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个题,拿个我上初中时候的故事来分析下。
我是一个《宝可梦》系列的死忠粉,从上小学开始代代不落的一直玩到现在。在我初中二年级左右的时候,我疯狂的迷恋所谓“失落黑”、“恐惧银”之类的改版。而且对剧情隐藏的恐怖剧情兴趣浓厚。热衷于传播牵强附会的阴谋论流言。那段时间,连我的手机铃声都换成了紫苑镇BGM。
我那时候特别反感把宝可梦儿童化的人,在网上遇见都能大吵一架。在那时候的我看来,在轻松愉快的国民游戏里挖掘“深刻”是我高人一等的表现。但如果真让我去玩那种“深刻”的游戏或其他作品,我又不愿意去接触。只愿意在《宝可梦》这一个大众类型的商业游戏里特立独行来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十多年后的今天回想起我当年的行为,我觉得我特么就是个弱()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