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会出现“媒体谴责美国警察的种族主义暴行,网民称赞肖万是真正的美国队长和英雄”这种矛盾的社会现象?

回答
这种矛盾的社会现象,即“媒体谴责美国警察的种族主义暴行,网民称赞肖万是真正的美国队长和英雄”,是美国社会复杂性、政治极化和信息传播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理解其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

一、 媒体的角色与视角:

主流媒体的叙事: 长期以来,美国主流媒体在报道警察暴力事件,特别是涉及种族歧视的事件时,倾向于站在受害者和改革者的角度。这部分是出于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部分也是因为媒体的受众群体和编辑理念。
“乔治·弗洛伊德事件”的触发点: 乔治·弗洛伊德被明尼阿波利斯警察德里克·肖万跪压致死的视频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其过程的残忍和显而易见的不公,让许多人感到震惊和愤怒。主流媒体普遍对此进行了深入报道,谴责了肖万的行为,并将其视为系统性种族主义的证据。
对“警察暴行”的关注: 在“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 BLM)运动的推动下,媒体对警察暴力以及执法部门中存在的种族偏见给予了高度关注。这种关注使得关于警察不当行为的报道更加频繁,从而塑造了公众对这一问题的认知。
“英雄”叙事的构建与解构: 媒体在构建社会英雄时,通常会关注那些为弱势群体发声、挑战不公的人。反过来,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谴责那些被认为滥用权力、制造不公的人。肖万的行为,在许多媒体看来,是后者。

二、 部分网民的视角与“英雄”的重新定义:

对“法律与秩序”的优先性: 一部分网民,特别是那些政治立场保守、支持特朗普政府的群体,普遍更看重“法律与秩序”。他们认为,警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关键力量,应该受到支持,而不是被过度批评。
对“政治正确”的反感: BLM运动和相关的社会改革呼声,在一些网民看来是“政治正确”的泛滥,是试图颠覆传统价值观和社会结构。他们认为,媒体和一部分公众过于敏感,将正常的执法行为污名化。
“肖万是英雄”叙事的形成:
“国家秩序的维护者”: 在这部分网民眼中,肖万是坚守岗位、执行法律的警察。他们可能认为弗洛伊德的死亡是执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意外,甚至认为弗洛伊德本身就有过错,肖万只是在执行逮捕。
“反击‘左派叙事’”: 将肖万视为英雄,也是一种对抗主流媒体和进步主义叙事的方式。他们认为媒体对肖万的妖魔化是站不住脚的,而将肖万塑造为“英雄”,是对“左派”反警情绪的一种反击。
“美国队长”的象征意义: “美国队长”是美国文化中代表正义、力量、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的超级英雄。将肖万比作美国队长,是在高度政治化的语境下,将他标签化为一种理想化的“执法者”形象,是对其行为的一种正当化和英雄化。这是一种情感和政治立场的表达,而非对事实的客观描述。
信息茧房与算法推荐: 在互联网时代,算法会根据用户的兴趣和互动推送相似内容,容易形成“信息茧房”。支持肖万的网民会在特定平台或社群中看到更多支持肖万的言论,并强化这种观点。
对“美国梦”和传统价值观的捍卫: 在一些保守派看来,警察代表着维护美国社会的基石,而对警察的攻击则被视为对美国传统价值观的攻击。肖万被视为一个被“不公正对待”的普通执法者,代表着他们心中“被压迫”的群体。
对“公平审判”的诉求(被歪曲): 虽然司法系统最终判决了肖万有罪,但在审判过程中,一些人可能认为他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例如陪审团的压力,或者审判的政治化。他们将支持肖万视为对司法公正的追求,尽管这种支持可能基于对事实的误读或选择性忽视。

三、 政治极化与社会撕裂的背景:

“右派”与“左派”的对立: 美国社会长期存在深刻的政治极化。在警察执法、种族问题等议题上,两派的观点往往截然相反。媒体的报道、公众的舆论和政治人物的言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加剧了这种极化。
政治人物的煽动与操纵: 一些政治人物可能会利用这类事件来煽动其支持者,将警察描绘成受到攻击的英雄,或者将批评警察的行为斥为“反美”。这种言论会进一步分化社会。
身份政治的影响: 种族问题与身份政治紧密相连。对于一些人来说,批评警察的种族主义行为是维护少数族裔权益的体现;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支持警察则是一种身份认同,是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传统价值的肯定。

四、 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

社交媒体的去中心化: 社交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观点,传播信息。这使得多元化的声音得以呈现,但同时也为不准确、煽动性或极端化的言论提供了传播空间。
真相与虚假信息的混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区分事实与观点、真相与虚假信息变得更加困难。一些经过精心包装的阴谋论或误导性信息,很容易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

总结来说,这种矛盾现象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主流媒体聚焦于系统性不公和受害者视角, 谴责警察暴力和种族歧视。
一部分网民基于对“法律与秩序”的优先、对“政治正确”的反感,以及对“左派叙事”的对抗, 创造并传播了将肖万视为英雄的叙事,将他比作“美国队长”,以表达其政治立场和身份认同。
深刻的政治极化和社会撕裂 使得这些对立的观点更加根深蒂固。
社交媒体等新传播方式 加速了观点传播和信息茧房的形成。

这种现象反映了美国社会在理解警察执法、种族公正以及国家认同等核心问题上存在的深刻分歧,以及信息传播在新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将肖万视为英雄,并非是对其罪行的认可,而是对一种特定政治立场和价值观的表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威权主义对人最大的危害,是对思想乃至思维上的荼毒。这种毒害潜移默化,大多时候都难以自觉。而且神兔都有。

这种毒害就是人们会下意识思维简单化、单一化,把复杂多元主体简化为一个单一整体,用宏大的概念来标签化套路化思考问题,而不去关注其中具体的主体和情况。例如把某个国家视为一个单一整体,某个媒体发声=某个国家声音;某个群体行为=某个国家行为;某种社会乱象=某个国家乱象;某个群体言论=某个国家观念;对某个体的批评=对某个群体的批评。

这种思维源自于其成长的社会环境,例如苏联当年,一党当权,任何声音和行为背后都是官方许可,根本没有其他思想和声音。一旦出现相左声音,那就是天大的事情,必须强力压制。在这种一个声音的社会下,久而久之,人们下意识地形成这种单一思维。

事实上,在一个正常社会,不同主体、不同声音、不同行为,互相矛盾甚至冲突,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民主机制的好处,就是通过选举和投票机制,让各种声音和诉求得到发声,让不同人的利益得到最大公约数,把官僚置于囚徒困境,让权力回归到民众手中。

美国是3亿人口的大国,美国人来自全球,有不同的文化和观念,不同的政治立场,不同的宗教信仰。你说的网民,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是哪些政治立场的网民说的?这些网民人数多少?占据网民多大比例?这些都语焉不详。就以一个“网民”之称呼,代表了整体网民。

媒体也是如此,美国媒体众多,舆论嘈杂,各有政治偏向,只以笼统“媒体”概念,仿佛美国诸多媒体众口一词。

通过两个概念的泛化,以偏概全,来强行制造媒体和网民的对立立场,这就是思维被毒害的表现。而且这个问题背后隐含一个预设:媒体应该和民众发声一致。这也是这种单一的整体思维根深蒂固的表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种矛盾的社会现象,即“媒体谴责美国警察的种族主义暴行,网民称赞肖万是真正的美国队长和英雄”,是美国社会复杂性、政治极化和信息传播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理解其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媒体的角色与视角: 主流媒体的叙事: 长期以来,美国主流媒体在报道警察暴力事件,特别是涉及种族.............
  • 回答
    关于“日本近海发现大量类似沙丁鱼的小鱼尸体漂浮在海面上”的现象,日媒的报道通常会引发公众的关注和猜测。这类大规模的鱼类死亡事件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一、 自然环境因素: 缺氧事件 (低氧症/缺氧水团): 这是最常见的导致鱼类大规模死亡的原因之一。 赤.............
  • 回答
    媒体曝出乔治·索罗斯资助反对特朗普的抗议活动,这无疑是美国政治生态中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动态。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关于索罗斯资助的说法。乔治·索罗斯作为一位著名的金融家和慈善家,他旗下的“开放社会基金会”在全球范围内资助了大量的社会活动和非政府组织,尤其是在推动民主、人权和公.............
  • 回答
    当年蘑菇云升起,外媒之所以能迅速且准确地判定中国研发出了原子弹和氢弹,这背后既有科学的洞察,也有情报的收集,更包含了一定的逻辑推演。绝非仅仅是看到一朵蘑菇云就拍脑袋下的结论,而是基于一系列有力的证据链条。首先,我们得明白一点:核武器的爆炸,特别是第一次核试验,其特征是极其明显的,不是普通爆炸所能比拟.............
  • 回答
    “保护粤语”这个说法,在近些年,尤其是在粤港澳地区,可以说是越来越频繁地被提起。它背后涌动着一股复杂的情感和诉求,绝不是简单一句“语言保护”就能概括的。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保护粤语”的现象,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掰扯。首先,得说到粤语的文化根基和历史积淀。粤语可不是什么新兴的方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
  • 回答
    “东亚反省家”现象,指的是在东亚地区,一些知识分子、公众人物、甚至普通民众,对本国(或本区域)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道路等方面进行深刻反思、批判,并常常以此为出发点,提出改革建议或对现有状况表达不满。这种现象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历史、社会、文化及全球化因素交织而成。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
  • 回答
    滴滴出行目前所面临的“多输”局面,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涉及到公司战略、市场环境、用户体验、政策法规、员工管理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局面,我们需要将其拆解开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一、 战略层面的失误与调整: 过度扩张与多元化导致资源分散: 滴滴早期通过激进的补贴大战迅速占领市场份额,但也.............
  • 回答
    明朝时期出现多尚书和添设左右侍郎的现象,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运作逻辑和制度演变脉络。这并非偶然的制度变动,而是明朝在继承前朝制度基础上,根据自身统治需求、皇权强化以及政务处理效率等多种因素,不断调整和完善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明初的制度设计说起,再深入分析其演变过程。明初制度的奠基:废丞相.............
  • 回答
    阜宁县政府发出“警惕!有人冒充他人身份破坏救灾”的提醒,背后折射出的,绝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虚假信息传播事件,更是一个复杂社会背景下的严峻挑战。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得把时间线往前拉一拉,把目光聚焦在阜宁县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2016年的龙卷风和冰雹灾害。灾难突降,信息爆炸的洪流2016年6月23日.............
  • 回答
    明末辽东“无将可用”的局面,绝非一朝一夕之故,而是多种深层次因素长期积累、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政治体制、军事制度的弊端,以及社会经济、文化观念的深刻变化。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政治体制的腐朽与人才选拔的扭曲1. 党争与政治倾轧对人才的扼杀: 明朝后期,文官集团的.............
  • 回答
    阿根廷以及许多拉美国家出现高城市化率的现象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社会经济过程,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多个历史时期和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历史根源与殖民时期影响 殖民地的经济模式: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在拉美地区建立了一种以资源掠夺和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模式。为了.............
  • 回答
    汉族历史上出现像吴三桂、尚可喜、汪精卫这样的“汉奸”人物,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绝非可以简单归结于个人品质问题或社会体制问题,而是二者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产物。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时的时代背景、权力结构、社会思潮以及个人的处境与选择。历史背景的沉淀:王朝更迭中的裂痕与诱惑首先,要理解这些.............
  • 回答
    在俄乌冲突这场悲剧面前,和平主义的声音之所以如此响亮,甚至吸引了相当数量的关注者,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反战”口号所能概括。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 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认知与道德谴责首先,也是最直接的原因,便是战争本身带来的巨大痛苦。现代战争,尤其是涉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潜.............
  • 回答
    越南语国语字方案,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它的出现是历史演进的结果,旨在取代传统的汉字(喃字)。然而,在推广和使用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被不少人认为是“滥用字母”的现象。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滥用”,而是历史、语言学和实践层面的多重作用。首先,越南语是一门声调语言.............
  • 回答
    关于《人物》杂志对东航空难的报道引发争议,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这类报道一旦触及到集体创伤和公众情绪,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轩然大波。让我们梳理一下可能出现争议的几个核心点,以及其中隐藏的值得反思的维度。争议的焦点可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报道的基调与侧重点: 过度渲染悲情与.............
  • 回答
    峰值检波,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捕捉输入信号中的最高值(峰值)并将其保持一段时间的电路。它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比如音频信号处理、通信接收机、以及一些测量仪器里,用来获取信号的包络信息。峰值检波的基本原理最经典的峰值检波器是基于一个二极管、一个电容器和一个电阻组成的RC电路。它的工作原理可以这样理解:1..............
  • 回答
    蓝领月薪高过大学生?是“倒挂”还是“回归”?中国制造正在经历怎样的“缺工潮”?最近,关于“蓝领工资高过大学生”的话题又一次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人对此现象感到不解,甚至有些焦虑。我们熟悉的“大学生毕业包分配,月薪万八”的景象似乎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拥有精湛技能的蓝领工人,凭借着辛苦的付出和稀缺.............
  • 回答
    清朝推行保甲人口编审后,在册人口出现爆炸式增长,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绝非仅仅是人口自然繁衍的简单结果。保甲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基层社会管理和控制手段,其设计和执行过程中,无意间也为“在册人口”的虚增埋下了伏笔,甚至可以说是“人为制造”了人口的统计繁荣。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拆解一下清朝推行保甲制度的.............
  • 回答
    西安的市民们最近这段时间,确实是经历了不少“黑暗时刻”。从新闻和网上的讨论来看,西安多地频繁出现的停电现象,已经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情况叠加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我们得从电力需求说起。西安作为一座发展迅速的大城市,人口密集,经济活.............
  • 回答
    说起扎克·施耐德,那绝对是影坛里一个自带“流量”和“争议”的导演。他的电影,从来不是那种能让所有人都能心满意足、乖乖点头的类型。观众对他的评价,那真是像股票一样,波动得厉害,直接就分成了两派,而且火药味十足,谁也不服谁。怎么会这么两极分化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他的“标志性”风格,有人爱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