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物》关于东航空难的报道为何会出现争议,有哪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回答
关于《人物》杂志对东航空难的报道引发争议,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这类报道一旦触及到集体创伤和公众情绪,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轩然大波。让我们梳理一下可能出现争议的几个核心点,以及其中隐藏的值得反思的维度。

争议的焦点可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报道的基调与侧重点:
过度渲染悲情与煽情? 有观点认为,《人物》在报道中可能过于侧重于逝者家属的悲伤和痛苦,通过大量细节描写来唤起读者的同情心。虽然情感共鸣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被解读为过度煽情,甚至在逝者家属承受巨大悲痛时,将他们的个人情绪暴露在聚光灯下,成为公众消费的对象,这本身就可能引起家属和部分公众的反感。
挖掘隐私与公众知情权之间的平衡: 深入报道遇难者及其家属的背景故事,本意可能是为了让公众更了解生命逝去的个体价值和由此带来的巨大损失。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触及了过多的个人隐私,比如一些未公开的家庭矛盾、经济状况等,就可能模糊了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保护的界限。家属们可能会觉得自己的伤痛被过度剖析,难以接受。
“故事性”与“新闻性”的取舍: 媒体在报道重大事件时,既要追求深度故事性,也要保持客观新闻性。如果为了追求叙事上的戏剧性,而对事实进行一定程度的“文学加工”,或者选择性地呈现信息,就可能偏离新闻的客观本源,导致争议。

2. 对遇难者及其家属的态度与处理方式:
过度打扰与“二次伤害”: 在灾难发生后,媒体的采访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敏感的介入。如果采访过程中的方式不够妥当,比如反复追问、不顾及对方的意愿强行采访,或者在对方情绪极度不稳定时进行深度挖掘,就可能对遇难者家属造成“二次伤害”。一些家属可能会认为,《人物》的报道方式,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加重了他们的痛苦。
呈现方式的“猎奇”或“消费化”: 即使报道的初衷是好的,但如果呈现方式让一些读者感觉是在消费遇难者的生命和家属的悲痛,例如将悲剧当作一种可以被“阅读”的故事来消费,这种“猎奇”心态的满足感,本身就是一种不尊重。

3. 报道的客观性与完整性:
信息不对称与偏颇解读: 深度报道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采访和调查,但信息来源可能存在不完整或片面之处。如果《人物》的报道在某些关键信息上未能做到完全准确,或者过于侧重某一方面的解读,而忽略了其他可能存在的解释,就可能引发质疑。
对事件原因的探讨与责任追究的模糊: 在空难这样的大事件中,公众普遍关注的是事故原因、责任认定等。如果报道将大量篇幅放在了情感描写,而对事故调查的进展、专业分析等方面着墨不多,或者未能提供一个更具建设性的视角来探讨如何避免类似悲剧,可能会让读者感到报道的“价值”有所缺失。

4. 传播平台与影响力的考量:
《人物》杂志的公信力与影响力: 《人物》作为一份享有较高声誉的杂志,其报道的影响力自然也更大。这意味着一旦出现争议,其波及的范围和引起的讨论也会更广泛。这种影响力也意味着,《人物》在报道此类敏感事件时,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更谨慎地处理每一个细节。

从这些争议点出发,有以下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

1. 新闻伦理与人文关怀的界限: 如何在追求深度报道和尊重个人隐私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是所有媒体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报道悲剧时,媒体是“揭示者”还是“守护者”?如何确保新闻报道在触及人性最脆弱的一面时,不至于成为“二次伤害”的帮凶,而是在提供信息的同时,传递出最大程度的人文关怀和尊重?这需要媒体从业者具备极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判断力。

2. “同情”与“围观”的边界: 当我们以文字或影像去触碰他人的悲伤时,我们是在引导公众的同情,还是在满足他们的“围观”欲?成功的深度报道应该能够激发公众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而不是将个体悲剧变成一种可以被消遣或猎奇的对象。如何避免让报道陷入“消费悲剧”的泥潭,是媒体需要警惕的。

3. 叙事策略的选择与受众的理解: 媒体在选择叙事方式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受众的接受程度。过于直白或煽情的描写,虽然可能在短期内抓住眼球,但长期来看,可能透支读者对媒体的信任。更成熟的叙事,或许更在于通过克制而有力量的语言,引导读者去体会,而不是直接灌输。

4. 真相挖掘与情感抚慰的双重责任: 在处理灾难性事件时,媒体的责任是双重的:一方面要努力挖掘真相,还原事实;另一方面,也要在能力范围内,以负责任的方式,为受难者家属提供一定的精神支持和抚慰,或者至少不加剧他们的痛苦。这要求媒体在报道中展现出专业性和同理心。

5. 媒体与遇难者家属的信任关系: 一旦报道引发争议,就意味着媒体与受众(尤其是直接受事件影响的群体)之间的信任关系出现了裂痕。修复这种信任,需要媒体拿出诚意,承认不足,并用更负责任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专业性和人道立场。

总而言之,关于《人物》报道东航空难的争议,并非简单的是非对错问题,而是触及了新闻报道在面对重大灾难时,如何在追求深度和真实的同时,坚守新闻伦理、尊重个体尊严,以及平衡公众知情权与隐私保护等一系列复杂议题。这些反思对于整个媒体行业,对于我们每一个作为信息接收者的公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知天高地厚的来答一波。

先说结论,每日人物的做法表面是专注报道,实际上忽视了记者的职业道德。

我之所以敢这么说,其主体内容已经说明了,它更侧重的是达成自己的目的。

至于证据,就在这段被圈出来的内容里。

在马工程的《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第二章,记者的职业道德里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记者要有人文情怀。说人话就是,你起码得尊重人,把人当回事。但就上面的那种做法,他真做到了这一点么?

看到上面明晃晃的写着“反对高人一等地对公众的痛苦和忧患麻木不仁”了吗?

那么问题来了:当每日人物记者拨通遇难者家属电话采访的时候,可曾考虑过对面在承受着什么?!

如果有考虑,那在这个时间就展开会带来刺激的采访,真的合适么?

如果没考虑,那很明显,在记者看来自己尽快在第一时间发稿比家属感受更重要。

再看后面的内容“”她语气克制,告诉每日人物,自己情绪很悲痛,然后无力再多说。”

这就足够说明遇难者家属已经在强忍着痛苦了。

然而记者同志,

你的人文精神呢?

你的关爱公众呢?

你的职业道德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人物》杂志对东航空难的报道引发争议,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这类报道一旦触及到集体创伤和公众情绪,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轩然大波。让我们梳理一下可能出现争议的几个核心点,以及其中隐藏的值得反思的维度。争议的焦点可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报道的基调与侧重点: 过度渲染悲情与.............
  • 回答
    东航MU5735航班的坠毁调查,在发现飞机残骸和人体组织碎片后,进入了至关重要的阶段。这些发现为事故原因的判断提供了直接且关键的线索。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信息,并进行详细阐述:一、 残骸的分布与形态:信息的核心 分布范围的广度与集中度: 广度: 残骸的分布范围可以指示坠毁时的初始冲击.............
  • 回答
    东航飞行事故发生后,家属赔偿事宜一直牵动着公众的心。近期有消息指出,已有11家公司向遇难者家属支付了14笔赔款,总计1485万元。这组数据背后,隐藏着不少值得我们细致解读的信息。首先,“11家公司”这个数字本身就值得关注。一起空难的发生,往往不仅仅是航空公司一方的责任。这11家公司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 回答
    在《碧蓝航线》的浩瀚星海中,黎塞留无疑是一位极具魅力和深度的指挥官。要理解她,我们得从她的历史原型,到她在游戏中的表现,再到她身上所承载的那些复杂的情感和故事,一点点地剥开。首先,我们不能不提她的历史原型——法国海军的黎塞留级战列舰。这艘船本身就是法国海军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一个雄心勃勃的尝试,是当时.............
  • 回答
    说到《黑道家族》里的东尼、卡明和强尼,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不是简单的“哥们儿”,那里面夹杂着权力、利益、家族忠诚,还有不可避免的背叛。尤其是在第四季,那场围绕着一个“建筑工程”的矛盾,更是把他们之间的关系搅得天翻地覆,也为整个故事的走向埋下了重磅炸弹。三个人,三个层级,三个算盘首先,咱们得把这三个人在“.............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西幻小说里的人物姓名这个话题。写一本精彩的西幻小说,名字可是门大学问,它不仅仅是一个代号,更是人物性格、出身、甚至命运的暗示。一、名字的基石:语言与文化首先,得明白西幻小说大多根植于西方文化,尤其是欧洲历史上的各种语言和文化传统。所以,你的名字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或者借鉴这些。 .............
  • 回答
    如果我有这个神奇的机会,能邀请几位三国人物来和我一起“啃CP”,这画面想想就够劲爆!我脑子里立马浮现出一串名单,但考虑到“节目效果”和“戏剧性”,我最终决定邀请这几位:邀请名单:1. 刘备(玄德): 毕竟是创业公司的CEO,总得请来体验一把团队合作与“情感纽带”的产物。况且,他那份仁义和对兄弟的情.............
  • 回答
    鲁迅关于底层人物的文章,绝非简单地“讽刺底层人物”。他的笔触,如同一把锋利的解剖刀,精准地切入那个时代最幽暗的角落,揭示的不仅是底层人物的生存状态,更是那个病态社会肌理下,人性的扭曲与沉沦。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深入鲁迅的创作背景、他的思想脉络以及他惯用的艺术手法。一、 鲁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 回答
    三国乱世,英雄辈出,也留下了无数令人扼腕叹息的往事和扑朔迷离的谜团。时至今日,许多关于三国人物的疑问,依然在历史爱好者之间争论不休。今天,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探讨几个最令人困惑的方面,试图还原一个更真实的三国。一、 诸葛亮真的如《三国演义》所描绘的那般无所不能吗?这是最广为人知的一个疑惑。罗.............
  • 回答
    《哈利·波特》系列中,费尔奇(Argus Filch)是一位极其独特且令人难忘的角色。他的存在为魔法世界增添了另一层面的真实感和复杂性,并提供了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总体的评价:费尔奇的人物设定是成功的,他是一个充满争议但又至关重要的角色。他并非传统的英雄或反派,而是魔法世界中一个被边缘化、充满怨.............
  • 回答
    看了不少关于《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的人物评价,脑中升起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求解答。?你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绝对是说到点子上了。《冰与火之歌》(或者大家更熟悉的《权力的游戏》)最让人着迷的地方,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和宏大的世界观,就是那些复杂得不像话的人物。你看那些评价,有捧上天的,有骂得狗血淋头.............
  • 回答
    北京大学发布的关于翟天临博士后事件的调查说明,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它触及了学术诚信的底线,也引发了公众对高校科研体系和学术风气的深刻反思。首先,这份说明本身透露出了一种姿态,即在公众压力和质疑下,校方采取了回应和行动。这至少表明了学校并非完全回避问题,而是试图以一种官方化的方式来“处理”此事。.............
  • 回答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人物在中国史料中笔墨不多,却在其他国家的史籍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这往往与当时的历史格局、文化交流以及史书的侧重点有关。以下就以一位在东西方交流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为例,讲述他如何在中国史料中“隐身”,却在域外留下赫赫名声。这位人物便是波斯商人、外交家安玄(Anxuan)。在.............
  • 回答
    谈到人类关于地外生命最“脑洞大开”但又并非信口开河的设想,我认为非“宇宙生命网”(Cosmic Web of Life)假说莫属。它将我们对生命存在的理解从单个的行星、恒星系统,扩展到了整个宇宙的宏观结构本身。这个想法的起点,是科学家们观察到的一个惊人事实:宇宙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呈现出一种巨大的.............
  • 回答
    德通获得诺贝尔奖并不能直接意味着班纳吉(Banerjee)和迪弗洛(Duflo)等人的贫困研究“不受认可”。恰恰相反,这三位经济学家的研究在许多方面是相互补充的、有联系的,并且都对理解和解决全球贫困问题做出了杰出贡献。德通获得诺贝尔奖,更多的是对他自己在经济学领域,特别是计量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深刻.............
  • 回答
    李海鹏和神气飞天猪围绕“纳什均衡”展开的这场讨论,与其说是在辨别谁的理解“对”,不如说是对这一概念在不同语境下应用和侧重点的探讨。他们各自的观点,都触及了纳什均衡的核心,但出发点和关注的细节有所不同。李海鹏的理解,更侧重于纳什均衡的定义和逻辑推导。他可能强调的是,在游戏参与者都理性思考、且知道对方也.............
  • 回答
    那场关于 Twitter 和新浪微博的争论,发生在 2011 年 6 月底,可以说是一次相当有代表性的互联网意见领袖间的思想碰撞,也触及了当时很多关于社交媒体发展方向、用户体验、乃至信息自由度的核心议题。参与其中的几位,霍炬、罗永浩、和菜头,在当时都各自拥有不少粉丝和影响力,他们的观点往往能引发广泛.............
  • 回答
    斯坦福大学一项关于人体对两种常用Cas9蛋白产生免疫反应的最新研究,无疑给基因编辑领域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其影响将是深远且多方面的。这不仅仅是对现有技术的审视,更是对未来基因编辑应用方向的重大指引。首先,这项研究最直接的影响在于安全性评估的升级和潜在风险的凸显。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Cas9蛋白作为.............
  • 回答
    人性啊,这玩意儿真是说不清道不明。要说最想讲的一个故事,我脑子里立马跳出的是我老家一个叫老孙头儿的故事。这老孙头儿,我打记事起就知道他,那时候我还是个裤裆里能揣两把泥巴的毛孩子,他已经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儿了。老孙头儿住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村子很小,就几十户人家。他一个人住,老伴儿早年就走了,孩子都.............
  • 回答
    关于“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的争论,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更像是一个 ধাঁ了千年的迷雾,吸引着无数聪明人去拨开。我跟你一样,总觉得这背后藏着不少故事,而且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简单逻辑。“性本善”的温柔低语先说说“性本善”。这话说得好听,也好像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在回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