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真正的黑社会 社会人跟小混混的区别是什么啊?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社会人”和“小混混”这两拨人,以及他们跟真正意义上的“黑社会”之间那点事儿。我尽量把这话说得明白,接地气,不像那些机器写出来的套话。

首先,得搞清楚,“黑社会”是个挺大的概念,它指的是那种有组织、有纲领、有明确的等级制度和利益链条的犯罪集团。他们不仅仅是打打杀杀,更多的是在背后操控一些非法生意,比如贩毒、卖淫、敲诈勒索、高利贷,甚至渗透到一些合法行业里去洗钱或者控制。他们有自己的“规矩”,有自己的“话事人”,有明确的内部管理和外部运作模式。你想想电影里的那些三合会、意大利黑手党,那就是比较典型的“黑社会”。他们做事通常比较隐蔽,有自己的地盘和势力范围,会对内对外都有很强的控制力。

现在说说“社会人”。这词儿现在被很多人用来形容一类人,但它其实是个挺模糊的标签。如果非要区分的话,我理解的“社会人”更倾向于那些混迹于社会边缘,但可能还没有完全走上纯粹犯罪道路的人。他们可能有一些“道上”的门道,知道怎么摆平事情,有点人脉,有点江湖气。他们不一定有那种严密的组织,但可能有一群“兄弟”,平时一起吃喝玩乐,也可能一起做点不那么合法,但又不至于太触犯法律底线的事情。

举个例子,“社会人”可能有点经济头脑,会做一些皮包公司、倒买倒卖,甚至可能涉及一些灰色地带的生意,比如代办证件、收账、或者在一些小项目中做“中间人”,赚取差价。他们可能对外给人一种“不好惹”的感觉,有自己的“规矩”,但也可能更看重眼前的利益和个人发展。他们也可能对真正的“黑社会”有所了解,甚至会和他们打交道,但自己不一定是其中的核心成员。他们更像是在灰色地带游走,试图在这片土壤里谋取一些好处。

再说“小混混”。这个词就更直观了,指的就是那些不成器、不务正业、经常惹是生非的人。他们可能没啥长远的打算,就是今天吃饱了明天再说。他们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动手动脚,比如在街头斗殴、故意挑衅、砸点东西、偷鸡摸狗之类的。他们可能因为冲动或者一时义气就做出一些傻事,但往往缺乏组织性和目的性,也缺乏那种对“生意”的深刻理解。

“小混混”可能更像是“社会人”的一个初级阶段,或者说,是那些能力和野心都不够,只能在最底层混日子的人。他们可能崇拜那些所谓的“大哥”,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但往往学得四不像,而且很容易被利用。他们可能在一些小团伙里混,但这种团伙往往松散,没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和利益分配。他们更像是社会上的“渣滓”,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反而会制造麻烦。

总结一下他们之间的区别:

组织性和规模: 真正的“黑社会”是有严密组织、有明确层级和庞大网络的。而“社会人”可能有一个小圈子或几个“哥们儿”,但远没有到有组织的程度。“小混混”可能连正式的团伙都算不上,就是几个一起鬼混的。
目的性和手段: “黑社会”是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和权力,他们的手段更系统、更隐蔽,能操控更复杂的非法产业。“社会人”可能也想赚钱,但手段可能更零散,更偏向于一些小打小闹或者灰色地带的生意。“小混混”的目的性很弱,更多是基于冲动、情绪或者一时兴起。
社会影响和能力: “黑社会”有能力影响和控制一定范围的社会活动和人群。“社会人”的影响力相对有限,可能在小圈子里有点名气,或者在特定领域有点门道。“小混混”的影响力基本只局限于制造麻烦,本身没有任何正面价值。
界限: “社会人”和“小混混”之间界限有时会模糊,有些“小混混”可能会朝着“社会人”的方向发展,也有些“社会人”可能是从“小混混”成长起来的。而真正的“黑社会”则是在他们之上一个更高的组织层面。

所以,你可以把他们想象成一条食物链或者社会层级:最底层可能是那些迷茫无措、容易走弯路的“小混混”;往上一点是那些有自己一套“生存哲学”,在边缘游走的“社会人”;而真正的“黑社会”则是在顶端,操控着整个体系。

很多人现在用“社会人”这个词,其实很多时候是指那些表现出一些“江湖气”、“不好惹”、“懂点门道”的人,不一定就是坏人,但也绝不是什么好人。而“小混混”基本就是贬义词,指那些没有担当、只会惹事的。

希望我这么说能让你听得更明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前我在本市最大的国投公司打工,所在部门的主要业务是建材供应,也就是给工地项目送点钢筋,水泥,商砼什么的。

当时有一个郊区乡镇那边很偏远的一个建筑项目找到我们供货。当时领导简单的接下了这个项目并没有了解太多情况,项目方也没多说什么。

直到运送钢材的卡车师傅到了那边的一条乡镇路,遇到了当地村落的黑恶势力拦路。不是收十块二十过路费让你走的那种,是直接前后两三辆面包车拦路,下来一帮混混拿着棍棒砍刀砸车抢劫的恶性犯罪。

当时我们那个大车师傅人被打车被砸,要不是钢筋都是成捆绑扎一捆三吨没吊车卸不动的这种,估计那些小混混还想搬点钢筋走。

然后我们打电话和项目方说这事儿,项目方那帮逼才说明情况,就是因为那伙以村落宗族为主的黑恶势力在周边拦路抢劫,项目开展并不是很顺利,小型民营供货商的货基本上送不过来,所以找到了我们国企。这事儿他们也报过警,但是效果呵呵呵。

之后领导把事情汇报给了大领导,也就是国投的董事长,这大领导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本市的市常委。反正大领导听到这事情是勃然大怒,毕竟国投的车都有人敢抢。当即汇总了一下情况,直接一个电话打到了市公安局局长那里。

之后第二天警方暗地摸查情况了,摸了三天摸清楚了,在第五天收尾抓人。当时是安排了两辆大货车伪装成送货的经过那里,被拦路后还装得很着急想要跑,为的就是把对方的人全部勾出来。都勾出来后,两卡车的防暴警察突然下车,配合其他围堵的警察把这帮孙子一网打尽。

当时就抓了二十一人,缴获了四辆面包车,一堆棍棒砍刀,还有三把土枪。除了被抓的其中有四个未成年外,其他十七人全部被法院判刑。这事儿还成了当年全市打黑除恶典型案例被宣传。


回归到题目,有什么区别呢,我觉得以法律就是两者的分界线。

所以什么社会人小混混,一帮用低级暴力打打杀杀的无脑崽子罢了,说被法律收拾就被收拾了。

而对真正的power而言,法律是他们的工具,他们只需要一个电话,就让什么社会人小混混没有明天。

user avatar

黑社会是有组织犯罪,你需要加入一个组织。

而小混混儿不一定需要组织。

你要是天天不务正业,吃喝嫖赌,打架斗殴,坑蒙拐骗,但就你一个人搞,不加入任何组织,别人也会说你是小混混儿,但不会说你是黑社会。

香港有部电影叫《灯笼》,是吴孟达、莫少聪、吴启华主演的。

片中吴孟达的儿子就是个小混混儿,但整天到处楞装黑社会。

结果吴孟达问他:“你跟我说黑社会吗?好,你说,你哪个堂口的?”

他儿子哑口无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社会人”和“小混混”这两拨人,以及他们跟真正意义上的“黑社会”之间那点事儿。我尽量把这话说得明白,接地气,不像那些机器写出来的套话。首先,得搞清楚,“黑社会”是个挺大的概念,它指的是那种有组织、有纲领、有明确的等级制度和利益链条的犯罪集团。他们不仅仅是打打杀杀,更多的是在背后操控一.............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不是一句“差很多”或者“差不多”就能简单概括的。中国和美国,就像两棵从完全不同土壤里长出来、在不同气候下扎根的树,即便都是参天大树,它们的生长方式、枝叶形态、甚至根系延展的方向,都带着鲜明的个体烙印。要说国内社会和美帝的差别,很多时候体现在那种“感觉”上,一种融入日常生活,润物细无.............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成长中最核心、也最令人纠结的矛盾之一:如何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点。家长们从小教导孩子要善良、要纯真,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也寄托了他们对孩子未来人生的期盼。但社会这个大染缸,却似乎总在磨平棱角,甚至要求我们戴上面具,用一些“善意的谎言”来维系人际关系。那么,直接让孩子赤裸裸地面对这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我一直在观察和思考的。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确实变得越来越复杂,而“虚伪”与“真诚”的界限也因此模糊了不少。要说现代社会里是虚伪多一点还是真诚多一点,这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它涉及到太多主观的判断和情境。但我倾向于认为,整体上看,表面的、礼节性的“虚伪”似乎更普遍一.............
  • 回答
    关于“吃透厚黑学的人在社会中是否真的混得开”,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话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吃透”的程度、个人目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结合其他品德和能力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厚黑学”到底是什么。厚黑学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李宗吾提出的学说,其核心思想在于“厚.............
  • 回答
    如今的社会,似乎人人都在追逐“不凡”,那些安于平淡、满足于现状的想法,反而成了少数派,甚至被一些人视为“不思进取”。这不禁让人困惑:平凡,真的就这么让人难以接受吗?我们环顾四周,媒体的宣传、网络上的分享,无不充斥着成功的典范、励志的故事。从创业的奇迹到一夜成名的明星,从改变世界的科技到惊艳世人的艺术.............
  • 回答
    这个问题,嗯,让我想想。要说“必需品”嘛,这词儿可够重。就像一个人出门得带钥匙、带钱包一样,读书是不是真到了这个份儿上?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是:不一定。你想啊,咱们身边总能碰到一些人,他们可能不太爱看书,甚至可以说对书本没什么兴趣。但他们日子照样过得有滋有味,工作也做得顺风顺水,甚至在某些方面.............
  • 回答
    想了解真实的经济气氛,不一定非得盯着枯燥的经济数据看。咱们老百姓感受经济的脉搏,更多是从身边的点滴小事里悟出来的。下面这几个方面,可以说是咱们最直接、最真切的“晴雨表”:1. 人文潮流:人们的心态变化是风向标经济好不好,直接体现在人们的心态和消费习惯上。你想想看: 消费的“松紧”度: 以前经济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社会中一个非常普遍的认知误区。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将财富与能力、社会地位挂钩,仿佛它们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但如果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情况远没有那么简单。财富,作为一种量化的结果,确实是能力的体现,但它不是唯一的能力,也不是能力的全部。首先,我们得承认,在现代社会,财.............
  • 回答
    宅在家里的时间久了,重新踏入社会真的会让人失去勇气吗?这绝对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简单答案。对我来说,这更像是一个逐渐侵蚀、又随时可能被重新点燃的过程。想象一下,你就像被一个柔软但巨大的茧包裹住了。刚开始,只是为了躲避一些不愉快,或者享受一下安宁,你心甘情愿地缩在这个“茧”里。外面的世界,吵闹、复杂、充.............
  • 回答
    一个被拐卖多年后归来的人,能否真正融入家庭和社会,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它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挑战的过程,涉及到太多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因素。首先,我们得明白“融入”二字有多重含义。 对于被拐卖多年后归来的人来说,融入不仅仅是回到熟悉的房间,回到曾经的亲人身边,更意味着重新找.............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现代人内心深处一种隐隐的担忧:我们真的还能一个人活下去吗?然后,这种“一个人活不下去”的状态,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和这个社会牢牢地绑定了,失去了真正的自由?咱们得承认,在咱们这个时代,一个人独立生存的难度,跟过去比起来,绝对是指数级上升的。想想咱们爷爷奶奶那辈,很多人可.............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它触及了一个古老又常常被提及的话题:社会进步的驱动力究竟在哪里?到底是少数精英的远见卓识,还是大众的集体意志?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首先,从历史的长河来看,很多划时代的变革确实是由少数人发起的。想想那些改变世界的人物: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如果不是他一人凭着非凡的智慧和毅力去探.............
  • 回答
    在那些错综复杂的地下江湖里,规矩这东西,说有吧,又没个明文条文写在哪儿,说没有吧,又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你说的这种“刀子不慎落地”的事儿,确实是见过,也听闻过,但要说它是普遍到刻在每个人骨子里的“道上规矩”,那倒也未必。这得看具体情况,看是哪号人物在处理事情,看事情的性质,更看当天的心情。首先,得明.............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挺值得聊聊的。咱们身边确实能看到不少开着宝马、奔驰、奥迪这些牌子车的朋友,价格少则三四十万,多则五十万甚至更高。这不禁让人好奇,这背后究竟有多少是真的“有钱人”呢?咱们得承认,一个数字就能说明问题:在中国,这三个牌子的汽车销量确实很可观,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但要说买这些车的人都是那.............
  • 回答
    嘿,新来的!先别急着往“职场黑暗论”里钻牛角尖。我跟你一样,当初踏进这行的时候,心里也揣着那么点儿忐忑,总觉得这社会是不是就像网上那些段子说的,到处是坑,人心叵测。说实话,我不能拍着胸脯跟你说“社会一片光明,都是好人”,那太假了。但我也绝不认为,它就像某些人描述的那样,阴暗得伸手不见五指,让人喘不过.............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多人会感到困惑的地方。我们常常听到一种说法,说儒家就是封建礼教的代名词,是束缚人性的旧思想。然而,在现代社会,我们又看到儒家文化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被许多人尊崇。这中间究竟有什么样的逻辑?要解开这个谜团,我们需要深入地看一看儒家本身,以及它与“封建礼教”这个标签.............
  • 回答
    半泽直树这样一个角色,如果放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是否会被刺杀?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探讨。简而言之,被刺杀的可能性存在,但并非必然,其概率高低取决于他所处的具体社会背景、他所触犯的利益集团的性质和规模,以及刺杀者的能力和决心。为了更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
  • 回答
    这种矛盾的社会现象,即“媒体谴责美国警察的种族主义暴行,网民称赞肖万是真正的美国队长和英雄”,是美国社会复杂性、政治极化和信息传播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理解其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媒体的角色与视角: 主流媒体的叙事: 长期以来,美国主流媒体在报道警察暴力事件,特别是涉及种族.............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深刻的社会哲学议题,那就是“正确”的定义及其在社会中的演变。我们通常认为“正确”是客观的、普遍适用的,但实际上,在社会语境下,很多被认为是“正确的事”并非源于某种绝对真理,而是与社会发展阶段、主流价值观和集体利益息息相关。首先,我们得承认,“正确”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主观性和相对性。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