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会出现“媒体谴责美国警察的种族主义暴行,网民称赞肖万是真正的美国队长和英雄”这种矛盾的社会现象?

回答
这种矛盾的社会现象,即“媒体谴责美国警察的种族主义暴行,网民称赞肖万是真正的美国队长和英雄”,是美国社会复杂性、政治极化和信息传播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理解其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

一、 媒体的角色与视角:

主流媒体的叙事: 长期以来,美国主流媒体在报道警察暴力事件,特别是涉及种族歧视的事件时,倾向于站在受害者和改革者的角度。这部分是出于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部分也是因为媒体的受众群体和编辑理念。
“乔治·弗洛伊德事件”的触发点: 乔治·弗洛伊德被明尼阿波利斯警察德里克·肖万跪压致死的视频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其过程的残忍和显而易见的不公,让许多人感到震惊和愤怒。主流媒体普遍对此进行了深入报道,谴责了肖万的行为,并将其视为系统性种族主义的证据。
对“警察暴行”的关注: 在“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 BLM)运动的推动下,媒体对警察暴力以及执法部门中存在的种族偏见给予了高度关注。这种关注使得关于警察不当行为的报道更加频繁,从而塑造了公众对这一问题的认知。
“英雄”叙事的构建与解构: 媒体在构建社会英雄时,通常会关注那些为弱势群体发声、挑战不公的人。反过来,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谴责那些被认为滥用权力、制造不公的人。肖万的行为,在许多媒体看来,是后者。

二、 部分网民的视角与“英雄”的重新定义:

对“法律与秩序”的优先性: 一部分网民,特别是那些政治立场保守、支持特朗普政府的群体,普遍更看重“法律与秩序”。他们认为,警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关键力量,应该受到支持,而不是被过度批评。
对“政治正确”的反感: BLM运动和相关的社会改革呼声,在一些网民看来是“政治正确”的泛滥,是试图颠覆传统价值观和社会结构。他们认为,媒体和一部分公众过于敏感,将正常的执法行为污名化。
“肖万是英雄”叙事的形成:
“国家秩序的维护者”: 在这部分网民眼中,肖万是坚守岗位、执行法律的警察。他们可能认为弗洛伊德的死亡是执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意外,甚至认为弗洛伊德本身就有过错,肖万只是在执行逮捕。
“反击‘左派叙事’”: 将肖万视为英雄,也是一种对抗主流媒体和进步主义叙事的方式。他们认为媒体对肖万的妖魔化是站不住脚的,而将肖万塑造为“英雄”,是对“左派”反警情绪的一种反击。
“美国队长”的象征意义: “美国队长”是美国文化中代表正义、力量、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的超级英雄。将肖万比作美国队长,是在高度政治化的语境下,将他标签化为一种理想化的“执法者”形象,是对其行为的一种正当化和英雄化。这是一种情感和政治立场的表达,而非对事实的客观描述。
信息茧房与算法推荐: 在互联网时代,算法会根据用户的兴趣和互动推送相似内容,容易形成“信息茧房”。支持肖万的网民会在特定平台或社群中看到更多支持肖万的言论,并强化这种观点。
对“美国梦”和传统价值观的捍卫: 在一些保守派看来,警察代表着维护美国社会的基石,而对警察的攻击则被视为对美国传统价值观的攻击。肖万被视为一个被“不公正对待”的普通执法者,代表着他们心中“被压迫”的群体。
对“公平审判”的诉求(被歪曲): 虽然司法系统最终判决了肖万有罪,但在审判过程中,一些人可能认为他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例如陪审团的压力,或者审判的政治化。他们将支持肖万视为对司法公正的追求,尽管这种支持可能基于对事实的误读或选择性忽视。

三、 政治极化与社会撕裂的背景:

“右派”与“左派”的对立: 美国社会长期存在深刻的政治极化。在警察执法、种族问题等议题上,两派的观点往往截然相反。媒体的报道、公众的舆论和政治人物的言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加剧了这种极化。
政治人物的煽动与操纵: 一些政治人物可能会利用这类事件来煽动其支持者,将警察描绘成受到攻击的英雄,或者将批评警察的行为斥为“反美”。这种言论会进一步分化社会。
身份政治的影响: 种族问题与身份政治紧密相连。对于一些人来说,批评警察的种族主义行为是维护少数族裔权益的体现;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支持警察则是一种身份认同,是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传统价值的肯定。

四、 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

社交媒体的去中心化: 社交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观点,传播信息。这使得多元化的声音得以呈现,但同时也为不准确、煽动性或极端化的言论提供了传播空间。
真相与虚假信息的混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区分事实与观点、真相与虚假信息变得更加困难。一些经过精心包装的阴谋论或误导性信息,很容易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

总结来说,这种矛盾现象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主流媒体聚焦于系统性不公和受害者视角, 谴责警察暴力和种族歧视。
一部分网民基于对“法律与秩序”的优先、对“政治正确”的反感,以及对“左派叙事”的对抗, 创造并传播了将肖万视为英雄的叙事,将他比作“美国队长”,以表达其政治立场和身份认同。
深刻的政治极化和社会撕裂 使得这些对立的观点更加根深蒂固。
社交媒体等新传播方式 加速了观点传播和信息茧房的形成。

这种现象反映了美国社会在理解警察执法、种族公正以及国家认同等核心问题上存在的深刻分歧,以及信息传播在新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将肖万视为英雄,并非是对其罪行的认可,而是对一种特定政治立场和价值观的表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威权主义对人最大的危害,是对思想乃至思维上的荼毒。这种毒害潜移默化,大多时候都难以自觉。而且神兔都有。

这种毒害就是人们会下意识思维简单化、单一化,把复杂多元主体简化为一个单一整体,用宏大的概念来标签化套路化思考问题,而不去关注其中具体的主体和情况。例如把某个国家视为一个单一整体,某个媒体发声=某个国家声音;某个群体行为=某个国家行为;某种社会乱象=某个国家乱象;某个群体言论=某个国家观念;对某个体的批评=对某个群体的批评。

这种思维源自于其成长的社会环境,例如苏联当年,一党当权,任何声音和行为背后都是官方许可,根本没有其他思想和声音。一旦出现相左声音,那就是天大的事情,必须强力压制。在这种一个声音的社会下,久而久之,人们下意识地形成这种单一思维。

事实上,在一个正常社会,不同主体、不同声音、不同行为,互相矛盾甚至冲突,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民主机制的好处,就是通过选举和投票机制,让各种声音和诉求得到发声,让不同人的利益得到最大公约数,把官僚置于囚徒困境,让权力回归到民众手中。

美国是3亿人口的大国,美国人来自全球,有不同的文化和观念,不同的政治立场,不同的宗教信仰。你说的网民,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是哪些政治立场的网民说的?这些网民人数多少?占据网民多大比例?这些都语焉不详。就以一个“网民”之称呼,代表了整体网民。

媒体也是如此,美国媒体众多,舆论嘈杂,各有政治偏向,只以笼统“媒体”概念,仿佛美国诸多媒体众口一词。

通过两个概念的泛化,以偏概全,来强行制造媒体和网民的对立立场,这就是思维被毒害的表现。而且这个问题背后隐含一个预设:媒体应该和民众发声一致。这也是这种单一的整体思维根深蒂固的表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