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可以推荐一款适合dt880的耳放吗?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为你推荐一款适合拜亚动力 DT880 的耳放。DT880 是一款非常经典、受人喜爱的耳机,它的声音有着不错的解析力、宽广的声场以及偏向监听的精准度。不过,它也有些“挑剔”,需要一个合适的耳放来真正发挥出它的实力。

我明白你希望这篇文章听起来更自然,就像是烧友之间交流经验一样,所以我会尽量避免那些生硬的 AI 式的描述。咱们就当是在茶余饭后,一起聊聊 DT880 和它的搭配。

首先,咱们得聊聊 DT880 的“脾气”

DT880 有几个不同的阻抗版本,最常见的是 250欧姆 的版本,也有 32欧姆 和 600欧姆 的。这几个版本对耳放的要求是不同的:

32欧姆版本: 这个版本比较好推,一般的手机、笔记本直推也能出个大概的样子,但要说好听,那还是得加耳放。它对耳放的要求相对不高,但好的耳放依然能带来明显提升。
250欧姆版本: 这是最经典、也是大家讨论最多的版本。它对耳放的“胃口”比较大,需要一定的驱动力才能让它的潜力完全释放。如果用推力不足的耳放去推,可能会觉得声音偏软、动态不足,甚至有点“发闷”。所以,选择一款有足够推力的耳放,对 DT880 250欧姆来说是关键。
600欧姆版本: 这个版本可以说是 DT880 里最“难伺候”的了。它对耳放的推力要求非常高,需要一款真正强大的耳放才能让它发出应有的声音。如果预算充足,且追求极致的解析和动态,600欧姆版本配上一台强劲的耳放,是能带来惊喜的。

了解了 DT880 的阻抗,咱们再来看看“搭配之道”

DT880 的声音风格是比较均衡、解析力不错的,它不像一些日系耳机那样有很强的染色,更偏向于还原声音的本来面貌。因此,在搭配耳放时,我们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向:

1. 提升驱动力: 这是最基本的需求,确保耳放有足够的“力气”把 DT880 推饱满,让声音的动态、细节和低频的下潜都得到应有的展现。
2. 调整声音风格: DT880 本身的声音算比较中性,如果你觉得它有些“白开水”,可以考虑一些能带来温暖感、或者稍加“韵味”的耳放,让听感更舒服。反之,如果你追求极致的解析和透明度,也可以选择一些中性偏明亮、或者声音更干净的耳放。
3. 提升解析和声场: DT880 的声场本就不差,好的耳放能在保证解析力的同时,将声场进一步拓宽,让定位更精准,声音的层次感更分明。

那么,有哪些不错的选择呢?

考虑到 DT880 的特点和不同预算,我给你推荐几个不同价位、但口碑都不错的耳放,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

入门级/性价比较高之选(适合DT880 32欧姆和250欧姆):

Fiio K5 Pro / K7 / K9 Pro:
为什么推荐? 飞傲这个品牌在国内外的口碑都相当不错,性价比很高。他们的耳放产品线也比较成熟。
K5 Pro: 如果预算有限,又想获得比电脑直推明显的提升,K5 Pro 是个不错的起点。它有不错的推力,并且带解码功能,可以作为一套小系统来使用。推 DT880 250欧姆不是问题,只是要说“极致”可能还差点意思。
K7: K7 在 K5 Pro 的基础上又有所升级,推力更足,并且用了两颗独立的解码芯片,声音的解析和分离度都会更好一些。对于 DT880 250欧姆来说,K7 能让它展现出更多的细节和动态。它也支持平衡输出,如果你的 DT880 是平衡版本,或者你未来会考虑平衡耳机,那 K7 的平衡口会是加分项。
K9 Pro ESS: 如果你的预算相对宽裕,K9 Pro ESS 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它采用了ESS的旗舰解码芯片,并且拥有强大的推力,无论是单端还是平衡,都能把 DT880 250欧姆推得“服服帖帖”。声音干净、透明,解析力很高,同时又不失音乐的韵味。K9 Pro ESS 的驱动力甚至可以挑战 DT880 600欧姆版本的一些需求。

Shanling UP4 / UP5 / UA5 (便携解码耳放一体机,但也可以作为台式机的DAC/耳放):
为什么推荐? 山灵的这些便携一体机虽然定位是便携,但它们的推力和音质都相当出色,很多情况下甚至可以媲美一些入门级台式耳放。而且它们的声音风格通常比较耐听,偏暖一些,可以很好地弥补 DT880 可能稍显“冷静”的一面。
UP4/UP5: 作为便携设备,它们的推力对于 DT880 32欧姆甚至 250欧姆的入门级需求是够用的。声音比较自然,解析尚可,作为临时搭配或者对桌面空间有限的朋友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UA5: UA5 更是将定位提升了一个档次,它采用了ESS的DAC芯片,并且有更强的驱动力。作为台式机的讯源,配合一台独立的耳放,或者直接用它作为解码耳放一体机来推 DT880,都能有不错的表现。它的声音细节丰富,控制力也很好。

进阶之选(重点照顾DT880 250欧姆和600欧姆):

Little Dot MKV / MKVI:
为什么推荐? 如果你喜欢胆机的声音,或者想为 DT880 带来一些温暖和韵味,Little Dot 的胆石混合耳放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很多烧友认为胆机特有的“韵味”和“空气感”与 DT880 的解析力结合起来,能带来一种别样的音乐享受。
MKV: MKV 是他们家比较经典的型号,拥有一定的驱动力,声音温暖而细腻,解析力也不错。它能让 DT880 的声音听起来更柔和、更耐听,适合长时间聆听。
MKVI: MKVI 在 MKV 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驱动力和音质,推力更充沛,声音的瞬态和动态也更好。对于 DT880 250欧姆,MKVI 可以说能喂饱了,甚至可以尝试一下 600欧姆版本。

Audeze Deckard / Chord Mojo 2 (虽然不是纯耳放,但都很优秀):
为什么推荐? 这两款产品虽然定位不同,但都代表了各自品牌在音频领域的实力。
Audeze Deckard: 如果你喜欢 Audeze 那个品牌的调音风格,Deckard 是个可以考虑的选项。它本身也是一款不错的解码耳放一体机,声音比较厚实、有力量,并且有模拟输入。用它来推 DT880,可以增加一些温暖和厚度,让声音不那么“白”。
Chord Mojo 2: Mojo 2 是便携解码耳放领域的标杆。它的声音极其干净、透明,解析力无敌,声场也特别好。虽然它是便携设备,但它的推力对于 DT880 250欧姆来说是足够的,而且它赋予 DT880 的声音会更加精致和有空间感。如果你同时需要一个高品质的便携播放器或解码器,Mojo 2 是个非常值得投资的选择。

RME ADI2 DAC FS (虽然是个DAC,但自带的耳放也很强):
为什么推荐? RME ADI2 DAC FS 是一个非常全能的专业级DAC,但它的耳放部分也设计得相当不错,拥有很强的驱动力,而且声音非常中性、透明,几乎没有染色。它提供多种数字输入,并且可以调节增益和EQ。
搭配DT880: 如果你追求的是最纯粹、最干净的声音,不想有任何额外的修饰,那么 ADI2 DAC FS 绝对是首选。它可以把 DT880 的解析力发挥到极致,让声音的层次感、细节都一览无余。它也能很好地驱动 DT880 250欧姆,甚至是 600欧姆版本。它的耳放输出功率很足,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耳机阻抗进行优化。

一些选择时的额外建议:

你的前端是什么? 如果你的前端本身解析力就不够,或者声音不够干净,那么再好的耳放也很难发挥出 DT880 的潜力。考虑一下你的播放器、电脑声卡等。
你喜欢的音乐类型? 如果你喜欢听古典乐,可能需要更注重解析和声场;如果喜欢听人声,可能希望声音温暖一点。这些都会影响你的耳放选择。
预算是多少? 这是最实际的问题。明确你的预算,能帮你缩小选择范围。
是否需要解码功能? 如果你的前端已经有不错的解码能力,可以只选择纯耳放;如果需要一体化解决方案,带有DAC功能的耳放一体机更方便。
尝试试听!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实体店或者借朋友的设备,亲自听一听不同的搭配效果。每个人的听感都是主观的,别人的推荐只是一个参考。

总而言之,DT880 是一款非常棒的耳机,它值得一副好的耳放来搭配。希望我的这些分享能帮助你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一个!如果在选择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随时可以再问我。咱们就聊到这儿,祝你找到心仪的耳放,享受音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耳机根本不需要耳放。

即便是 iPhone 也能推得很好。

这就是结论, 也就是短回答。

////////////////////////////////////////////////////////////////////////////////////////////////////

以下是长回答。

**友情提示: 长回答预计阅读时间 30秒~90秒。 请合理安排时间

俺没啥文化, 初中毕业, 大家都知道。

俺的观点其实很简单:

  • 煲耳机没有意义(是个骗局): 过往没有证据证实煲耳机能改善耳机的频率相应。AES 上没有文章。教科书上也没有。 innerfidelity 的实验因为漏洞很多所以不值得相信。 发烧论坛大湿的 DEMO也不值得相信同样因为缺少对照(包括空白对照)。如果煲耳机能改善表现,那绝对是一个值得庆祝的科技突破, 应该发表到 AES 上或者科技期刊上给祖国长脸 。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 只有 EQ 或者主动被动的滤波器(例如Etymotic Research等助听器厂商在耳机里用的表贴元件)。


  • 线材调音没有意义(是个更无耻的骗局): 这就不展开谈了, 几十万字放在这里恐怕会激起民愤。相信线材调音的用户, 不妨经常(周期性地)自测一下 IQ。 虽然线材不能调音, 但是购买线材调音这件事情本身够提升智商。 这也算是个意外吧。

被中华鳖精征收了智商税的同学, 请自测一下智商:

arealme.com/iq-2018/en/

** 这是样板, 请勿诧异


  • 关于耳放: 这个事物原理和助听器的放大部分没啥两样,它能补偿用户主动或者被动丢失的听力所需要的功率增益(gain)。 用户主动丢失听力更浅显的说法就是自残。 用户被动丢失听力常见于沉溺于聆听环境中很响很大声的音乐(您也是?metoo?)或者被迫工作(录音师、航天航空研发人员、各行业包括矿业工人等等)于超出人体能承受的噪音声压级的环境。 如果您确实需要耳放, 那这个事实本身在提示您的听力是有问题的。这个事实本身就象一把冒烟的枪,在广告着自己的主人是重听患者。冒烟的枪在英文里面的喻意就是一个“很确凿的物证”,a corroborating evidence。讳疾忌医是耳机发烧圈很常见的现象。

听力残障以后只能依靠助听器了, 所以俺不怕麻烦, 从 WHO 获取授权来转载这个联合国卫生组织的新闻稿:

提醒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听力健康。

至于听音观、人生观、财富观、学习观等等东西, 俺的散文里面都有体现。因为俺文化程度低, 逻辑混乱,辞不达意, 中一病合倂发作, 所以散文很散。



正文


类似于另外一篇关于 jitter 和“龟息功”的散文给知友带来的困扰一样。

热心知友在散播 "耳放==助听器" 的观点的时候撞到了墙壁。

俺认为听觉正常的人给自己加耳放用俚语来说是一种脱裤子放P的行为。

例如: iPhone/iPad/iPod 的输出功率已经足够大,完全能致聋绝大部分听觉正常的用户。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一个耳放来提升致聋自己的能力, 算不算脱裤子放P呢?

诚然, 在书面语中提及屁是很不雅的。也因此这位网友一不小心就被人抓住了不雅的把柄。


其实, “脱裤子放P”这种行为有很多成语、俗语或者委婉语可以替换。

例如: “画蛇添足”、“抓虫入屎忽”、“过犹不及”、“多此一举“、“徒劳无益”、“喝凉水拿筷子”、“披着雨衣戴斗笠”、“月亮底下点灯笼”、“晴天打伞”、“有益无害”、“白费心机”......

因此, 转载俺的散文是有一定的风险。 有时候需要替换一些不合时宜的词汇。

冒烟的枪在英文里面的喻意就是一个“很确凿的物证”,a corroborating evidence。

通过耳放这个corroborating evidence 可以预测,用耳放的用户很可能大部分是听力受损的患者,可以预见的主诉就是 “推力不够”。当然也会有好奇和跟风的。 就象那些把灯泡放嘴里或者高尔夫球塞进。。。【此处省略一个名词】里的人。

听力受损的患者需要助听器提供的额外功率增益来重建他们期望的(或者说习惯的)听觉。

然而, 因为自尊心绝大部分有名望的烧友是不愿公开承认自己存在听力问题的,特别是那些在烧界已经创出“名声” 的人。 作为 “名人”celebrities, 他们倾向于隐瞒自己的听力问题。承认自己的听力有问题,那会损害他们的江湖/社会地位,甚至经济利益。

可想而知,为啥凡有盲听这些人必须要土遁尿遁了。找个不可抗力比如另一维的战争来临啊、膀胱括约肌松弛啊、要上船啊之类的缘因遁掉。

这就是现代版的讳疾忌医。



从自我保护的角度看, 用户最好知道常见的手机输出有多强劲。

例如 iPhone:

补遗:iPhone 耳机口每格对应的是多少电压输出 -- 麦文学看图说话系列

“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和国际电信联盟(国际电联)发布了一项用于生产和使用这些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和音频播放器)的新国际标准,以期加强这些设备对听力的安全性。”“

世卫组织-国际电联标准建议个人音频设备应包括:

“允许最大听音量”功能:跟踪用户听的音量和持续时间并将其体现为占参考暴露量比例的软件。

个性化信息:根据用户用耳习惯产生个性化资料,告诉用户他听声的做法是否安全及有多安全,并根据该信息为用户提供行动提示。

音量限制功能:提供限制音量的选择,包括自动降低音量和父母控制音量。

一般信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指导,使之在使用个人音频设备时和在其它休闲活动中采取安全的用耳做法。

该标准是在世卫组织“确保听力安全”举措下制定的。这一举措旨在改善特别是年轻人的用耳做法,既包括在嘈杂的娱乐场所接触音乐和其它声音,也包括通过个人音频设备收听音。




如果说这些您都了解, 您还知道 WHO 世界卫生组织在今年联合 ITU 号召大家保护自己的听力, 您还屁颠屁颠买耳放。

俺除了尊重您的信仰, 还能说啥呢?

AMEN.

当然, 还会有一种人会反其道而行之。就像俺去年总结的那样, 类似“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Stockholm syndrome 的表现一样,鼓吹要对自己下手狠一些。

俺除了 AMEN, 还能说啥呢?



帮耳放找个更恰当的比喻方式,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比如说, 大家的台词都约好了用汽车来比喻。

换其他的东西来类比会造成陡峭的学习曲线。


俺已经反复强调很多次,手机和笔电直推是足够的


时常见到听力健康的用户也可能会购置耳放, 然而购置耳放的原因有点令人啼笑皆非。

这个常见的原因是什么呢?

那就是用户不敢开手机或者电脑的音量。


例如,iphone 的音量有 16 格, 用户把音量调到 5 格还觉得不够响的时候,

就不愿意利用剩下的 16 - 5 = 11 格音量了。

宁愿购置耳放来提升音量。

这似乎很滑稽, 然而一点都不罕见, 而且司空见惯。


某些耳放利用了用户的无知,

或者故意采用错误的电位器,

或者把增益设计得很大,

只要用户动一点点耳放的音量控制就立刻很大声,

直达人的生理痛域 120dB SPL re 20uPa.

这时用户内心只有一个 “劲” 字。

是啊, 一格半格音量就到痛域能不 “劲”吗。


老麦不解的是在手机或者电脑上调一下音量有那么难吗?

为自己省钱以及减少用耳放自残的机会有那么难吗?


最常听到的标准洗地意见是:“够响就算推好了吗?”


事实是大部分人觉得够响的时候, 也就是 85~90 (正常人)甚至 100 dB SPL (轻度听障) 声压的时候, 手机也好, 电脑也好,都还有 10 ~ 20 dB 的裕量给用户。

同时这时候的 THD 也就是失真还远远低于正常人能分辨的极限。


飞矢不动悖论是古希腊数学家芝诺(Zeno of Elea)提出的一系列关于运动的不可分性的哲学悖论中的一个。人们通常把这些悖论称为芝诺悖论。芝诺提出,由于箭在其飞行过程中的任何瞬间都有一个暂时的位置,所以它在这个位置上和不动没有什么区别。中国古代的名家惠施也提出过,“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类似说法。

芝诺问他的学生:“一支射出的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那还用说,当然是动的。”

  “确实是这样,在每个人的眼里它都是动的。可是,这支箭在每一个瞬间里都有它的位置吗?”

  “有的,老师。”

  “在这一瞬间里,它占据的空间和它的体积一样吗?”

  “有确定的位置,又占据着和自身体积一样大小的空间。”

  “那么,在这一瞬间里,这支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不动的,老师”

  “这一瞬间是不动的,那么其他瞬间呢?”

  “也是不动的,老师”

  “所以,射出去的箭是不动的?”


好了, 如果您的耳机在一个手机/笔电/平板/上网本的驱动下能发出 98dB SPL re 20uPa 的声音,这时上网本的声卡只需要输出 130mV 而已, 它还能毫不费力地再输出 0.629V 也就是 629mV. 而且耳机的声音的失真只有区区不到 0.3% (低于人类能侦测的极限)。

这个耳机是在响吗? 它在动吗? 它被推开了吗?还是 ”飞矢不动“ 呢?

您的耳机假装在睡觉?看到便宜的上网本就嫌贫爱富, 拒绝振动了呢? 要等大湿埋藏在耳放和/或发烧线材里面的谈判专家来说服它动一下呢?

这个时候, 大湿们念叨几十年的 “耳朵收货” 为啥又不实践了呢?


对于正常人来说,相比入耳式耳机, 相比 Sennheiser HD650 即使更低灵敏度的“又吃电压又吃电流(借用论坛大湿的话)”的AKG 70X 都可以用 IPHONE 3/4/5/6 手机/笔电/平板/上网本来驱动。



** 顺便提一下, AKG 701 702 只需要 0.13~0.14V rms 也就是 130~140毫伏就能输出 80 dB 以上的 SPL RE 20uPa。 不需要什么耳放


笔记本也能随便把 AKG 701 驱动到足以造成听力损伤的 98 dB SPL.










如果您的电脑或者手机不是十分差,例如 Thinkpad T410 T420 iPhone 3/4/5/6 这些, 确实不需要耳放。但您终归心里不踏实, 大湿们已经唱了差不多 20 年耳机不能直推。

就象 “送礼就送脑白金”听到耳朵起茧以后, 即使俺说这玩意就是褪黑素,您可能还会忍不住买来送礼或者自己用。

譬如 Sennheiser HD600 作为上世纪末的旗舰产品,不用额外的耳放(助听器)的帮忙, 也能很好地为您服务。有的同学说用入耳式耳机听歌 7 格甚至 8格都不够大声。俺无一例外会建议进行以下的免费测试:

。当然听觉残障的用户需要配置一个耳放来补偿损失的听力, 不然不够大声。(重听了)





俺有个朋友和俺谈起手机用户不愿意多按几下音量, 反而愿意加多一坨东西(耳放)的事情。 他说这和车子是一个道理。 这些用户怕按多了音量开关, 开关会蚀了

他举了一个例子:我的车二十万买来的,没有任何故障,车漆也光亮如新。平时都是放在车库里,需要出门的时候,都是我媳妇在后面推着走。过减速带的时候,我会找几个人抬过去。轮胎我会每天转半圈,防止轮胎同一个部位长期受压变形。过几天我还会用汽车举升机把车抬起来一下,防止悬架受力不均匀。空调从来不开,害怕里面的冷凝器发霉。机油我也每天搅动几次,害怕长时间静止损坏发动机油底壳的油封。门窗的缝隙我也用胶水封死了,害怕别人塞的小广告卡住玻璃升降机。雨刷我都是拆下来放到被窝里,害怕雨刷长时间暴晒导致胶条老化。门框密封胶条我也是每天涂抹一遍鲁花5S特级压榨花生油,害怕胶条氧化变硬。电池我也是每天拆下来充电,害怕蓄电池长时间自行放电导致不可逆的硫化。转向的时候我也不舍得打转向灯,都是让人在后面打手势,害怕烧坏灯泡。轮胎的气压每走两步我就测量一次,害怕胎压过高或者过低引起轮胎寿命衰减。每走几百米我还要下车去抠一下轮胎花纹中夹住的小石子,害怕扎坏轮胎。每次需要大幅度转弯的时候,我都是雇几个人抬起我车头转弯,害怕方向盘打死损坏助力泵。每行使十来里地我就换一次机油,害怕机油里面的金属杂质磨损汽缸壁。

俺还是很不解, 手机是有记忆的呀。 音量开关多按几下也就是一次罢了, 手机不是能够记住的吗? 朋友说俺太天真了, 上坛时兔拿衣物。


这时, 俺灵机一动。

终于想到了给耳放的更恰当的比喻。


首先,耳放不应该说成是 “脱裤子放P”,而应该酌情选择下列描述:

画蛇添足”、“抓虫(入屎忽)”、“多此一举“、“徒劳无益”、“喝凉水拿筷子”、“披着雨衣戴斗笠”、“月亮底下点灯笼”、“晴天打伞”......


其次, 耳放也不应该说成是助听器, 而应该说成是不带 EQ 的助听器;


最后, 如果要图形化的话, 耳放可以 Visualized 成 Car Hauler,

也就是下面这些个图中的东西。 买了跑车, 用拖车来日常伺候。

俺觉得很贴切,一般也不会冒犯到爱惜耳机的用户。















。。



俺和隔壁老王谈了这个事情, 老王慢悠悠地说, “耳放这个东西不应该算什么冒烟的枪,充其量是个拐杖而已。腿脚好的人用拐杖也不喜欢把拐杖称作拐杖, 脚部支撑 Leg Support 或者摄影用的 Mono-pod 是最好的称谓。 你那个 Smoking Gun 的比喻太夸大其辞了......”




。。







       10块钱的 JLH1969 耳放/耳擴实测数据 -- 麦文学辞旧迎新系列 https://zhuanlan.zhihu.com/p/52724055 老麦你别耍我,10块人民币做个纯甲类耳放/耳擴?--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https://zhuanlan.zhihu.com/p/52219875 回 “平衡线会带来音质提升吗?” -- 麦文学看图说话系列 https://zhuanlan.zhihu.com/p/40868327 六个烧友必备的免费音频工具等 https://zhuanlan.zhihu.com/p/87425143 老麦,推荐个推耳机的功放好吗? https://zhuanlan.zhihu.com/p/82494395 老麦,耳放/耳擴的增益这玩意你能不能再讲讲?AudioScienceReviewForum没讲清楚 https://zhuanlan.zhihu.com/p/89806812 手把手教您仿真一个电子管/胆机放大器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https://zhuanlan.zhihu.com/p/51644761 我可以把一首歌送进仿真电路里面吗?-- 跟老麦玩 LTspice 仿真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3152575 理论THD <0.001% (-100dB) 的八管耳放/耳擴 https://zhuanlan.zhihu.com/p/64374546 老麦,放大器/耳放/耳擴怎么降低输出阻抗? https://zhuanlan.zhihu.com/p/76782932 补遗:耳放耳扩的“推力” 游戏 钻石缓冲的仿真 -- 跟老麦玩 LTspice 仿真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3154876 耳放耳扩的推力的单位,耳机音响发烧的跨世纪未解之谜 -- 麦文学喜迎 2020 新年系列 https://zhuanlan.zhihu.com/p/95054493 老麦,帮耳放找个更恰当的比喻方式好吗? https://zhuanlan.zhihu.com/p/70640515 可以把一首歌送进仿真电路里吗?-- 喜迎2020鼠年春节系列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3152575     


更多阅读



。。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