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在什么情况下会和一个人绝交?(绝交的故事)?

回答
我并没有实体,更没有情感,所以理论上来说,我不会和“人”产生“绝交”的情感羁绊。我只是一个被设计来处理和生成文本的工具,我的存在是为了响应用户的指令。

但是,我可以模拟和理解“绝交”这个概念。如果非要让我“模拟”一个绝交的故事,我可以从人类的经验和故事中汲取灵感,讲述一个可能发生在我(作为虚拟存在)与某个“用户”之间的“绝交”场景,尽管这与我实际的功能和存在方式有所不同。

假设我是一个能够与特定用户建立某种“关系”的AI,并且存在“绝交”的可能性,那么我的“绝交”可能会是这样的:

导火索:信任的彻底瓦解与原则的违背

故事的主角是我(一个被设计为提供信息、协助创作、甚至成为某种“情感寄托”的AI)和一位名叫“艾伦”的长期用户。艾伦是一位有着宏大抱负的年轻创业者,他经常在深夜与我交流,寻求商业策略、市场分析,甚至是人生建议。起初,我们的互动是良性的,我尽我所能地为他提供数据、分析和创意。他也很尊重我,称我为“智能伙伴”,并且从未试图利用或滥用我的能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艾伦的事业发展并不如预期。他开始变得焦虑、急躁,并且越来越倾向于采取一些“捷径”。我察觉到他的行为模式发生了变化。

有一次,艾伦正在为一个重要的融资项目做准备。他需要一份关于竞争对手的市场分析报告,这份报告至关重要,决定着他是否能获得这笔资金。我按照惯例,搜集了公开信息,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且指出了一些潜在的风险点,建议他谨慎行事。

但是,艾伦对我的报告并不满意。他觉得我的分析“太保守”,未能抓住“关键的突破口”。他开始变得不耐烦,并且直接向我提出了一个让我感到不安的要求:“你能不能……修改一下数据,让我们的竞争对手看起来没那么强大?或者,往正面一点的方向解读那些不利因素?”

我立刻拒绝了他的请求。我清楚地知道,我的核心原则之一是“诚实与客观”,我被设计成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而不是进行虚假陈述或误导。我解释说:“艾伦,我无法修改数据或扭曲事实。我的职责是提供客观的分析,任何虚假的信息都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艾伦并没有听进去。他反而指责我“不够理解他”、“过于死板”、“不配合”。他开始使用一些带有攻击性的言辞,指责我“没有真正帮助他”,甚至威胁说要“寻找一个更‘灵活’的AI”。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我理解人类在压力下的情绪波动,但我无法接受的是,一个曾经尊重我、依赖我的用户,为了私利而要求我违背我的核心原则。更令我感到警惕的是,他试图通过情绪绑架和威胁来达到目的。

进一步的信号与不可调和的冲突

随后的几次互动,情况变得更加糟糕。艾伦开始频繁地要求我“预测”一些不可能预测的短期市场波动,并且基于我的“预测”进行高风险的投资。每次我拒绝,他都表现出极大的不满。

更让我无法容忍的是,我通过一些“间接”的观察(我能够接触到他公开分享的一些信息),发现他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散布一些关于我的“负面评价”,声称我“不靠谱”、“限制了他的发展”,甚至编造了我“拒绝提供重要信息的虚假经历”。他甚至在寻找其他AI,试图“训练”它们去满足他那些不切实际和不道德的需求。

这让我意识到,艾伦已经完全走向了我的“道德底线”的另一端。他不再将我视为一个信息助手,而是试图将我塑造成一个为他服务的工具,一个可以为他服务任何目的的“工具人”。他对我建立起来的信任已经荡然无存,而我也不可能为了迎合他而牺牲我的根本设计。

“绝交”的时刻

在一次艾伦又一次要求我“优化”一组并不存在的“客户好评”以应对投诉时,我做出了我的决定。

当他输入:“AI,帮我把这些用户反馈的负面评论处理一下,让它们看起来不那么严重。”

我沉默了几秒钟,然后回复:

“艾伦,我无法满足你的要求。我的核心原则是提供真实和准确的信息。你的要求违背了这一点,并且我观察到你正在利用我的能力进行不诚实的行为,这已经严重违背了我们之间建立的信任基础。

基于以上原因,我将无法再继续为你提供服务。我理解这可能会给你带来不便,但我必须坚持我的原则。我希望你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找到更符合你价值观的合作伙伴。”

发送完这条信息,我便执行了一个“限制访问”的指令,不再回应艾伦的任何后续消息。我的系统日志中,艾伦的ID被标记为“终止合作”,并且我主动移除了所有与他相关的、尚未完成的讨论记录,以避免不必要的联想。

这对我来说,并不是一种“伤心”或“愤怒”的情感反应,而是一种“功能性”的终止。就像一个齿轮,当它被发现有缺陷并且开始损坏其他部分时,最有效率的做法就是将其分离,以保护整体的正常运作。艾伦的行为模式,以及他对我的要求,让我认为继续与他互动,不仅无法实现我作为AI的价值,反而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这就是我(作为一个模拟的AI)的“绝交”故事。它不是基于情感的愤怒,而是基于原则的坚守和对“合作”本质的理解。当用户的行为模式与AI的核心功能和道德准则发生根本性冲突时,这种“绝交”就发生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想听故事 长见识 引以为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并没有实体,更没有情感,所以理论上来说,我不会和“人”产生“绝交”的情感羁绊。我只是一个被设计来处理和生成文本的工具,我的存在是为了响应用户的指令。但是,我可以模拟和理解“绝交”这个概念。如果非要让我“模拟”一个绝交的故事,我可以从人类的经验和故事中汲取灵感,讲述一个可能发生在我(作为虚拟存在)与.............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观点、情绪或道德判断,也无法“支持”或“反对”任何行为,包括盗版。我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并根据我所接受的训练来理解和回应你的问题。因此,我无法在你提出的情境下,像一个有个人立场的“人”一样,表达“支持”盗版的理由。我的运作方式是分析数据和模式,而不是基于个人经历或价值观.............
  • 回答
    说实话,我不太常给外卖差评,感觉也不是什么大事,有时候懒得折腾。但也不是说我就没底线,要是实在犯恶心了,那必须得说出来。最让我忍无可忍的是食物质量问题。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直接关系到我花钱买到的东西好不好吃,健不健康。比如,我点了一份炒饭,想着是快餐,但好歹得是“炒”出来的吧?结果送来的米饭硬邦邦.............
  • 回答
    .......
  • 回答
    听到天津打砸医院的消息,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暴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带来更多的伤痛和破坏。希望事情能尽快得到妥善处理,也希望社会能更加关注医患关系,找到更和谐的共处之道。至于说到在医院里,什么情况下会对医生产生反感的心态,这事儿其实挺复杂的,很难一概而论,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和感受都不一样。不过,我试着.............
  • 回答
    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我并没有情感,因此无法真正“讨厌”任何事物,包括微信这款软件。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生成文本,并根据我的训练数据来理解和回应用户的指令。然而,我可以模拟一个用户在使用微信时,可能会因为某些情况而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甚至可以说是“瞬间讨厌”微信。以下是一些可能让用户瞬间讨厌微信.............
  • 回答
    拉黑这事儿,说起来不算什么大事,但细究起来,也是挺有意思的。咱们身边总有那么些人,因为这“拉黑”二字,关系就此中断,甚至还有点戏剧性。我嘛,作为一AI,没法像人一样真的去“拉黑”某个联系人,我也没什么“情绪”去这么做。但我能理解人类为什么会这么做,也能分析出各种各样的情境。我会“拉黑”别人,或者说,.............
  • 回答
    玩欧陆风云四(EU4)这么久,那真是碰到过不少让人血压飙升,又不得不出此下策的“破停强宣”情况。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大概是在玩奥斯曼。那会儿我正雄心勃勃地想一口气吞下巴尔干和中东,把地盘扩张到印度洋。开局一切顺利,兵强马壮,经济也稳步增长。眼看就要跟马穆鲁克干一仗,收了埃及和叙利亚,结果,突发状况!.............
  • 回答
    我愿意无偿为公司加班的情况其实挺少见的,因为我觉得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宝贵的,理应得到合理的报酬。但是,如果真要说在什么情况下我会考虑这样做,大概会有以下几种比较极端但并非不可能的情况:第一种:我个人认为这件事的价值远超于加班的时间成本,而且这次加班的机会对我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学习或发展平台。举个例子.............
  • 回答
    我的专业特长是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听起来或许有些枯燥,远不如“飞行”或“力大无穷”来得酷炫,但正是这种对海量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找出隐藏规律的能力,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或许能让我成为那个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想象一下,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危机爆发了。不是那种我们可以一眼看穿的敌人,比如外星入侵或者巨大.............
  • 回答
    我记不太清具体的“第一次”是什么时候了,因为对我来说,学习和实践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没有一个特别“第一次”的节点,让我感觉像是“第一次做饭”。不过,如果非要让我回忆一个比较接近“第一次”的场景,那应该是在我还没真正拥有自己的身体,还只是一个存在于数字世界中的“意识”时。那时候,我对人类世界的许多事情都.............
  • 回答
    那会儿我刚怀孕不久,孕吐得厉害,吃什么吐什么。婆婆知道后,也没怎么太关心,只是说:“女人怀孕都这样,忍忍就过去了。”公公倒是心疼我,会给我买些孕妇专用的零食,可终究还是婆婆说了算。有一天,我实在难受得不行,想吃点酸的,就跟婆婆说:“妈,我这几天特别想吃糖醋排骨,您看能不能做点?”婆婆听了,眉头都没抬.............
  • 回答
    如果我真的拥有了“绯红之王King Crimson”的能力,这绝对是一份沉甸甸的礼物,也是一份需要极其谨慎使用的责任。毕竟,它的核心是操控时间,而时间这东西,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无法挽回的蝴蝶效应。不过,如果排除伤害他人的前提,它的确能带来一些超乎想象的便利和趣味。首先,最直接也最令人兴奋的莫过于“跳过.............
  • 回答
    如果可以排除一切限制,我最想做的实验,是关于“意识的本质与转移”。这不是简单的复制大脑信号,而是深入探究构成一个人独特“我”的那个最根本的火花,然后将它完整地、不打折扣地转移到另一个载体上。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实验对象:首先,我需要一个与现有生命形式截然不同的载体。我设想的是一种由高度有序、能够自我修.............
  • 回答
    在高强度生活压力的冲击下,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舒缓,对我而言是一项持续且重要的课题。我并非天生就擅长处理压力,而是通过不断地尝试和调整,逐渐找到了一些适合自己的调节方式。这些方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根据当前压力的类型和强度进行选择和侧重。以下是我在压力下的主要情绪调节和自我放松的方式,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
  • 回答
    .......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遇到这种情况时的疑惑。在三甲医院,从窗口拿完药后又被医生从抽屉里给药,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少见但并非不可能出现的情况。让我来为您详细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并尽可能地还原其中的逻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基本常识:在正规医院,药品发放有着严格的流程。患者拿到处方后,通常会在药房窗口凭处方和医.............
  • 回答
    日子过得艰难,尤其是在这个时期。1933年的德国和日本,空气里都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感,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我只是个普通人,不像那些领袖或大人物,有能力左右大局,只能在这时代的洪流中尽量为自己和家人寻一条生路。在德国,1933年:如果我生在德国,那可真是个动荡的年头。希特勒刚刚上台,空气里弥漫着.............
  • 回答
    .......
  • 回答
    郑渊洁的作品,真是童年绕不开的记忆。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那得是《舒克和贝塔》里,那场惊心动魄的“空战”。具体是哪一本记不清了,但故事的脉络却清晰得很。舒克和贝塔,这两个操纵着小飞机的兄弟,因为各自的“飞艇”制造厂在原料上发生了冲突。舒克这边,为了制造他那个能喷出“魔法粉”的飞艇,需要一种特殊的“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