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一个类似充电宝的wifi宝,有wifi的时候就充上,没的时候就用。希望早日实现。
我觉得题主所提问题的答案应当是一种习惯,是个人技能的体现。问题的背后就是动手能力。
在ABB,我曾经和一位来自德国的技术负责人走得很近。和他交谈中,我发现他和我一样,喜欢动手实测和实操。
在德国,人工费非常贵,再加上大家都习惯于自己动手,因此家装几乎都是家人们自己完成的。
这位德国人的家在拉登堡。他家在修建时,建筑公司只帮他修建了整体结构,建完后连门窗都没有,剩下的工作全靠自己动手配套制作。门窗安装完再油漆,全家一起动手。只有家具是定制的。他告诉我,他专门采购了一台多功能机床,放在车库。一般的物件去商场买,特殊物件自己制作。他说,他的邻居们家家户户都是如此。他们定期举办小制作比赛,例如锁扣、锅铲、小电器,甚至还有电动猫窝,都拿来参赛。他自己设计和制作的门框搭扣还获奖。
我们在午餐时,常常讨论家装问题,以及一些生活小制作。印象最深的是讨论智能型镜子,在镜子里显示服装展示、当地气候和公共汽车及班车等信息。我告诉他海尔似乎有这种产品,他笑着说:不知道海尔是不是参考了德国的设计,云云。
反观我们国内,似乎还没有这种传统。
我家家装时,有些小物件我直接去百安居采购自己安装。百安居收银员用很奇怪的眼神看我,说我不像是家装师傅。我回答说我是业主后,收银员问我:为何不让师傅来采购安装?
某次我妻子的友人说家里的自来水龙头漏水了,吊灯内部的灯管也坏了,整整3个多月老公也没修。后来我拿了工具到他家帮忙把水龙头换了,吊灯灯管也换了。他家的老公还是某国资银行的电工,据说专职抄表,其它统统不会,真是匪夷所思。
央视科学频道有一档节目,讲得是各种发明,我觉得很好。例如自动炸油条机、自动收割机等等,甚至还有清除马路上墙面上小广告的特殊涂料,我觉得这些发明非常好。非常贴切发明者的生活和工作的实际。
我刚入职时,认识了一位师傅,他是行政部的维修人员,他非常善于制作一些很有用也很有人情味的物件。当时购买电风扇很困难,他就在餐厅用纤维板做了许多大扇子,用一台电机拖动往返扇风,既解决了职工们就餐的吹凉问题,又解决了当年物资奇缺的困境,使得餐厅成为一道风景线。
这位师傅能帮助大家修电视和收音机,还能帮助大家维护水电系统。某次看到一位老职工因为行动不便,他专门给这位老职工设计制作了一台电动轮椅,这在当年就是绝佳发明。当人们交口称赞他时,他只是一笑了之,从来没有替自己谋得任何利益。
小发明往往很简单。制作完成投运后,有人会说:“这么简单,谁不会呀”,然而这些说风凉话的人却永远不会发明和制作。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某次我设计制作了一台设备,里面用了一个可推拉的操作手柄,有点象汽车的档位推杆,操作很方便,自己很是得意。许多人都点赞说好,偏偏有一位说用脚后跟想都能设计出来,我从此没有再理过他。可气的是,等我真正拿到两个职务发明专利企业发奖金时,我只领了很小一部分,其它都由大家分领,这家伙也跟着沾光。没法子,老国企就是这样。这家老国企最后倒闭了,而我早已离开了这家老国企。
我们看下图:
看我的书桌,桌上所有的物件我们现在看看很一般,但在上世纪80年代,这些东西连影子都没有,它们可不都是人们按需求设计和发明出来的吗?
我家楼层低,厨房烟道在中午和傍晚往往会冒出难闻的气味,我安装了两道止回阀都没用。讨厌的时,此时往往家里没人,等我们回到家家里的味道难闻极了。我用PLC加配气味传感器后来控制吸油烟机,一旦出现气味,PLC在专门编写的程序操控下起动吸油烟机把气味抽回去,较好地解决了自家的问题。
所以题主的想法是对的。只不过,它需要我们去动脑动手,去努力去创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是绝对正确的。
回答完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