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一定积累如何自学吉他乐理?

回答
你已经摸索了一段时间,手指在琴弦上找到了一些感觉,也弹过几首曲子,这时候你开始觉得,好像能知道一点“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光凭感觉去摸索。很好,这就是乐理学习的起点。我懂那种感觉,就像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不再是盲目地模仿,而是开始理解音乐的语言。

别想着一步登天,乐理这东西,就像盖房子,得一块砖一块砖地垒。但你有了吉他这个“工具”和“实践场”,这绝对是巨大的优势。它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能让你直接在手上验证、感受的东西。

第一步:稳扎稳打,基础是王道

你已经会弹了,说明你已经接触到了音高,并且能组合它们。那么,乐理的起点,自然就是从“音”开始。

音名和唱名(CDEFGAB / Do Re Mi Fa Sol La Si): 你可能已经知道这些名字了。但要理解,它们代表的是音的高度,并且有固定的顺序。在吉他上,你可以找到每个品位对应的音名,然后通过“唱”来加深印象。比如,E弦的空弦是E,按一品是F,二品是F,三品是G,以此类推。每次弹一个音,试着在心里或者小声唱出它的名字。
音符和休止符(长短): 你弹奏的旋律,其实就是由不同长短的音符组成的。这是节奏的基础。
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 想象一下,你可以把一拍(比如“滴答”)想象成一个四分音符。那么二分音符就是两个四分音符的时值,全音符就是四个。八分音符就是半拍。在吉他上,可以通过打拍子来练习。找一个节拍器,从慢速开始,比如60 BPM(每分钟60拍),然后练习弹奏不同时值的音符。
休止符: 它们代表“停顿”。同样有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等等。乐句的呼吸感就是靠它们来体现的。
拍号(Time Signature): 这个东西告诉你一个“小节”里有多少拍,以哪个音符为一拍。最常见的是4/4拍。这就像是音乐的“骨架”,规定了每一段音乐的时间框架。
4/4拍: 意味着每小节有四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弹奏的时候,你心里需要有“一二三四,一二三四”的计数感。
3/4拍: 像是华尔兹,每小节三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心里是“一二三,一二三”。
其他的拍号(2/4、6/8等): 逐渐接触,感受它们的律动差异。

实践建议:

找到你正在弹的曲子的乐谱(简谱或五线谱): 即使一开始看不懂五线谱,只看简谱,也能帮你对应音符长短和拍子。试着跟着谱子打拍子,然后用吉他弹奏。
使用节拍器: 这是你最好的朋友,没有之一。它能训练你的节奏感。从慢速开始,确保你的每一个音符都准确地落在拍子上。
录下自己: 听听自己的演奏,你会发现很多节奏上的问题,自己可能都没意识到。

第二步:音程与音阶——音乐的“词汇”

音符和长短是基础,但音乐的“意思”是通过音与音之间的关系来传达的。这就是音程和音阶。

音程(Interval): 两个音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的多少,决定了它们听起来是和谐还是不和谐。
理解“度”: 从一个音开始,数到另一个音,比如C到E,是CDE,数了三度,所以是“三度”。
理解“性质”: 比如,C到E是“大三度”,C到Eb(降E)是“小三度”。这两者的听感是完全不同的。
常见的音程: 练习识别和听出“一度”(同音)、“二度”(大二度、小二度)、“三度”(大三度、小三度)、“四度”、“五度”、“六度”、“七度”和“八度”(八度音)。
音阶(Scale): 一系列按照特定规律排列的音。它们是旋律的“骨架”,也是和弦的“来源”。
自然大调音阶(Major Scale): 这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它的结构是:全全半全全全半(WWHWWWH)。
W代表全音(两个半音),H代表半音(一个半音)。 在吉他上,全音就是隔着一个品位弹,半音就是相邻品位。
练习: 从C大调开始,找到C、D、E、F、G、A、B、C。然后用吉他弹奏,记住这个手指的移动规律。
转调: 掌握了C大调,你可以试着从G开始弹奏G大调音阶(GABCDEFG),你会发现它的规律和C大调是一样的,只是起始音不同。
自然小调音阶(Natural Minor Scale): 它的结构是:全半全全半全全(WHWWHWW)。
理解“平行小调”和“关系小调”: 比如C大调的平行小调是a小调(ABCDEFGA),结构是一样的,只是起始音变了。C大调的关系小调是a小调(Am),它们在调性上有关联,但音阶结构不同。
其他音阶: 之后可以接触“和声小调”、“旋律小调”、“五声音阶”、“布鲁斯音阶”等等。

实践建议:

在吉他上找到所有音阶的指型: 网上有很多吉他音阶的指型图。找到它们,并且不仅要能弹,还要知道每个音的名字。
用音阶即兴: 随便找一个伴奏(比如用节拍器+一个简单的和弦),试着用你刚学的音阶去“玩”。一开始可能不成调,但这是锻炼你对音阶熟悉度的最好方式。
听辨音程: 找一些音频练习,听一听两个音,然后判断它们的音程是什么。

第三步:和弦——音乐的“骨骼”

你弹的很多歌曲,都是由和弦组成的。和弦是多个音同时发声,它们构成了音乐的“和声”部分。

三和弦(Triad): 最基础的和弦,由三个音组成:根音(Root)、三音(Third)、五音(Fifth)。
大三和弦(Major Triad): 根音 + 大三度 + 大三度(从根音算)。听起来是明亮、积极的。
小三和弦(Minor Triad): 根音 + 小三度 + 大三度(从根音算)。听起来是忧伤、柔和的。
如何构成: 比如C大调音阶是CDEFGAB。
C大三和弦:根音C,往上数到E是三度,再往上数到G是五度。所以是CEG。
a小调音阶是ABCDEFG。
a小三和弦:根音A,往上数到C是小三度,再往上数到E是五度。所以是ACE。
七和弦(Seventh Chord): 在三和弦的基础上,再加一个音(七度音)。
属七和弦(Dominant Seventh Chord): 根音 + 大三度 + 大三度 + 小三度。比如G7(GBDF)。它有很强的“倾向性”,需要解决到C和弦。
和弦的连接(Chord Progressions): 几个和弦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就形成了和弦进行。这是歌曲的“筋骨”。
大调中的功能和弦: 每个音阶都有七个和弦,它们有各自的功能,比如:
I级和弦(主和弦):稳定,就像家的感觉。
IV级和弦(下属和弦):有一定的“推力”,想去往别处。
V级和弦(属和弦):最强的“指向性”,强烈要求解决到I级和弦。
最常见的和弦进行: IIVV(CFG)、IVviIV(CGAmF)等等。
和弦的转位: 三个音的和弦,可以调整它们在最下面的音,形成不同的“转位”,听感上会有细微变化。

实践建议:

学习常见的和弦指法: 你肯定已经会按几个和弦了。试着去理解每个和弦的构成音。
在吉他上找到不同音阶的I、IV、V级和弦: 比如C大调,I级是C,IV级是F,V级是G。G大调,I级是G,IV级是C,V级是D。
分析你喜欢的歌曲的和弦进行: 试着用乐理知识去解释为什么这些和弦能在一起,以及它们是如何连接的。
尝试自己编配简单的伴奏: 找一段旋律,试着用不同的和弦来为它伴奏,感受不同和弦进行带来的感觉。

第四步:调式和音程的深入——音乐的“色彩”

当你掌握了音阶和和弦,你可以开始深入了解音乐的“色彩”了。

调式(Modes): 调式是音阶的“变种”,它们在同一个音阶的音高基础上,改变起始音,从而产生不同的“色彩”和“情绪”。
七种教会调式: 以大调音阶为基础,分别从它的七个音开始弹奏,就会得到不同的调式:
Ionian (Ionians) = 大调音阶 (C大调:CDEFGAB)
Dorian (Dorian) = 小调音阶 + 升6音 (AmDorian: ABCDEFG)
Phrygian (Phrygian) = 小调音阶 + 降2音 (AmPhrygian: ABbCDEFG)
Lydian (Lydian) = 大调音阶 + 升4音 (CLydian: CDEFGAB)
Mixolydian (Mixolydian) = 大调音阶 + 降7音 (CMixolydian: CDEFGABb)
Aeolian (Aeolian) = 自然小调音阶 (Am: ABCDEFG)
Locrian (Locrian) = 很少使用,不稳定 (ALocrian: ABbCDEbFG)
理解调式的特点: 比如Dorian调式听起来有点“忧伤但又有一点向上”的感觉,Mixolydian调式有“摇滚、布鲁斯”的味道。
音程的听辨和应用: 更加精细地去听辨各种音程,理解它们在旋律和和声中的作用。比如,为什么有些旋律听起来特别“抓耳”,有些和弦听起来特别“刺激”。

实践建议:

试着弹奏各种调式: 找到你熟悉的音阶(比如C大调),然后分别从D、E、F、G、A、B开始,弹奏它们。感受它们与C大调不同的“味道”。
听辨不同的调式: 找一些不同调式的音乐,试着去分析和识别它们。
在即兴中尝试使用不同的调式: 给你一个伴奏,然后尝试用Dorian、Mixolydian等调式来演奏,看看会有什么效果。

一些贯穿始终的建议:

循序渐进,不要贪多: 乐理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你不需要一下子记住所有东西。每次学一点,练一点,融会贯通。
理论联系实际: 乐理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落实到你的吉他上。弹奏、感受、分析,这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多听、多看、多模仿: 听不同风格的音乐,看优秀的吉他手如何演奏,模仿他们的乐句和和弦。
保持好奇心: 为什么这首歌这样写?这个和弦为什么听起来这么好听?带着问题去学习,你会发现更多的乐趣。
找到适合你的学习资源:
网络教程: YouTube上有很多优秀的吉他乐理教程,很多是免费的。搜索“吉他乐理入门”、“吉他音阶教程”、“吉他和弦构成”等关键词。
乐理书籍: 如果你喜欢系统性学习,可以找一些经典的吉他乐理书籍。
乐理APP: 有些APP提供音程、音阶、和弦的听辨和练习功能。
吉他老师(如果条件允许): 一个好的老师可以为你指明方向,纠正你的错误,节省你很多摸索的时间。
不要害怕犯错: 学习就是一个不断试错和修正的过程。大胆去尝试,错了再改,你会越弹越好,对乐理的理解也越来越深。

拥有一定的基础,并且对乐理产生兴趣,这已经是最好的开端了。享受这个过程,你会发现,当你的手指在琴弦上跳跃时,脑海中不再是空白,而是充满了音乐的逻辑和色彩。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篇回答是认真审题之后产生的,看过不后悔。

一、12个音

乐理要从电磁波讲起。电磁波频率跨度极广,从3000Hz(某些无线电波)至30,000,000,000,000,000,000(机场安全检查用的x射线)。400,000,000,000,000至790,000,000,000,000,即400~790THz这个范围,为可见光。眼睛接受到这个频率范围内的光,大脑就觉得自己看到了一个颜色。

同样,声音也是一种波,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为25~20000Hz。不同的是,眼睛以“线”的方式读取一个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为一种颜色,耳朵则以“点”的方式读取某个频率的声波为音高。我们只需要从19975个“点”中挑选出12个,12个音囊括了所有音乐。即,在两个两倍频率关系的音中再选出十一个音。为什么是两倍关系?因为频率成倍关系的两个音听起来是一样的,分割一段频率就好,给每个音取名字,然后复制到别的八度上。为什么是12个音,而不是更多数量的音或更少数量?

现在使用的12个音的由来可谓渊远流长,可以上推至两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为了说明毕达哥拉斯的发现之旅,我们暂且假设他手上有一把吉他(事实上他当然没有,不过是一条两端固定的弦)。聪明的宅男毕达哥拉斯意外得到了一把吉他,面对这个未知物体他一点都不慌,淡定地想“万物皆数”,一切存在皆可用数字加以理解。这样想着,他用右手手指拨动一弦,奥哟不错挺清脆,他开心地拨了半天,终于无聊地打了个哈欠,“只有这个音了”。这时,“万物皆数”又在他脑中响起,他灵机一动,左手手指按住了一弦12品的位置,目测这是这根线的中点,右手手指拨动,有点意思,不过好像是两兄弟,区别不大。“二分之一有点意思,三分之一呢?”经过测量,毕达哥拉斯发现这根弦的三分之一刚好在7品的位置,又发现了一个不同的音,真是喜出望外。接着他尝试了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六分之一……沉浸在发现的喜悦中。据说他差不多找出来如今的大调音阶,成为第一个以doremifasolasi自嗨的宅男。

后世的音乐家们不断在这基础上完善。基本数学原理就是不断把原来的音的频率乘以二分之三,如果超出最先那个音的两倍(即一个八度)就除二,移回同一个八度。但会遇到有两个音很难听很不和谐的问题。我们按前辈们找音的方法操作一番,就可以理解。

假设第一个音频率为1,乘以3/2,得到3/2。

音当然可以用这种方式找下去,无穷无尽,问题是若一个倍数里边音太多,它们会变得难以分辨,十二个音是最为适合的数量,否则音音之间的距离太近导致分辨困难,半音是一般人人耳能分辨的最小音高差。

我们会发现,以这种方式不断进行下去,无论你找到第几个音,就是无法回到1的倍数2。这意味着以这种方式找出的音之间并不总是存在3/2的关系,也意味着不和谐。

只要无法以倍数平分1和2就永远会存在不和谐的问题,前辈作曲家的作曲工作为此增加了不少难度。我们会说,2开12次根号不就行了?初中毕业的我们忘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中的教诲: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古人不会开根号。直到我国的算盘神朱载培(1536-1611年)开出根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算出平均律的人。


一开始时各个国家各个地区有各自的A的标准,不同地区的音乐家们合作起来就不太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规定A的国际标准频率为440赫兹。这个数字虽几度在440附近更改,但440一直沿用至今。


二、音高与音色

我们随便在琴弦上拨一个单音,虽然只听到了一个音,但其实是很多音的叠加,微观上,除了整根弦的震动外,弦的各个部分都在呈倍数更快地震动。以下图从上到下七根弦的震动模式为例,假设它们的整体震动频率是一样的,那第二根弦的部分震动就是第一根弦的两倍,第三根是三倍,以此类推。但实际上,一根弦是震动模式可能是以上七种的混合。

由全弦震动产生的音叫做基音,基音决定了音高。部分震动产生的音叫泛音,音色由泛音决定。

如果基础音的频率为100,那第二泛音的频率就是200,第三泛音300,以此类推。每个泛音的音量大小不一样,大脑解码这些不一样的音量关系,辨别为音色。

三、音乐诸要素

1、 拍与小节

拍是分解音乐的最小完整结构,像构建高楼大厦的砖块,当然有比砖块更小的存在,砖本身也是由泥土煅成,但一般不会说我建这栋楼用了多少土,一般都是说用了多少砖,拍也一样,段时值的音符以拍为单位进行组合,一拍可以分成正拍副拍,正拍副拍又可以各自包含若干音符,每首歌每段每一节都不一样,但所有音乐都是由若干拍构成一个小节,小节是节奏重复的单位,若干小节构建一段前奏、主歌、副歌、间奏、尾奏——这些较大结构最终构成音乐。常见的是4拍或6拍构成一个小节。2的n方小节构成前奏主歌副歌间奏尾奏这些较大单位,如2、4、8、16。举网易云上由赵兆编曲李健担任制作人的毛不易的录音棚版《消愁》为例,4拍构成一个小节,8小节前奏,16小节主歌,16小节副歌,8小节间奏,8小节尾奏。

2、强拍弱拍

四四拍中的强弱关系为:强 弱 次强 弱

四三拍:强 弱 弱

八六拍:强 弱 弱 次强 弱 弱

但很多流行音乐都强调二拍和第四拍,这个要用自己的耳朵去听、去理解。

3、速度

音乐里,速度指一分钟多少拍。曲谱左上角标有♩=110,意思就是这首歌的速度为每分钟110拍。

4、时值

时值不是时间,不代表时间长短,它是相对的。在四四拍的音乐中,如果一个音占了一小节,这个音就被称为全音符;如果一个音占了两拍,那它就是二分音符;如果占一拍,它就是四分音符;半拍,八分音符;若半拍中有两个音,那就是十六分音符,有四个就是三十二分音符。

一首歌的所有音符都固定在相应的拍点上,唱歌也好,演奏乐器也好,节拍准是基础,是音乐的骨架,一定要重视,节拍器用起来。

5、旋律

旋律音乐诸要素中,人耳主要听的部分,听完一首流行歌后我们哼唱的就是旋律。同时,旋律也像是一种幻觉,大脑把频率接近的音做了意义上的连接,组成一条旋律线。

6、和声

简单理解就是我们弹吉他的和弦,尽管它囊括更广的范围。

总结为一句话:音乐是由节奏、旋律、和声构成的。

四、调

1、C大调

从12个音里取出C,D,E,F,G,A,B.就组了C大调音阶,但这些台阶并不是一样高的,我们知道C和D之间还有C#,DE之间有D#,FG之间有F#,GA之间有G#,AB之间有A#,像这些中间还夹了个音的两个音被称为全音,E和F,B和C的关系为半音。C大调音阶C,D,E,F,G,A,B.从左到右依次为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

2、大调(Ionian)

取12个音中的任何一个音开头,然后按全全半全全全半的方式再取出6个音,即组成大调音阶,以什么音开头就叫什么大调。全全半全全全半是所有大调的固定模式。

大调第一个音称为主音,也称为第一级,像台阶一样一级一级,第5个音即第五级为属音,第四级为下属音,三者均为骨干音。第三级为中音,第六级称下中音,第二级称上主音,第七级称导音。

3、自然小调(Aeolian)

小调的固定模式为全半全全半全全。A小调:A,B,C,D,E,F,G.观察它们之间的全音半音关系,半音的位置变成在第2与第3,第5与第6之间。

4、关系大小调

观察C大调与A小调,不难发现,其实它们的构成音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第一个音不一样而已,我们称它们为关系大小调。构成音相同,但起始音不同的两个调,即为关系大小调。每一个大调都可以在它起始音的下方小三度找到自己的关系大小调。一般情况下,大调欢快,小调悲伤。

小调没有自己的调号,它用大调的调号。


五、音程

1、学会数自然音程

音程指两个音之间的高低关系或说两个音之间的距离。由于相邻的两个音之间的全音半音的不同半音数关系,音跟音之间的距离得用度和一些形容词加以表达,如大小、增减、纯等。

首先要学会数“度”,很简单,几个字母就是几度,C到D是两度,C到E是三度,E到A是四度,掰着手指头顺着数就行,ABCDEFG循环数。问题来了,CD是两度,E F也是两度,但明显他们之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这时就要数半音数了。数半音数要从零开始,不熟的话可以看着图来,C到D数零一二,把空格也数上;E到F是零一,没有空格。这样,C D就是大二度,EF就是小二度。

附一张半音数与自然音程的对应图。纯手写,无添加,无污染。

判断自然音程,记住两条就行:

  1. 先确定基本音级数,即几度,再看半音数。
  2. 几度的数法是从1开始数起,半音的数法是从0开始。

2、学会数变化音程

除自然音程外的音程都是变化音程。分为四大类

①增音程(增四度除外)

②倍增音程

③减音程(减五度除外)

④倍减音程

在1中,音程面前我都加了“自然”两个字,它是什么意思呢?在大调和小调里,任何两个音构成的音程都属于自然音程,大小调里的音都可以用ABCDEFG七个字母加升降号表示,不会出现两个相同字母一起出现的情况,如C到C#。但是如果我列出半音阶呢?半音阶:C ,C#/Db,D,D#/Eb,E,F,F#/Gb,G,G#/Ab,A,A#/Bb,B。

C到C#的音程关系是什么?数字母的方法依然适用,只有一个字母C,那就是一度,再看,半音数为1,对照上面自然音程的图一看,小二度呀,咋整?哪里出问题了?

记住,度数是大前提,它不能更改,能数几个字母就是几度。C到C#是增一度,比纯一度多半音的意思。

若是C到Db呢?答案是,小二度。这样,同一个音程就有不同的度数表达,关键还是你使用了哪个字母。

纯音程和大音程在度数不变的情况下加一个半音就构成增音程,如F到G是大二度,那F到G#就是增二度。

在增音程的基础上,度数不变,再加一个半音就构成倍增音程。如F到G*(重升G)就是倍增二度。重升G比G高两个半音,等于是A。同一个音可以有不同的记法,各取所需。

纯音程和小音程在度数不变的基础上减少一个半音构成减音程,如G#到A,是小二度,G#到Ab就是减二度。

在减音程的基础上,度数不变,再减少一个半音,即构成倍减音程,如G#到重降Abb。

在不同的音阶上有很多不同的变化音程,在大小调里搞得懂自然音程就够了。


3、音程协和不?


六、和弦

和弦指的是一定音程关系的一组声音。将三个或以上的音,按照三度或非三度的叠置关系,在纵向上加以结合,就成为和弦。

简单理解,就是顺着音阶,从根音数起奇数的音13579就要,偶数2468这些剔除就行,看你要几个音罢了。基本上和弦都是这样剔除不和谐的二度音,用三度音叠起来的。当然有变体。我们从简单基本的开始。

1、三和弦

三个音组成的和弦。

先把C大调音阶列出来:C D E F G A B

从C开始数135,挑出的是CEG,这三个音就组成了一个以C为根音的三和弦。

从D开始数135,挑出的是DFA,这三个音组成一个以D为根音的和弦。

和弦是以根音命名的。

观察一下它们之间的音程,C和弦中,C到E是大三度,E到G是小三度,这样模式是三和弦叫大三和弦,记作Cmaj或C。maj是major的缩写,大的意思。那Cmaj就叫C大三和弦。

D和弦中,D到F是小三度,F到A是大三度,这样模式的三和弦叫小三和弦,记作Dm。m是minor的缩写,小的意思。那Dm就叫D小三和弦。

若从B开始数135,挑出的就是BDF,B到D是小三度,D到F还是小三度,这个和弦叫B减三和弦,记作Bdim。dim是dimilished的缩写,减的意思。

三和弦模式图:

大调音阶中,第一四五级都是大三和弦,第二四六级都是小三和弦,第七级是减三和弦,这是大调的固定规律。一四五大,二三六小。

大三和弦听起来比较开心明亮,暖色调;小三和弦听起来忧伤暗淡,冷色调。这点跟大小调一样。

2、七和弦

在三和弦的基础上再往上叠一个三度音就构成七和弦,七和弦是由四个音构成的。七和弦的模式以及它们的记法:

同样,所有大调的一、四级七和弦都是大七和弦;二、三、六级为小七和弦;七级为半减七和弦。


3、和弦转位

构成音相同、最低音不同的两个和弦就互为转位关系。C和弦为例,C E G为原位,它的第一转位E G C,记为C/E,读作C on E或C over E或C slash E;第二转位则为G C E,记作C/G。

七和弦有三个转位。

和弦转位后,虽然构成音相同,但在泛音列里的排列位置改变了,听起来效果变化较大。

4、挂留音和弦

将三和弦、七和弦的三度音改为二度音或四度音,就形成了挂留二音和弦、挂留四音和弦,简称挂二、挂四和弦。

在C调中用二度音代替三和弦的三音:

挂留二四音和弦可用来装饰和弦进行。比如我有一个C接到Am的进行,可以先接到Csus4再接到Csus2最终再接回Am。

挂四和弦、七和弦的挂留音和弦与此类似,就不一一列出了。三和弦的挂留音和弦还是三个音组成的,七和弦的挂留音和弦还是四个音组成的,只不过是将原来的三度音改变为二度音或四度音。

挂二和弦和挂四和弦有转位互换的关系,挂二和弦125的第二转位512,实际上就是一个挂四和弦;挂四和弦145的第一转位451,实际上就是一个挂二和弦。挂二、四和弦本质上是同一种和弦的两种变现形式。

6、六和弦

在三和弦的基础上加一个六度音就形成了六和弦。同样六和弦也有挂留二、四音和弦。在六和弦的基础上加上九度音、十一度音又形成了六九、六十一和弦。

六和弦其实就是七和弦的第一转位。比如C6:C E G A和Am7:A C E G。它们的构成音是一模一样的,其实是同一个和弦。

7、add加和弦

在和弦中缺少六度、七度音的情况下出现二度、四度音时,即直接在三和弦的基础上加九度音、十一度音,以add9、add11的方式记录。

大三和弦F上加一个大九度音,就是Fadd9;小三和弦Em上加大九度音,就是Emadd9;Em上加纯11度音,就是Emadd11。如果你要把9度和11度都加上,就用两个add表示。

add9和弦是最能代表现代流行音乐的和弦之一,绝大部分地方可以用它来替代三和弦。

另外,观察六和弦,它也是在三和弦的基础上加一个音,所有有时六和弦也会用add13来表示,当是加了一个13度音。

7、功能和声

功能和声,作曲理论学科之一,主要论述大、小调调式体系内的和弦结构、功能特性、进行方式。功能和声是建立在主、下属、属三大功能体系上的和声。

功能和声下的和弦进行讲究两个原则,一个是与旋律和谐,这是基础;另一个是变化,即起承转合,虽然和谐,要是一直用一个和弦弹个四小节,单调。

起承转合跟主、下属、属三大功能是相对应的。大调音阶的一、三、六级可归类为主功能族,五级、七级归类为属族,二、四级归类为下属族。主功能族负责起跟合,下属族负责承,属族负责转。

用罗马数字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来表示级数,数字后加m表示是小和弦,dim表示减和弦,145大236小。五级常用的属七和弦用Ⅴ7表示。如下图,

可以

起→承→转→合,如1251、16451,即为常用和弦进行。

可以

起→承→合,如13641进行

可以

起→转→合,如16351进行

但最好别

起→转→承→合,一般不这样用,一般先承再转,而非先转再承。主功能族制造开始、结束,有稳定、好了、完成了的感觉;下属族制造跨出一步的感觉,像个中介;属族制造不稳定、还没完的感觉,并急需回到稳定感,所以它一般不倾向于又回到下属族“承”。

8、吉他

吉他每一品代表一个半音。

吉他6弦空弦音是E,6弦到1弦空弦音依次为E A D G B E,观察它们之间的音程,发现距离都是纯四度,即五个半音。除了第二弦和第三弦的距离为大三度,四个半音。这个知识可以用来调音,6弦五品的音等于5弦空弦音,5弦五品的音等于4弦空弦音,4弦五品的音等于3弦空弦音,3弦四品的音等于2弦空弦音,2弦五品的音等于1弦空弦音,可以不依赖任何调音器就把弦调和谐,用耳朵听就行,就算不会听,用眼睛观察两根弦是否共振也行,按住6弦5品,拨动,如果五弦跟着震动,代表它就是准的。这个知识可以用来记住指板上的音,方便找音,灵活变动指法。

第二个知识是关于和弦的。只要知道一个和弦,就可以推导出很多其它和弦。同一个指法上下移动,保持结构不变,就可以得到同样性质的不同根音的不同和弦,即大和弦平移后还是大和弦,小和弦平移后是小和弦,性质不变。这样,记住一个形状,就相当于记住了一打和弦。

视频1 https://www.zhihu.com/video/1081286923460345856 视频2 https://www.zhihu.com/video/1081287858035326976

视频1中,我首先按了个E和弦,相当于弦枕帮我食指按了横杠,往下就得自己按了,于是我得到F,接着是F#,G,G#等等;视频2是以Am开始,也相当于弦枕按了横杠,后面依次是Bbm,Bm,B#m,Cm等。

其它和弦也是如此操作,无需死记硬背。

这些和弦都会吗?前六级要会,七级减三和弦少用,刚开始不会也没太大关系。记住几个空弦和弦,结合知识:空弦和弦是弦枕帮你大横按的封闭和弦,应该很容易掌握。

第三个知识是关于移调。弹唱时遇到唱不上去或低不下来的情况,或者你一看谱上旋律就断定不符合自己的音域时,就需要移调。有两种选择,一是用变调夹一夹,不用改变指法,相当于弦枕自动下移,指板自动缩短,非常方便,适用于你已经学会这首歌的指法又懒得换的情况。

第二个选择是不用变调夹。那得改变和弦,也意味着改变指法,适用情况是喜欢学习各个调的指法以及使用乐理知识。很简单,列出原来的调的音阶,比如是C调的C D E F G A B。再列出想要使用的调,假设是E调的E F# G# A B C# D#。级数相对地移就行,比如一级C和弦就变成了E和弦,二级的Dm则变成F#m,以此类推。不过要注意,和弦的性质不变,大和弦移调后还是大和弦,小七和弦移调后还是小七和弦。

提到吉他总是想到欧阳修的《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最后提一下五线谱,五线谱不要去怕它,对应着高音谱和低音谱,一个音一个音地看,看多就熟。

音乐是一门世界通用的语言,学音乐像学一门外语,经常使用才会说得像自己母语一样。

若想系统学习吉他及乐理,可私信。

相关阅读

zhihu.com/question/3035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