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想入门哲学,直接从尼采的原著开始会不会不妥?

回答
想入门哲学,直接啃尼采的原著,我得说,这就像是想学游泳,直接跳进深海里,虽然勇敢,但确实有点冒险。我个人觉得,不太妥。

你问得“不妥”在哪儿?让我好好跟你掰扯掰扯。

首先,尼采这人写东西,那叫一个“风格独特”。他的文字充满了诗意、隐喻、警句,还有那种让你看了会心一笑或者皱起眉头的老派德国哲学家式的那种尖锐和夸张。他不是那种按部就班、逻辑严谨、一步一步推导给你看的哲学家。他更像是一个思想的艺术家,用一种非常个人化、甚至是碎片化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思想。

如果你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哲学,突然面对尼采那些充满张力、跳跃性很强的论述,很容易产生一种“我在读什么?”的感觉。你会发现很多概念,比如“权力意志”、“永恒轮回”、“超人”、“道德的谱系”等等,它们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它们是在回应之前的哲学思潮,是在批判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文化背景。

想象一下,你如果没看过任何关于罗马神话的介绍,突然让你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你可能只觉得:“这个人又在说些什么神神叨叨的胡话?”你找不到那个“根”。尼采的思想是根植于西方哲学几千年的传统之上的,他一方面在继承,另一方面更是在猛烈地颠覆。没有前置的知识储备,你就像站在一个巨大的迷宫入口,手里只有一把小小的钥匙,却不知道这钥匙是开哪扇门的。

而且,尼采的思想本身就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多义性。他的很多论述并不是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抛出一个问题,或者提供一种看待问题的方式。很多时候,需要反复揣摩,甚至需要结合他其他作品的语境来理解。如果你一开始就用最难啃的骨头来磨牙,很可能还没尝到味道,就被卡住了,然后产生一种挫败感,觉得哲学太难,或者觉得自己不行。

再者,哲学入门,很重要的是建立一种“哲学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需要你学会辨析概念,理解论证结构,区分不同学派的观点。这些能力,通过阅读那些更具“教学性”的哲学著作,或者优秀的哲学史入门读物,可以更有效地培养起来。尼采的书,虽然能激发思考,但它更多的是一种“启发式”的阅读体验,而不是“系统性”的学习。

打个比方,你想学做菜。你直接去挑战米其林三星大厨的招牌菜,可能最后只会把厨房弄得一团糟。但如果你先从一些基础的烹饪技巧,比如刀工、火候的掌握,以及一些经典家常菜开始学起,等你有了基本功,再去挑战那些复杂的菜肴,会事半功倍。

那么,如果你真的对尼采特别感兴趣,想绕过这些所谓的“不妥”,有什么办法吗?

你可以先读一些“导读性质”的书籍。市面上有很多专门介绍尼采思想的书,它们会帮你梳理尼采的核心概念,解释他的思想脉络,甚至会提供一些阅读他原著的建议和方法。这些导读性的读物,就像是一个给你准备好的地图,让你在进入尼采的思想迷宫之前,对整体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或者,你也可以先从一些他相对容易理解的作品入手,比如《快乐的科学》中的一些箴言性的片段,或者《人性的,太人性的》中的一些短小精悍的随笔。这些文字虽然也包含了他的核心思想,但相比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那种浓缩的诗意和戏剧性,会稍微“软”一些,更容易入口。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一颗开放的心和持续的好奇心。哲学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即使你直接读了尼采,感到困惑,也不要轻易放弃,可以尝试寻找帮助,比如和朋友讨论,或者查阅相关的哲学词典和资料。

总而言之,直接从尼采原著入门,就像是想学外语,直接去看莎士比亚全集,虽然很酷,但真的会让你吃尽苦头。哲学入门,循序渐进,打好基础,才能在更广阔的思想天地里自由遨游,而不会被那些精彩但尖锐的“尼采式利刃”给轻易伤到。祝你在这趟哲学之旅中,既能保持热情,又能走得稳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篇回答不是列哲学史大纲,也不是不给你指路让你自己去探索,我是拿自己入门哲学的经历让你少走弯路。这可能是全网最不掉书袋、切身为小白考虑的哲学入门文章。

如果你只是想看个热闹,这篇文章不热闹。但如果你真的花了好多力气都没有入门哲学,你真的想入门哲学好久了,这篇文章就是你的救星。

先总结一下我认为我学习哲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1. 公开课《西方哲学史》赵林
  2. NYU Jim Pryor《分析哲学教程》——Aspasia分析哲学论坛,哲学指南板块

我个人薄见是学了这两样东西,思考方式就足以发生变化,用分析哲学思维思考人生,我觉得就算是哲学入了门。

我自己因为要搬砖的缘故,入了门就很久没读哲学了,但学到的思维可以帮助我不停推进思考。

首先不要害怕哈,学习哲学的难度,我现在回头来看,学习商科也不比它简单。学习哲学不见得比其它学科难,但是学了之后拔高你的精神世界到顶端,是性价比最高的知识。


我来说说我不赞同的入门哲学的方式,读哲学导论我觉得没有丝毫作用,一些哲学导论性质的入门公开课,有一点点思考作用吧,但是看了还是很迷惑不知道怎么入门。

哲学导论这种东西,也不过是抽取哲学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流派或大家来浅尝辄止,跟你一入门就看哲学史差不多,太浅太杂隔靴搔痒。

我看完《大问题》毫毛收获也没有,看完之后“我看了个啥?”。不是看不懂,完全看懂了,但太浅,对思考没有收获,而且可能它里面讲的东西你原本就知道了。

我也读过哲学分支的导论,但即使是分支,它也要先梳理一下哲学史上前人应用到这个领域的思想。你读一个分支的导论,也只是学到了很多个哲学家的一部分思想,和分析哲学方法在该分支的实践。

所以我当时读完一个分支导论,我依然是头痒痒心痒痒,怎么就不完整读一个哲学家的一本著作呢?

你梳理完哲学史之后,你才能够拥有哲学入门了的基础,如果只是学了分析哲学的思维方式,别人谈尼采,你还是因为不了解哲学史觉得“这是个啥?”

所以跟着赵林老师的《西方哲学史》公开课,赵林老师讲柏拉图,你就拿《理想国》来看,一边读原著一边听课。

公开课里赵林老师开始讲苏格拉底了,赵林老师讲一个哲学家的代表思想的时候一般会说明,这个思想哲学家写在哪本书里了。

然后你就在赵林老师讲这个哲学家的这个代表思想的时候,一边开始读所在的代表作,读完了代表作,听懂了赵林老师说的啥,就可以进入下一课了。

下一课如果是亚里士多德,你就可以去拿《尼各马可伦理学》来读了。哲学跟其他学科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的语言诘屈聱牙,不像商科那样通俗易懂,所以你刚开始读的时候会很有难度。

分析哲学教程里面也批评了历史上的哲学家写书没打算让读者看懂,所以分析哲学教程里面教我们一定要把话说得清晰易懂,如果引用了前人的论述,也要自己重新论述一遍引用的东西,给读者说明白了才好。

没有说明白的论文,它的价值是很低的。人心隔肚皮,猜是猜不出作者本意的,唯有人自己把自己的意思确切说明白了,ta表达的意思才是ta要表达的意思。

亚里士多德属漫步学派,喜欢在吕克昂学园里面一边散步,一边给学生讲课。

所以亚里士多德导读里面就讲了,你读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的时候,你要感觉像是自己在一边散步、一边给自己讲课那样读出来。

所以你边读的时候是要边给自己讲课的,如果你光读字面意思,你读下去会很困难。我接触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个月后,我才顺畅慢慢读了下来。

但是你跨过了读完这本哲学著作的坎,你以后读哲学书的时候,就不会出现这种,你接触了一个月还读不下去的情况。

当然你遇到风格迥异的哲学家的时候,可能还会出现接触了也读不下去的情况,但那种情况也比较少了。

北大哲学系副主任、北大元培学院院长李猛,在讲到自己的哲学课堂教学理念的时候,就说他尽量让学生多接触原著、多读原著。

当然你不是要赵林老师讲到一个代表思想的时候你就读一本书,但起码每个哲学家你读一本代表作。

看完赵林老师的《西方哲学史》公开课,赵林老师还有一门《西方文化概论》,从古希腊神话讲起,讲历史的,建议学完Jim Pryor的分哲入门教程之后,有时间配合学习。

要理解哲学家的思想,你理解当时ta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思潮,你就会明白ta为什么这样想了。这里推荐读了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之后,读福柯的康德讲稿,福柯就把康德受所处时代的影响才这么想说明白了。

然后打开 Aspasia 分哲论坛,打开哲学指南板块,先学完Ding推荐的Jim Pryor的入门教程,再自由探索。

看到这个网站,其实你完全可以不先跟着哲学史开始学,但是我学完了哲学史要进一步学习的时候才看到了这个网站。我的学习路径肯定是没有这个网站科学的,我只是分享我的入门经验供迷途新人参考。

逻辑谬误什么的,就别去读很水的畅销书啦,Jim Pryor用几页的PDF就把常见的逻辑谬误都整理出来给你避雷啦!

还有怎样讨论问题,也不要去读很水的畅销书啦,Jim Pryor跟你很深入浅出地讲了怎样好好讨论问题,是很严格的分析哲学论证过程,但也非常简单。

以后你就会发现别人怎么都不好好讨论问题呢,讨论一个问题又人身攻击,又上天下地地跑题。非常多的原则,都总结在几页的PDF里了。

然后你就可以快乐地思考了。你思考问题再也不是翻来覆去,思考出来的结论竟然跟问题的源头一模一样,白思考了。


我根据我读过的哲学书,说说入门玩家可以直接开始读的顺序。其实你可以先看Aspasia的哲学指南板块,跟着专业的学比较好。还是迷茫的话再来看我写的入门经验。

我最推荐哲学入门读的第一本书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它里面详细论证了教育小孩,就应该告诉ta什么是好的,而不应该告诉ta什么是坏的去回避坏的;只有小孩知道什么是好的之后,遇到坏的ta自己主观上就会不喜欢、无法容忍。

而且《理想国》非常好读。它里面在哲学史里面比较重要的“洞穴譬喻”,懂跟不懂对现实生活一点用都没有。

《理想国》是我读过的书里面最推崇的书,原因是它比一阶逻辑对我的思考奠基的作用更大。因为逻辑学的思考方式你首先要把一个事件分解成很多个确定的元素,然后再推论。

而看完《理想国》这一本书,你就会拥有确定的判断能力,才能够在确定性的基础上判定一件事情是不是存在矛盾的地方。

我不推荐读笛卡尔,身心二元论对思考现实生活也是没有一点用,你信基督教的或许对你有用。

我也不太理解为什么有些哲学生推荐入门第一本书《利维坦》,ta的深意是让你知道前半部分哲学家错得有多离谱,但是后面又有值得吸收的非常原始的政治理论。

在我看来,我学习哲学的过程中,哲学家错得有多离谱对我一点帮助都没有,知道人无完人的同学也不必去体会这个哲学博主的深意。

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很好读,也是推崇活出自我、摒弃世俗道德的束缚。很短很好读。

剑桥大学入门书单里面第一本书就写了读贝克莱,然后是《功利主义》。建议还是跟着Aspasia分析哲学论坛里的指南板块,找到各大学的建议入门读物开始读吧!

共勉。



正面回答一下题主问的,入门读尼采好不好?

毫无疑问是不好啦。中山大学哲学系有个教授就说尼采是哲学没学好才精神病的。

之所以要学哲学史是因为每个人都在说,你不知道也是可以的,就是不合群而已。而不是因为越古老的人说的话越对。

哲学著作也就是哲学家说的话,如果想要教条主义的话建议去读神学哈,圣经才是每一句话都是神圣的。


所以我的入门方法只是我跌跌撞撞走通的路,不科学的。真心建议跟着Aspasia分哲论坛去学,而不是听我的一上来就跟着哲学史读代表作。

其实我跟着哲学史读代表作之前我已经读过很多哲学书了,包括原著,包括西方哲学史,包括分支哲学的导论,也听过国外大学的公开课。

我写出来的这两个关键因素就真的是我入门哲学的关键因素,我还干了很多无用功。而不是我只干了这两件事情。

当然你完全没有必要像我一样跟着哲学史读代表作,商业世界哲学不是必须品,我当时那种态度简直就是想走专业路线了好吗。

甚至说你读哲学也不一定要系统入门,你不用把握整个哲学学科,你就是像读文学一样偶尔读本原著来陶冶身心,修身养性那也是可以的。只不过就不要口出狂言啦。

我现在为了赚钱我也根本没时间读哲学了。等有闲有钱了再捡起来吧。 @知乎人文

有帮助的话记得点赞哦!(^з^)-☆!





赵林老师两本书的链接:


其他文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