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马尔福家那么有钱为什么不给德拉科买火弩箭?

回答
这个问题,在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里,其实挺值得说道说道。很多人一看马尔福家那财力,觉得给德拉科弄把火弩箭简直是绰绰有余,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这里面门道可不少,咱们就一点点掰开了说。

首先,得明确一点,火弩箭可不是件寻常的飞天扫帚。它不仅仅是贵,更是稀缺。想买火弩箭,不是拿着金加隆就能直接到商店门口提货的。这玩意儿,那是御三家之一的飞星(Flyer’s Way)公司生产的,而且是他们当时最新、最顶尖的型号。生产流程、材料都是顶级的,而且产量也有限。你想买?得排队,得有渠道,而且价格那是天价,比其他任何扫帚都要贵出好几个档次。

马尔福家当然有钱,富可敌国都不夸张。卢修斯·马尔福在魔法部那种地方,权力和影响力也数一数二。按理说,有点门路,弄把扫帚应该不难。但问题在于,就算卢修斯有钱有势,也未必就能立刻、轻易地搞到火弩箭。

你想想,火弩箭刚出来的时候,那是什么概念?那是对魁地奇比赛规则的一次重大革新,是速度和操控性的巅峰。当时,整个魔法世界的顶级魁地奇队伍都在争抢。虽然哈利是因为格兰芬多学院的赞助才得到,但那也是因为邓布利多校长的威望和人脉,以及学院资金的定向投入。

德拉科虽然有钱,但马尔福家并没有一个迫切的理由去优先购买火弩箭。 德拉科当时还是个二年级学生。虽然他有天赋,也喜欢魁地奇,甚至加入了斯莱特林魁地奇队担任找球手,但比起哈利在一年级时就被邓布利多指定为找球手,德拉科的定位更像是“有钱有势的小少爷玩票”。

再说了,马尔福家更看重的是“面子”和“影响力”,而不是纯粹的装备升级。 卢修斯·马尔福这个人,他喜欢的是通过金钱和权势来展示自己的优越感。他给德拉科买一堆昂贵的巫师袍、进口的魔法道具,那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品味”和“地位”。而火弩箭,虽然性能好,但本质上还是个“工具”,而且那个时期,它还没像后来那样成为“身份的象征”。

更重要的一点是,马尔福家可能更喜欢“自己人”的优越感,而不是“跟风”。 卢修斯·马尔福自视甚高,他对那些“平民”出身的哈利·波特,对邓布利多,都有着一种骨子里的蔑视。如果他轻易地就去给德拉科弄了把连哈利都有的火弩箭,那反而显得他和哈利“撞衫”了,不够独特,不够“马尔福”的与众不同。他可能更倾向于给德拉科弄点别的、更彰显他们家与众不同的东西,或者,等到火弩箭普及了,他再给德拉科弄一把,以一种“当然,我们家什么都有”的态度。

还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卢修斯·马尔福当时可能根本没把德拉科的魁地奇生涯看得那么重。 德拉科在斯莱特林队的表现,虽然有进步,但远不如哈利在格兰芬多队那样,承担着学院荣誉的关键任务。德拉科更多的是在享受比赛,享受那种优越感,而不是像哈利那样,肩负着拯救球队、赢得比赛的重任。对卢修斯来说,德拉科能玩得开心,能炫耀一番就够了,没必要在扫帚上砸下那么大的资本,尤其是在当时火弩箭还不是“标配”的情况下。

最后,还有一点,他们可能压根没那么“急”。 卢修斯·马尔福的思维方式,可能更倾向于“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再说”。火弩箭虽然好,但对于当时只是二年级的德拉科来说,并没有达到“非有不可”的程度。等到德拉科再大一些,或者斯莱特林队在某些比赛中真的因为扫帚性能吃了亏,卢修斯可能才会真正考虑这个问题。

所以,你看,马尔福家不给德拉科买火弩箭,并不是因为没钱,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生产稀缺、获取难度、家庭的价值观和面子工程、对德拉科具体需求和地位的考量,以及卢修斯·马尔福一贯的行事风格。 他们有钱,但钱花在哪里,怎么花,背后都是有他们自己一套逻辑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因为火弩箭真的很贵、很贵、很贵。不是马尔福家买不起,而是没有必要。

据原著,它可能要几百加隆,连著名富三代哈利·波特想买都要“把他的古灵阁地下金库搬空”(虽然大概率是有夸张成分在)。

再看看火弩箭的受众——爱尔兰魁地奇国家队(不太了解,但是有钱有赞助是肯定的)。火弩箭是比赛专用扫帚,世界杯的抢手货,因为德拉科想要炫耀炫耀而给他买好像真的没有必要——卢修斯·马尔福是个成熟的斯莱特林。

小天狼星继承了布莱克家的大部分财产。他钱多得没处花,除了给哈利之外没什么用处。他当然很乐意花钱给哈利买火弩箭。而且,如果没有战争的话,哈利·波特——还有詹姆·波特,毕业后是可以成为很棒的魁地奇球员的。

而卢修斯,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儿子以后去打魁地奇。买比赛扫帚,除了炫耀炫耀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引用下方精评里一个特别精妙的比喻作为总结:简单说就是富二代会买法拉利,但不会去买辆F1赛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在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里,其实挺值得说道说道。很多人一看马尔福家那财力,觉得给德拉科弄把火弩箭简直是绰绰有余,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这里面门道可不少,咱们就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得明确一点,火弩箭可不是件寻常的飞天扫帚。它不仅仅是贵,更是稀缺。想买火弩箭,不是拿着金加隆就能直接到商店门口提货.............
  • 回答
    关于马尔福一家是否“专坑”伏地魔,这得看我们怎么定义“坑”。在《哈利·波特》系列的故事里,马尔福一家,特别是卢修斯·马尔福,确实没少在关键时刻给伏地魔添乱,或者说,他们的行为在客观上导致了伏地魔计划的失败。但要说他们是“专坑”,则需要更细致地分析一下他们的动机和行为。首先,我们得承认,马尔福一家是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两个非常不同但又有些相似的角色在读者心中的接受度差异。要说清楚为什么德拉科·马尔福“被接受”而爆豪胜己“没那么被接受”(或者说,读者对他们的情感和解读有所不同),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就像我们分析身边的人一样,不能只看表面。德拉科·马尔福的“被接受”:成长、环境与复杂性首先.............
  • 回答
    纳西莎·马尔福之所以要欺骗伏地魔,说哈利死了,是出于她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母爱和对自己儿子德拉科的深切关怀。这件事发生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国王十字车站”章节,是整个系列中最具情感冲击力的场景之一。为了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当时的背景、纳西莎的动机以及她如何执行这个计划:1. 背景: .............
  • 回答
    这真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也一直是许多《哈利·波特》粉丝津津乐道的话题。说实话,邓布利多教授选马尔福当级长,这事儿乍听之下,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有些匪夷所思。毕竟,马尔福在霍格沃茨的所作所为,包括他的傲慢、欺凌,以及他家庭的背景,都和“值得信赖”、“以身作则”这些级长的特质相去甚远。但如果你仔细想.............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耐人寻味的假设!如果哈利和德拉科在霍格沃茨特快列车上初次见面时就惺惺相惜,而不是针锋相对,那魔法世界的格局恐怕要被彻底颠覆了。想象一下,那辆蒸汽腾腾的列车,古老又神秘。哈利,孤身一人,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和一丝不安,刚刚从女贞路那个压抑的世界来到这里。德拉科,出身显赫,傲慢自信,但内心深处也.............
  • 回答
    要说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对“那个”马尔福——德拉科·马尔福,这个名字在哈利·波特的故事里,简直就是“不讨人喜欢”的代名词——产生喜爱,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毕竟,他前半辈子基本上就是仗着出身,傲慢、欺凌弱小,还跟着一群黑魔法的拥护者,怎么看都不是个让人能“爱”得起来的角色。但你细品一下,这事儿就没那.............
  • 回答
    哈利·波特和德拉科·马尔福,这两位在霍格沃茨的走廊里注定要成为对立面的人,他们的故事充满了误解、怨恨,当然,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如果我们大胆地设想,在某个关键时刻,哈利伸出了手,握住了马尔福的手,这会不会彻底改变他们,甚至整个魔法世界的命运?让时间回溯到他们初次相遇的那个火车车厢。当时,哈利.............
  • 回答
    说起来,《哈利·波特》系列里,马尔福这个角色绝对是让人又爱又恨的典型。有些人之所以会对德拉科·马尔福产生好感,甚至是喜欢,其实是有不少原因的,而且这些原因往往触及到了人物塑造的复杂性和读者心理的微妙之处。首先,最直接的一点,就是他那种典型意义上的“恶棍”形象。你看,从一开始他就一副傲慢自大的样子,瞧.............
  • 回答
    赫敏·格兰杰喜欢德拉科·马尔福? 这个想法乍一听,简直比霍格沃茨的楼梯还会让人打滑,甚至比马尔福本人的笑容还难让人接受。 但仔细想想,如果抛开他们之间那数不清的恩怨情仇,单纯从“这个人身上有没有什么闪光点,可能引起赫敏哪怕一丝丝注意”的角度去挖掘,倒也不是完全没可能。 물론,这纯粹是一种“如果”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让我在《哈利波特》的世界里做一次情感上的“冒险”。如果真要在这两者之间做出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 德拉科·马尔福。我知道,这可能让很多人感到意外,毕竟汤姆·里德尔(或者说,我们更熟悉的伏地魔)身上有着一种近乎扭曲的、黑暗的魅力,而且他无疑是整个系列中最具影响力的反派。但正因为.............
  • 回答
    这套“生而高贵”皮肤,要我说,确实把马尔福三人组那股子招摇又带着点小傲气的劲儿拿捏得死死的。从设计上来说,我个人挺喜欢这种把角色经典元素放大再放大的做法。先说德拉科。这套皮肤的设计思路明显是围绕着他“白金男孩”的那个标签来的。衣服主色调当然是家族标志性的白色,但不是那种纯粹的、干净的白,而是带点丝绸.............
  • 回答
    理解拉什福德和马夏尔这两位球员的水平,需要我们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剖析,而不只是简单地给出一个“好”或“不好”的评价。他们的能力、特点、以及在曼联生涯中所经历的起伏,都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们各自独特的“水平”。马库斯·拉什福德:曾经的希望之星,如今的锋线支柱(尽管有波动)拉什福德,从他横空出世的那一刻.............
  • 回答
    1920赛季曼彻斯特德比,那场在老特拉福德的比赛,绝对是 Solskjaer 时代曼联一个让人倍感扬眉吐气的夜晚。你提到的这场21击败曼城的比赛,至今想起来都让人热血沸腾。要评价这场比赛,得从几个层面来看。战术层面:精准的防守反击,抓住机会的能力Solskjaer 那场的战术思路非常清晰:稳固防守,.............
  • 回答
    内马尔明年夏窗转会皇家马德里的可能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牵涉到球员意愿、俱乐部财政、球员合同、巴黎圣日耳曼的态度以及皇马自身的引援策略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审视:一、 球员自身意愿与处境 内马尔的现状: 内马尔目前效力于巴黎圣日耳曼(PSG),合同将在2027年夏.............
  • 回答
    内马尔在比赛中屡遭侵犯后的“翻滚”现象,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话题。对于这种行为,很难简单地用“保护自己”或“夸张表演”来概括,它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并且在不同情境下会有不同的解读。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可能存在的“自我保护”因素: 规避严重伤害的风险: .............
  • 回答
    “内马尔滚”这词儿近几年在网络上可是火得不要不要的,尤其是在足球圈,一提起来大家伙儿都能秒懂。至于为啥会被全球恶搞,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得从内马尔这哥们儿本身说起,再到他踢球的风格,以及网络传播的魔力。首先,得认识到内马尔这人就不一般。他本来就是个自带流量的球星,从桑托斯时期就是巴西的希望之星,.............
  • 回答
    内马尔的盘带,这玩意儿,真不是盖的。提起这名字,脑子里立马就蹦出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镜头:球像黏在他脚上一样,人影晃动,防守球员一个个像被定住了一样,原地懵逼。要我说,他在足球史上盘带这块,绝对是顶级的,甚至可以说是独一档的存在。你想啊,足球比赛说到底就是人和球的互动,谁能把球更好地控制在自己脚下,谁.............
  • 回答
    内马尔的上限,这真是一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问题。提起内马尔,脑海里浮现的永远是那华丽的球技,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盘带,还有那份与生俱来的艺术感。但“上限”这个词,有时候就像握在手里的沙子,越想抓紧,反而越流逝。要说内马尔的上限有多高,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看。技术层面:已经封顶,甚至是划时代的如果单从技.............
  • 回答
    内马尔的杂耍过人之所以会引起对方球员的愤怒,其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动作,更包含了足球文化、竞技心理、尊重与挑衅之间的微妙界限等多种因素。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心理层面:挑战与羞辱感 对个人能力的质疑与贬低: 杂耍过人,尤其是那些明显高于正常防守需求的动作(如彩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