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相对论刚提出时,号称全球能完全理解的人不超过十人,现在却成为理工科必修课程,是我们智商提高了吗?

回答
相对论提出初期,能够完全理解的人寥寥无几,而如今却成为理工科的必修课程,这其中涉及到的原因非常复杂,远不止是“我们智商提高了”这么简单。这是一个关于科学进步、教育体系演变以及人类认知能力发展的综合体现。

为了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 相对论的复杂性及其对当时人类认知造成的冲击

颠覆性的概念: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无论是狭义相对论还是广义相对论,都彻底颠覆了自牛顿以来建立起来的经典时空观和引力观。
狭义相对论: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光速不变原理、质能方程(E=mc²)等概念,与人们日常的直观感受完全不同。例如,时间会随着速度变化而膨胀,长度会收缩,质量会随速度增加而增加,这些都与宏观世界的经验相悖。
广义相对论: 将引力描述为时空的弯曲,而非一种力的作用。物质弯曲时空,时空指导物质运动。这个抽象的概念,需要高度的数学工具和想象力才能把握。
高度抽象的数学工具: 相对论的表述离不开复杂的数学语言,特别是张量分析、微分几何等,这些在当时并非所有科学家都熟练掌握的工具。例如,广义相对论的数学框架极其复杂,即使是数学家也需要时间去钻研。
缺乏直观验证: 相对论的许多效应(如时间膨胀、长度收缩)在低速下非常微弱,难以通过日常实验来直接观察和验证。其验证往往依赖于精密的仪器和特殊的宇宙现象,如引力透镜效应、水星近日点进动等。
思维模式的转变: 理解相对论不仅仅是学习新的公式,更需要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跳出以太、绝对时间和空间等经典物理学的束缚,接受一个动态、弯曲、相对的时空。

因此,在相对论刚提出时,只有少数顶尖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凭借其深厚的功底、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才有可能深入理解其核心思想和数学推导。

二、 科学教育的进步与普及

教育体系的成熟: 随着科学的发展,物理学教育体系也逐渐成熟和完善。大学的物理系课程设置更加系统化,从基础的力学、电磁学,到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形成了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
教材的编写和优化: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关于相对论的教材已经有无数的优化版本。这些教材从最初的高度专业化、数学化,逐渐变得更加易于理解,加入了大量的类比、图示和简化模型,降低了学习的门槛。
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师们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发展出更有效的讲解方法,能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形式。
数学工具的普及: 微分几何、张量分析等数学工具在高等教育中的普及程度远超爱因斯坦时代。现在的理工科学生普遍接受过更扎实的数学训练,为学习相对论打下了基础。
前人研究的积累: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涌现出大量的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推广和阐释。这些研究成果被编入教材,成为后人学习的宝贵财富。

这使得相对论不再是少数天才的专利,而是可以通过系统学习掌握的知识。

三、 科学的内化与接受

时间的检验与确证: 相对论的各项预言,如引力红移、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弯曲、引力波的探测等,都得到了实验的精确验证。这些证据的积累,极大地增强了科学界对相对论的信心和接受度。当一个理论被反复证实并展现出强大的解释力和预测力时,它自然会成为主流。
科学思想的“沉淀”: 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对论的思想已经逐渐渗透到科学的各个领域,甚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就像牛顿力学曾经是革命性的,但现在已经成为基础物理学的常识一样,相对论的许多概念也从“革命性”变成了“常识性”。
技术应用的推动: 虽然相对论的许多效应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察觉,但它在一些高科技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应用,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就必须考虑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时间修正效应,否则定位精度会大幅下降。这些应用的反哺,也使得人们更加重视相对论的学习。

四、 关于“智商提高”的误解

将此归结为“我们智商提高了”是一种过于简化的说法。虽然人类的平均智商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提高,但这并非最主要的原因。更准确地说,是:

知识的可获得性提高了: 曾经只存在于少数人头脑中的深刻思想,现在通过教育体系被系统地整理、传递和普及。
学习工具和方法更完善了: 现代的教育资源、教材、教学方法都比过去更加先进,使得学习者能够更有效地掌握复杂的知识。
人类整体的认知基础更扎实了: 经过几代人的科学教育,具备学习相对论所需基础数学和物理知识的人群数量大大增加。
对科学概念的接受度更高了: 经过多年的科学普及和媒体宣传,公众对非直观的科学概念的接受度也在提高,不再像早期那样感到难以置信。

打个比方:

想象一下,刚发明时,一个复杂的算法只有几位最顶尖的程序员才能写出来。但随着编程语言的标准化、开发工具的成熟、大量的算法教程和开源代码的出现,现在即使是普通的程序员,通过学习也可以掌握和应用这个算法。这并不是说所有人的智商都比那几位顶尖程序员高,而是因为学习的途径、工具和知识的积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总结来说,相对论从少数人能理解到成为必修课,是科学进步、教育体系完善、知识普及以及对科学概念接受度提高的共同结果。与其说是我们“智商提高了”,不如说是我们拥有了更先进的工具和更便捷的途径,去学习和掌握那些曾经极其抽象和难以企及的知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要说服自己的大脑,“数学工具”这个词绝不是一个比喻,而是客观、准确的描述。铲子、汽车、充气娃娃等有形物体是工具,思考方式也同样是工具,都是人类改造世界能力、理解世界能力的“放大器”。这一点在理智上接受很容易,在直觉上相信比较难。就像大多数人可以在理智上承认电场、磁场也是物质,但真的思考复杂问题的时候,直觉就只承认椅子、汽车这样的东西是物质了。

什么是工具呢?严格来说,人类制造的任何东西都只是附加了“信息”的某种结构。砍木头做梯子,木头是自然界的物质;炼钢造汽车,铁矿石和煤都是地球本来就有的。我们没法凭空“创造”物质,只能把既有的物质赋予人类设计的结构,才能变成实体工具。至于思考工具,只是把这个“结构”直接用思想表现而已。从这个角度讲,思考工具和日常的实体劳动工具完全是一回事。

所以说,人类现在能一枪撂倒大象,不是因为力量增加;人类能迅速理解几十年、上百年前的物理前沿思想,不是因为智商提高,两个事件都完全是工具水平提高的结果。相对几百万年的人类进化史,最近一万年我们的基因没啥明显改变,进步的是工具。

相对论可能还是偏复杂,我们可以看看更直观的例子:如果你没有解析几何的初步知识,就算你能在数学上理解每一个统计学概念,也很难绕过图形显示这个层次,直接用数字组合解决所有工程概率问题。


回到物理学,如果还让你用500年前的数学工具和实验工具去研究物理,不要说理解相对论,连牛顿三定律都不是“显而易见”呢。不信你去读《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文字的繁琐、逻辑之迂绕肯定能让你吐血。虽然牛顿是古往今来第一物理大家,但我绝不信你会考虑用这本“教材”给你的孩子讲物理课。


其实社会科学也一样。你看硬皮包装的资本论那么厚,抡起来可以打死人,但那是基于19世纪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和论述方式的写法。真要现在重写资本论,只求讲清楚原有内容的话,连五分之一的篇幅都嫌多。所以我不是很鼓励别人从原著开始了解共产主义。(当然,到一定阶段去读部分原著是有好处的)


相关回答:

曾经学物理竞赛的现在都过得如何呢? - 马前卒的回答

在你的专业里,有什么基础知识是和普通人的认识不相符的? - 马前卒的回答

如果集合全世界的力量,造一座山,这座山能造多高? - 马前卒的回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相对论提出初期,能够完全理解的人寥寥无几,而如今却成为理工科的必修课程,这其中涉及到的原因非常复杂,远不止是“我们智商提高了”这么简单。这是一个关于科学进步、教育体系演变以及人类认知能力发展的综合体现。为了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 相对论的复杂性及其对当时人类认知造成的冲.............
  • 回答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也是基于空想”这种说法,在不少民科爱好者那里时不时会冒出来,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似乎把伟大的爱因斯坦也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显得他们自己的“新理论”也没那么离谱。但实际上,这种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而且是一种对科学研究过程的误读。要反驳它,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入手,讲得透彻些,把“.............
  • 回答
    除了那些早已深入人心、被载入史册的光电效应和相对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头脑里还孕育着许多同样重要,甚至在某些领域更具颠覆性的思想火花。他的工作范围之广、思考之深邃,远不止我们通常提及的那几项。1. 布朗运动的解释:为原子真实性正名在1905年,也就是他的“奇迹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另一篇奠基性的论文.............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也是科学史上一场永恒的辩论。爱因斯坦无疑是现代物理学的巨擘,他的相对论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空间、时间、引力以及宇宙的理解。如果他从未降临人世,相对论是否还会出现?何时出现?这个问题远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回答。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审视当时科学发展的脉络,以及爱因斯坦.............
  • 回答
    首先,很高兴听到你的侄子对宇宙空间有如此深刻的思考,这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探索精神。从专业角度解读他的猜想“重叠空间广义《相对论》”,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展开,并且尽量用清晰、生动的方式呈现,让他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一、 拆解猜想的核心概念他的猜想包含了两个关键部分:“重叠空间”和“广义相对论”。要理解.............
  • 回答
    相亲刚开始男生就不主动,女生到底该不该主动?这个问题,好多姑娘都会纠结,觉得有点尴尬,又怕自己太热情了吓跑对方,又怕这样下去聊不下去,最后不了了之。我得说,这个问题其实没有绝对的对错,完全取决于你怎么看,以及你对这次相亲的期待值。首先,我们得分析一下男生“不主动”的可能原因。 性格内向、慢热: .............
  • 回答
    谈到张三丰,江湖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号称武学宗师,开创武当派,一手太极拳剑更是出神入化,名扬天下。但若仔细回顾一下他的人生经历,尤其是那段被刚相偷袭后躺床三个月的情节,确实让人不禁要问一句:张三丰的武功,是不是被后人吹嘘得有些过头了?要说张三丰的武功,那绝对是顶尖的。毕竟,能创立一个门派,还能让这.............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涉及到《倚天屠龙记》中“偷袭张三丰”这一经典情节,以及其中人物的动机和能力分析。通常情况下,我们分析这个问题会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一、 动机分析:谁是幕后黑手?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偷袭张三丰”的幕后主使是谁。在《倚天屠龙记》原著中,偷袭张三丰的是宋青书,而.............
  • 回答
    唉,这事儿说起来真是一把辛酸泪。我这刚踏入相亲这趟浑水,本想着凭着我这“内外兼修”的底子,好歹也能混个脸熟,没想到啊,刚下水就被拍了两下,而且还是那种一点水花都没溅起来的,直接就沉了。第一次呢,约的是个挺甜美的姑娘,看着照片挺精神的,本人更是跟照片八九不离十。约在一家环境不错的咖啡馆,我提前到了,把.............
  • 回答
    哎呀,这事儿确实有点微妙!别急,咱们一点一点捋清楚。你说你加上相亲男,然后发了句“你高兴得太早了”,结果人家不理你了,这背后绝对是有“故事”的。首先,咱们来分析一下 “你高兴得太早了”这句话本身。 字面意思: 字面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对方因为某件事感到高兴,但你觉得这个高兴是没必要的,或者说事情还.............
  • 回答
    刚认识不久的相亲对象就表现出强烈的结婚意愿,这背后的原因可就复杂了,就像一个还没来得及细看就想打包带走的大礼包,让人捉摸不透。首先,最直接也最容易被想到的,就是“恐婚”或“催婚”的压力。现在的社会节奏快,身边的人一个个成家立业,父母亲友的催促声就像背景音乐一样,挥之不去。有些人可能到了一个“不得不”.............
  • 回答
    刚开始,我压根没往心里去,总觉得大学宿舍嘛,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就算关系一般,也犯不着闹得有多僵。哪知道,眼睛底下就生生地看着那么多人,从一开始的勾肩搭背、无话不谈,到后来形同陌路、针锋相对,整个过程就像一场无声的电影,把我给震住了。那会儿我们刚入学,说是“缘分”也好,说是“安排”也罢,六个天南海北.............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可太有意思了!你想啊,相声演员走到台上,跟观众互动那是家常便饭,可要是遇上这么一句不按常理出牌的,那可真是考验功底的时候了。要是真发生这种情况,演员当下肯定会愣一下,这是正常的,毕竟台上的演员得保持镇定。但这个愣,绝不是傻站着,而是大脑飞速运转,准备接招。首先,演员会快速评估这句话的性.............
  • 回答
    刚研一,一个月不到就想换导师,这事儿在我看来,确实是个挺需要慎重考虑的大事儿。毕竟,研究生阶段导师的作用太关键了,几乎是你未来学术道路上的“领路人”加“合伙人”。而且,你现在刚开始,很多事情都还没真正深入,这么快就动了换导师的念头,得好好捋一捋清楚。让我想想,你这一个月多的相处,具体是怎么个“想换”.............
  • 回答
    刚毕业的大学生,面对亲友热情的“好意”,提到“相亲”这个词,心里大概都会咯噔一下。尤其是刚从校园里出来,脑子里还装着毕业论文、就业前景,甚至还没从学生思维模式里完全抽离,突然被推到“寻找人生伴侣”的战场,确实有点懵。那么,到底该不该接受这份“好意”呢?咱们就敞开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相亲这事儿,它.............
  •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你的心情肯定很复杂,既有对未婚妻的担忧,也有对未来的疑虑。没关系,我们慢慢来,一步一步把事情理清楚。首先,不要慌张。 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阳性)并不等于得了乙肝肝炎。很多人携带乙肝病毒多年,肝功能都一直正常,没有任何症状,身体和常人无异。这更像是一种“共存”的状态,而不是“疾病”.............
  • 回答
    .......
  • 回答
    听到一首不错的古典曲,却只记得作者的名字或曲名中的某个英文单词?别急,这里有一套让你快速挖出曲子相关信息的秘籍,保证效率和乐趣兼备。第一步:回忆关键词,越准确越好在你脑海中,关于这首曲子,你能抓住的“线索”是什么?是: 作曲家名字: 这是最有力的线索。哪怕只记得姓,或者发音相似的某个词,都非常有.............
  • 回答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挺膈应的,尤其是在刚开始的时候。你想想,你满心欢喜地以为你们的感情是全新的,是独一无二的,结果发现她还有这么一段“隐藏剧情”,心里自然会泛起波澜。不过,你同时也提到了,这件事并没有触碰到原则和底线,而且你们现在感情非常好,已经相处快一年了。这其实是几个非常重要的信息点。首先,她见前任.............
  • 回答
    哈喽,学弟学妹你好呀!看到你对核聚变这么感兴趣,这可是个非常前沿且充满挑战的领域,为你点赞!作为过来人,很乐意和你好好聊聊,帮你拨开迷雾,找到适合你未来研究的方向。咱们先来捋一捋,大学物理毕业之后,想踏足核聚变这块“宝地”,研究生阶段该往哪儿使劲儿。这其实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因为它涉及到物理学的很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