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有什么区别?

回答
没问题,我们来详细聊聊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的区别,尽量讲得明白透彻,就像朋友聊天一样,让你一看就懂。

先简单回顾一下什么是价格歧视。它说的就是同一个产品或服务,卖给不同顾客的价格不一样。但要注意,这可不是随便乱定价,而是基于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或者消费量来区分。

二级价格歧视:让你买得多,但单价便宜一点

二级价格歧视,就好比超市里的“买二送一”或者“满100减20”这样的促销活动。它的核心在于 “批量购买”。

怎么操作的? 商家会根据消费者购买的数量来设定不同的价格。你买的东西越多,平均到每件的价格就越便宜。
例子:
水电煤气: 你家每月用100度电,每度0.5元;但如果你用了200度,前100度还是0.5元,但超出100度的部分可能就变成0.4元,这样你平均下来每度电的价格就降低了。
航空公司的里程计划: 你经常坐飞机,累积的里程越多,你在购买机票时能获得的折扣也就越大,或者能兑换更便宜的机票。
软件授权: 公司购买10份软件授权,单价可能比只购买1份要便宜。
为什么这样做? 商家希望鼓励消费者多消费。对于那些需要大量购买的顾客,他们支付的总金额虽然高,但平均到每单位的成本就降低了,这可能是因为:
生产成本下降: 大批量生产的边际成本更低。
销售成本降低: 一次性处理大订单比多次处理小订单更有效率。
增加总销量: 通过降价吸引更多购买,即使每件利润略低,但总利润可能更高。
关键点: 在二级价格歧视里,消费者自己选择要不要进入那个更便宜的定价区间,通常是通过购买更多的数量来实现的。它不是基于消费者是谁,而是基于他们消费多少。

三级价格歧视:把人群分成几拨,不同拨收不同价

三级价格歧视就有点像把顾客“分类”了。商家会根据某些可识别的特征,将顾客群体划分成几类,然后对每一类收取不同的价格。

怎么操作的? 商家会先将市场分成不同的细分市场,然后根据这些细分市场消费者支付意愿的不同来定价。
例子:
学生票/老年票: 火车票、电影票等,学生和老年人往往有优惠,因为他们通常支付能力较低,对价格更敏感。
早鸟票/团体票: 演唱会、演出等,提前购买或者多人一起购买,价格会比现场购买单人票便宜。
不同版本的软件: 比如“专业版”和“家庭版”,功能不同,价格也不同。虽然是同一款软件,但针对的是不同支付能力和需求的用户群体。
机票: 商旅人士(通常是商务舱,灵活度高)和度假旅客(通常是经济舱,价格敏感)价格肯定不一样。
为什么这样做? 商家认为,不同人群对产品的需求强度和支付能力差异很大。通过将他们分成不同的群体,可以从支付意愿更高的群体那里多收钱,同时又不会因为价格太高而失去支付意愿低的群体。
最大化消费者剩余: 商家试图“榨取”每个细分市场的消费者剩余,让他们付出的价格尽可能接近他们的支付意愿。
关键点: 在三级价格歧视里,商家主动进行划分。识别出这些群体是关键,比如学生身份、年龄、购买时间、购买方式等等。不同群体的价格差异是明确的。

总结一下,它们最核心的区别就是:

1. 划分依据:
二级: 主要根据消费数量。
三级: 主要根据消费者的特征或所属群体。

2. 消费者角色:
二级: 消费者主动选择进入更便宜的价格区间(通过多买)。
三级: 商家主动划分消费者群体,并根据群体不同定价。

3. 操作逻辑:
二级: 价格是数量的函数。
三级: 价格是群体身份的函数。

打个比方,就像去逛一个大型的农贸市场:

二级价格歧视 就像是菜贩子跟你说:“一斤菜5块,你买三斤,算你12块。” 你多买,平均价就低了。
三级价格歧视 就像是市场里有一拨专门卖给饭店的,价格比卖给散客的要低;或者你看到某个摊位写着“学生凭学生证打九折”,这就是按身份来区别定价了。

理解了这两点,你就能很好地区分这两种价格歧视方式了。它们都是商家试图在不损失太多顾客的情况下,尽可能多赚钱的策略,只是手段和侧重点不太一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级价格歧视是对每个消费者都制定不同的价格以达到最高的利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