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李宗仁?

回答
评价李宗仁,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他是一位极富争议性,又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理解他,需要抛开非黑即白的视角,深入他的具体行为、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最终的历史评价。

一、戎马生涯与军事才能:

李宗仁以其军事能力在北伐战争中崭露头角,尤其是在“统一中国”的旗帜下,他领导的桂系军队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他并非科班出身的军事院校毕业生,却凭借着对战争的敏锐嗅觉和出色的战术指挥能力,屡建奇功。

北伐时期的担当: 在北伐战争中,李宗仁的第四集团军是国民革命军的主力之一。他身先士卒,作战勇猛,在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取得突破,例如攻克重要战略据点。这显示了他作为一名将领的胆略和实干精神。
抗日战争的坚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在正面战场上,李宗仁指挥了数场关键战役,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台儿庄大捷。这场战役是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少有的辉煌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李宗仁在此役中的指挥,充分展现了他对战局的判断、对兵力的调动以及对士气的鼓舞能力。他能够充分利用地形优势,组织兵力,层层设防,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取得胜利。
内战中的挣扎: 然而,在后来的国共内战中,李宗仁虽然在军事上也取得过一些胜利(例如在解放战争初期短暂担任“代总统”时期,他的部队在华东地区与解放军有过一些交锋),但整体上,他所属的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在战略上处于劣势。他的一些军事决策,虽然有其考量,但放在整个解放战争的大背景下,未能扭转乾坤。

二、政治生涯与复杂立场:

李宗仁的政治生涯同样充满复杂性。他长期以来是国民党内的实力派人物,与蒋介石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矛盾和竞争。

“代总统”的短暂担当: 1949年,在国民党败局已定的局面下,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临危受命,成为“代总统”。这段时期,他试图通过南北议和来寻求和平,并为此采取了一些努力,例如派遣代表与中共进行谈判。虽然最终和平未能实现,但这一举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希望结束战乱、稳定局势的愿望。然而,他的“代总统”权力受到蒋介石等人的掣肘,实权有限,这也使得他无法真正施展抱负。
对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的参与: 李宗仁作为桂系军阀的代表人物,在国民党党内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与蒋介石的权力斗争贯穿了国民党发展的不同时期。他有时与蒋介石合作,有时则形成对峙。这种复杂的政治关系,既是他能够成为重要政治人物的原因,也限制了他的发展。
晚年的回归: 在中国大陆解放后,李宗仁曾短暂旅居海外,后于1965年选择回到中国大陆。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他受到毛泽东等人的欢迎,并在中国大陆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回到大陆的原因众说纷纭,有说是出于对祖国的眷恋,有说是对国民党政府失望,也有说是受到中共的争取。无论如何,这一选择表明了他对新中国政府的某种认可和对过去国民党统治的否定。

三、性格特质与历史评价:

评价李宗仁,也需要了解他的性格和行为方式。

务实与勇猛: 李宗仁的性格中,很大一部分是务实的军人作风。他敢打敢拼,不畏艰险,在战场上表现出了过人的勇气和胆识。这种特质使他成为一名深受部下爱戴的将领。
有时显得冲动和缺乏政治智慧: 然而,与他的军事才能相比,李宗仁在政治上显得较为冲动,有时缺乏长远的政治眼光和高超的政治手腕。他与蒋介石的博弈,虽然屡次表现出实力,但最终未能占据上风,与此也有一定关系。
复杂的人物定位: 历史对李宗仁的评价是复杂的。一方面,他被视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尤其是在抗战时期为国捐躯,贡献卓著。台儿庄大捷的胜利,使他成为抗日英雄,受到民族尊敬。另一方面,他作为国民党阵营中的重要人物,也参与了内战,承担了历史责任。他的政治立场和一些决策,也受到了一些质疑。
超越党派的民族情怀: 然而,值得肯定的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李宗仁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怀。他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以及在抗战中展现出的决心,是无可置疑的。即便是在国共内战的背景下,他也曾试图通过和平途径来避免生灵涂炭。

总结:

李宗仁是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人物。他既有军事上的辉煌,也有政治上的波折;既有作为一名中国军人的忠诚和勇气,也难免受到时代洪流的裹挟和个人局限的影响。

评价他,不能简单地将他划入“英雄”或“罪人”的行列。他是一个在特定历史时期,以其独特的方式参与了中国命运进程的人物。他的军事才能,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值得肯定。而他在政治上的选择和行为,则需要结合当时的复杂背景来理解。最终,历史会以其更长远的视角来审视和定位李宗仁这样的复杂人物。他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或许是他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所展现出的那种不屈不挠的斗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淞沪会战失利后,国府上下主和声浪又起,几个月前尚激烈抗日的,不少摇身一变主和先锋。1937年11月21日,主和派大将王世杰在日记中写到:

居觉生立主向日方求和,并谓:“如无人敢签字,彼愿为之。”战事发动之先,只胡适之曾立主谓应避免战争,居氏当时曾立主逮捕胡氏;今则又自唱主和之说。

在这种局面下,内外坚定抗日力量的震慑是国民党没有投敌而继续抗战的关键。这种力量在国民党外是八路军,在国民党内则是李宗仁一系。

1938年1月5日,军令部长徐永昌在日记中写到:

由近来每个人之主张及日前李德邻之态度,觉对内之不易言和,较对外尤难,是今日中国真到最后危险时期。除日人自动悔祸不前,或某一国参加作战外,我国家决无苟全之望。全国对抗战心口如一,第八路军的人第一,李德邻部的人次之,其余类多口是心非。


而三月后,李宗仁即创造台儿庄大捷,抗日局面为之一变。

1938年4月7日,李宗仁向 蒋公发出告捷电,台儿庄取得空前大捷。

急。武昌。委员长蒋。柱密。
此次鲁南之敌为第五、第十及第九师团之一部、炮兵两联队、唐克车百余辆及空军等企图自临沂、峄枣两方面会合南下夺取徐州,打通津浦线。我军自临沂方面两次击破敌军。后峄枣之敌仍迭次猛攻台儿庄,东西援应,顽强驰突,并使用催泪弹,企图贯彻其意志,于鱼晚已被我三面包围,渐次封锁。敌弹尽粮绝,始于当晚狼狈溃退。现除饬各军于峄县以南地区解决残敌并分途向临、腾方面跟踪追击,且以后方有力部队分段截击以期歼灭外,谨闻。
李宗仁【07,10】印。


【台儿庄大捷后李宗仁手持《良友》杂志告捷特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评价李宗仁,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他是一位极富争议性,又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理解他,需要抛开非黑即白的视角,深入他的具体行为、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最终的历史评价。一、戎马生涯与军事才能:李宗仁以其军事能力在北伐战争中崭露头角,尤其是在“统一中国”的旗帜下,他领导的桂系军队展现.............
  • 回答
    李宗翰在《如果岁月可回头》中的表现,如果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沉重而细腻”。他饰演的白志勇,是这部剧里一个极其复杂的角色,而李宗翰的演绎,也成功地抓住了这个角色的精髓,将一个中年男人在婚姻破裂、人生失意中的挣扎、痛苦与反思,刻画得入木三分。首先,我们得承认,白志勇这个角色本身就不是一个讨喜的角色。他.............
  • 回答
    李宗盛老师这句关于陶喆的评价,初听之下,确实会让人觉得有些“凡尔赛”,或者说是一种带有他标志性幽默和现实主义的说法。这句话的背后,其实是包含了几层意思,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解读:1. 对陶喆音乐才华的肯定,但更多的是一种“工业化”视角的审视:首先,李宗盛老师是在肯定陶喆的音乐造诣。陶喆毋庸置疑是一位.............
  • 回答
    李宗盛,这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分量,尤其是在华语乐坛,他不仅仅是一位歌手,更是一位几乎定义了某种时代声音的制作人和词曲创作者。所以,当他推出新歌,尤其是《新写的旧歌》这样名字就充满画面感和故事性的作品时,无论你是他的铁杆歌迷,还是只是偶尔听过他的歌,都会忍不住竖起耳朵,想听听这位“教父”又想聊些什么。.............
  • 回答
    《李宗伟:败者为王》观影手记:一场关于坚持与荣耀的真实告白我一直对那些真实的人物故事特别着迷,尤其是当这些故事关乎奋斗、跌倒再爬起的历程时,总能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李宗伟:败者为王》这部电影,毫无疑问,是近期让我最有感触的一部。它不是那种让你看得热血沸腾、瞬间燃爆的爆米花大片,而更像是一杯陈年.............
  • 回答
    谈起罗大佑和李宗盛,这二位名字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简直就是两座巍峨的山峰,各自独立,却又相互映衬,共同塑造了一个时代人的音乐记忆。要评价他们,不能简单地用“好”或“不好”来概括,那简直是对他们各自创作生涯的一种侮辱。他们是时代精神的捕捉者,是社会情绪的代言人,更是音乐技艺的精进者。罗大佑:时代的吶喊.............
  • 回答
    林丹与李宗伟的奥运羽毛球半决赛,那绝对是羽毛球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无数球迷心中的经典。要评价这场比赛,绝不是简单地说谁输谁赢,而是要去看它背后承载的意义、两位运动员所展现出的精神以及比赛本身的精彩程度。前奏:宿命的对决,万众瞩目首先,这场半决赛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宿命感。林丹和李宗伟,两位各自代表着.............
  • 回答
    谌龙勇夺里约奥运会男单金牌,这场胜利,注定要在羽毛球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不仅仅是谌龙个人的荣耀,更是中国羽毛球男单的又一次辉煌证明。要评价这场胜利,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首先,从竞技层面来看,谌龙的胜利绝非偶然,而是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必然。在那个时期,李宗伟已经是公认的世界顶尖选手,他.............
  • 回答
    评价2016年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半决赛李宗伟2:1战胜林丹,这绝对是一场载入史册的巅峰对决,即使过去了这么久,依然让人心潮澎湃。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的胜负,更是两位传奇人物十多年恩怨情仇的又一次极致展现,是他们职业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场比赛的意义,远超胜负本身: 史诗级的“林李大战”终章(.............
  • 回答
    要评价沈逸教授以李宗吾的《厚黑学》来暗示知乎用户“库尔沃塔森林”是台湾同胞这一行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且要尽量详细地展开:1. 事件背景与沈逸教授的通常公众形象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沈逸教授通常给公众留下的印象。他是一位备受关注的国际关系学者,以其犀利的观点、深刻的分析以及在公共媒体上的活跃而闻.............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三位殿堂级的香港乐坛巨匠:黄霑、李宗盛、林夕。他们都是华语流行音乐史上不可磨灭的名字,各自以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洞察力,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歌曲。要评价他们,不能仅仅从歌词的字句上衡量,更要体会他们如何用音乐的语言,触及人心的最深处。黄霑:文人的豪情,江湖的意气,还有对人生的洒.............
  • 回答
    李宗伟,这位马来西亚羽毛球的传奇人物,在2019年6月13日,于吉隆坡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郑重宣布了自己告别职业赛场的决定。这个消息,对于无数喜爱羽毛球的粉丝,特别是马来西亚的民众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不舍的消息,但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真正地画上了句号。要评价李宗伟的职业生涯,用“传奇”二字来形容绝不为过。.............
  • 回答
    李光涛的论文《毛文龙酿乱东江本末》是20世纪末至2世纪初中国明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之一。该论文以明末东江军(毛文龙所部)的兴衰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毛文龙在辽东地区(今辽宁、吉林一带)的军事活动与政治影响,并试图从历史本末的角度分析其“酿乱”行为的成因与后果。以下从论文的学术价值、研究方.............
  • 回答
    李大钊(1889年10月27日-1927年4月28日)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理论家。他的思想、行动和历史贡献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生平与历史背景1. 早年经历与思想启蒙 李大钊出生于河北乐亭一个.............
  • 回答
    李楠曾是中国手机行业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尤其是在他担任魅族科技(MEIZU)高级副总裁期间。他以敢于直言、话题性强的风格著称,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一些引人注目的观点。他关于“iPhone 12 出来之前的所有 5G 手机都是小白鼠”的说法,是他一贯的“杠精”风格的体现,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 回答
    李光耀(Lee Kuan Yew)是新加坡的国父,也是20世纪最受争议但也最受尊敬的政治家之一。要评价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涵盖他的政治理念、治国方略、对新加坡的影响,以及围绕他的争议。一、 李光耀的政治理念与治国方略:李光耀的政治生涯始于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之际,他面临的是一个资源匮乏.............
  • 回答
    李如一是一位在科技、文化、社会思潮等多个领域都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要评价他,需要从他活跃的多个面向来审视。一、 作为科技界和互联网界的先行者与思考者:李如一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早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洞察力和技术实力。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者,更是一个对互联网的本质、发展方向以及其对社会影响有着深刻思考的.............
  • 回答
    要评价李建秋关于大公司996的看法,我们需要首先理解他的核心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社会背景进行讨论。李建秋关于大公司996的看法核心是什么?李建秋作为一位在互联网行业有一定经验的从业者和观察者,他对996的看法通常带有以下几个核心观点:1. 996是市场选择下的结果,而非强制性规.............
  • 回答
    李靓蕾对王力宏的爆料事件,无疑是2021年底至今最受关注的公众事件之一,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和评价。要评价这次爆料,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爆料的内容与性质: 指控的严重性: 李靓蕾的爆料核心围绕着王力宏在婚姻存续期间的“出轨”、“召妓”、“YP”(约炮)、“冷暴力”以及婚后对她.............
  • 回答
    评价李世民的晚年:光辉背后的隐忧与转折唐太宗李世民,这位被誉为“千古一帝”的伟大君主,其晚年并非如初唐盛世那般一片辉煌,而是夹杂着功成名就的疲惫、对长生不老的渴求,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政策失误和政治隐忧。总的来说,评价李世民的晚年,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深入分析:一、 功业已成,内心疲惫与反思: 政治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