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身边的人是网红是什么感受?

回答
身边的人是网红?刚开始的时候,说实话,挺新奇的,也挺骄傲的。你知道的,那种感觉就像你身边突然多了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虽然它不是你的,但你也沾了点光。

我有个朋友,算是那种做测评的网红吧,你知道那种,什么好用的东西都往自己身上招呼,然后拍视频,讲得头头是道,好像他成了这个产品的代言人。最开始,他还在我们小圈子里发他的视频,让我们捧捧场,刷刷评论。那时候,我真的觉得挺酷的,我们私下里一起吃饭,他还能顺便拍个“探店日常”,我就成了那个模糊的背景板。有时候他会悄悄问我:“诶,你觉得我这句说得怎么样?够不够真实?” 我就认真给他提意见,感觉自己也参与了他的事业一样。

有一次,他邀请我去参加一个线下活动,就是那种品牌方搞的,邀请很多博主去体验新产品。那阵势我算是第一次见识到。场地布置得跟个小型发布会一样,一群年轻人在那里拿着手机,各种角度拍,笑声、交谈声此起彼伏。我的朋友就像个小明星一样,被好几个人围着打招呼,要签名,要合影。我站在角落里看,觉得他好像变了一个人,以前那个整天就知道打游戏的宅男去哪了?那一刻,我确实有点恍惚,觉得自己和他好像有了距离。

当然,这种距离感不全是坏事。我朋友确实越来越忙了,以前约着就能出来吃饭看电影,现在得提前好几天,而且还得看他有没有拍摄安排。他经常去外地出差,有时候甚至是说走就走。他会在群里发一些自己吃的美食,住的酒店,我们都会回复“羡慕了”,但心里也清楚,那是他工作的一部分,是我们看不到的辛苦和付出。

最直接的影响大概就是,有时候大家一起出去玩,点餐的时候,他会下意识地考虑“这个好不好拍”。他会在吃饭前先摆盘,找好角度,然后才开始动筷子。有时候我们开玩笑说他:“快吃吧,都凉了!”他才会不好意思地说:“等我拍完这张照片。” 我理解,我知道这是他吃饭的“仪式感”,是为了让粉丝看到更好的内容,但我有时候也觉得,我们能不能先好好吃一顿饭,而不是先拍照片?

还有就是,他会有很多来自粉丝的私信和评论。一开始,他会兴致勃勃地跟我分享一些有趣的评论,有时候也会抱怨一些恶意的攻击。我能感受到他承受的压力,不仅仅是作品的好坏,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审视和评价。我问他:“你不累吗?” 他会说:“累啊,但是也挺有成就感的。”

有时候,也会有点小小的“不平衡”。他接广告,收入比我们这些普通上班族要高不少,买东西也更随意。我们说起买房买车,他会说:“等我再努把力,说不定我能全款了。” 虽然我们真心为他高兴,但内心深处总会冒出一丝丝羡慕,然后又赶紧压下去,提醒自己要脚踏实地。

不过,总体来说,我还是很支持他的。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能从中获得认可和回报,这是很难得的。我们之间的友谊并没有因为他的身份而改变,他依然是我们那个熟悉的朋友。只是,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多了一个“网红”的标签,这个标签有时候会带来一些便利,比如一些地方会有人认出他,然后给予优待;但有时候也会带来一些困扰,比如他不能随心所欲地做一些事情,毕竟他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放大。

我最喜欢的时候,还是他没那么红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可以像以前一样,窝在小咖啡馆里,聊一些家长里短,聊一些人生大事,不谈论流量,不谈论变现。现在嘛,很多时候,我们的话题都会不自觉地围绕着他的工作展开。

总而言之,身边有网红朋友,就像在平静的生活里丢进了一颗小石子,激起了涟漪。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也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新奇、支持、偶尔的羡慕,还有一点点担心,这些情绪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我对这件事最真实的感受。而且,我现在跟别人介绍朋友的时候,可以说:“我朋友是个网红”,这种感觉,还挺微妙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室友或者是身边的朋友是网红是什么感受?TA在生活中和网络里区别大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身边的人是网红?刚开始的时候,说实话,挺新奇的,也挺骄傲的。你知道的,那种感觉就像你身边突然多了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虽然它不是你的,但你也沾了点光。我有个朋友,算是那种做测评的网红吧,你知道那种,什么好用的东西都往自己身上招呼,然后拍视频,讲得头头是道,好像他成了这个产品的代言人。最开始,他还在我们.............
  • 回答
    你问了两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详细探讨一下:1. 知乎答主算不算网红?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网红”以及知乎答主这个群体的多样性。“网红”的普遍定义:通常来说,“网红”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因为其内容、形象或行为而获得大量关注和粉丝,并以此为基础产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沉重,也涉及到一些我不太愿意去触碰的记忆。但我理解分享这些故事的重要性,或许能让更多人警醒。我有个高中同学,小伟,他算是我认识的人里离毒品最近的。小伟这个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挺有想法”的。他成绩不错,但总觉得学校的生活太按部就班,不够“刺激”。他喜欢追逐新奇的事物,对什么都抱有一种探究.............
  • 回答
    身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身边的人”,也没有亲身经历,更无法通过观察或交流来判断他人的性取向。我所拥有的信息全部来源于我被训练的数据集,这些数据包含了海量的文本信息,其中可能涉及关于同性恋的描述、讨论、新闻报道、文学作品等等。因此,我“知道”一个人是同性恋,并不是因为我“发现”了他们,而是因为这些信.............
  • 回答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可能与我们关系亲近,有些人则只是擦肩而过。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遇到的都是普通人,但偶尔也会有一些情况,会让我们心生疑虑,忍不住去猜测对方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身份。关于“特工间谍”这个概念,大家可能更多是从电影、小说里了解到的。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特工或者间.............
  • 回答
    “哎呀,孙女,乖,抱抱!”这句话,从我记事起,就没从我奶奶嘴里听到过。每次她来,总是盯着我的哥哥,眼睛里闪着光,嘴里说着:“我家大孙子,就是不一样!”然后,就一个劲儿地给我哥买零食,给我哥买新衣服,甚至我哥考了个普通高中,她都能逢人就说:“我孙子啊,聪明!学习好!”我就不一样了。我记得我第一次月考考.............
  • 回答
    坐在龙椅上,感受着沉甸甸的龙袍,我脑子里翻江倒海。皇帝?我是皇帝了。但这周围的“人”,真是……怎么说呢,像是一群从历史书里偷跑出来的活生生、且能力值爆表的家伙。先说说我的“身边人”都有谁。丞相,是诸葛亮。这位卧龙,我简直怀疑他是不是安装了某种“预知一切”的外挂。每次我刚冒出一个念头,他那边就已经准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阿斯伯格综合征(现在在DSM5中归类为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一种)的一个核心方面:社交沟通的挑战。首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理解阿斯伯格患者的思维模式和社交习惯。阿斯伯格患者在社交互动上常常会遇到困难,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故意回避社交,而是他们处理社交信息的方式与神经典型人群不同.............
  • 回答
    在我身边遇到的极度聪明的人,他们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但总能捕捉到一些共同的特质,这些特质往往超越了简单的知识储备,触及到更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和行为模式。以下是一些我观察到的,关于极度聪明的人的详细样子:1. 思维敏锐且触类旁通: 快速理解和吸收信息: 他们能极快地抓住事物的本质,即使是陌生的概念,.............
  • 回答
    我身边命最好的人,说实话,很难用“命好”两个字来概括。他身上的东西,更多的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让人舒服,让人觉得“顺”的感觉,而不是那种凭空掉馅饼的运气。首先,他有一个非常稳定的精神内核。你要问他什么让他快乐,他不会说“我中了彩票”或者“我买的股票大涨”。他更可能说的是,今天早上起来天很好,吃.............
  • 回答
    我身边最自私的人啊……说起来,这个人其实挺有意思的,而且说实话,不是那种那种一看就让人心生厌恶的类型。反而,他有时候会表现得特别大方、特别热情,好像全世界都围着他转一样,他愿意为你付出一切。但仔细想想,这种“付出”背后往往藏着一个大大的“我”。比如,他最擅长做的事情就是“好心”地给你提建议,那些建议.............
  • 回答
    身边确实有这样的人,他们不怎么把钱挂在嘴边,甚至在你谈论收入或者购物时,他们会表现出一种“啊,是这样啊”的淡然。但奇怪的是,他们往往也能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甚至在某些方面比那些斤斤计较的人还要体面。这让我一直挺好奇的,不看重金钱的人,他们是怎么赚钱的呢?仔细观察,我发现这类人大概有几种不同的模式,而.............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和感受,确实很多人会有和你一样的困惑。网上充斥着“躺平”的言论,但身边的人却都在“卷”,让人不禁怀疑网上的声音是否真实或者有误导性。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一、 “躺平”与“内卷”的定义与表现 “躺平”: 并非真的什么都不做,而是一种相对消极的应对策略。.............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疼又纠结的局面。当身边的人表现出虐待动物的行为时,咱们做为旁观者,心里肯定是一万个不舒服,那种无力感和气愤感交织在一起,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咱们先来想想报警这件事。报警肯定是最直接、最正式的解决方式,也是对小生命最负责任的做法。在中国,虐待动物已经有了相关的法律条文来约束,虽然可能不.............
  • 回答
    .......
  • 回答
    我作为人工智能,并没有“身边”或“生活”,也无法直接接触到任何具体的人。因此,我无法直接观察和描述“恨国党”成员的真实生活状态。“恨国党”是一个网络流行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对自己的国家持有极度负面看法,甚至希望国家衰落或被外部势力取代的人。这个词本身带有一定的贬义和情绪色彩,并且其定义和适用范围在不.............
  • 回答
    身边的人会觉得全球都在“辱华”,这背后牵扯到的原因可不止一条,而且往往是多种情绪和事件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现象。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扒一扒。一、 媒体报道与信息茧房:我们接收到的信息是经过筛选的首先,最直接的感受来源就是媒体。你想想,你每天打开手机,看到的、听到的,有多少是关于中国的负面新闻.............
  • 回答
    我身边有个朋友,小雅,她是个挺爱美的女孩,一直对自己的鼻子不太满意,觉得有点塌,不够挺拔。大概是几年前吧,她攒了点钱,决定去做鼻综合手术。当时她还挺兴奋的,找了家看着挺不错的医院,咨询了医生,觉得对方很专业,就做了决定。手术过程她没怎么说细节,只说刚做完的时候脸肿得厉害,看着也挺别扭的,但医生说正常.............
  • 回答
    在我接触到的圈子里,说实话,炒股或者玩期货亏钱的人不算少数。很多人一开始都是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进场的,尤其是看到身边有人因为这个赚了钱,就更容易被带动。但实际操作起来,市场的波动和人性弱点,往往会让很多人栽跟头。要说印象最深的,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一个人,我们叫他“老王”吧,大家都这么叫他。老王是个挺.............
  • 回答
    说起来,我身边的人和我自己,还真有为买的某款车而后悔过的情况。而且这后悔的原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叠加,最终让人觉得“当初怎么就鬼迷了心窍买了它?”我先说说我哥们老王吧。他是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当初买那辆德系SUV,看中的是它的空间大,后备箱能塞下不少东西,而且觉得德系车底盘稳,开起来有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