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有趣的现象,不少阿语人退坑哔哔阿语难,转手可能拉丁语德语法语日语飞起。
我是感觉,所谓的难,与其说能力不够,不如说,实在是吃不进去,没意思,摁着也不行。
因为作为一个汉族,女,双重属性叠加,我深知,大部分学生那是真不来电。
比起入门难,更操蛋的是,没劲头,且枯燥。
在国内氛围的渲染下,大部分人基本自带[伊斯兰不是好东西,穆斯林都是恐怖分子]的观念,可能你没有,但是看着[阿拉伯语]普通人确实不太能有多么美好的联想。
好比说法语,可能实际你得去非洲,但是看着[法语]你只会想到巴黎,反正那得是好地方,能有一些美好的延伸,有盼头。
中东北非是不太能给人多么美好的遐想的。
学阿语要去的地方,阿语面对的地方是沉重的,伴随着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可能会压抑,严肃,禁忌,极端男权等等,90%的人本能就这么展开了。
你没法有太多继续的动力和劲头,没法展开太多好玩的东西,本能的抵触和排斥是大部分人感觉阿语难或者不好入门的深层原因。
所以比起你的性别,民族,学习水平,我更希望你考虑下:
你能不能真正接纳阿语背后的文化?
如果不能,那么尽早转道,有条件转专业,没条件该考考了该过过了,没准大三还能找个国家体验生活一年,反正本科完了不搞阿语的多了去了。
如果能,那无非是水平好一点的,追求体面的活儿,那就往上读,挤高校岗位,研究所,外交部等,或者高级翻译。
比较咸鱼的如我,海外放逐ing,人一旦随便,那真是干啥的都有,那就不展开了。
民族是个问题,但是不少回族也会感觉发达国家更好,什么真主的召唤,精神沙特人也是YY过头,情感上肯定有偏向,但是只要是个中国人对这种战乱欠发达区的本能看不上多少有点。
对,我说的就是看不上,其实大部分人潜意识就是会看不上落后地区的小语种,这是我的体验感,赶着你这语种还难,学了干啥,感觉不划算,不值得啊。
不管阿语还是非洲小语种,如果你在北外北大或者伦敦莱顿大学等搞科研,那肯定大部分都乐意,如果自身经费充足还耗得起,完全不是问题。
但是普通人,尤其是赶着毕业想早点恰饭,想月入xx这种心态的话,投入大,回报可能不太行,要是出来,没准得来鸟不生蛋的北非中东挥霍掉整个青春,30岁左右了,回去好像两手空空,继续在外感觉奋斗不动了,赶着疫情就下岗了,这都是常态了,不分男女,都是比较动荡,稳当的活儿少。
非要说性别,可能你都不太爱出来,比如说早前大马士革一个文职要女生,那你来不来?这就不是性别歧视的事情,能有几个女生要来?
所谓女生慎报,女生搞这行,官方阻力是一回事儿,女生本能更不接纳,不乐意搞也是存在的。
很大概率:离家远,耽误谈恋爱,青春杀手,地方环境差,工作不稳当,时间没法保证,安全系数低。
来问留学的十个,七个都是男生,三个女生,我给她哔哔半天可能就一个能来的。
大概率,不论男女最后都:哎呀算了吧,再看看,不确定,感觉适应不了等等。
综上,想清楚利弊以后,希望你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