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需要注意猫粮中的哪些成分?

回答
在给心爱的猫主子挑选猫粮时,我们总希望它们能吃得健康又开心。可市面上琳琅满目的猫粮,光看包装上的文字就已经让人眼花缭乱了。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关注猫粮里的哪些成分呢?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让你成为一个懂行的铲屎官。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我们要看的是蛋白质来源。 猫咪是天生的肉食动物,它们的身体就像一台需要优质汽油的跑车,而蛋白质就是那汽油的精髓。

优质动物蛋白是首选: 看看猫粮成分表的前几位,最好能看到“鸡肉”、“牛肉”、“鱼肉”、“羊肉”、“鸭肉”等清晰的动物肉类名称,而不是模糊的“肉类副产品”(animal byproducts)或者“肉粉”(meat meal)。“副产品”听起来可能不太好,但其实很多副产品,比如内脏、骨骼等,也富含营养。关键在于它们的来源是否明确、品质是否可靠,以及是否与主打的肉类搭配。不过,如果成分表的第一位就是明确的动物肉类,那通常来说更令人放心。
“肉粉”的学问: 有些猫粮会用“鸡肉粉”、“牛肉粉”等。这里的“粉”并不是指我们平时吃的淀粉,而是指经过脱水、浓缩的肉类。好的肉粉,比如“鸡肉粉”(chicken meal),是纯鸡肉脱水研磨而成,蛋白质含量很高,而且经过干燥处理,储存更方便,蛋白质利用率也相对较高。但如果写的是“禽肉粉”(poultry meal)或者“肉粉”(meat meal),这就比较模糊了,可能混合了多种肉类,甚至包含了一些我们不希望看到的部位。
避免模糊的术语: 像“家禽”(poultry)、“肉类”(meat)、“动物性蛋白”(animal protein)这样的字眼,信息量太少,最好能看到更具体的动物种类。

蛋白质的含量高低也很重要,但也不能盲目追求“越多越好”。 成猫一般需要26%45%的蛋白质,幼猫和孕哺期母猫则需要更高的比例。但过高的蛋白质,特别是来源不明的动物蛋白,可能会增加猫咪肾脏的负担。所以,在确保蛋白质来源优质的前提下,选择符合猫咪生命阶段的蛋白质含量是关键。

接着,我们来看看脂肪。 脂肪是猫咪能量的重要来源,还能帮助吸收脂溶性维生素,对皮肤和毛发也有好处。

动物脂肪是王道: 和蛋白质一样,选择明确的动物脂肪来源,比如“鸡脂肪”(chicken fat)、“鱼油”(fish oil)。鸡脂肪经过处理,通常不会引起过敏,而且易于消化。鱼油则富含Omega3和Omega6脂肪酸,对猫咪的皮肤、毛发和大脑都有益处。
植物油需要注意: 有些猫粮会添加植物油,比如葵花籽油、玉米油等。它们虽然也提供脂肪酸,但猫咪从动物脂肪中获取脂肪酸的效率更高。而且某些植物油的Omega6含量可能过高,而Omega3含量不足,容易引起体内炎症。如果成分表中植物油排位靠前,可能意味着动物脂肪的比例不够高。
脂肪的比例: 猫粮中脂肪的含量通常在15%25%之间,这对于绝大多数猫咪来说是足够的。

然后,我们要关注碳水化合物的来源。 虽然猫咪是肉食动物,不太需要大量碳水化合物,但猫粮中通常会添加一些作为粘合剂和能量来源。

复合碳水化合物优于精制碳水化合物: 选择以糙米、燕麦、地瓜、豌豆等天然食材作为碳水化合物来源的猫粮会更好。这些食材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消化。
避免玉米、小麦、大豆: 这些是常见的过敏原,而且它们在猫粮中的比例过高,可能意味着优质动物蛋白的比例不足。而且玉米的消化率相对较低,容易给猫咪的肠胃带来负担。
“玉米蛋白粉”、“小麦蛋白粉”等: 这些都是植物性蛋白质,虽然也能提供蛋白质,但不如动物蛋白那样容易被猫咪吸收和利用。如果它们排在成分表的前面,说明这款猫粮的动物蛋白含量可能不高。

接下来,看看维生素和矿物质。 这些是猫咪身体正常运转的必需品。

天然来源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有些猫粮会强调添加了“天然维生素E”、“天然维生素C”等。这些通常比合成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更易被吸收,也更安全。
“氨基酸螯合矿物质”: 这种形式的矿物质更容易被猫咪吸收利用,比如“氨基酸螯合锌”、“氨基酸螯合铁”等。
注意是否添加了过多的“人工色素”、“人工香料”和“防腐剂”。 天然食材本身就有颜色和味道,好的猫粮不需要这些“额外”的东西来吸引猫咪或延长保质期。比如BHA、BHT、乙氧基喹啉等人工防腐剂,最好是能避免就避免。而天然防腐剂,如维生素E(生育酚)和迷迭香提取物,则更安全。

别忘了膳食纤维。 适量的膳食纤维有助于猫咪的肠道健康,帮助排毛球。

天然膳食纤维: 比如来自甜菜根、豌豆、糙米、亚麻籽等。
“纤维素”(cellulose)的学问: 有些猫粮为了增加纤维含量,会添加大量的纤维素,但这是一种粗糙的纤维,可能不易消化,也无法提供太多营养。

还有一些我们可能不太熟悉但很重要的小配料:

益生菌和益生元: 有些猫粮会添加益生菌(如嗜酸乳杆菌)和益生元(如菊苣根提取物、低聚果糖),它们有助于维持猫咪肠道菌群的平衡,增强免疫力。
牛磺酸(Taurine): 这个对猫咪非常重要!猫咪自身无法合成足量的牛磺酸,如果缺乏,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比如视网膜退化、心脏疾病。所以,在成分表中看到明确添加牛磺酸,是件好事。
Omega3和Omega6脂肪酸: 这些脂肪酸对于皮肤、毛发、关节健康和免疫系统都有好处。通常来自鱼油、亚麻籽等。注意它们的比例是否平衡。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猫粮的成分表不是越简单越好,也不是越复杂越好。 关键在于成分的清晰度和优质性。一个好的猫粮,应该以明确、优质的动物蛋白为主要成分,搭配适量的健康脂肪和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并添加猫咪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牛磺酸。

当你拿起一袋猫粮,花点时间看看背后的成分表,问问自己:“这些成分对我的猫咪来说是健康的、有益的吗?” 久而久之,你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猫粮专家了!别忘了,每个猫咪的体质和口味都不一样,有时候即使成分再好,也要看自家主子是否赏脸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粗蛋白和粗灰分

(1)什么是粗蛋白?

常看猫粮测评和猫粮检测报告的知友,应该都听说过一个概念——粗蛋白。什么是粗蛋白质呢?

在测定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时候,通常会使用凯氏定氮法,由于氮是蛋白质中的重要成分,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总氮量,计算得到蛋白质的含量。

对人而言,如果一种蛋白质能提供所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同时比例也接近人机体的需要,并且当机体只摄入这类蛋白质时(就能满足所需。则称这类蛋白质为「完全蛋白质」。

动物源性蛋白质多数都属于「完全蛋白质」。

与之相对的概念则为「不完全蛋白质」好「半完全蛋白质」。

对猫而言也相类似,动物性蛋白质不可或缺,另外,成年猫需要的蛋白质量是成年狗的两倍。

(2)什么是粗灰分?

灰分,是标示食品无机成分总量的一项指标。

那么粗灰分又是如何测定的呢?

根据GB/T6438—2007《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

[1]粗灰分(crude ash)为在本标准规定的条件下,550-600℃高温炉灼烧所得的残渣。

粗灰分主要为无机盐和矿物质氧化物,有时可能还包括少量泥沙。

(二)牛磺酸为何重要?

在成分保证值中,牛磺酸是猫所必需的一种重要营养物质,所以会被单独列出来。

在动物的机体中,蛋氨酸和半胱氨酸是动物自身合成牛磺酸的原料,需要经过CSAD的作用最终经氧化得到牛磺酸。而猫体内CSAD的活性很低,因此自身无法合成牛磺酸,必须通过食物摄入,否则猫可能出现失明等问题。

有牛磺酸并不是一个卖点,但如果牛磺酸含量不足,那就是不合格的猫粮。

(三)钙、磷含量与钙磷比

会经常看猫粮测评的知友,一定听说过「钙磷比」这个概念。

那么「钙磷比」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为什么它会如此重要?

在哺乳动物体内,含量最高的矿物质元素是钙,磷仅次于钙,牙齿与骨骼都离不开钙和磷[2][3][4],在人体中同样如此[5]

缺钙会导致骨骼发育不良等问题,缺磷和缺钙都会导致佝偻病[2][3][4](但过量同样有害,请在兽医指导下进行补充)。

不当的钙磷比会影响钙和磷的吸收[2][6][3][4][7],对人也是如此[8]

AAFCO(美国饲料管理协会)规定的犬猫钙磷比上下限为:1:1~2:1[7]

根据猫粮检测报告可以判断其钙磷比水平。

未完待续。。。

参考

  1. ^ GB/T 6438—2007 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Animal feeding stuffs—Determination of crude ash)
  2. ^ a b c 动物营养学(第6版)/[英]P McDonald,R A Edwards,J F D Greenhalgh,C A Morgan 编著;王九峰,李同洲 主译.—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2(Animal Nutrition,Sixth Edition)
  3. ^ a b c 犬猫营养需要/[美]国家学术委员会下属的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the National Academies)主编;丁丽敏,夏兆飞 主译.—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8(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Dogs and Cats)
  4. ^ a b c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第2版)/陈代文 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8
  5. ^ 食品营养学(第4版)/邓泽元 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8
  6. ^ 犬猫营养学(第3版)/[美]Linda P. Case,Leighann Daristotle,Michael G. Hayek,Melody Foess Raasch 主编;陈江楠,许佳,夏兆飞 主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6
  7. ^ a b 宠物食品法规和标准/王金全 编著.—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8
  8. ^ 郭文. 食品中钙磷比例风险评估的研究[D]. 陕西科技大学, 2011.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