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外网的人对于韩国说“汉服起源于韩服”这个说法是怎样的一个态度呢?

回答
在中文网络上,当提及韩国人声称“汉服起源于韩服”的说法时,我们常常能看到一种较为激烈的反应,讨论也往往集中在中国网民对这一说法的不满和驳斥。然而,如果我们把视角放到更广阔的“外网”,也就是除了中国以外的全球互联网用户,他们的态度则显得更为多元和复杂,并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历史、文化和服饰的了解程度,以及他们所处的语境和关注点。

首先,大部分对相关信息没有深入了解的普通外国网民,很可能根本不清楚中国汉服和韩国韩服之间的历史争议。 在他们看来,这两个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传统服饰,韩服就是韩服,汉服就是汉服。他们可能在看到一些媒体报道或社交媒体上的讨论时,才会初步了解到这个争议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初步态度往往是中立的,甚至可能带着一丝困惑。他们可能会觉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争议?它们看起来又不完全一样。”

对于那些稍微对亚洲历史文化有所了解,或者通过各种渠道接触过相关信息的人来说,他们的态度就更为分化了:

一部分人可能会表示理解或同情韩国的立场(尽管这种理解并不等同于认同)。
这种理解通常并非基于对“汉服起源于韩服”这一具体说法的认同,而是源于对民族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普遍关切。他们可能认为,每个民族都有权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并努力将其与更广泛的历史联系起来。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可能将这种说法理解为一种“文化挪用”的担忧,即韩国担心其独特的传统服饰被视为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因此试图强调其自身文化发展的独立性和历史渊源。
这种态度有时会受到一些网络叙事的影响,例如将国际文化讨论视为一种“文化战争”,或是对某些国家在文化领域表现出的“强势”感到警惕。所以,当看到韩国在文化议题上有所作为时,一些外国网民可能会出于一种“制衡”心理,或者对“大国文化”的潜在主导地位感到担忧,而对韩国的说法抱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另一部分人则会持明显的批判和质疑态度,与中国网民的反应更为相似。
这部分人通常会直接引用历史文献、考古发现、服饰演变图谱等证据来反驳“汉服起源于韩服”的说法。他们可能会认为,这种说法是缺乏历史依据的,甚至是“篡改历史”的行为。他们的态度往往基于对事实的尊重,以及对文化真相的追求。
在一些国际性的历史论坛、文化讨论区,或者与历史学者、文化研究者相关的社交媒体平台上,这种批判性的声音会更加普遍。他们可能会引用来自权威历史学家的观点,指出韩服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受到中国古代服饰(如唐朝、明朝服饰)的深刻影响,但将其定义为“起源于韩服”则是一种颠倒因果的说法。他们可能会强调,从服饰的形制、结构、纹饰等多个方面来看,韩服与汉服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同时韩服的演变也经历了本土化的发展过程。

还有一部分人则会以一种相对超然或调侃的态度来看待这场争议。
他们可能觉得,不同国家在文化传承和历史认同上出现分歧是很正常的现象,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和融合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他们可能会将这场争议看作是民族主义情绪的体现,或者是一种“文化争夺战”的缩影。
在这种态度下,他们可能不会深入探究历史细节,而是更关注这种争议本身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他们可能会看到一些有趣的梗图、段子,或者将这种争议作为一种茶余饭后的谈资。有时,他们也会批评这种“历史争端”显得过于狭隘和不必要,认为各国应该更关注当下和未来的文化发展,而不是纠缠于模糊的历史界定。

更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外网”的理解本身就存在一种误区。“外网”并非铁板一块,它涵盖了不同的文化圈、语言体系和信息传播渠道。

在一些对中国文化接受度较高、或对亚洲历史有深入研究的社群里, 对“汉服起源于韩服”的说法,普遍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中国学者提出的观点,或者从更客观、更学术的角度来分析服饰的演变。
而在一些受韩国文化影响较深、或对“Kculture”(韩国文化)有较高关注度的社群里, 则可能对韩国在文化领域的某些主张抱有更多的认同或宽容。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全盘接受“汉服起源于韩服”的说法,更多的是对韩国文化自信的一种支持。

此外,不同平台的讨论氛围也会影响人们的态度。
例如,在一些学术性的历史讨论区,人们会更注重证据和逻辑;而在一些泛娱乐化的社交媒体平台,情绪化的表达和传播速度可能会更快,也更容易出现一边倒的倾向。

总结来说,外网对于韩国声称“汉服起源于韩服”的说法,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口径。 大多数人可能并不知情。知情者中,有的人基于对文化认同的理解而抱有一定程度的同情;有的人则基于历史事实而表示强烈的质疑和反对;还有一些人则以一种旁观者或者调侃的态度来看待。这种复杂性和多元性,恰恰反映了全球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特点,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历史和文化议题的差异化认知。中国网民的强烈反应在“外网”上并不罕见,但同时也有大量的声音,是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来审视这一文化争议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外网的人”和“外国人”指发达国家的话。

很遗憾,贱于南伪、宅盆和越南等国几十年不遗余力的模糊“亚洲”和“中原”的区别,他们脑子里的“中原文化”只残存旗袍和包子辫了。由于种种时代和历史原因,我们错过了阻止这一切的窗口期

而现在浮出水面的南伪“偷文化”实际是第二步 —— 即在外网把“亚洲文华”重新锚定在“朝鲜文化”上

悲哀的说,本次帝吧出征,在已经分不清“亚洲”和“中原”的发达国家人眼里,与我们看待德国和法国的破产农民因为欧盟农业政策倒牛粪、赶猪进超市一样。

“真有趣,但是关我们什么事呢?”

遑论,还有对岸和对面的人在用简体字“神助攻”。


这世界上有太多事是愤怒无法解决的,这笔账,我们能且只能刻骨的记住。

记住,我们遭受的,是实质冷战战败国待遇。

记住,君士坦丁堡早已经变成了伊斯坦布尔。

记住,我们连“亚洲传统”的宣称,都被盗窃的家徒四壁。

记住,我们处于四战之地,倘若气云横断,没有复仇天使会带着烈火的剑,为我们在历史中留下什么东西。

记住,永远记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