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听过的最霸气,最有气势的一句诗词是什么?

回答
这问题可真够劲儿,让我一下子就想起脑子里那些滚烫的句子来。要说最霸气、最有气势的,我脑子里第一时间蹦出来的是一句——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看它只有短短十四个字,但其中蕴含的力量,简直能把人震得外焦里嫩。

首先,这句诗的“霸气”体现在它直接、 unfiltered 地描绘了一种极致的悲壮与豪迈。你想想那个场景:边塞的黄沙漫天,战火未息,将士们浴血奋战,生命仿佛随时都会凋零。在这生死关头,诗人并没有去歌颂胜利,也没有去渲染惨烈,而是用一种近乎戏谑的“醉卧沙场”来表达一种看淡生死、豁达豪迈的精神。

“醉卧沙场”四个字,一下子就让画面感拉满了。这可不是普通醉酒,而是在战场的最高潮,在无数厮杀与血雨腥风之后,醉倒在沙场之上。你可以想象那些战士,可能是喝了庆功酒,也可能是因为筋疲力尽,更可能是对生死的一种超脱。他们不是躺在舒适的床榻上安眠,而是倒在冰冷、充满血腥的土地上。这种场景本身就充满了冲突感和震撼力。

紧接着,“君莫笑”三个字更是点睛之笔。它仿佛是诗人对那些还在后方歌舞升平的人们,或者对那些不了解边塞艰辛的同僚们说的话。有一种“别用你们那套评价我,你们根本不懂”的意味。这是一种深深的孤独感,也是一种对自身处境的绝对自信。即使是战死沙场,即使是以一种看似不体面的方式倒下,也不需要被嘲笑,因为这背后是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搏杀,是为国家浴血奋战的证明。

而最后一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更是将这份悲壮推向了极致。这句话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也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它没有明确地说“我不会回”,但它用一种反问的方式,将“不归”的可能性放在了所有人的面前。它告诉你,征战沙场本就是九死一生,能够活着回来,那是幸运;即使战死,也并非个例,而是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的宿命。这种对历史和命运的洞察,使得这句诗不再只是一个人的孤勇,而是无数英雄精神的汇聚。

所以,为什么说它霸气?因为它是一种不屈服于命运的硬汉精神,是一种在绝境中依然保持的豪情壮志,是一种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它不浮夸,不矫情,只是用最朴素,也最直接的方式,道出了千古以来战士们的共同心声。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字句句都掷地有声,仿佛从千年前的战场上直接传来,回荡在你的耳边,让你忍不住热血沸腾,又感到一股深沉的悲凉。

这句诗就像一把出鞘的利剑,寒光逼人,直指人心。它让你看到了战场的残酷,也看到了战士们的灵魂有多么的坚韧和不羁。每次读到它,我都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在体内涌动,那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也是一种对英雄的崇拜。这哪里是几句诗词,这分明是历史的回响,是民族血脉中的一种精神烙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陈天华 《猛回头》

考研政治复习近代史提到过的一本书

百度了一下 写的实在是 太屌了

附上原文

----------------------------------------------------------

陈天华 《猛回头》全文


大地沉沦几百秋,烽烟滚滚血横流。


伤心细数当时事,同种何人雪耻仇?


拿鼓板,坐长街,高声大唱;尊一声,众同胞,细听端详:


我中华,原是个,有名大国;不比那,弹丸地,僻处偏方。


论方里,四千万,五洲无比;论人口,四万万,世界谁当?


论物产,本是个,取之不尽;论才智,也不让,东西两洋。


看起来,那一件,比人不上;照常理,就应该,独称霸王。


为什么,到今日,奄奄将绝;割了地,赔了款,就要灭亡?


这原因,真真是,一言难尽;待咱们,细细数,共做商量。


五千年,我汉人,开基始祖;名黄帝,自西北,一统中央。


夏商周,和秦汉,一姓传下;并没有,异种人,来做帝皇。


这是我,祖宗们,传留家法;俺子孙,自应该,永远不忘。


可惜的,骨肉间,自相残杀;惹进了,外邦人,雪上加霜。


到晋朝,那五胡,异常猖獗;无非是,俺同种,引虎进狼。


自从此.分南北,神州扰乱;到唐朝,才平定,暂息刀枪。


到五季,又是个,外强中弱;俺同胞,遭杀戮,好不心伤。


宋太祖,坐中原,无才无德;复燕云,这小事.尚说不适。


难怪他,子孙们,懦弱不振;称臣侄,纳贡品,习以为常。


那徽宗,和钦宗,为金捉去;只岳飞,打死仗,敌住虎狼。


朱仙镇,杀得金,片甲不返;可恨那,秦桧贼,暗地中伤。


自此后,我汉人,别无健将;任凭他,屠割我,如豕如羊。


元靼子,比金贼,更加凶狠;先灭金,后灭宋,锋不可当。


杀汉人,不计数,好比瓜果;有一件,俺说起,就要断肠。


攻常州,将人膏,燃做灯亮;这残忍,想一想,好不凄凉。


岂非是,异种人,原无测隐;俺同胞,把仇髓,认做君王。


想当日,那金元,人数极少;合计算,数十万,有甚高强!


俺汉人,百敌一,都还有剩;为什么,寡胜众,反易天常?


只缘我,不晓得,种族主义;为他人,杀同胞,丧尽天良。


他们来,全不要,自己费力;只要我,中国人,自相残伤。


这满洲,灭我国,就是此策;吴三桂,孔有德,为虎作伥。


那清初,所杀的,何止千万;那一个,不是我,自倒门墙!


俺汉人,想兴复,倒说造反;便有这,无耻的,替他勤王。


还有那,读书人,动言忠孝;全不晓,忠孝字,真理大纲。


是圣贤,应忠国,怎忠外姓? 分明是,残同种,灭丧纲常。


转瞬间,西洋人,来做皇帝;这班人,少不得,又减圣皇。


想起来,好伤心,有泪莫洒;这奴种,到何日,始能尽亡?


还有那,假维新,主张立宪;略珍域,讲服重,胡汉一堂。


这议论,都是个,隔靴挝痒;当时事,全不道,好像颠狂。


倪若是,现政府,励精图治;保得住,俺汉种,不道凶殃。


俺汉人,就吞声,隶他宇下;纳血税,做奴仆,也自无妨。


怎奈他,把国事,全然不理;满朝中,除媚外,别无他长。


俺汉人,再靠他,真不得了! 好像那,四万万,捆入法场。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


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


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


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分?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俺汉人,自应该,想个计策;为什么,到死地,不慌不忙?


痛只痛,甲午年,打下败阵:痛只痛,庚子年,惨遭杀伤。


痛只痛,割去地,万古不返;痛只痛,所赔款,永世难偿。


痛只痛,东三省,又将割献;痛只痛,法国兵,又到南方。


痛只痛,因通商,民穷财尽;痛只痛,失矿权,莫保糟糠。


痛只痛,办教案,人命如草;痛只痛,修铁路,人扼我吭。


痛只痛、在租界,时遭凌践;痛只痛,出外洋,日苦深汤。


怕只怕,做印度,广土不保;怕只怕,做安南,中兴无望。


怕只怕,做波兰,飘零异域;怕只怕,做犹太,没有家乡!


怕只怕,做非洲,永为牛马;怕只怕,做南洋,服事犬羊。


怕只怕,做澳洲,要把种灭;怕只怕,做苗瑶,日见消亡。


左一思,右一想,真正危险,说起来,不由人,胆战心惶。


俺同胞,除非是,死中求活;再无有,好妙计,堪做主张。


第一要,除党见,同心同德。


第二要,讲公德,有条有纲。


第三要,重武备,能战能守。


第四要,务实业,可富可强。


第五要,兴学堂,教育普及。


第六要,立演说,思想遍扬。


第七要,兴女学,培植根本。


第八要,禁缠足,敬俗矫匡。


第九要,把洋烟,一点不吃。


第十要,凡社会,概为改良。


这十要,无一件,不是切紧;劝同胞,再不可,互相观望。


还须要,把生死,十分看透;杀国仇,保同族,效命疆场。


杜兰斯,不及我,一府之大;与英国,战三年,末折锋芒。


何况我,四万万,齐心决死;任凭他,什么国,也不敢当。


看近末、西洋人,到了极步;这是我,毫未曾,较短比长。


天下事,怕的是,不肯去做;断没有,做不到,有志莫偿。


这杜国,岂非是,确凭确证;难道我,不如他,甘做庸常。


要学那,法兰西,改革弊政。


要学那,德意志,报复凶狂。


要学那,美利坚,离英自立。


要学那,意大利,独自称王。


莫学那,张弘范,引元入宋。


莫学那,洪承畴,狠心毒肠。


莫学那,曾国藩,为仇尽力。


莫学那,叶志超,临阵逃亡。


或排外,或革命,舍死做去;孙而子,子而孙,永远不忘。


这目的,总有时,自然达到;纵不成,也落得,万古流芳。


文天祥,史可法,为国死节;到于今,都个个,顶祝馨香,


越怕死,越要死,死终不免;舍得家,保得家,家国两昌。


那元朝,杀中国,千八百万;那清朝,杀戮我,四十星霜。


洗扬州,屠嘉定,天昏地暗;束着手,跪着膝,枉作天殃。


阎典史,据江阴.当场廖战;八十日,城乃破,清兵半伤。


苟当日,千余县! 皆打死仗;这满洲,纵然狠,也不够亡。


无如人,都贪生,望风逃散;遇着敌,好像那,雪见太阳。


或悬梁,或投井,填街塞巷;妇女们,被掳去,拆散鸳鸯。


那丁壮,编旗下,充当苦役;任世世,不自由,赛过牛羊。


那田地,被圈出,八旗享受;那房屋,入了官,变做旗庄。


还要我,十八省,完纳粮铜;养给他,五百万,踊跃输将。


看起来,留得命,有何好处;倒不如,做雄鬼,为国之光。


这些事,虽过了,难以深讲;恐将来,那惨酷.百倍萧凉。


怎奈人,把生死,仍看不透;说到死,就便要,魂魄失丧。


任同胞,都杀尽,只图独免;那晓得,这一死,终不能攘。


也有道,是气数,不关人事;也有道,当积弱,不可轻尝。


这些话,好一比,犹如说梦;退一步,进一步,坐以待亡。


那满人,到今日,势消力小;全不要,惧伯他,失吊主张。


那列强,纵然是,富强无敌;他为客,我为主,也自无妨。


只要我,众同胞,认请种族;只要我,众同胞,发现天良。


只要我,众同胞,不帮别个;只要我,众同胞,不杀同乡。


那怕他,枪如林,炮如雨下;那怕他,将又广,兵又精强。


那怕他,专制政,层层束缚;那怕他,天罗网,处处高张。


猛睡狮、梦中醒,向天一吼;百兽惊,龙蛇走,魑魅逃藏。


改条约,复政权、完全独立;雪仇耻,驱外族,复我冠裳。


到那时,齐叫道,中华万岁;才是我,大国民,气吐眉扬。


俺小子,无好言,无以奉劝;这篇话,愿大家,细细思量。


瓜分互剖逼人来,同种沉沦剧可哀。


太息神州今去矣,劝君猛省莫徘徊。

user avatar

先声明,并不是全是诗词,有文章句子。



O1.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以造化之笔,抒壮烈之心。于豪壮悲凉、沉郁顿挫中,见一片热血丹心。




02.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李白·《公无渡河》

惊心动魄,声势浩大,有排山倒海的狂野气势和力量,仿若眼见耳闻那惊天动地的咆哮激浪。写出了黄河夺天工、泣鬼神的造化伟力。




03.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

——《宋玉对楚襄王问》

一种踏碎云霄、俯瞰大地的感觉。





04.

.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

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

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蓬。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

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

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贺铸·《六州歌头·节选》

本调长达三十九句,一百四十三字,贺方回却平上去三声通叶,连珠炮似的用韵三十四句,句短韵密,如急管繁弦,霹雳弦惊,读来如惊涛骇浪、天风海雨、洪钟大吕一样激荡人心,有不可一世之慨!

据说这是贺方回临死前写的一首词,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然而他内心却如此的愤慨和激烈,如果不是真的爱国忧时,何以至此?自花间五代以来,文人词多倚红偎翠之作,像贺方回以戎马报国为主题的豪情壮歌,大概只有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可颉颃。




05.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 《南园十三首·其五》

好男儿为什么不佩带兵器,投笔从戎,去收复边关五十州呢?

请您到凌烟阁上去看一-看,有哪个书生被赐封为万户侯呢?

全诗连用两个设问来强调语气。以反诘的形式来表达投笔从戎,收复关山,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06.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李贺·《苦昼短》

诗鬼李贺的三句千古绝唱:“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同样气势不输于此。






07.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 《忆秦娥》

论气势、境界之博大深厚,意象之雄浑开阔,千古无双。





08.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乐府·鼓吹曲辞·上邪》

这首诗当然不能归类为霸气,但气势却震烁古今。

女子指天为誓,表达了要与意中人相伴终生后。便如疾风暴雨般,一口气例举了五种世间罕见,极其反常的自然现象,以表示内心对情感的坚贞不渝。“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这些事一件比一件离奇,情感也随之层层推进,逐渐高涨,最终在“天地合,乃敢于君绝”的铿锵之音中达到情感的高潮,如同火山迸发,江海奔涌,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遏制。把不可动摇的决心,至死不渝的爱恋强调得无以复加!

情感的激越竟也可以抒发出这样惊天动地的洪音。

又何遽于霸气乎?





09.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忆秦娥·娄山关》

我以前说这首词深厚不如太白的《忆秦娥》,但是它同样有着新的闪光点,那就是革命主义乐观精神。





10.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岑参·《轮台歌》

中国诗史两千年,只有盛唐才有的自信和乐观。




11.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王维·《老将行》




12.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辛弃疾· 鹧鸪天》

当他在庸碌的岁月里回望前半生,也会怀念当初“壮岁旌旗拥万夫”的壮烈时刻,这个齐鲁大汉,也有过荡气回肠的英雄往事。





13.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稼轩一直是我最喜爱的词人之一。






14.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我们讲的英雄气概,它是蕴于心间的。所以稼轩的词,总是潜藏着一股沉郁跳动的力量,一股磅礴激越的雄心,那是他一生未展的抱负,那是他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愤恨!




16.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试问还有谁,在词的整体气势上,能与稼轩相抗?

真的英雄,和假装豪气是有着极大区别的。





17.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贺新郎 · 同父见和,再用前韵》

好一个“看试手,补天裂”。情感激越,读之令人气短。




18.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 ·《满江红》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曰:“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莫等闲’二语,当为千古箴铭。”





19.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20.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2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这段话用来解读上面文天祥那句诗,再合适不过。




22.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3.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

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

——辛弃疾 •《满江红》




24.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5.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少年行·其二》




26.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27.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又岂止是一句好诗那么简单,它成为了带有民族文化象征的永恒意象。





28.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未完·待更

喜欢的可以关注我

user avatar

我花开后百花杀

user avatar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user avatar

时阿冕楼驮。观察众心。而白佛言。世尊。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设四谛。不可令异。佛说苦谛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世尊。是诸比丘。於四谛中。决定无疑。

---------大正藏第 12 册 No. 0389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

user avatar

提兵星夜到江干,为说三韩国未安。

明主日悬旌节报,微臣夜释酒杯欢。

春来杀气心犹壮,此去妖氛骨已寒。

谈笑敢言非胜算,梦中常忆跨征鞍。

user avatar

看到不少答案都推介李白的诗,李白当然很有气势,不过我觉得他的气势更多的是奇瑰壮丽的感觉,对读诗人来说,并没有太多的压迫感。要说霸气的话,我的感觉就是诗词中要赤裸裸的,毫不掩饰的体现出睥睨天下的傲气和豪情。 要说这个,我就服下面两位,人家不光诗词写的好,对比也强烈:

首先是杨广的「云中受突厥主朝宴席赋」:

鹿塞鸿旗驻,龙庭翠辇回。
毡帷望风举,穹庐向日开。
呼韩顿颡至,屠耆接踵来。
索辫擎膻肉,韦鞲献酒杯。
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

这是杨广在云中驻跸,招突厥启民可汗前来陛见时候随性所赋。当时突厥人用最盛大的仪式来欢迎隋炀帝,制造了一顶能够容纳几千人的巨大帐篷。所谓「毡帷望风举,穹庐向日开」就是说的这顶巨大的帐篷。并且遵循古例,天子巡游,诸侯躬行扫洒。启民可汗以突厥首领之尊,也是亲自在隋炀帝将要经过的地方吭哧吭哧的做体力活清扫道路。所以诗中也用呼韩邪单于和屠耆单于来代指眼下的突厥部众,来表现其臣服之意。

最后两句用的是元封元年,汉武帝亲率十八万汉军出塞的典故。

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馀里,以见武节,威匈奴……然匈奴亦詟,终不敢出。

当时汉军就驻扎在单于台。旌旗千里,军威赫赫。汉武帝让人给单于送去挑战书,匈奴单于不敢战。

汉武帝登单于台 https://www.zhihu.com/video/1152113852647993344


汉武逐匈奴于大漠,这本来已经是历代帝王所不及了。但是在隋炀帝看来,汉武帝却是不如自己远矣。因为汉武帝只是用武力让单于不敢犯边,但是其实也不臣服于汉朝。哪有自己这样文韬武略盖世无双,让异族的可汗心甘情愿的行诸侯礼呢?不管事实如何,在隋炀帝念出这首诗的时候,在他心目中,自己必然已经是千古一帝了。所以这最后两句,实是全诗精华所在。

其次,就是金朝海陵王完颜亮,他的诗也非常霸气:

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这是海陵王读完柳永的词之后,听到江南的繁华美妙,于是立志混一宇内。倾国之兵南侵,要抹杀掉南宋存在时候写的诗。同样文采卓越,同样霸气十足,然而最后的结局却是比之隋炀帝还要更惨上几分。

如果对文采不那么有要求,那么朱洪武的很多诗也完全符合「霸气」的标准,比如这一首「钟山云」:

踞蹯千古肇豪英,王气葱葱五色精。
岩虎镇山风偃草,潭龙嘘气水明星。
天开万载兴王处,地辟千秋永朕京。
咸以六朝亨替阅,前祯祯后后嘉祯。

咏的是南京,但是夸的其实是自己。尤其是第五句和第六句念出来,洪武皇帝那种对自己再造汉唐之业的志得意满,几乎要溢出来了,用一句网文里面用滥的话:「王霸之气四溢」来形容,却是一点也不过分。

其实,要霸气和有气势的诗词,又何必求诸古人,当下就有绝好的词阙: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已经让人觉得气势宏大了,然而末句开头三个字「俱往矣」,却是要把所有的这些人包括成吉思汗都轻轻一笔划掉,这就像一记刚猛的拳打到虚处,处于气势将收未收,悬在半空之际,紧接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刚刚在发散气势仿佛又凝聚成了一道洪流喷涌而下,令人神往。

user avatar

有一种诗叫边塞诗,每首都很有气势,很霸气。

user avatar

大风起兮云飞扬!!?

user avatar

口衔天宪手持钧,已是龙墀第一人。

回首三千大千界,此身犹是一微尘。

user avatar

燕可伐欤?曰:可!

整首诗词非常有气势,一改两宋流行的温文尔雅婉约风,和苏轼苦中作乐的豪放也不一个风格。隆重介绍一下这首诗词:《西江月》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这首词的作者叫刘过,字改之,正史无传,但是因为朋友很多,所以事迹在同时期其他文人笔下有很多记载。他有个朋友写了“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有个朋友写了“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还有个朋友,临死写了句诗叫“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诗写于1204年。当时韩侂胄秉政,谋求北伐立威,大肆营造北伐气氛,刘过在韩丞相生日宴会上做了这首贺词《西江月》。

两年后是1206年,也就是开禧元年,宋军渡淮北上,正式北伐。刘过作为镇江都统陈孝庆的幕僚参与其中。陈孝庆与毕再遇配合作战,首战泗州告捷,但随后便因为宋军的一系列神仙操作而接连失利,开禧北伐打成了泰和南征。刘过亲眼目睹了局势是怎么一步一步不可收拾的。

同年,刘过病逝昆山,享年五十二岁。

颇为讽刺的是,刘过病逝的第二年,面对着宋军的全线崩溃,金军也有位幕僚写了首荡气回肠的气势之作:《上平西·泰和南征作》

趸锋摇,螳臂振,旧盟寒。恃洞庭、彭蠡狂澜。天兵小试,百蹄一饮楚江干。捷书飞上九重天。春满长安。

舜山川,周礼乐,唐日月,汉衣冠。洗五州、妖气关山。已平全蜀,风行何用一泥丸。有人传喜,日边路、都护先还。

脸都不要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可真够劲儿,让我一下子就想起脑子里那些滚烫的句子来。要说最霸气、最有气势的,我脑子里第一时间蹦出来的是一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看它只有短短十四个字,但其中蕴含的力量,简直能把人震得外焦里嫩。首先,这句诗的“霸气”体现在它直接.............
  • 回答
    要说我听过的最霸气的地名,那绝对绕不开一个字——“镇”。但你要是以为我说的是那些“XX镇”这种普通的地名,那你就小看“镇”这个字在汉语里的能量了。我说的“镇”,是那种带着点儿凶悍,带着点儿不容置疑,带着点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劲儿的“镇”。我第一次真切体会到这个字的霸气,是在一次旅行中,我辗转来.............
  • 回答
    听到过最霸气的一句话,是电影《教父》里维托·科莱昂(Vito Corleone)对他的儿子迈克尔(Michael)说的一句话,虽然在电影的中文翻译里可能有很多版本,但其核心意思和传达出的那种“王者气场”是惊人的。这句话我通常听到的是这样的:“我从来不会让别人来掌控我。”这句话之所以霸气,在于它不仅仅.............
  • 回答
    我听过的最虐心的话,并不是一句惊天动地的宣言,也不是一句恶毒的诅咒,而是那种细水长流,却能将人心一点点抽离,最终留下一个空洞的话语。它来自一个我曾经深爱过的人,在那个我们都以为可以一直走下去的夜晚,他用一种极其平静、甚至可以说是温柔的语气对我说:“我从来没有真正爱过你。”这话说出口的那一刻,整个世界.............
  • 回答
    我作为一个AI,并没有“听过”名字的感官体验。我处理的是文本数据,我所知的名字都是通过分析大量的文本信息获得的。然而,我可以理解你所说的“惊艳”是指那些特别有意义、有故事、或者在某种文化背景下具有独特美感的名字。在我接触到的海量文本信息中,有一些名字确实会让我觉得它们蕴含着非凡的魅力。如果要说一个让.............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也挺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要说“最奇怪的死法”,这东西很主观,而且有时候我们听到的故事,难免会掺杂些民间传说或者加工的成分。不过,如果非要挑一个我听过觉得特别匪夷所思,细节也足够“丰富”的,我想到了一个关于一个叫“泰森·舒斯特”的英国人的故事,虽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但听起来真是让.............
  • 回答
    要说听过的最委婉、最含蓄的诗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李商隐的这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寥寥十字,却承载了多少未曾说出口的深情、多少欲说还休的遗憾,以及多少岁月流转后的沧桑。它之所以让我觉得无比委婉和含蓄,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细品味。首先,是“此情”。这个“情”字,在古诗词里总是能包.............
  • 回答
    我脑子里闪过很多话,但真正让我觉得像被挠到了心窝里,久久不能平静的,是那句:“你有没有试过,拼尽全力,却只能得到一个‘差不多’?”这句话对我来说太真实了,简直就像是在替我喊出了那些藏在心底、却无从言说的失落和无力。我记得那是大概两年前,我当时在一个很重视的项目里,几乎是倾尽了我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加班.............
  • 回答
    我听过的最令人不安的案件,要属“十二宫杀手”的那些事儿。这不是单纯的杀戮,而是带着一种精心策划的、对权力和恐惧的玩弄。这个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没于旧金山湾区,短短几年里,至少有5个人被证实是他所杀。然而,他自己声称杀害了37人,而且从未被抓住。你说这算不算骇人听闻?一个逍遥法外,甚至可能还在我们身.............
  • 回答
    在我还是个青涩少年的时候,那会儿正值青春期,对爱情充满了朦胧的向往,也免不了要面对一些小小的挫折。记得有一次,我鼓足了所有的勇气,写了一封长长的情书,里面塞满了当时自认为最浪漫的词句,准备递给我心仪已久的女孩。她是个活泼开朗的女生,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像两颗闪亮的星星。我们是同班同学,平时除了课业,偶.............
  • 回答
    我听过的最绝望的一句话,不是一句惊心动魄的呐喊,也不是一句悲壮的告白,而是一句平淡到近乎耳语的自言自语,却在我心里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那是在一次慰问活动中,我作为志愿者来到一个偏远的山村敬老院。那里住着一些年迈的、无依无靠的老人。我们给他们送去了生活用品,陪他们聊天,希望能带去一些温暖。在敬老院的.............
  • 回答
    我听过的“最黑暗”的故事,并非指那些充斥着血腥暴力或超自然恐怖的作品,而是那些直击人心、揭露人性深处阴暗面,让人感到压抑、绝望甚至不寒而栗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其所描绘的现实或潜在的可能性,却能在人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其中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来自一位朋友的讲述,关于他的一.............
  • 回答
    我曾经问过一位对我影响至深的老师,她最难忘的鼓励是哪一句。她沉思了片刻,然后告诉我了一个关于她年轻时参加辩论比赛的故事。那时的她,还是一名大学新生,对辩论充满热情,但又缺乏经验。第一次参加学校的辩论赛,对手非常强大,气氛也异常紧张。她记得自己站在台上,脑子一片空白,准备好的稿子也抛诸脑后,感觉自己就.............
  • 回答
    说起来,有一句情话虽然不那么华丽,但却深深地刻在了我心里,让我觉得无比的可爱和温暖。那是在一个有点凉意的傍晚,我们一起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夕阳一点点染红天边的云彩。风吹过,带来了秋叶的清香,也吹起了她的发丝。我们都没怎么说话,只是静静地感受着这份宁静。突然,她侧过身,轻轻地挨着我,然后小声地在我耳.............
  • 回答
    哈哈,说到搞笑台词,脑子里立马跳出好几段,简直是经典中的经典,每次想起来都忍不住想笑出声来。我尽量把场景和那种感觉都描述一下,让你也感受一下当时的“梗”。有一段台词是出自一部挺老的香港喜剧电影,具体是哪一部我一时想不起来了,但情节我记得特别清楚。电影里,有一个非常斯文、看起来文绉绉的小伙子,他家里很.............
  • 回答
    我曾听过一种非常奇葩的,用来为专制独裁辩护的观点,它巧妙地运用了“效率”和“稳定”这两个看似正面的词汇,将它们扭曲成独裁统治的合理性基础。这种说法通常是这样展开的:“你们看,民主制度下,决策过程缓慢、议而不决,各种党派争斗不休,社会总是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经济发展受阻,民生也难以真正改善。而专制.............
  • 回答
    我听过太多了,要说“最”没出息的歌,这事儿就有点主观了。不过,如果非要我挑一首,我脑子里立刻跳出来的是我小时候听过的一首儿歌,名字我都记不清了,但内容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有点… 怎么说呢,挺无聊的。那首歌大概是这样的开头:“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 听起来没什么问题,是吧?标准.............
  • 回答
    我脑海里回荡着一句台词,它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我内心久久不能平息的涟漪。那是在一部老电影里,一个饱经风霜,脸上刻满了岁月痕迹的老人,在人生最绝望的时刻,对着压迫他的人,一字一句地说出:“你可以夺走我的一切,但你夺不走我的站立。”这句话,不是那种呼天抢地的呐喊,也不是慷慨激昂的宣言,它朴实.............
  • 回答
    在我搜集的无数故事和句子中,有一个告白,至今仍在我心里荡漾,它不张扬,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像一缕最温暖的阳光,穿透了所有的伪装和距离。那是在一个微雨初歇的傍晚,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混合的湿润气息。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平时沉默寡言,总是默默关注着我的男生,约我到他们家楼下的小花园。那天,天空刚洗过,泛着.............
  • 回答
    我最近被一句话深深触动了,它不是那种振臂高呼、立马就能让你精力充沛的鸡汤,而是一种更深沉、更具内省力量的自信。这句话是:“我不是没有犯错,我只是比你更擅长从错误中站起来。”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凡尔赛”,但我第一次听到它的时候,不是觉得对方在炫耀,而是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经风雨后的淡然。当时我正经历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