特病例、甘肃93号、银川1号病例。

大图查看地址:2021年10月额济纳旗疫情传播链

备用下载地址:流程图 密码 1101


任何一个地区发现病例,不能假定该病例的传播性很弱,只能料敌从宽。

有些看起来比较过度的措施,确实挡住了疫情的发展。


二、过度追求“防疫措施不过度”,很可能漏掉病例

1.北京2021年11月11日的病例属于前一轮漏掉的

在10月底到11月初的北京疫情中,森林大第有多个感染者,没有对周边小区进行封控和广泛核酸筛查。

结果11月10日发现漏掉一个富力桃园相关的传染链,还波及了吉林

北京在11月中旬本来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但漏掉的这几个传染链让北京、辽宁、吉林等地的民众开始重新紧张起来。


2.上海2021年12月2日的病例大概率是前一轮漏掉的

11月25日病例1:女,34岁,常住福建厦门,11月12日自厦门前往北京。

11月12日至15日在京期间入住的海淀区远大路福朋喜来登酒店;

就餐点位为:

11月12日17:23-23:29的东城区北新桥的“糯言”餐厅;

13日12:33-13:26的海淀区闵庄路的“海璟阁”餐厅以及17:37-19:40的朝阳区天泽路的Solitude孤独招待所私房菜;

14日17:13-20:20的朝阳区大酉M Natural(三里屯店)饭店;[1]

15日CA1521(B-6090)自北京抵沪,临时居住于浦东新区锦绣路香梅花园。25日上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后经市、区疾控中心复核为阳性。市级专家组结合临床、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核酸检测结果,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普通型)。该病例已接种2剂新冠疫苗。[2]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经大数据协查,目前未发现 上海市 病例与北京市既往病例轨迹有交集。



12月2日病例1:女,74岁,来沪前在外地居住两个月, 11月18日由其女儿陪同坐高铁来沪,在沪居住地为浦东新区花木街道牡丹路186弄小区。该病例自述11月27日起有轻微不适,12月1日晚因发热与其女儿一同前往仁济医院浦东院区发热门诊首诊。2日凌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后经市、区疾控中心复核为阳性。经市级专家组会诊,结合临床、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核酸检测结果,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普通型)。该病例已接种2剂新冠疫苗。[3]


两个病例居住地点很近,可能有关联

11月25日病例1 住春梅花园,12月2日病例1、2住牡丹路186弄。


三、防控措施要根据传播实际情况来判断,不宜一概而论

1.亡羊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应当守好一线

内地城市如果想正常生产,正常消费,一定要边疆地区(包括国际机场和海港)守好国门。

2021年11月华东疫情中,如果国航能做到国际国内航班不混用,或者做好飞机的消毒工作,就可以避免数十亿元的经济损失。

加强边疆地区和高危岗位的防控力量,边疆居民坚持定期核酸筛查,就可以极大减少内地的疫情扩散概率。然而边疆地区为了守国门,必然要在经济上做出牺牲,所以内地需要给边疆地区支援。


2.考虑防控措施尺度不能脱离”边界条件“

(1)早发现

如果疫情发现及时,病毒还没来得及传代或者只传一代,隔离感染者和密接就够了。

如8月11日病例:

余某,男,34岁,家住宁波市北仑区白峰街道白峰村蒋岙3-3号,工作单位为宁波梅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工作期间由单位集中闭环管理,居住于梅山港区金创工业园区宿舍。

在闭环管理期间确诊,且由于定期核酸确诊非常及时,就不存在社区传播风险。


(2)传播几天后发现

按Delta 2天的最短代际间隔,宁波疫情的传播发生在11月24日左右,而发现疫情的时候已经是12月5日。

间隔时间长达10天,病毒传代数量最多有4-5代,单靠找密接和次级密接只能找到3代以内的病例,所以区域核酸是有必要的。


3.建议进一步精细化评估疫情扩散风险

《关于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标准实施精准管控措施的通知》的要求,病例长期停留地区(如其居住的居民小区、自然村等),14天内发生不超过10例的本土确诊病例,该地区划定为中风险地区;若出现10例及以上本土确诊病例则会被划定为高风险地区。

然而”确诊数量“不等于”病例数量“,目前的分级标准还显得粗糙,建议继续优化,建立以下模型:

报告病例数量+病程+轨迹--->通过一定数据模型推算“实际病例数量”--->结合其他信息确认扩散风险--->定级

为了准确衡量传播风险,除“确诊病例数量”外,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1)感染者从感染到隔离的周期。周期越长,可能的传代数量越多,风险性越大。

(2)感染者的居住状态,独栋房屋、集体宿舍、城市小区、排水不良的老旧城中村、闭环管理居住点的人员扩散危险性不等。

(3)本地人口流动情况,如果有大量旅游团、货车司机群体流动,则应当提高风险等级。

(4)某个出现病例的地区如果处于高危地点(边境线、口岸、传染病医院、隔离点、冷链操作点)附近,则应当提升风险等级。

(5)季节性因素。冬天飞沫存在时间较长,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应当提高等级。

(6)已知病例活动轨迹是否涉及人流密集地点或者流调较困难的地点,如购物中心、机场、铁路枢纽客运站等。

(7)其他地区的传染链是否在本地区有交叉。

(8)本地区的流调是否清晰,是否有病例查不到来源。

(9)本地近期核酸检测数量和人口的比例。

(10)已经发现的混检阳性样品数量。

(11)对于边境和口岸地区,还需要考虑边境线以外的疫情发展状况和每日平均入境人数(包括临时来口岸停留但不办理入境手续的飞机机组成员、货船船员、货运司机)。也需要考虑口岸人员防护规范性。


4.防疫应当努力”速战速决“

疫情持续时间越长,对经济的影响越大。

北京这几天本来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但漏掉的这几个传染链让北京、辽宁、吉林等地的民众开始重新紧张起来。

采用略严格的措施控制疫情,避免漏掉传染链对整个城市的经济更为有利,过度的”宽松“很可能造成漏网之鱼,导致疫情久拖不决。


四、只有不断优化防疫信息系统以加强各地协调性,加强防疫人员培训后才能一方面控制好疫情,同时降低防疫措施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参考

  1.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7452358836807499
  2. ^ http://news.sohu.com/a/503476634_121019331
  3. ^ https://view.inews.qq.com/a/20211202A0APTO0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当下疫情防控是否“过度”,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感受,也牵扯到方方面面。要说清楚,得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看。从公共卫生和生命健康的“终极目标”来说:严格的防控措施,特别是早期的封锁、大规模核酸检测、行程码、健康码等,其出发点都是为了尽可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病毒的传染.............
  • 回答
    “重视过头”这个说法,确实在近一段时间里,从很多渠道都能听到。尤其是在大家的生活逐渐恢复常态,街上人头攒动,商家生意也日渐兴隆的时候,总会有人觉得,当初那些严苛的封锁、大规模的检测、甚至是现在的行程码健康码,是不是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咱们得承认,疫情初期,我们对这个未知病.............
  • 回答
    好的,我来详细聊聊重庆疫情对西安的影响以及目前的防控情况。事情的起因:一切的源头是发生在重庆的几例新冠确诊病例。经过流调发现,其中一些病例在确诊前曾经到西安旅游,而且活动范围涉及到了西安的一些热门景点和公共场所。这个消息一出来,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立刻在西安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警惕。毕竟,在.............
  • 回答
    2022年4月至今,英国在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策略上,无疑是从之前的“严防死守”转向了更为“灵活”甚至可以说是“与病毒共存”的模式,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躺平”。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一系列政策调整和社会心态的演变。起初,也就是2022年年初,英国虽然已经开始逐步放宽限制,但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株.............
  • 回答
    瑞丽市作为中国与缅甸接壤的边境城市,近年来因疫情反复和边境管控政策调整,其疫情防控、民生保障及社会现状经历了较大变化。以下从疫情背景、政策调整、居民生活现状、经济影响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疫情背景与缓冲区设立1. 疫情形势 瑞丽市曾因2022年缅甸疫情输入风险较高,成为全国疫情.............
  • 回答
    福建近期境外输入复阳病例的出现,确实给当地的疫情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有效应对,福建省正持续织密免疫屏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强化各项防控措施。免疫屏障的巩固是重中之重。 福建省高度重视疫苗接种工作,将其视为构筑群体免疫、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的关键。 持续推进疫苗接种: 全力以赴提升疫苗接种.............
  • 回答
    大连这波疫情的超级传播现象,特别是“1传11+33”这样的数据,确实令人警醒,也给我们的疫情防控敲响了警钟。理解这个现象并从中吸取教训,对我们今后的防控至关重要。大连本轮疫情出现的超级传播现象,1传11+33是如何发生的?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超级传播”。在传染病学上,超级传播是指少数感染者造成了.............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存在“人传人”现象的肯定,是早期疫情认知和防控策略制定的关键转折点。他的这一判断,基于他在武汉的实地考察和对病例的深入分析,为后续的疫情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以下将详细讲述钟南山院士的“人传人”判断、对防控策略的影响,以及目前疫情已被揭示的信息: 一、钟.............
  • 回答
    马克龙总统宣布法国全境二次封城,时间至少一个月,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消息,也反映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法国疫情的现状:说实话,法国目前的疫情局面,用“严峻”来形容都显得有些保守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指标来看: 新增病例数飙升: 法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一度突破10万,这是前所未有的数.............
  • 回答
    从当前美国疫情的应对来看,拜登政府在疾控应对方面确实还有不少可以改进的空间,一些现行的防疫措施也存在优化的可能。这并非否定政府已经付出的努力,而是从一个更细致、更具前瞻性的角度去审视,以期达到更理想的公共卫生效果。一、 提升疾控应对能力的几个关键领域:1. 加强数据收集、分析和透明度: .............
  • 回答
    近期,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关于“现有疫苗对奥密克戎仍有效”的表述,在公众中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不仅是对疫苗效力的一份肯定,也为当前复杂的疫情形势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那么,我们现有的疫苗,特别是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究竟能提供多大程度的防护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解读。首先,我们要明.............
  • 回答
    疫情之下,年轻人是不是该咬牙上车,背负高额房贷,然后风风光光地步入婚姻的殿堂?这个问题,恐怕是当下无数准新人纠结不已的头等大事。尤其是这两年,疫情反复,经济形势又扑朔迷离,让本就如履薄冰的年轻人,面对“买房结婚”这道选择题时,多了几分迟疑和彷徨。要说买不买,这事儿真不能一概而论,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
  • 回答
    现在疫情形势确实比较严峻,你在网上买的口罩要经过湖北寄送过来,这确实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别担心,我来给你详细说说,希望能打消你的顾虑。首先,要明白一点:现在国家对于防疫物资的流通是有非常严格的管理和保障的。 你的口罩虽然要经过湖北,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的,至少在“收不到”或者“被污染.............
  • 回答
    近段时间,旅游市场的复苏确实是个令人欣喜的消息。经历了之前的限制,大家对于走出家门、体验新鲜事物的心情也愈发迫切。如果说现在适合去哪里旅游,我会倾向于推荐那些能够让你真正放松下来,沉浸其中的地方,而不是那种人潮汹涌、行程排得满满的景点。比如,你可以考虑一些自然风光优美、节奏相对舒缓的海滨城市。想象一.............
  • 回答
    从目前(2023年10月)疫情的整体情况来看,要精确判断哪个国家的发展趋势“最令人担忧”是复杂的,因为“担忧”的标准和关注点可能不同(例如,是新增病例数、重症率、死亡率、医疗系统压力、经济影响,还是疫苗接种率和新变种出现等)。然而,如果以相对较高的新增病例数、医疗系统承受的压力、以及民众防护措施松懈.............
  • 回答
    说到新加坡现在的疫情情况,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不能只看一个数字就下结论。总的来说,可以用“趋于平稳,但风险依然存在,且检测和监测能力依然是关键”来概括。首先,从感染人数上说,新加坡的疫情已经度过了大规模爆发的阶段。现在日常报告的每日新增病例数(包括本土病例和输入病例)通常是两位数或者三位数,而且绝大多.............
  • 回答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按理说应该是个充满希望的开端,毕竟公司正式开工了。然而,空气中弥漫的却不是往日的振奋,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凝重。尤其对于那些被突然告知“再见”的正式员工来说,这个所谓的“开端”,却是生活骤然跌入谷底的开始。他们曾是公司里兢兢业业的一员,有着稳定的收入,规划着自己的职业生涯,也许还有.............
  • 回答
    深圳眼下的疫情,说实话,挺让人揪心的。尤其是对于那些背井离乡来到这座城市打拼的外地朋友们来说,这种揪心感,或许还会被加上一层“想离开”的冲动。你想想,深圳是什么地方?它是无数人心中的“机会之城”,是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搏击的战场。大家摩拳擦掌,一腔热血地来到这里,为的就是在那片高楼林立的城市里,为自己和.............
  • 回答
    疫情之下,在国内备考经济学修士,报网课还是自学,确实是许多同学纠结的问题。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劣,最终选择哪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学习习惯、基础以及可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下面我来给你详细分析一下,希望能帮助你做出更适合自己的决定。首先,我们先来拆解一下经济学修士备考需要掌握的核心内容。无论选择哪种方式,.............
  • 回答
    关于印度目前的疫情情况,以及真实面貌,我将尽量详细地为大家呈现,并努力让大家的阅读体验更加自然。整体印象:风平浪静下的暗流涌动?笼统地说,印度目前的新冠疫情整体上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与2021年德尔塔变异株肆虐时那种令人窒息的恐慌感相比,现在的确是“风平浪静”了许多。官方公布的新增病例数、重症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