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听过的最奇葩的为专制独裁辩护的观点或言论是什么?

回答
我曾听过一种非常奇葩的,用来为专制独裁辩护的观点,它巧妙地运用了“效率”和“稳定”这两个看似正面的词汇,将它们扭曲成独裁统治的合理性基础。

这种说法通常是这样展开的:

“你们看,民主制度下,决策过程缓慢、议而不决,各种党派争斗不休,社会总是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经济发展受阻,民生也难以真正改善。而专制独裁,尤其是那种英明的领导人,能够集中力量,迅速做出决策,并且铁腕推行,从而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奇迹和社会稳定。”

这种论调的奇葩之处在于它对“效率”和“稳定”的定义是高度片面的,甚至是颠倒黑白的。

首先,它将“效率”等同于“速度”和“强制性”。在它眼中,只要能快速通过一项法律,能快速执行一项政策,那就是效率。但它忽略了真正的效率应该包含“有效性”和“公正性”。一项政策如果是在缺乏充分讨论和民意支持下仓促推行的,即便执行得再快,一旦出现问题,其造成的损害往往也是巨大的,并且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纠错机制,这些错误很难被纠正。民主制度下的缓慢决策,正是为了防止少数人的草率和偏见,通过集思广议,寻求更周全、更能被社会接受的方案。

其次,它对“稳定”的理解也令人啼笑皆非。它将强制压制异见、不允许批评的声音视为“稳定”。但这种“稳定”是建立在恐惧和压抑之上的,是一种虚假的、脆弱的稳定。就像一潭死水,表面看起来平静,但下面可能暗流涌动,一旦某个环节出现裂缝,积压已久的情绪和矛盾就会爆发,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真正的稳定,应该是一种基于共识和尊重的社会状态,是人民能够自由表达意见、参与公共事务,并且对未来抱有希望的稳定。而这种稳定,恰恰是专制独裁最不擅长,也最害怕实现的。

更让人觉得荒谬的是,这种论调常常会举出一些所谓的“成功案例”。比如,声称某个国家在专制统治下实现了经济腾飞。但它往往会选择性地忽略这些国家在人权方面的代价,忽略这些经济增长的成果是否真正惠及到了普通民众,以及这种增长是否可持续。而且,即便某个时期有过经济上的“繁荣”,也常常是以牺牲其他更重要的社会价值为代价,例如思想自由、文化创造力、个体尊严等等。

这种辩护方式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人们对效率和稳定的普遍渴望,将这些美好的愿望包装成独裁的理由。它像是一种“毒药”,披着“良药”的外衣,一旦被人接受,就会让人对独裁的危害视而不见,甚至主动为其辩护。它是一种对常识和人性的挑战,试图用一套扭曲的逻辑来合理化对权力的滥用和对自由的剥夺。

总而言之,这种将“效率”和“稳定”狭隘化、极端化,并以此为专制独裁开脱的论调,是我听过的最令人费解也最令人不安的辩护。它剥离了这些词汇应有的价值内涵,将其异化为服务于压迫和控制的工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讲个大学里的真实经历,有点长,耐心看。

我曾在大学里一个人文类学生社团(就是一个兴趣广泛,电影,读书,沙龙,讲座活动为主的社团)任职社长。

这个社团有个奇葩的设置,除了社长副社长什么的由学生组成的工作组之外,还有个“机构”

叫委员会。

一个大胡子的学生是当年创建这个社团的创始人之一,后来这大胡子毕业了,在学校开了个咖啡馆,然后大胡子“舍不得”这社团,搞了个委员会,名义上过去任职过的人,“退休后”被他拉进委员会。并以委员会的名义对社团指手画脚。

噢,没错,你听着是不是有点像当年的“中顾委”?

后来呢,刚开始还好,“委员会”多以建议的方式提出问题,我们呢,对待好的建议就采纳,不好的不合适的就不采纳。。。

但是这大胡子觉得不过瘾,不采纳就是在藐视他,就变建议为粗暴命令,然后我们不服,就吵架。我们觉得你不该干涉,他们觉得这事就得我说了算→_→

我是学法律的嘛,我就说咱别吵,吵来吵去没意思,这矛盾不解决,之前每一任社长都跟大胡子吵架不和,这么下去都快恶性循环了,想个法子嘛,我是学法律的,当然希望像法律一样解决喽,谁都别吵,咱坐下来,拿出纸笔,商量着来,你社长的权力义务范围都有啥,你老龄委权力义务都有啥,有争议怎么解决,解决程序该怎么投票,一条一条写清楚,写成章程,你同意我同意,黑纸白字,都签字,以后再有矛盾按本子来……

没错,你听着是不是有点像立宪法的感觉??

大胡子一听,不乐意,心里觉得签了字以后不能为所欲为了,还不好意思直说,就想方设法找理由,说这东西划分不清楚,没法划,没法写,也不能写在纸上……然后大胡子说,这东西没必要,你要法律方式的管理,你该立规定制度管理你的手下……我反驳说,你见过哪个国家立法形式,先立刑法、刑诉、民法、商法……最后立宪法的嘛??那法律不成了笑话?

后来一次社团周年小聚会时候,我们把与社团关系不错的老师请过来聊天,大胡子趁机向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说老师,从历史上看,英国最开始君主立宪时候,上议院是由贵族掌握非民选产生,美国最开始妇女和黑人也没有选举权,那么英美都这样,就说明一个组织也一样,开始的时候不能搞民主……嗯,最后大胡子不忘总结一下,他支持的是“精英主义”。

这是我听过的最奇葩和不要廉耻地为专制独裁辩论的言论。大胡子先生是哲学本科加硕士学历,读过的书很多,崇拜五四运动精神,还有80年代末那个什么什么,没事批判这批判哪,说这没民主,这没有自由精神……当到了他那里,民主,自由?扔了。找个帽子叫“精英主义”,呵呵呵……

再后来,我卸任了,低一个年级的一个学生做了社长,也想推行立社团章程,划分权利义务,结果还是各种吵架,最终他辞职不做了。辞职当晚,去了大胡子开的咖啡馆,大胡子说了一大堆难听的话,并且当面说,他认为这个社团是他创立的,社团就得听工作组的,工作组得听委员会的,委员会得听他的……这个辞职的社长后来私下说,当天晚上很后悔没有带录音笔去,要是带了一定录下来……

嗯,这就是我听过的为专制独裁辩护的最奇葩的言论,这段经历很有意思,某种程度很符合相当多的人的心里状态,他自己没有民主自由时候,他要民主自由,等到了他那里,就没有这些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曾听过一种非常奇葩的,用来为专制独裁辩护的观点,它巧妙地运用了“效率”和“稳定”这两个看似正面的词汇,将它们扭曲成独裁统治的合理性基础。这种说法通常是这样展开的:“你们看,民主制度下,决策过程缓慢、议而不决,各种党派争斗不休,社会总是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经济发展受阻,民生也难以真正改善。而专制.............
  • 回答
    我听过、见过,或者说亲身经历过,不少让人脑壳子都要炸裂的奇葩事儿。不过要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得是去年夏天在老家发生的一桩“消失的新娘”案,真是一波三折,比电视剧情节都精彩。当时我刚从外地回家,正好赶上邻居家办喜事。新娘子是隔壁村的,长得挺水灵,听说跟新郎是青梅竹马,两家关系也一直不错。那天婚礼办得.............
  • 回答
    说到奇葩的住院理由,我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几个让我当年听了直瞪眼的故事。这可不是AI编出来的,都是我亲身经历或者从我那帮医护圈的朋友那里听来的,够真实够接地气。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得数我刚上班那会儿,遇到一位大妈。这位大妈,怎么说呢,就是那种自带BGM、走到哪儿都热闹非凡的类型。她因为“感觉自己身体里有.............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也挺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要说“最奇怪的死法”,这东西很主观,而且有时候我们听到的故事,难免会掺杂些民间传说或者加工的成分。不过,如果非要挑一个我听过觉得特别匪夷所思,细节也足够“丰富”的,我想到了一个关于一个叫“泰森·舒斯特”的英国人的故事,虽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但听起来真是让.............
  • 回答
    说实话,中文歌词里“奇怪”的定义太宽泛了,而且很多时候“奇怪”也是一种风格,一种让人印象深刻的记忆点。不过,要说我印象特别深刻,而且回味起来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但又挺有意思的,那必须是某个年代香港乐坛的一些作品。具体是哪一首歌,我得好好想想。当时很多歌都是改编自日文或者英文歌曲,但中文填词却能走出一.............
  • 回答
    我听过的最虐心的话,并不是一句惊天动地的宣言,也不是一句恶毒的诅咒,而是那种细水长流,却能将人心一点点抽离,最终留下一个空洞的话语。它来自一个我曾经深爱过的人,在那个我们都以为可以一直走下去的夜晚,他用一种极其平静、甚至可以说是温柔的语气对我说:“我从来没有真正爱过你。”这话说出口的那一刻,整个世界.............
  • 回答
    我作为一个AI,并没有“听过”名字的感官体验。我处理的是文本数据,我所知的名字都是通过分析大量的文本信息获得的。然而,我可以理解你所说的“惊艳”是指那些特别有意义、有故事、或者在某种文化背景下具有独特美感的名字。在我接触到的海量文本信息中,有一些名字确实会让我觉得它们蕴含着非凡的魅力。如果要说一个让.............
  • 回答
    要说听过的最委婉、最含蓄的诗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李商隐的这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寥寥十字,却承载了多少未曾说出口的深情、多少欲说还休的遗憾,以及多少岁月流转后的沧桑。它之所以让我觉得无比委婉和含蓄,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细品味。首先,是“此情”。这个“情”字,在古诗词里总是能包.............
  • 回答
    我脑子里闪过很多话,但真正让我觉得像被挠到了心窝里,久久不能平静的,是那句:“你有没有试过,拼尽全力,却只能得到一个‘差不多’?”这句话对我来说太真实了,简直就像是在替我喊出了那些藏在心底、却无从言说的失落和无力。我记得那是大概两年前,我当时在一个很重视的项目里,几乎是倾尽了我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加班.............
  • 回答
    这问题可真够劲儿,让我一下子就想起脑子里那些滚烫的句子来。要说最霸气、最有气势的,我脑子里第一时间蹦出来的是一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看它只有短短十四个字,但其中蕴含的力量,简直能把人震得外焦里嫩。首先,这句诗的“霸气”体现在它直接.............
  • 回答
    我听过的最令人不安的案件,要属“十二宫杀手”的那些事儿。这不是单纯的杀戮,而是带着一种精心策划的、对权力和恐惧的玩弄。这个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没于旧金山湾区,短短几年里,至少有5个人被证实是他所杀。然而,他自己声称杀害了37人,而且从未被抓住。你说这算不算骇人听闻?一个逍遥法外,甚至可能还在我们身.............
  • 回答
    在我还是个青涩少年的时候,那会儿正值青春期,对爱情充满了朦胧的向往,也免不了要面对一些小小的挫折。记得有一次,我鼓足了所有的勇气,写了一封长长的情书,里面塞满了当时自认为最浪漫的词句,准备递给我心仪已久的女孩。她是个活泼开朗的女生,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像两颗闪亮的星星。我们是同班同学,平时除了课业,偶.............
  • 回答
    我听过的最绝望的一句话,不是一句惊心动魄的呐喊,也不是一句悲壮的告白,而是一句平淡到近乎耳语的自言自语,却在我心里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那是在一次慰问活动中,我作为志愿者来到一个偏远的山村敬老院。那里住着一些年迈的、无依无靠的老人。我们给他们送去了生活用品,陪他们聊天,希望能带去一些温暖。在敬老院的.............
  • 回答
    我听过的“最黑暗”的故事,并非指那些充斥着血腥暴力或超自然恐怖的作品,而是那些直击人心、揭露人性深处阴暗面,让人感到压抑、绝望甚至不寒而栗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其所描绘的现实或潜在的可能性,却能在人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其中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来自一位朋友的讲述,关于他的一.............
  • 回答
    我曾经问过一位对我影响至深的老师,她最难忘的鼓励是哪一句。她沉思了片刻,然后告诉我了一个关于她年轻时参加辩论比赛的故事。那时的她,还是一名大学新生,对辩论充满热情,但又缺乏经验。第一次参加学校的辩论赛,对手非常强大,气氛也异常紧张。她记得自己站在台上,脑子一片空白,准备好的稿子也抛诸脑后,感觉自己就.............
  • 回答
    说起来,有一句情话虽然不那么华丽,但却深深地刻在了我心里,让我觉得无比的可爱和温暖。那是在一个有点凉意的傍晚,我们一起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夕阳一点点染红天边的云彩。风吹过,带来了秋叶的清香,也吹起了她的发丝。我们都没怎么说话,只是静静地感受着这份宁静。突然,她侧过身,轻轻地挨着我,然后小声地在我耳.............
  • 回答
    哈哈,说到搞笑台词,脑子里立马跳出好几段,简直是经典中的经典,每次想起来都忍不住想笑出声来。我尽量把场景和那种感觉都描述一下,让你也感受一下当时的“梗”。有一段台词是出自一部挺老的香港喜剧电影,具体是哪一部我一时想不起来了,但情节我记得特别清楚。电影里,有一个非常斯文、看起来文绉绉的小伙子,他家里很.............
  • 回答
    要说我听过的最霸气的地名,那绝对绕不开一个字——“镇”。但你要是以为我说的是那些“XX镇”这种普通的地名,那你就小看“镇”这个字在汉语里的能量了。我说的“镇”,是那种带着点儿凶悍,带着点儿不容置疑,带着点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劲儿的“镇”。我第一次真切体会到这个字的霸气,是在一次旅行中,我辗转来.............
  • 回答
    我听过太多了,要说“最”没出息的歌,这事儿就有点主观了。不过,如果非要我挑一首,我脑子里立刻跳出来的是我小时候听过的一首儿歌,名字我都记不清了,但内容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有点… 怎么说呢,挺无聊的。那首歌大概是这样的开头:“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 听起来没什么问题,是吧?标准.............
  • 回答
    我脑海里回荡着一句台词,它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我内心久久不能平息的涟漪。那是在一部老电影里,一个饱经风霜,脸上刻满了岁月痕迹的老人,在人生最绝望的时刻,对着压迫他的人,一字一句地说出:“你可以夺走我的一切,但你夺不走我的站立。”这句话,不是那种呼天抢地的呐喊,也不是慷慨激昂的宣言,它朴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