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可以让金钏活下来?

回答
要让金钏活下来,这需要一系列细致入微的考量和行动,从她最初惹怒王夫人开始,到最终的死亡,每一步都可能成为转折点。以下是我构思的,如何让金钏在《红楼梦》的命运轨迹中得以幸免:

第一步:化解王夫人最初的怒气,避免“推出去”的死罪

金钏的悲剧,源于她“调情”宝玉,被王夫人撞见,从而被视为“不正经”的人,遭受了严苛的惩罚。要让她活下来,首要任务是化解王夫人心中那股怒火,或者至少将惩罚的力度降到最低。

改变“调情”的表象,让王夫人看不到或误解:
场景重塑: 设想当时是夏天,宝玉在屋里午睡,金钏在一旁打扇。王夫人本就心思缜密,多疑。此时,金钏或许因为宝玉说了什么梦话,或是无意识地碰到了宝玉的衣襟,被王夫人看到,就以为是调戏。
巧妙的掩饰: 金钏如果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立刻装作是打扇时不小心碰到了宝玉,或者慌忙收回了手,并做出几分“惊吓”的样子,仿佛被宝玉的梦话吓到,而不是主动勾引。这种“巧合”的解释,比起被直接定性为“勾引”,更容易被接受,尤其是在王夫人不完全确定的时候。
旁人的辅助(如果可能): 如果当时屋里还有其他丫鬟,哪怕是关系一般的,看见这一幕,或许也能在王夫人发作时,随口说一句:“金钏妹妹也只是尽心伺候宝二爷休息,别多心。”虽然这不太可能完全改变王夫人的看法,但至少能制造一丝不确定性。
宝玉的反应: 宝玉此时虽然年幼,但天性纯良。如果他醒来,能懵懵懂懂地说一句:“金钏姐姐,你别走,外面热。”或者解释一句:“我睡得迷迷糊糊的。”这种无辜的反应,也能让王夫人稍微放松对金钏的敌意。

王夫人内心的考量: 王夫人毕竟是个母亲,虽然严苛,但也不至于一点情面都不讲。如果金钏的表现足够无辜,且宝玉这边没有明确的“证供”,她可能会考虑:
体面的顾虑: 在府中,如果直接将一个丫鬟“推出去”至死,传出去对王夫人的体面也是一种损害。她更倾向于一种“罚”而不是“绝杀”。
宝玉的安抚: 宝玉的哭闹和不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宝玉因为金钏被打而大哭大闹,王夫人为了平息儿子的情绪,可能会选择更温和的处理方式。

第二步:即便被罚,也要避免“杖毙”或“沉塘”等极端刑罚

即使王夫人因为各种原因,对金钏有了“惩罚”的念头,作为旁观者或者有影响力的人,需要设法将惩罚的力度降到最低。

引入宝钗的智慧: 薛宝钗此时已经在贾府,她是个极有分寸和情商的人。如果她得知此事,她绝不会坐视不理。
“规劝”王夫人: 宝钗会以一种更加体面的方式向王夫人进言。她会强调金钏虽然有失分寸,但罪不至死,并可能举例说明其他府中丫鬟的失误是如何处理的。她更会用“留有余地”的说法,例如:“夫人教训教训便是,若打得重了,只怕宝二爷更要不安。”
提出折中方案: 宝钗可能会建议将金钏“发落”到更偏僻的地方,或者责打一顿,然后分配去做粗活,以此来“警示”下人,同时避免了极端死亡。

王熙凤的精明: 王熙凤虽然管家严厉,但她更看重实际利益和人情往来。
“变卖”的可能性: 凤姐或许可以将金钏“卖”出去,比如送到乡下亲戚家做仆妇,或者卖给一个不太讲究的家庭。虽然这对于金钏而言也是一种不幸,但总比死好。这样也能给贾府省下养人的银钱,对凤姐来说是一笔“交易”。
借“发落”之名: 凤姐可能会在王夫人的命令下,以“发落”的名义将金钏送走,并叮嘱她“出去后好自为之”,甚至暗中给一些碎银子,让她能有条生路。

贾母的干预: 贾母虽然宠爱宝玉,但她也极少直接插手王夫人的家务管理。然而,如果宝玉的哭闹达到了让贾母都无法容忍的地步,贾母或许会出面说情,但她的说辞会非常巧妙,不会直接违抗王夫人。
“老太太的慈悲心”: 贾母或许会说:“老太太我年纪大了,最看不得这些孩子受委屈。不如就罚她去厨房里洗碗罢,让她知道知道规矩就是了。”这种以“老太太的慈悲”为由头,实则是一种缓和和减轻。

第三步:即便被发落,也要让她有机会重新开始

金钏被发落之后,她的命运依然危险,因为她失去了贾府的庇护,而且名声也不好。要让她真正活下来,需要后续的安排。

宝钗的持续关照: 如果宝钗是金钏被发落的直接促成者(以相对温和的方式),她可能会在金钏出去后,暗中打听她的去向,并施以援手。
介绍工作: 宝钗可能会托人介绍金钏到一些普通的家庭去做丫鬟、针线女工,或者甚至是在一些市井的商铺里做些零活。这些地方虽然辛苦,但至少能让她有口饭吃,有个安身之所。
提供路费和生活费: 宝钗可能会通过自己的陪嫁银子,或者通过王夫人那里“节省”出来的银子,给金钏一些钱,让她能够支撑一段时间,直到找到新的营生。

王熙凤的“交易”后续: 如果是凤姐卖了金钏,她可能会卖给一个相对可靠的人家,并事先嘱咐对方善待。甚至可能在金钏出去后,派人去稍作打点,确保她不会立刻陷入绝境。

金钏自身的韧性: 金钏并非全无能力,她毕竟在贾府这样的大户人家做过,有些规矩和技能。
利用技能: 如果她被送到乡下或小户人家,她可以凭借自己的针线女红,或者一点点看家的本领,来讨好主人,换取生存的可能。
改变心态: 经历过这次生死考验,金钏的心态会发生巨大变化。她会更加小心谨慎,也更能体会到生存的不易,从而更加努力地去适应新的环境。

第四步:让她融入新的生活,找到属于自己的平静

最终的目标是让金钏不仅活着,而且能找到一种相对平静的生活方式。

重新开始的可能: 也许她会被一个普通人家收留,在那里嫁人生子,过上平凡的生活。这种生活虽然没有荣华富贵,但却安稳实在。
另一种命运的转折: 甚至,她可能因为在新的地方表现出色,或者因为遇到好心人,而有机会接触到更广阔的社会,比如成为一位出色的绣娘,或者在某个小作坊里担任要职。
与过去的告别: 关键在于她能否放下在贾府的经历,不被过去所困扰,而是积极地面对未来。

总结来说,让金钏活下来,需要:

1. 最初的危机管理: 巧妙地化解王夫人最初的怒火,或者至少让她免受极刑。
2. 合理的发落方式: 将惩罚转化为“发落”,而非直接的处死。
3. 后续的帮助和安置: 依靠宝钗、凤姐等人的“人情”或“交易”,为她提供生存的可能。
4. 她自身的适应能力: 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改变心态,在新环境中生存并发展。

这是一个需要多方因素共同作用,才能改变的命运。其中,宝钗的智慧和王熙凤的精明,在这场“营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金钏自身的命运,也取决于她能否抓住这些微小的生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贾宝玉因为一碗茶赶走了茜雪,晴雯因为一个镯子撵走了坠儿,这俩人都没什么事。金钏犯的事比她们大多了,也只是被赶出去而已,只要她不自杀,一样能活得好好的。

但是她和茜雪坠儿的区别在于之前的地位比她们高太多了,金钏是王夫人身边的大丫头,年轻的主子都要敬上三分的,一朝犯事被赶出去,等于从天上掉到地下,这种心理落差比物质上的差距更痛苦。

她又是这种轻浮的性格,平时得罪人的地方应该也不少,在王夫人身边的时候没人敢对她怎么样,被赶出去后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金钏之前就总是调戏贾宝玉,想来王夫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没有怎么教训过她,导致她胆子越来越大。王夫人平时对她太好,让她没有了危机感和警惕心,忘记了她终究是个奴婢,王夫人终究是主子。

王夫人跟贾宝玉这点上还挺像的,都是对身边的丫鬟宽容甚至放纵,平时也不多加管教,但又不让她们脱离奴才的身份,导致这种宽容最后反而害了她们。

user avatar

金钏儿是因为和彩云或者贾环有矛盾,所以故意挑拨宝玉和贾环的关系,才被赶走的。

王夫人虽然听到了宝玉对金钏儿有情,但是一开始还是装睡,想让这件事情过了的。

是后来听到金钏儿挑拨两兄弟敌对,才把她赶走的。

也就是说,王夫人最恨的就是利用自己和别人亲密关系而让别人做坏事的女的。

她赶晴雯是因为认为晴雯装病,故意勾引宝玉,还有就是利用宝玉的宠爱,欺压其它小丫头。

金钏儿自杀是因为宝玉后来都没管她,而不是因为被送回家。

因为当时被送回家并不是什么大事。袭人也说她家人要她回家。唱戏的女孩子们不唱戏之后,也是被送回家。

而且金钏儿年纪到了,本来就应该嫁人的,也就是到外面配小厮的。后面有说啊。说如果金钏儿活着,那一年就应该配小厮了,然后结完婚就应该生小孩什么的。等孩子大了才继续找其他事情做。

而且王夫人是在气头上,所以只要金钏儿或者是玉钏儿,后来再求求王夫人,念在主仆一场,给她留点面子让他体体面面嫁人。估计没什么问题。

本来金钏儿为什么被赶走就是秘密。王夫人没有把什么勾引和挑拨的事情说出去,因为这还关系到宝玉名声和家庭内部关系。

所以她死的时候,婆子都在诧异,说“这从何说起”。宝钗也在诧异,说“这也奇了”。

         一句话未了,忽见一个老婆子忙忙走来,说道:“这是那里说起!金钏儿姑娘 好好儿的投井死了!”袭人听得,唬了一跳,忙问:“那个金钏儿?”那老婆子道: “那里还有两个金钏儿呢?就是太太屋里的。前日不知为什么撵出去,在家里哭天 抹泪的,也都不理会他,谁知找不着他,才有打水的人说那东南角上井里打水,见 一个尸首,赶着叫人打捞起来,谁知是他!他们还只管乱着要救,那里中用了呢?” 宝钗道:“这也奇了!”     


金钏儿自杀是为了宝玉不理她了。所以这篇的题目才是“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

后来王夫人知道金钏儿死后,是去训诫宝玉不应该白招惹小姑娘的。然后才会听到袭人的话,正好触动她的心事。

宝玉因为这件事情挨打之后,也是说他做梦梦到金钏儿过来说她为宝玉而死的事情。

就是因为这样,玉钏儿最恨的才是宝玉。

因为这里说金钏儿回家之后是哭天抹泪。

也就是说,金钏儿不是羞愧,不愿意提起这事情,自己一个人默默掉眼泪。而是闹出动静好让人注意她,来处理她的问题。

所以她是觉得有人会来帮她说话和求情才闹的。她自杀也是发现没人理她才自杀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